下工的時候,太陽的餘暉帶著橙紅的溫暖播撒於天地間,劉百川坐在同福酒樓二樓的包間內,正同老馬、老徐、楊俊等有一搭沒一搭的喝酒,酒已經喝過了三巡,菜也已經吃的七七八八,每一個人臉上都帶了醉意。“景仁已經搬走了。”不知是誰冒了一句,話題就引到了劉景仁頭上。
“劉景仁是個有大本領的人!”徐輔監讚道。
“劉景仁怎麽就有了那些場子的?”楊俊醉唿唿的說。
“說不清。”
“每年怕不有五千兩銀子的收益吧。”一個小夥子詢問道。
“不會吧?”一個年紀略長得人說。
“哼,五千兩,三個五千兩看能不能擋得住。”楊俊不屑的說。
利民的老馬接著說:“老劉,那個煉焦你有沒有學兩手?每個月我都要送出大把的銀子。”
“你多大一點銀子,哪能說出口,你不看看每月給你節省了多少銀子,木炭貴還是焦炭貴?”劉百川截住他的話。
“那是。人家不是羨慕嗎?”老馬嘟噥道,“如果不是董知縣的麵子,焦炭還臨不到我喃。隻是焦炭供應的少,心裏急呀。”
“哎,那不是焦炭廠的段四,叫上來問問,怎麽樣?”楊俊提議道。
一個年輕人跑下去,把下工的段四拉上來。
二樓的包間陽光正好,段四走上來的時候對著陽光,半天沒有看清楚坐在陰影裏的一群人。
楊俊繞上一副杯筷,殷勤的勸酒,段四推不過,喝了兩杯。
“吃口菜,吃口菜。”
段四就著幾口肉,吃了一個白麵饅頭,然後喝了一杯茶水,抬起頭來。
“段工頭,那焦窯你見過沒有?”老馬焦急的問道。
“見過,那裏大部分焦窯都是我砌的。”段四大啦啦得說。
坐在陰影裏的一群人眼睛都冒出光來。
“那你還會砌嗎?”楊俊問道。
“會砌。不過隻會砌裝煤的入口。”段四迴答說。
“那其他地方呢?”老馬問。
“其他地方是別人砌的,我就不會了。”段四說。
“哪裏人都有,每人隻砌一部分,這樣砌的快。這話是軍爺說的。”段四介紹說。
眾人都露出失望的神色。
“那些人能找到嗎?”老馬不死心的追問。
“不能,哪裏人都有,砌好焦窯以後就離開了,也不知道是那裏人。”段四熟練的迴答著。
對於這樣的提問,段四已經曆過不少,他早已經駕輕就熟。
劉景義站在精煉二廠的大門口,帶著五個警備隊員,正在重新安排警備任務,這些警備隊員大多都是劉家堡的操弓手,從小和景仁、景義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
精煉二廠剛剛建成,門樓巍峨高大,門崗室就占了兩間房,條件好,對著門崗室就是西便門長長的過道,檢查也方便。
劉景義看到大哥從大路上走過來,趕緊迎了上去。
景仁和弟弟閑聊了幾句,詢問了警備隊訓練的情況,又問了弓箭的訓練場地問題,景義說要把精煉廠南邊靠河的那片地平整成射箭場,河流在那裏拐了個灣,周圍都是灘塗地,很空曠,作為射箭場很合適。
景仁隔著柵欄,望了望棚屋前麵的河灣地,果然空曠合適,就答應撥些銀子平整場地,購買箭靶、射棚,隻是要求箭道由120步增加到240步(約360米),隨手將簽下銀子的條據交給景義。
劉景義拿著條據高興的去找六叔,連幾個警備隊員都忘了交代幾句,景仁笑了笑,鼓勵了老夥伴幾句,就走進場部去了。
領了錢,劉景義從上灣找了幾個人,沿著精煉廠西邊的小路往河灘走,走到精煉廠西門的時候,隔著矮牆看到對麵人家的一個姑娘正跨進豬圈在喂豬,那頭半大豬瘋的很,拱著拱著,一下子把那位姑娘拱倒在地上。
景義急忙推開木門,雙手按住豬圈的土牆,“嗖”的一下飛進豬圈裏,狠狠的踢了那頭半大豬幾腳,那頭豬一下子躲進豬棚裏去了。
景義轉過身,看到那姑娘倒在地上、踏翻的豬食濺了姑娘一身、清秀的臉上滿是驚恐和淚痕,就趕緊把她扶起來,抱過豬圈的土牆,放到屋簷下的板凳上,這時姑娘的腳脖子已經腫得像發麵饅頭,臉蛋煞白、疼的滿頭虛汗。
景義叫一個人趕緊去找醫生,自己端了一盆溫水給姑娘泡泡腳降低疼痛。
下灣的醫生很快就到了,他抬起姑娘的腳忍不住的埋怨道:“你這當哥的是怎麽照顧妹妹的,啥活都讓妹妹幹,你看這腳都傷成啥樣了···”一邊打開藥箱,取出墊布放在腿上揉骨、接骨。
那姑娘滿臉通紅、正不好意思的時候,“嚓”一聲輕響,伴隨著姑娘“啊”的一聲,腳骨接好了。
醫生麻利的上好夾板,用白布纏緊再包裹起來,然後才坐下來喘了一口氣。笑著不好意思的說:“小夥子,誤會你了。沒多心吧?”
一句話說的姑娘更不好意思了。
劉景義笑了笑,遞過毛巾,讓那醫生擦擦手,“老先生正骨多少年了?”
“三十多年了,以前從過軍,給軍醫打下手,時間長了,正骨、外傷就學會了。”老醫生緩緩的說。
“不容易啊,”劉景義一邊說一邊會了鈔。
晚飯的時候,那姑娘的父母迴來,劉景義早已經帶著幾個小工,把場地劃分完畢,迴到宿舍區吃飯去了。
時間過得飛快,在幹冷的北風中,新年的腳步越來越快,劉景仁關在精煉二廠的一號車間十幾天時間,帶著陳老實、林可圖、耿長青終於將改進版的莫辛-納甘鳥銃造出來了。
建造的難度是彈簧不假,但絕對不隻是彈簧,鑄造出來的一批槍管,蹚出銃管,拉出膛線反而成了最費工的活計了。為此,劉景仁專門設計了一組滑輪組,連接到鑽杆上,並且把磨房的糧食加工停了,將滑輪組連接的水車上,才鏜出了一批銃管。膛線隻能降低密度,少拉幾條。即便如此,也報廢了將近一半,才鏜出六根合格的銃管。
原因很簡單,沒有合格的軸承,鑽杆的擺動超過規格;沒有合格的鑽頭,砂輪磨製的鑽頭硬度不夠。
劉景仁明白了——明代的鳥銃銃管為什麽是用鐵皮包裹鐵杆一層一層打製出來的,它們缺乏的是人類整個的工業文明構成的基礎。
“劉景仁是個有大本領的人!”徐輔監讚道。
“劉景仁怎麽就有了那些場子的?”楊俊醉唿唿的說。
“說不清。”
“每年怕不有五千兩銀子的收益吧。”一個小夥子詢問道。
“不會吧?”一個年紀略長得人說。
“哼,五千兩,三個五千兩看能不能擋得住。”楊俊不屑的說。
利民的老馬接著說:“老劉,那個煉焦你有沒有學兩手?每個月我都要送出大把的銀子。”
“你多大一點銀子,哪能說出口,你不看看每月給你節省了多少銀子,木炭貴還是焦炭貴?”劉百川截住他的話。
“那是。人家不是羨慕嗎?”老馬嘟噥道,“如果不是董知縣的麵子,焦炭還臨不到我喃。隻是焦炭供應的少,心裏急呀。”
“哎,那不是焦炭廠的段四,叫上來問問,怎麽樣?”楊俊提議道。
一個年輕人跑下去,把下工的段四拉上來。
二樓的包間陽光正好,段四走上來的時候對著陽光,半天沒有看清楚坐在陰影裏的一群人。
楊俊繞上一副杯筷,殷勤的勸酒,段四推不過,喝了兩杯。
“吃口菜,吃口菜。”
段四就著幾口肉,吃了一個白麵饅頭,然後喝了一杯茶水,抬起頭來。
“段工頭,那焦窯你見過沒有?”老馬焦急的問道。
“見過,那裏大部分焦窯都是我砌的。”段四大啦啦得說。
坐在陰影裏的一群人眼睛都冒出光來。
“那你還會砌嗎?”楊俊問道。
“會砌。不過隻會砌裝煤的入口。”段四迴答說。
“那其他地方呢?”老馬問。
“其他地方是別人砌的,我就不會了。”段四說。
“哪裏人都有,每人隻砌一部分,這樣砌的快。這話是軍爺說的。”段四介紹說。
眾人都露出失望的神色。
“那些人能找到嗎?”老馬不死心的追問。
“不能,哪裏人都有,砌好焦窯以後就離開了,也不知道是那裏人。”段四熟練的迴答著。
對於這樣的提問,段四已經曆過不少,他早已經駕輕就熟。
劉景義站在精煉二廠的大門口,帶著五個警備隊員,正在重新安排警備任務,這些警備隊員大多都是劉家堡的操弓手,從小和景仁、景義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
精煉二廠剛剛建成,門樓巍峨高大,門崗室就占了兩間房,條件好,對著門崗室就是西便門長長的過道,檢查也方便。
劉景義看到大哥從大路上走過來,趕緊迎了上去。
景仁和弟弟閑聊了幾句,詢問了警備隊訓練的情況,又問了弓箭的訓練場地問題,景義說要把精煉廠南邊靠河的那片地平整成射箭場,河流在那裏拐了個灣,周圍都是灘塗地,很空曠,作為射箭場很合適。
景仁隔著柵欄,望了望棚屋前麵的河灣地,果然空曠合適,就答應撥些銀子平整場地,購買箭靶、射棚,隻是要求箭道由120步增加到240步(約360米),隨手將簽下銀子的條據交給景義。
劉景義拿著條據高興的去找六叔,連幾個警備隊員都忘了交代幾句,景仁笑了笑,鼓勵了老夥伴幾句,就走進場部去了。
領了錢,劉景義從上灣找了幾個人,沿著精煉廠西邊的小路往河灘走,走到精煉廠西門的時候,隔著矮牆看到對麵人家的一個姑娘正跨進豬圈在喂豬,那頭半大豬瘋的很,拱著拱著,一下子把那位姑娘拱倒在地上。
景義急忙推開木門,雙手按住豬圈的土牆,“嗖”的一下飛進豬圈裏,狠狠的踢了那頭半大豬幾腳,那頭豬一下子躲進豬棚裏去了。
景義轉過身,看到那姑娘倒在地上、踏翻的豬食濺了姑娘一身、清秀的臉上滿是驚恐和淚痕,就趕緊把她扶起來,抱過豬圈的土牆,放到屋簷下的板凳上,這時姑娘的腳脖子已經腫得像發麵饅頭,臉蛋煞白、疼的滿頭虛汗。
景義叫一個人趕緊去找醫生,自己端了一盆溫水給姑娘泡泡腳降低疼痛。
下灣的醫生很快就到了,他抬起姑娘的腳忍不住的埋怨道:“你這當哥的是怎麽照顧妹妹的,啥活都讓妹妹幹,你看這腳都傷成啥樣了···”一邊打開藥箱,取出墊布放在腿上揉骨、接骨。
那姑娘滿臉通紅、正不好意思的時候,“嚓”一聲輕響,伴隨著姑娘“啊”的一聲,腳骨接好了。
醫生麻利的上好夾板,用白布纏緊再包裹起來,然後才坐下來喘了一口氣。笑著不好意思的說:“小夥子,誤會你了。沒多心吧?”
一句話說的姑娘更不好意思了。
劉景義笑了笑,遞過毛巾,讓那醫生擦擦手,“老先生正骨多少年了?”
“三十多年了,以前從過軍,給軍醫打下手,時間長了,正骨、外傷就學會了。”老醫生緩緩的說。
“不容易啊,”劉景義一邊說一邊會了鈔。
晚飯的時候,那姑娘的父母迴來,劉景義早已經帶著幾個小工,把場地劃分完畢,迴到宿舍區吃飯去了。
時間過得飛快,在幹冷的北風中,新年的腳步越來越快,劉景仁關在精煉二廠的一號車間十幾天時間,帶著陳老實、林可圖、耿長青終於將改進版的莫辛-納甘鳥銃造出來了。
建造的難度是彈簧不假,但絕對不隻是彈簧,鑄造出來的一批槍管,蹚出銃管,拉出膛線反而成了最費工的活計了。為此,劉景仁專門設計了一組滑輪組,連接到鑽杆上,並且把磨房的糧食加工停了,將滑輪組連接的水車上,才鏜出了一批銃管。膛線隻能降低密度,少拉幾條。即便如此,也報廢了將近一半,才鏜出六根合格的銃管。
原因很簡單,沒有合格的軸承,鑽杆的擺動超過規格;沒有合格的鑽頭,砂輪磨製的鑽頭硬度不夠。
劉景仁明白了——明代的鳥銃銃管為什麽是用鐵皮包裹鐵杆一層一層打製出來的,它們缺乏的是人類整個的工業文明構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