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給了三天的時間,秋收繁忙,劉景仁原本沒打算急著去。
可是膽小怕事的母親連夜把他營兵的軍服淘洗了一遍,父親又到五叔家裏支應了二百文銅錢,妻子埋著頭連夜把準備過年的鞋納上底,三個人異口同聲的催他第二天就去。
沒有辦法,劉景仁隻能應承了下來。
第二天,天色剛露出魚肚白,劉景仁已經走在去西灣的大路上,走了五六裏,他的頭上微微冒著熱氣,臉上也熱烘烘的一片。
西灣在懷仁縣城西邊清涼山腳下,距離劉家堡有25裏路,劉景仁對那裏並不熟悉,隻是聽說那裏距離清涼山的鐵礦比較近,是大同府的冶煉中心,懷仁縣在那裏討生活的人很多。
太陽緩緩升起來,天地間帶著一層淡淡的霧氣,遠處的清涼山好像蒙上了一層紫紗,神秘而迷人,近處鐵廠的煙囪冒著白氣,嘈雜的人馬喧囂似乎這裏都能聽得見。
劉景仁下了官道,向東一拐,看到一條小河,從東南向北拐了個彎,迤邐而去。小河東麵有連綿不斷、高低錯落的院落,旁邊的小路上有拉著車、肩著鐮來來往往的鄉民,河流上有一座石頭砌成的拱橋,因為年代久遠,橋墩上的石獅子已經被人摸的油光發亮,橋麵上和村巷裏的大路上落了一層厚厚的煤土,連路邊的大樹上也蒙著一層灰土,過往大大小小的煤車依然不斷有煤屑掉下來。
走過小橋,穿過幾戶人家,大路的南邊和北邊就冒出一座連著一座噴著黑煙的冶煉爐,劉景仁拉住路上一個拿著鐮刀的村民問了問,才明白北邊是大同都指揮使司下轄的大同左衛的冶鐵場,南邊是大同府的利國鐵場,兩者互不統屬,一為軍管,一為民用。
軍管的西灣鐵廠名氣不大,可是規模大,供應著後軍都督府近一半的鐵料,是景仁擔任百戶以後的效命之所。
這一次死而複生,身為軍戶,又是一個營兵,劉景仁心情鬱悶,自以為要潦倒一生,沉淪下寮,沒想到遇到這次兵部的恩科考試,才有了命運轉折的機會。他心中充滿了希望,或許自己能改變些什麽。
前麵是一個坐北朝南的高大的門樓,高大的大理石柱子上兩層覆蓋著綠色琉璃瓦的翹簷像雄鷹的翅膀一樣綻放,下麵兩扇布滿銅釘的紅門緊緊的關閉著,大門兩邊有東西兩道偏門打開著,正有工匠出出進進。
東偏門邊有警亭,劉景仁上前問了問,那門衛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非常熱情的走出警亭,指著大院上房最東邊那兩間說:“那裏就是廠監劉百川住的地方。”
劉景仁邁開大步跨進院門,先去拜見場監劉百川。
推開門正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正坐在靠窗的書桌上寫著什麽,劉景仁拿出官憑遞過去,劉百川看了看,然後遞還給他,說:
“歡迎啊!歡迎啊!我們都是軍旅的粗漢子,我給指揮使抱怨了多少次,想要來一個文的,最起碼是一個能算得了數、懂得冶鐵的人,把這冶鐵場好好整治一番。正好!今天可把你給盼來了。周同知把你誇的天上少有地上全無,說是洋教師利瑪竇的徒弟也未必能及上你······。”
劉景仁紅了臉,“周同知可是那個主持考試的官員?”
“是呀,周同知是從這一批考試官員中特地把你挑出來的。”
“周同知說這一次考試考了文章,還考了算學。原本沒指望能從一批軍漢中挑出一個人才來。沒想到還真出了一個你。”劉百川眉飛色舞。
“你上過一次戰場、見過血、在生死關頭打過滾,這可就是老兵了,朝廷對你們可有厚望的,你雖是戰兵,可也管冶鐵,都督府的兵器裝備就靠咱們廠,上次戰鬥結果雖不盡人意,但我大明家大業大,最終勝利還是我們的。”
扯了一會兒閑篇,又會見了幾個同級的副手,最後給劉景仁分配了工作,他擔任副廠監,主抓冶煉廠的技術革新。
過了半個月,劉景仁徹底熟悉了西灣冶鐵廠的情況,西灣鐵廠共有12個三米多高的冶鐵爐,500多冶鐵工,主要采用的是底部用煤加熱、爐內有木炭夾心混合鐵礦石冶煉的原始技術,一年產量能有2500噸,也就相當於現代一家私人冶煉作坊的產量。
這一天,到了晚飯時分,他叫來自己的嫡係——總旗趙石頭,詢問西灣附近有沒有空地。
“你要空地幹啥?”
“你先不要問,先說有沒有?廢舊的廠房也行。”
“空地不好說,因為田地、山地、林地、竄坡地不同,廢舊的場房倒是有,這幾年世道不太平,運費高起,許多煤場、礦石場、木材場不好經營,許多東家都在轉手,上灣的陶記煤場,下灣的李記木器都空了好幾年,等著賠本脫手都沒找到下家。”
“好,吃完飯沒事,咱倆正好出去轉一轉。”
冶鐵場一日兩餐,晚飯後正是三四點鍾,工人還有兩個多時辰的晚工。
景仁和石頭出了場部向東沿著大路向清涼山的方向走,兩邊是一個個商鋪,大多是前商後院,小吃百貨樣樣俱全,鱗次櫛比呈一個緩坡自下向上通到清涼山腳下。
過了緩坡向南是一片寬廣的平地,許多私人的礦場、煤場、木材廠都集中在這裏。最下麵的就是陶記煤場,陶記占地不大,鐵珊門倒了一扇,院子裏高低起伏的地麵上長滿了荒草,一排大約五六間的廠房鎖著銅鎖。
再向南有一個山坳,樹木蓊蓊鬱鬱,前麵有一條小河,河上有幾家磨房,磨房對麵有幾家木材場和礦石堆場,整整齊齊,卻關著大門,寂寥無人。
下灣是居民聚集區,臨著直通大同府的官道,李記木器前店後院,木器製作和人員居住均在後院,是一個家庭作坊,運輸很方便。景仁坐在路邊的土埂上,看著遠處光禿禿的田野,和田野上農人收割過的稻穀參差不齊的殘根,一邊細細的想著煉焦碳的場子該放到哪裏合適,一邊聽著石頭數說著武安堡單裏正的小女兒是如何如何的古靈精怪。
“過幾天還得見見煤場的人,”景仁心裏拿定了主意,望望遠處夕陽餘暉中高低起伏的樹林和遠處高天上零星的飛鳥,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浮土說:“迴吧。”
可是膽小怕事的母親連夜把他營兵的軍服淘洗了一遍,父親又到五叔家裏支應了二百文銅錢,妻子埋著頭連夜把準備過年的鞋納上底,三個人異口同聲的催他第二天就去。
沒有辦法,劉景仁隻能應承了下來。
第二天,天色剛露出魚肚白,劉景仁已經走在去西灣的大路上,走了五六裏,他的頭上微微冒著熱氣,臉上也熱烘烘的一片。
西灣在懷仁縣城西邊清涼山腳下,距離劉家堡有25裏路,劉景仁對那裏並不熟悉,隻是聽說那裏距離清涼山的鐵礦比較近,是大同府的冶煉中心,懷仁縣在那裏討生活的人很多。
太陽緩緩升起來,天地間帶著一層淡淡的霧氣,遠處的清涼山好像蒙上了一層紫紗,神秘而迷人,近處鐵廠的煙囪冒著白氣,嘈雜的人馬喧囂似乎這裏都能聽得見。
劉景仁下了官道,向東一拐,看到一條小河,從東南向北拐了個彎,迤邐而去。小河東麵有連綿不斷、高低錯落的院落,旁邊的小路上有拉著車、肩著鐮來來往往的鄉民,河流上有一座石頭砌成的拱橋,因為年代久遠,橋墩上的石獅子已經被人摸的油光發亮,橋麵上和村巷裏的大路上落了一層厚厚的煤土,連路邊的大樹上也蒙著一層灰土,過往大大小小的煤車依然不斷有煤屑掉下來。
走過小橋,穿過幾戶人家,大路的南邊和北邊就冒出一座連著一座噴著黑煙的冶煉爐,劉景仁拉住路上一個拿著鐮刀的村民問了問,才明白北邊是大同都指揮使司下轄的大同左衛的冶鐵場,南邊是大同府的利國鐵場,兩者互不統屬,一為軍管,一為民用。
軍管的西灣鐵廠名氣不大,可是規模大,供應著後軍都督府近一半的鐵料,是景仁擔任百戶以後的效命之所。
這一次死而複生,身為軍戶,又是一個營兵,劉景仁心情鬱悶,自以為要潦倒一生,沉淪下寮,沒想到遇到這次兵部的恩科考試,才有了命運轉折的機會。他心中充滿了希望,或許自己能改變些什麽。
前麵是一個坐北朝南的高大的門樓,高大的大理石柱子上兩層覆蓋著綠色琉璃瓦的翹簷像雄鷹的翅膀一樣綻放,下麵兩扇布滿銅釘的紅門緊緊的關閉著,大門兩邊有東西兩道偏門打開著,正有工匠出出進進。
東偏門邊有警亭,劉景仁上前問了問,那門衛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非常熱情的走出警亭,指著大院上房最東邊那兩間說:“那裏就是廠監劉百川住的地方。”
劉景仁邁開大步跨進院門,先去拜見場監劉百川。
推開門正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正坐在靠窗的書桌上寫著什麽,劉景仁拿出官憑遞過去,劉百川看了看,然後遞還給他,說:
“歡迎啊!歡迎啊!我們都是軍旅的粗漢子,我給指揮使抱怨了多少次,想要來一個文的,最起碼是一個能算得了數、懂得冶鐵的人,把這冶鐵場好好整治一番。正好!今天可把你給盼來了。周同知把你誇的天上少有地上全無,說是洋教師利瑪竇的徒弟也未必能及上你······。”
劉景仁紅了臉,“周同知可是那個主持考試的官員?”
“是呀,周同知是從這一批考試官員中特地把你挑出來的。”
“周同知說這一次考試考了文章,還考了算學。原本沒指望能從一批軍漢中挑出一個人才來。沒想到還真出了一個你。”劉百川眉飛色舞。
“你上過一次戰場、見過血、在生死關頭打過滾,這可就是老兵了,朝廷對你們可有厚望的,你雖是戰兵,可也管冶鐵,都督府的兵器裝備就靠咱們廠,上次戰鬥結果雖不盡人意,但我大明家大業大,最終勝利還是我們的。”
扯了一會兒閑篇,又會見了幾個同級的副手,最後給劉景仁分配了工作,他擔任副廠監,主抓冶煉廠的技術革新。
過了半個月,劉景仁徹底熟悉了西灣冶鐵廠的情況,西灣鐵廠共有12個三米多高的冶鐵爐,500多冶鐵工,主要采用的是底部用煤加熱、爐內有木炭夾心混合鐵礦石冶煉的原始技術,一年產量能有2500噸,也就相當於現代一家私人冶煉作坊的產量。
這一天,到了晚飯時分,他叫來自己的嫡係——總旗趙石頭,詢問西灣附近有沒有空地。
“你要空地幹啥?”
“你先不要問,先說有沒有?廢舊的廠房也行。”
“空地不好說,因為田地、山地、林地、竄坡地不同,廢舊的場房倒是有,這幾年世道不太平,運費高起,許多煤場、礦石場、木材場不好經營,許多東家都在轉手,上灣的陶記煤場,下灣的李記木器都空了好幾年,等著賠本脫手都沒找到下家。”
“好,吃完飯沒事,咱倆正好出去轉一轉。”
冶鐵場一日兩餐,晚飯後正是三四點鍾,工人還有兩個多時辰的晚工。
景仁和石頭出了場部向東沿著大路向清涼山的方向走,兩邊是一個個商鋪,大多是前商後院,小吃百貨樣樣俱全,鱗次櫛比呈一個緩坡自下向上通到清涼山腳下。
過了緩坡向南是一片寬廣的平地,許多私人的礦場、煤場、木材廠都集中在這裏。最下麵的就是陶記煤場,陶記占地不大,鐵珊門倒了一扇,院子裏高低起伏的地麵上長滿了荒草,一排大約五六間的廠房鎖著銅鎖。
再向南有一個山坳,樹木蓊蓊鬱鬱,前麵有一條小河,河上有幾家磨房,磨房對麵有幾家木材場和礦石堆場,整整齊齊,卻關著大門,寂寥無人。
下灣是居民聚集區,臨著直通大同府的官道,李記木器前店後院,木器製作和人員居住均在後院,是一個家庭作坊,運輸很方便。景仁坐在路邊的土埂上,看著遠處光禿禿的田野,和田野上農人收割過的稻穀參差不齊的殘根,一邊細細的想著煉焦碳的場子該放到哪裏合適,一邊聽著石頭數說著武安堡單裏正的小女兒是如何如何的古靈精怪。
“過幾天還得見見煤場的人,”景仁心裏拿定了主意,望望遠處夕陽餘暉中高低起伏的樹林和遠處高天上零星的飛鳥,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浮土說:“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