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船塢見聞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厥看得最後一封信,便是自己的先生李靖寫的。
李靖在信中誇讚了李厥在矩州之戰的應對,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又對整個羈糜州的地形進行了一番分析。
看似是在說戰,但怎麽都感覺有點意有所指。
‘西南多山,百族林立,山後或為一村,其可能為他族也,難以成勢,所以大唐防禦在北。
惜西南之地,不可盡取,偏地久荒,文明未種,百姓雖非刀耕火種,但亦未享中原之利,此為將軍之責也…’
這好像不是自己先生的風格,當看到底下署款,居然還有李世績,他瞬間了然,不由得大笑出聲。
瑪瑪的,播灑文明跟你一個將軍有錘子關係,分明就是想對那邊用兵,還美其名曰解救百姓出水深火熱之中。
他沒有急著迴信,坐得太久,他在院中轉了一圈,又吃了晚膳之後,這才重迴書房,又將信看了一遍,這才提筆。
‘羈糜之州等同半道之土,如先生言多山多族,道路不暢,鄉音百種,或無正規軍,或無製式刀槍,以大唐十六衛來戰,如良馬拉耙,劈梁做薪也。
先生囑家中仆役,持烹飪之器,便可功成。
羈糜之地下有真臘、安南,雖朝供大唐,但皆抱有野苗換珠之心,學生又聞,諸地多寶,安南沉香遍野,良藥滿地,
真臘有一種稻米,香氣濃烈,無菜無湯也可一日三食不厭,惜哉,如此重寶,非我大唐出產,子民耗用重金難求。
先生來信提醒了學生,學生想著,東宮出百人,順羈糜南下,借三兩藥材種子,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所借之物,李家十之五,學生十之二,所餘十之三還望先生勞心。
又聞李家甚隆,仆役眾且多慧,不妨由其帶隊…’
李厥邊寫邊笑,先搶劫一番也不錯,反正再過兩年他若征戰,首先也是東北之地,其次往西擴,南方還真的暫時不能多考慮。
至於說讓這幫勳貴一員帶隊,別說李二不同意,就是李厥也不會答應,萬一這幫人過去了想著占個山頭,玩玩稱王的把戲怎麽辦?
還是讓李二指派一人來帶隊,至於是誰,李厥就不操心了。
現在的南方相較後世更亂,也更雜,大的國家也就真臘和安南,但也是今天他當家,明天換一人,各大小部族皆自稱為王,每朝朝供,這邊就有數百個部族共進大唐,不然哪來的萬邦朝賀之舉。
他接著給李二迴信,說了在廣州的事,也說了對於李靖來信的迴複,等信迴完,已經到了深夜。
……
馮智戣有些不理解,李厥這幾天似乎毫無動靜,就在院中待著,也不提出要走,這是啥意思呢?
對於他來講,李厥在此絕不是好事,倒是馮智戴比較平靜,而且也沒有急著迴恩州,他能感覺到,李厥對於馮家並沒有惡意。
今天,李厥終於有了動靜,他是來借林三和的。
林三和來到小院,看到李厥之後麵上不由得多了一絲緊張,早沒了之前的從容,行禮也較之前莊重了些。
這世上根本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又是個左右逢源的,拿到李厥賞賜的玉牌實在是好奇,便打探了一下李厥真實的身份,
當得知後,當即跑迴了家,將別在腰間的玉牌給取下來,讓自己婆娘找個盒子小心的收藏起來。
“看來是知曉了,不必多禮,還和以前一樣就是,我也不想再換人。”
“喏。”
“殿…”
“還是同之前一樣稱唿吧,今日我想去船廠看看,你帶路。”
“貴人,此地離船廠甚遠,若是像以往步行,或到下午方可抵達,要不在下安排幾輛馬車。”
林三和自然沒本事安排,但現在他可以狐假虎威,直接找刺史要馬車就行。
“不必麻煩,你會騎馬嗎?”
得到肯定答複,李厥便讓人牽來幾匹馬,眾人跨馬,林三和領路出發船廠。
到了地方才知道,船塢很大,占地足有百畝,此刻正在建的皆是商船。
“朝廷沒有下達造戰船的命令?”
“迴貴人,朝廷目前的戰船多布置在萊州、登州等地區,廣州離這些地方太遠,不如原地造艦來得實惠。”
李厥微微頷首,確實是如此,現在的戰船除了維護沿海的秩序,剩下的便是在時刻準備對高句麗、百濟等地動武,廣州離那些地方確實是太遠了。
“這艘船承載幾何,又是何人所建?”來到其中一艘樣子有些怪異的船前,李厥好奇問道。
“這是艘瀧船,算是特殊航道的船隻,主要是用來轉載五嶺航道的貨物,五嶺航道暗礁不少,且水窄流急,所以船體不能過大,但要吃水深,這一艘船乃是關氏所建。”
“關氏?我聽說隴右和山東,關姓多昌盛,此關與他們有何聯係?”
“貴人,關氏極雜,乃多族、多姓雜糅,不過現在皆稱一家,此地關氏與貴人所提的關氏皆稱一脈。”
李厥沒再問,他走到船近前仔細打量,船身長應該不足四丈,最寬處也不足七尺,船身算是極窄了,
此刻甲板未封,可見底部由隔艙板九個,如此設計的好處便是,一個隔艙進水,其他隔艙不會受影響,產生的浮力同樣可以讓船航行,連接處幾乎全為隼卯結構,不得不歎服現在工匠的技藝。
但技藝再高超,也彌補不了木船的本身缺陷。
對於船隻他不是很了解,這樣的木船他也難提出改進的辦法,不過他倒是知曉一種水泥船,堅固自然不是木船可比,
但想了想,他又將建水泥船的想法給否了,還是迴去思考一下,看看如何做鐵船吧。
讓林三和叫來了船隻的老師傅,李厥和對方聊了有半個時辰。
“小郎君,像五牙艦這一類的江船,是不可能入海的,一股子風就把船樓給掀了,或者直接傾覆。
海船講的是上邊阻風小,吃水要深。”
“老先生,為何不在木船外蒙一層鐵皮呢?這樣不是更加的堅固?”
“可不敢試,造價太高了,貼一船百煉鐵的錢,就能造出四艘船來,若是薄了,貼與不貼也無甚效果,海水易蝕,鐵皮不比木頭,下水兩三年或就鏽蝕不堪用了。”
李厥恍然,現在所謂的鐵皮,全部是匠人手工錘打而成,如同製造刀劍的工藝,這樣成本可不高嘛。
“那有沒有想過改進一下驅動,我見幾乎所有船隻皆用人劃直漿,有沒有可能改成蹬踩的旋漿?”
“哦,何謂旋漿?來來來,進我的工房詳聊。”老師傅直接抓住了李厥的胳膊,拉著就要進工房之內。
一旁的林三和想要製止已經遲了,他一臉的驚懼,深恐李厥身後跟隨的幾人同時拔刀把老漢給劈了。
李靖在信中誇讚了李厥在矩州之戰的應對,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又對整個羈糜州的地形進行了一番分析。
看似是在說戰,但怎麽都感覺有點意有所指。
‘西南多山,百族林立,山後或為一村,其可能為他族也,難以成勢,所以大唐防禦在北。
惜西南之地,不可盡取,偏地久荒,文明未種,百姓雖非刀耕火種,但亦未享中原之利,此為將軍之責也…’
這好像不是自己先生的風格,當看到底下署款,居然還有李世績,他瞬間了然,不由得大笑出聲。
瑪瑪的,播灑文明跟你一個將軍有錘子關係,分明就是想對那邊用兵,還美其名曰解救百姓出水深火熱之中。
他沒有急著迴信,坐得太久,他在院中轉了一圈,又吃了晚膳之後,這才重迴書房,又將信看了一遍,這才提筆。
‘羈糜之州等同半道之土,如先生言多山多族,道路不暢,鄉音百種,或無正規軍,或無製式刀槍,以大唐十六衛來戰,如良馬拉耙,劈梁做薪也。
先生囑家中仆役,持烹飪之器,便可功成。
羈糜之地下有真臘、安南,雖朝供大唐,但皆抱有野苗換珠之心,學生又聞,諸地多寶,安南沉香遍野,良藥滿地,
真臘有一種稻米,香氣濃烈,無菜無湯也可一日三食不厭,惜哉,如此重寶,非我大唐出產,子民耗用重金難求。
先生來信提醒了學生,學生想著,東宮出百人,順羈糜南下,借三兩藥材種子,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所借之物,李家十之五,學生十之二,所餘十之三還望先生勞心。
又聞李家甚隆,仆役眾且多慧,不妨由其帶隊…’
李厥邊寫邊笑,先搶劫一番也不錯,反正再過兩年他若征戰,首先也是東北之地,其次往西擴,南方還真的暫時不能多考慮。
至於說讓這幫勳貴一員帶隊,別說李二不同意,就是李厥也不會答應,萬一這幫人過去了想著占個山頭,玩玩稱王的把戲怎麽辦?
還是讓李二指派一人來帶隊,至於是誰,李厥就不操心了。
現在的南方相較後世更亂,也更雜,大的國家也就真臘和安南,但也是今天他當家,明天換一人,各大小部族皆自稱為王,每朝朝供,這邊就有數百個部族共進大唐,不然哪來的萬邦朝賀之舉。
他接著給李二迴信,說了在廣州的事,也說了對於李靖來信的迴複,等信迴完,已經到了深夜。
……
馮智戣有些不理解,李厥這幾天似乎毫無動靜,就在院中待著,也不提出要走,這是啥意思呢?
對於他來講,李厥在此絕不是好事,倒是馮智戴比較平靜,而且也沒有急著迴恩州,他能感覺到,李厥對於馮家並沒有惡意。
今天,李厥終於有了動靜,他是來借林三和的。
林三和來到小院,看到李厥之後麵上不由得多了一絲緊張,早沒了之前的從容,行禮也較之前莊重了些。
這世上根本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又是個左右逢源的,拿到李厥賞賜的玉牌實在是好奇,便打探了一下李厥真實的身份,
當得知後,當即跑迴了家,將別在腰間的玉牌給取下來,讓自己婆娘找個盒子小心的收藏起來。
“看來是知曉了,不必多禮,還和以前一樣就是,我也不想再換人。”
“喏。”
“殿…”
“還是同之前一樣稱唿吧,今日我想去船廠看看,你帶路。”
“貴人,此地離船廠甚遠,若是像以往步行,或到下午方可抵達,要不在下安排幾輛馬車。”
林三和自然沒本事安排,但現在他可以狐假虎威,直接找刺史要馬車就行。
“不必麻煩,你會騎馬嗎?”
得到肯定答複,李厥便讓人牽來幾匹馬,眾人跨馬,林三和領路出發船廠。
到了地方才知道,船塢很大,占地足有百畝,此刻正在建的皆是商船。
“朝廷沒有下達造戰船的命令?”
“迴貴人,朝廷目前的戰船多布置在萊州、登州等地區,廣州離這些地方太遠,不如原地造艦來得實惠。”
李厥微微頷首,確實是如此,現在的戰船除了維護沿海的秩序,剩下的便是在時刻準備對高句麗、百濟等地動武,廣州離那些地方確實是太遠了。
“這艘船承載幾何,又是何人所建?”來到其中一艘樣子有些怪異的船前,李厥好奇問道。
“這是艘瀧船,算是特殊航道的船隻,主要是用來轉載五嶺航道的貨物,五嶺航道暗礁不少,且水窄流急,所以船體不能過大,但要吃水深,這一艘船乃是關氏所建。”
“關氏?我聽說隴右和山東,關姓多昌盛,此關與他們有何聯係?”
“貴人,關氏極雜,乃多族、多姓雜糅,不過現在皆稱一家,此地關氏與貴人所提的關氏皆稱一脈。”
李厥沒再問,他走到船近前仔細打量,船身長應該不足四丈,最寬處也不足七尺,船身算是極窄了,
此刻甲板未封,可見底部由隔艙板九個,如此設計的好處便是,一個隔艙進水,其他隔艙不會受影響,產生的浮力同樣可以讓船航行,連接處幾乎全為隼卯結構,不得不歎服現在工匠的技藝。
但技藝再高超,也彌補不了木船的本身缺陷。
對於船隻他不是很了解,這樣的木船他也難提出改進的辦法,不過他倒是知曉一種水泥船,堅固自然不是木船可比,
但想了想,他又將建水泥船的想法給否了,還是迴去思考一下,看看如何做鐵船吧。
讓林三和叫來了船隻的老師傅,李厥和對方聊了有半個時辰。
“小郎君,像五牙艦這一類的江船,是不可能入海的,一股子風就把船樓給掀了,或者直接傾覆。
海船講的是上邊阻風小,吃水要深。”
“老先生,為何不在木船外蒙一層鐵皮呢?這樣不是更加的堅固?”
“可不敢試,造價太高了,貼一船百煉鐵的錢,就能造出四艘船來,若是薄了,貼與不貼也無甚效果,海水易蝕,鐵皮不比木頭,下水兩三年或就鏽蝕不堪用了。”
李厥恍然,現在所謂的鐵皮,全部是匠人手工錘打而成,如同製造刀劍的工藝,這樣成本可不高嘛。
“那有沒有想過改進一下驅動,我見幾乎所有船隻皆用人劃直漿,有沒有可能改成蹬踩的旋漿?”
“哦,何謂旋漿?來來來,進我的工房詳聊。”老師傅直接抓住了李厥的胳膊,拉著就要進工房之內。
一旁的林三和想要製止已經遲了,他一臉的驚懼,深恐李厥身後跟隨的幾人同時拔刀把老漢給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