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弄點小發明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肥皂起源於哪個時代眾說紛紜,但李厥來到大唐六年多,他可以確定自己未見過肥皂,當下人洗漱用的是澡豆,
將豆子磨成粉,再添加一些藥材,便成了清潔用品。
李厥問眾人是什麽,大家自然迴複不上來,倒是裴行儉道:“想來應該是吃食。”
那麽大碗豬油呢!
李厥翻了個白眼,將剩下的一點,全部用手拍成四方的小塊,對武媚道:“收起來吧,這叫皂,可用來洗澡,也可洗衣。”
“真的?”
李厥剛好覺得頭癢,便讓人打水,開始用肥皂洗頭,其實裏麵沒有加香味料,味道多少有一些臭臭的,但相較之前的澡豆洗頭要舒服和方便。
看著盆子裏的水變了色,他麵上一黑,從沒想到自己居然這麽髒。
“拿去用吧,等後日你們將花采迴來,我在裏麵再加一點香味,那就更好聞了。”
對於肥皂大家帶著疑惑並不驚訝,李厥也不意外,不急,等香水做出來,到時製成真正的香皂時,相信這幾個女人就會驚喜的大叫了。
至於旁邊幾個男人,還是算了吧,一個個就是木頭。
他又想起一事,對裴行儉道:“此地濕潤,夏季多雨,你明日辛苦一趟,看有沒有新鮮的茶葉給我買一些迴來。”
既然要發展這邊的茶葉,那不妨把炒茶也給弄出來,炒茶不僅利於儲存,而且能更好的保持茶香原味,相信不難推廣。
大唐現在的茶葉主要是三種形式,一種是茶末,就是把茶磨成粉末,喝時用水衝泡,也叫舂茶,
第二種則是餅茶,其主要是針對紅茶一類的發酵茶,而綠茶全是不發酵茶,製成餅很難保證質量,
第三種則是磚茶,將茶葉磨成粉,再加上一些堅果、香料之類的壓成磚形,隨喝隨取。
李厥之所以不喝茶,一是自己年歲小,他有意的控製,其二他就是喝不慣,茶裏加奶是基本操作,然後再放點羊油或牛油之類,再倒點丁香、香葉、胡椒粉啥的,然後再打出白白的泡沫,
說是茶吧,喝不出多少茶味,說是湯,比所有的湯都難喝。
裴行儉領命。
第二天的時間,房燕客迴來了,說是已經找到了最佳水泥作坊的地方,李厥在家閑的無聊,又和他一起出城,找了一番石英礦,打算建造琉璃作坊。
這玩意很好找,不說遍地都是,如石灰石一樣,幾乎沒啥地域分隔。
“燕客,先建琉璃作坊,燒爐與水泥的燒爐差不多,可以先弄一個簡單的,我先教大家每個步驟如何實施。”
“還有人員,本地所招之人必須是死契,你最好去信家裏,看看房家能不能抽調一些得力的人過來看管,我允房家一成的份子。
其實我並不擔心百姓學去了配方,我擔心的是,配方會被那幫胡子學了去,至少短時間內不行。”
他還想利用玻璃大賺一筆,然後用賺到的錢發展廣州,當這幫人知曉在他們看來千金難求的稀世珍寶,其實是用一堆沙子燒製,那到時再美的東西,也會賣不上價。
“那我明天先找人動工?”
“具體的你自己安排,我還能在廣州待月餘的時間,我走之前你必須要建好,我帶著人燒製一爐,稍晚迴去,我會將作坊需要準備的器具列一個單子。”
在城外待了半日,迴到住的院落當晚就是狂風大作,隨即大雨滂沱。
風帶著尖銳的哨聲,裹挾著雨滴,打到臉上如同刀割。
海邊的又一大特色,台風。
這次倒是還好,也隻是刮到了後半夜,清晨陽光灑滿院落,天空非常的幹淨,微風徐徐,似乎昨天傍晚的那一股子台風,隻是大家的錯覺。
早膳過後,席君買帶著幾人保護著武媚他們去采花,之前的采珠女雖然也提著一個籃子,但一早便魂不守舍,麵帶愁苦。
“迴去看看,我又不是不讓你迴去,況且這兩日我們不會走。”李厥知曉,昨晚那場台風,想來這姑娘也未睡好,肯定是擔心家中寡居的老母。
“謝公子。”采珠女趕忙半蹲行禮,下一刻籃子也未放下就跑了。
人間之孝,當以褒獎,而不是壓製,李厥這才對武媚道:“昨日台風大雨,估計不是很好采,我所需不多,你們小心些。”
等他們離開,他本想讓無意催一下蒸酒的工具,下一刻門口便來人送東西。
沒一會,陸續的有好幾樣器具被送了進來,無意沒有啥保密意識,但他怕一家做來不及,所以便分了幾家一家做一樣,倒是提前要買好米酒這事,並不需要李厥交待。
組裝好後,便開始了蒸酒,關於蒸酒無意已經很熟了,根本不用李厥交待,他則讓人燒鍋開始炒茶。
這玩意他還真就不陌生,曾經到女朋友家裏,剛好碰到他們家中采茶,多是野茶所以也不會賣,就是采來自己喝的,他也幫著做,隻是炒茶學會了,女朋友倒是拜拜了。
昨天收到的新鮮茶,在下雨之前已收迴屋,此刻也攤放的差不多,接下來直接起鍋殺青便行。
這些他暫時沒辦法假手他人,等到鍋溫升起,他用手背隔著距離試了一下,覺得差不多,便將嫩芽倒入,然後便直接用手,快速的翻炒,
待到鍋中冒出淡淡霧氣,便改炒為揚,這樣的揚起能快速的散發水蒸氣,差不多霧氣完全消散,他又在心中默數五十個數,便可盛出放在篩上。
將其鋪均勻後,先簡單的散熱,然後再開始揉撚讓茶葉定型,接著再晾曬到完全幹躁變可。
炒茶最主要的還是火候,太早出鍋水氣沒炒幹,就會出現悶黃,不利於保存而且口感也有欠缺,炒得過了,便會炒脆,茶葉輕輕一碰就成了渣。
晾曬不需要太久,今天的太陽估計到中午就行了。
“殿下,這是什麽?”裴行儉好奇問道。
“茶葉啊,你昨日去買的。”
“茶葉如此做甚?”
“等中午便能喝,到時你自己泡一杯便知曉了。”
恰在此時,無意走過來道:“殿下,已蒸了三次。”
“不行,至少再蒸兩次。”
將豆子磨成粉,再添加一些藥材,便成了清潔用品。
李厥問眾人是什麽,大家自然迴複不上來,倒是裴行儉道:“想來應該是吃食。”
那麽大碗豬油呢!
李厥翻了個白眼,將剩下的一點,全部用手拍成四方的小塊,對武媚道:“收起來吧,這叫皂,可用來洗澡,也可洗衣。”
“真的?”
李厥剛好覺得頭癢,便讓人打水,開始用肥皂洗頭,其實裏麵沒有加香味料,味道多少有一些臭臭的,但相較之前的澡豆洗頭要舒服和方便。
看著盆子裏的水變了色,他麵上一黑,從沒想到自己居然這麽髒。
“拿去用吧,等後日你們將花采迴來,我在裏麵再加一點香味,那就更好聞了。”
對於肥皂大家帶著疑惑並不驚訝,李厥也不意外,不急,等香水做出來,到時製成真正的香皂時,相信這幾個女人就會驚喜的大叫了。
至於旁邊幾個男人,還是算了吧,一個個就是木頭。
他又想起一事,對裴行儉道:“此地濕潤,夏季多雨,你明日辛苦一趟,看有沒有新鮮的茶葉給我買一些迴來。”
既然要發展這邊的茶葉,那不妨把炒茶也給弄出來,炒茶不僅利於儲存,而且能更好的保持茶香原味,相信不難推廣。
大唐現在的茶葉主要是三種形式,一種是茶末,就是把茶磨成粉末,喝時用水衝泡,也叫舂茶,
第二種則是餅茶,其主要是針對紅茶一類的發酵茶,而綠茶全是不發酵茶,製成餅很難保證質量,
第三種則是磚茶,將茶葉磨成粉,再加上一些堅果、香料之類的壓成磚形,隨喝隨取。
李厥之所以不喝茶,一是自己年歲小,他有意的控製,其二他就是喝不慣,茶裏加奶是基本操作,然後再放點羊油或牛油之類,再倒點丁香、香葉、胡椒粉啥的,然後再打出白白的泡沫,
說是茶吧,喝不出多少茶味,說是湯,比所有的湯都難喝。
裴行儉領命。
第二天的時間,房燕客迴來了,說是已經找到了最佳水泥作坊的地方,李厥在家閑的無聊,又和他一起出城,找了一番石英礦,打算建造琉璃作坊。
這玩意很好找,不說遍地都是,如石灰石一樣,幾乎沒啥地域分隔。
“燕客,先建琉璃作坊,燒爐與水泥的燒爐差不多,可以先弄一個簡單的,我先教大家每個步驟如何實施。”
“還有人員,本地所招之人必須是死契,你最好去信家裏,看看房家能不能抽調一些得力的人過來看管,我允房家一成的份子。
其實我並不擔心百姓學去了配方,我擔心的是,配方會被那幫胡子學了去,至少短時間內不行。”
他還想利用玻璃大賺一筆,然後用賺到的錢發展廣州,當這幫人知曉在他們看來千金難求的稀世珍寶,其實是用一堆沙子燒製,那到時再美的東西,也會賣不上價。
“那我明天先找人動工?”
“具體的你自己安排,我還能在廣州待月餘的時間,我走之前你必須要建好,我帶著人燒製一爐,稍晚迴去,我會將作坊需要準備的器具列一個單子。”
在城外待了半日,迴到住的院落當晚就是狂風大作,隨即大雨滂沱。
風帶著尖銳的哨聲,裹挾著雨滴,打到臉上如同刀割。
海邊的又一大特色,台風。
這次倒是還好,也隻是刮到了後半夜,清晨陽光灑滿院落,天空非常的幹淨,微風徐徐,似乎昨天傍晚的那一股子台風,隻是大家的錯覺。
早膳過後,席君買帶著幾人保護著武媚他們去采花,之前的采珠女雖然也提著一個籃子,但一早便魂不守舍,麵帶愁苦。
“迴去看看,我又不是不讓你迴去,況且這兩日我們不會走。”李厥知曉,昨晚那場台風,想來這姑娘也未睡好,肯定是擔心家中寡居的老母。
“謝公子。”采珠女趕忙半蹲行禮,下一刻籃子也未放下就跑了。
人間之孝,當以褒獎,而不是壓製,李厥這才對武媚道:“昨日台風大雨,估計不是很好采,我所需不多,你們小心些。”
等他們離開,他本想讓無意催一下蒸酒的工具,下一刻門口便來人送東西。
沒一會,陸續的有好幾樣器具被送了進來,無意沒有啥保密意識,但他怕一家做來不及,所以便分了幾家一家做一樣,倒是提前要買好米酒這事,並不需要李厥交待。
組裝好後,便開始了蒸酒,關於蒸酒無意已經很熟了,根本不用李厥交待,他則讓人燒鍋開始炒茶。
這玩意他還真就不陌生,曾經到女朋友家裏,剛好碰到他們家中采茶,多是野茶所以也不會賣,就是采來自己喝的,他也幫著做,隻是炒茶學會了,女朋友倒是拜拜了。
昨天收到的新鮮茶,在下雨之前已收迴屋,此刻也攤放的差不多,接下來直接起鍋殺青便行。
這些他暫時沒辦法假手他人,等到鍋溫升起,他用手背隔著距離試了一下,覺得差不多,便將嫩芽倒入,然後便直接用手,快速的翻炒,
待到鍋中冒出淡淡霧氣,便改炒為揚,這樣的揚起能快速的散發水蒸氣,差不多霧氣完全消散,他又在心中默數五十個數,便可盛出放在篩上。
將其鋪均勻後,先簡單的散熱,然後再開始揉撚讓茶葉定型,接著再晾曬到完全幹躁變可。
炒茶最主要的還是火候,太早出鍋水氣沒炒幹,就會出現悶黃,不利於保存而且口感也有欠缺,炒得過了,便會炒脆,茶葉輕輕一碰就成了渣。
晾曬不需要太久,今天的太陽估計到中午就行了。
“殿下,這是什麽?”裴行儉好奇問道。
“茶葉啊,你昨日去買的。”
“茶葉如此做甚?”
“等中午便能喝,到時你自己泡一杯便知曉了。”
恰在此時,無意走過來道:“殿下,已蒸了三次。”
“不行,至少再蒸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