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謝法成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厥與韋仁壽兩人坐著聊了有炷香時間,隨即便再度上馬,緩緩向西南出發。
“殿下,這次臣帶的不止千人,得您之令,知曉您在此地,臣甚為急迫,便招了兩千餘人同來。”
“無妨,孤也不知謝法成能短時間聚將幾何,還是老將軍深謀遠慮。”
沒有怪罪,韋仁壽心中暗鬆一口氣,他就怕李厥懷疑他多帶兵有不軌之心。
將計劃又推演了幾次,韋仁壽提出讓李厥和他同行,現在沒有與大軍匯合,他實在是擔心。
“老將軍先行布置吧,孤怎麽也要等謝法成的追兵趕來。”
他又讓無意、武媚帶著羅吉夫妻兩人隨韋仁壽先行。
……
落日時分,矩州城內,謝法成正與心腹飲宴。
與普通的白蠻人不同,他自小向往中原文化,請了中原先生當老師,不僅學習官話漢字,還聽老師講漢地的一些風俗人文。
十七歲那年,新唐初立幾年,中原仍有動亂,他以高超的武勇成了自己部族的首領,隨即帶著族人征討四方,繼而打下了現在的牂牁疆域,稱牂牁國,自立為王。
若是其他蠻王,此時定會驕傲自滿,他則不同,聽取中原來人說,大唐新皇百戰百勝,有搏羆之力,貞觀三年,便親自出使大唐,奉上國書俯首稱臣。
被封矩州刺史,統領牂牁一地。
自此,對外他是大唐的忠臣,對內他的牂牁高度自治,仍舊是王。
看似是俯首,實則便宜占盡,大唐不會再興兵,且每次朝奉,都會得到大量賞賜。
見識到李二的威嚴,也見識到大唐朝堂的模樣,迴到矩州,他也開始定立製度,矩州府中人,每日早會,各部土酋每一月朝見一次。
“近些時日,孤聽聞烏蠻之地,比樓等族廝戰未消(昆明附近),幾位先生可有教孤的?”
謝法成雖不承認自己是王,但也稱孤道寡。
雖說孤寡乃是一種謙稱,但自春秋始,指向性幾乎已經算是定下來了,隻有諸侯王之上方可用此稱。
“大王,在下認為,烏蠻之地開化過遲,與我等非是一心,不必管之。”
謝法成微微一笑,示意說話之人坐下,也不表態的看向其他幾人。
“大王,可拉攏分化,資助一方,相信不需幾年,便可收為牂牁之地。”
謝法成還是不置可否,挨個看向自己的幾個智囊,其中一個身高偏儒雅,頭載文士帽的人道:
“大王,可請命黔州都督府,以大唐之名義,宣化歸附朝廷,如此對大唐來說,大王又立新功,
對大王而言,除了您,還有誰能治理烏蠻之地呢?”
謝法成這才哈哈大笑,舉杯道:“楚先生之言,甚合孤心,那麽便有請先生起草一份文書,請示黔州府如何?”
“某職責所在。”
謝法成早有吞並烏蠻之心,現在烏蠻之戰,本就是他挑撥引起。
遲遲未動,便是顧忌出師無名,到時大唐怪罪,又恐其他部族生共擊之心,
現在楚先生所定之計,讓他扯上大唐這個虎皮,那就名正言順了。
恰在此時,有人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何事如此驚慌?”
“大王,昨日三公子狩獵時受辱,他不甘心,引三百人要羈拿對方,今日一早在望江南三十裏遇百人隊,雙方擊戰僅兩炷香,
我方折損二百六十餘人,僅三十餘騎逃了迴來。”
謝法成眉頭微挑,又有些不相信,在自己的地盤上,還能受人欺負了?
“可曾查明對方來頭,難道是西洱之人?”
“不曾,但從對方的武器和穿著打扮來看,倒像是中原的人。”
聽到是中原人,謝法成和幾個幕僚都陷入了沉思,這裏人很排外,所以中原人本就少,就現在廳中這幾個,還是謝法成再三邀請才願意過來的。
也不是說沒有中原人,偶爾也能見到幾個行商的,但一般都會住在矩州這樣的大城,安全上更有保障。
“會不會是某個商團?”其中一個幕僚提出一個可能。
謝法成搖了搖頭:“若是大商團,來到牂牁地界,必然會上報刺史府尋求庇佑,更不可能與吾子產生衝突。”
就在大家議論之際,又有人來報:“外間有一人,說是奉三公子之令,求見大王。”
謝法成當即召見,發現又是一個漢人。
“你是何人,為何打著凱瑞的名號求見孤?”
“範才捷見過大王,在下隻是一介文弱書生,因緣之下來到貴地,得三公子抬愛,暫住其府上。”
“你有何事?”謝法成雖然知曉對方所言不實,但也沒有過多的計較。
“在下此來,是想告訴大王,謝家或已惹上了滔天之禍事,相信不久大唐鐵蹄便要踏平牂牁之地。”
謝法成哈哈大笑,語氣不屑道:“孤雖偏居一隅,但也並非目不識丁之人。先秦之時,有縱橫之說,他們每每獻言,皆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你要拿這一套來應付孤嗎?
就不怕孤不聽你後話,先將你的頭顱掛在城門之上。”
範才捷也不懼怕,含笑道:“在下字字為實,何來應付大王之說?”
“好,你便說來,若是所言為虛,你這頭顱便不用留夜了。”
“大王可知,今日三公子城外之事?”
“哦?不甚明了,且說來聽聽。”
範才捷便將凱瑞出城追兄妹二人,被他人所救,後又令三百人追剿對方被反殺的事詳細說了。
“你說孤有大難,是說那幾人大有來頭?”
“大王,若是沒有大來頭,何人敢遣百人護衛,且百人全是武勇之輩,更重要的是百人全是大唐悍卒。”
聽到是大唐悍卒,謝法成麵上肌肉顫了顫,不過語氣還是平淡道:“說吧,對方真實身份是何人?”
“大唐皇太孫李厥,大唐皇帝陛下親封的帝國儲君。”
聽到此話,廳中諸人皆是麵麵相覷。
“你有何憑證?”楚先生最先反應過來喝問道。
“在下沒有憑證,隻是早先自長安來時,便聽說皇太孫正在外遊曆,
在下自武龍而來,又聽當地人言,太孫剛經武龍,年初馬球賽,在下托著關係,隔著老遠看了一眼皇太孫,
昨日問得三公子,其所描述隊中一少年人坐騎與當日在下所見別無二致。
大王,這下您還有疑慮嗎?”
……
ps:651年,高宗永徽二年,郎州白水蠻反,趙孝祖領兵攻擊大勝,小作者在此提前了一年哈。
“殿下,這次臣帶的不止千人,得您之令,知曉您在此地,臣甚為急迫,便招了兩千餘人同來。”
“無妨,孤也不知謝法成能短時間聚將幾何,還是老將軍深謀遠慮。”
沒有怪罪,韋仁壽心中暗鬆一口氣,他就怕李厥懷疑他多帶兵有不軌之心。
將計劃又推演了幾次,韋仁壽提出讓李厥和他同行,現在沒有與大軍匯合,他實在是擔心。
“老將軍先行布置吧,孤怎麽也要等謝法成的追兵趕來。”
他又讓無意、武媚帶著羅吉夫妻兩人隨韋仁壽先行。
……
落日時分,矩州城內,謝法成正與心腹飲宴。
與普通的白蠻人不同,他自小向往中原文化,請了中原先生當老師,不僅學習官話漢字,還聽老師講漢地的一些風俗人文。
十七歲那年,新唐初立幾年,中原仍有動亂,他以高超的武勇成了自己部族的首領,隨即帶著族人征討四方,繼而打下了現在的牂牁疆域,稱牂牁國,自立為王。
若是其他蠻王,此時定會驕傲自滿,他則不同,聽取中原來人說,大唐新皇百戰百勝,有搏羆之力,貞觀三年,便親自出使大唐,奉上國書俯首稱臣。
被封矩州刺史,統領牂牁一地。
自此,對外他是大唐的忠臣,對內他的牂牁高度自治,仍舊是王。
看似是俯首,實則便宜占盡,大唐不會再興兵,且每次朝奉,都會得到大量賞賜。
見識到李二的威嚴,也見識到大唐朝堂的模樣,迴到矩州,他也開始定立製度,矩州府中人,每日早會,各部土酋每一月朝見一次。
“近些時日,孤聽聞烏蠻之地,比樓等族廝戰未消(昆明附近),幾位先生可有教孤的?”
謝法成雖不承認自己是王,但也稱孤道寡。
雖說孤寡乃是一種謙稱,但自春秋始,指向性幾乎已經算是定下來了,隻有諸侯王之上方可用此稱。
“大王,在下認為,烏蠻之地開化過遲,與我等非是一心,不必管之。”
謝法成微微一笑,示意說話之人坐下,也不表態的看向其他幾人。
“大王,可拉攏分化,資助一方,相信不需幾年,便可收為牂牁之地。”
謝法成還是不置可否,挨個看向自己的幾個智囊,其中一個身高偏儒雅,頭載文士帽的人道:
“大王,可請命黔州都督府,以大唐之名義,宣化歸附朝廷,如此對大唐來說,大王又立新功,
對大王而言,除了您,還有誰能治理烏蠻之地呢?”
謝法成這才哈哈大笑,舉杯道:“楚先生之言,甚合孤心,那麽便有請先生起草一份文書,請示黔州府如何?”
“某職責所在。”
謝法成早有吞並烏蠻之心,現在烏蠻之戰,本就是他挑撥引起。
遲遲未動,便是顧忌出師無名,到時大唐怪罪,又恐其他部族生共擊之心,
現在楚先生所定之計,讓他扯上大唐這個虎皮,那就名正言順了。
恰在此時,有人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何事如此驚慌?”
“大王,昨日三公子狩獵時受辱,他不甘心,引三百人要羈拿對方,今日一早在望江南三十裏遇百人隊,雙方擊戰僅兩炷香,
我方折損二百六十餘人,僅三十餘騎逃了迴來。”
謝法成眉頭微挑,又有些不相信,在自己的地盤上,還能受人欺負了?
“可曾查明對方來頭,難道是西洱之人?”
“不曾,但從對方的武器和穿著打扮來看,倒像是中原的人。”
聽到是中原人,謝法成和幾個幕僚都陷入了沉思,這裏人很排外,所以中原人本就少,就現在廳中這幾個,還是謝法成再三邀請才願意過來的。
也不是說沒有中原人,偶爾也能見到幾個行商的,但一般都會住在矩州這樣的大城,安全上更有保障。
“會不會是某個商團?”其中一個幕僚提出一個可能。
謝法成搖了搖頭:“若是大商團,來到牂牁地界,必然會上報刺史府尋求庇佑,更不可能與吾子產生衝突。”
就在大家議論之際,又有人來報:“外間有一人,說是奉三公子之令,求見大王。”
謝法成當即召見,發現又是一個漢人。
“你是何人,為何打著凱瑞的名號求見孤?”
“範才捷見過大王,在下隻是一介文弱書生,因緣之下來到貴地,得三公子抬愛,暫住其府上。”
“你有何事?”謝法成雖然知曉對方所言不實,但也沒有過多的計較。
“在下此來,是想告訴大王,謝家或已惹上了滔天之禍事,相信不久大唐鐵蹄便要踏平牂牁之地。”
謝法成哈哈大笑,語氣不屑道:“孤雖偏居一隅,但也並非目不識丁之人。先秦之時,有縱橫之說,他們每每獻言,皆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你要拿這一套來應付孤嗎?
就不怕孤不聽你後話,先將你的頭顱掛在城門之上。”
範才捷也不懼怕,含笑道:“在下字字為實,何來應付大王之說?”
“好,你便說來,若是所言為虛,你這頭顱便不用留夜了。”
“大王可知,今日三公子城外之事?”
“哦?不甚明了,且說來聽聽。”
範才捷便將凱瑞出城追兄妹二人,被他人所救,後又令三百人追剿對方被反殺的事詳細說了。
“你說孤有大難,是說那幾人大有來頭?”
“大王,若是沒有大來頭,何人敢遣百人護衛,且百人全是武勇之輩,更重要的是百人全是大唐悍卒。”
聽到是大唐悍卒,謝法成麵上肌肉顫了顫,不過語氣還是平淡道:“說吧,對方真實身份是何人?”
“大唐皇太孫李厥,大唐皇帝陛下親封的帝國儲君。”
聽到此話,廳中諸人皆是麵麵相覷。
“你有何憑證?”楚先生最先反應過來喝問道。
“在下沒有憑證,隻是早先自長安來時,便聽說皇太孫正在外遊曆,
在下自武龍而來,又聽當地人言,太孫剛經武龍,年初馬球賽,在下托著關係,隔著老遠看了一眼皇太孫,
昨日問得三公子,其所描述隊中一少年人坐騎與當日在下所見別無二致。
大王,這下您還有疑慮嗎?”
……
ps:651年,高宗永徽二年,郎州白水蠻反,趙孝祖領兵攻擊大勝,小作者在此提前了一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