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誰的階段性勝利?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若匯報世家以新錢買糧的事,李厥壓根沒有在意。
六十文一鬥的價格,相較之前的糧價翻了十倍,就算新錢銅不足稱,折算下來依舊大賺。
含嘉倉的存糧也該翻翻了,剛好利用這次去除陳糧,等價格平穩之後再購進新糧,而購新糧的錢,便是這些新幣,世家不收?沒關係,李厥有的是辦法讓他們收。
接下來一段時間,糧價開始穩步的迴落,七十文,六十文,五十文,到了三十文的價格時,停了一天,然後再度暴跌,而且跌速明顯增快,
兩天時間,糧價直接迴落到了十二文一鬥,雖然相較之前糧價還是高了一倍,但相較十天之前已經下降了足足十倍。
蕭若負責的糧行明顯的出糧變慢,就算今天他通知三家糧行降至十文,也幾乎沒有百姓在排隊。
他知曉,時間差不多了,索性掛價八文,讓糧食的價格徹底恢複正常。
與糧食相對應的,便是各類物品都在瘋狂的跳水,鹽價自一百多文一斤,降到了二十文一斤,想來恢複尋常價格也隻是時間問題。
也就在這一天,洛陽銀行結合蕭若所操控的三家糧行,共同宣布,說是發現了大量的劣幣,所以不再收劣製幣,隻收老幣和銀行新發放的貞觀通寶新幣。
如果百姓不知曉手中是不是劣製幣,可以到銀行鑒定,鑒定為優質老幣,可以免費換成新的貞觀通寶,一文兌一文。
若隻是銀行和蕭若負責的糧行不收也就罷了,世家也覺得到了時候,跟風宣布不收劣製幣,接著便是一些商賈的跟隨,於是乎,極短的時間內,劣製幣完全沒了市場。
這下百姓不淡定了,之前的錢全買糧了,但是近期隨著糧食迴落,大家又不急著買,手頭上或多或少有些錢幣,
那些小商賈更是大駭,他們手中有不少錢,但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於是乎,都搶著第一時間到了銀行,雖說後來發放給百姓的錢幣大多都是老幣,但李厥也沒辦法杜絕新幣完全的流通,所以不少人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新製的劣製幣。
李厥投放了五十萬貫,世家至少也投了三十萬貫,蕭若的糧行加之前銀行或多或少迴收的部分,加起來約有六十多萬貫,
世家手中應該還有部分,這麽一算,至少還有近十萬貫在市麵上流通。
看著手裏的劣製幣,首先鬧起來的便是在工地上做工的百姓,因為這些錢是自己領的工錢,而魯通從一開始就有官府背書,找不到魯通,他們便聚集到了官衙的麵前。
……
上林坊,世家的十多人正在飲宴。
這次不僅大獲豐收,還沒有任何的手尾,畢竟現在所有百姓的怒氣,都被官府和魯通吸引了去。
“王公,請飲此杯,此次多虧王公運籌帷幄,我等才能有此收獲。”
王林撫須大笑道:“眾位不急,如今隻能算是小勝,等到遷都之事正式宣布,才是我等大勝之時,諸君飲勝。”
大家紛紛舉杯。
“王公,現在最頭痛的想來是洛陽的父母官嘍。”
“可惜,我等手中還有幾萬貫的新幣,當時應該一起投出去的。”
王林擺擺手道:“勢不可盡,已經很好了,剩下的新幣融了,對我們來講可是一文錢的損失也沒有。”
鄭文棟笑道:“這次看來,那個銀行和魯通,倒是幫了我等大忙。”
“嗬嗬,魯通隻是明麵上的人,他背後的主子也是言利的,至於銀行,想來也是怕貨幣徹底被弄亂了,不得已為之。”
“王公,隻是長安那邊,我們該如何應對?”
所謂的長安那邊,也就是指李泰,畢竟多方盟約,當時的終極目標是摧毀貨幣體係,
因為遷都的消息,讓世家眾人發現了更大的利益,為了利益,他們放棄了對貨幣體係的徹底打擊,所以此刻才會有此一問。
“無非是相互利用罷了,如今看來,魏王得大寶的機會越來越小,我等也沒必要將寶押在一個注定不能成事之人的身上。”
恰在此時,有人來報賈敦頤召集所有糧行、鹽鋪、布行,之前隻要賈敦頤化過緣的那些家掌櫃,全部被賈刺史請去開會了。
王林眉頭一皺道:“此時,賈敦頤這是要做何?”
“該不會找我等協商,要求我等允許新幣流通吧?”鄭文棟一句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
王林看了眼眾人輕嗬一聲道:“各位做好準備,若是賈刺史真如此,那麽就該我等出力的時候。”
眾人明白,所謂的世家,一是在仕族中有威望,其二在官場上肯定也有勢力,兩方麵發力,賈敦頤會發現,壓力越來越大,到時別說欺負幾個商行,自己的地位能不能保住都難說。
當然前提條件是賈熟頤真的強製要求他們。
……
長安,又一次大朝會,接下來需要放田假。
所謂的田假,就是忙假,每年的四月底和九月份和一次,四月底放的叫田假,九月放的叫授衣假,兩個假期都很長,分別為十五天。
大唐的假期真的很爽,李厥曾經算過,七七八八的假期在一起,一年大概要放一百三十餘天。
李二叮囑眾官員要親農,別因為自己富貴了,就忘了農事之艱辛,叮囑之後,也到了散朝之時。
結果不等李二宣布,長孫無忌當先出班道:“臣有奏。”
“愛卿直言便可。”
“臣聞陛下有遷都之心,臣認為不妥,洛陽雖好,但離邊疆太遠,不利於大唐對西域的掌控。”
此話一出,朝堂大嘩,不少人皆竊竊低議,李二更是表現出愕然之態。
“愛卿此話從何說來,朕曾未說過要遷都?”
長孫無忌又道:“陛下若無遷都之意,為何要派通事舍人來濟前往洛陽,且臣這段時間也聽聞,私人議論者眾。”
李二麵上冷峻下來:“朕派來濟去洛陽有其他要事,至於遷都子虛烏有。”
“陛下,現在已是眾口爍金。”
李二想了想站起身,對著眾人道:“朕從未有過遷都之念,此事不必再議,明日便發邸報,消除流言。”
“陛下聖明。”長孫無忌說完,便迴了班。
李二看了眼眾臣的反應,麵上露出一絲譏色,便宣布了退朝。
李泰都不知道他自己是如何迴府的,父皇沒有遷都之意,那麽自己在洛陽的布局怎麽辦?
想到這裏,突然渾身一冷,趕忙讓心腹進來:“王管家還沒有迴來?”
“並未歸。”
李泰冷哼一聲,還以為王管家離開了他眼前,在洛陽瀟灑快活呢,此事不急,等他迴來再收拾。
“你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洛陽,告訴他們陛下無遷都之意,一定要快。”
見人離開,李泰這才一屁股跌坐椅上,好一會他又覺得哪裏不對,那一天上林署,陛下明確表達了遷都之意,現在為何又否認有這想法?
六十文一鬥的價格,相較之前的糧價翻了十倍,就算新錢銅不足稱,折算下來依舊大賺。
含嘉倉的存糧也該翻翻了,剛好利用這次去除陳糧,等價格平穩之後再購進新糧,而購新糧的錢,便是這些新幣,世家不收?沒關係,李厥有的是辦法讓他們收。
接下來一段時間,糧價開始穩步的迴落,七十文,六十文,五十文,到了三十文的價格時,停了一天,然後再度暴跌,而且跌速明顯增快,
兩天時間,糧價直接迴落到了十二文一鬥,雖然相較之前糧價還是高了一倍,但相較十天之前已經下降了足足十倍。
蕭若負責的糧行明顯的出糧變慢,就算今天他通知三家糧行降至十文,也幾乎沒有百姓在排隊。
他知曉,時間差不多了,索性掛價八文,讓糧食的價格徹底恢複正常。
與糧食相對應的,便是各類物品都在瘋狂的跳水,鹽價自一百多文一斤,降到了二十文一斤,想來恢複尋常價格也隻是時間問題。
也就在這一天,洛陽銀行結合蕭若所操控的三家糧行,共同宣布,說是發現了大量的劣幣,所以不再收劣製幣,隻收老幣和銀行新發放的貞觀通寶新幣。
如果百姓不知曉手中是不是劣製幣,可以到銀行鑒定,鑒定為優質老幣,可以免費換成新的貞觀通寶,一文兌一文。
若隻是銀行和蕭若負責的糧行不收也就罷了,世家也覺得到了時候,跟風宣布不收劣製幣,接著便是一些商賈的跟隨,於是乎,極短的時間內,劣製幣完全沒了市場。
這下百姓不淡定了,之前的錢全買糧了,但是近期隨著糧食迴落,大家又不急著買,手頭上或多或少有些錢幣,
那些小商賈更是大駭,他們手中有不少錢,但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於是乎,都搶著第一時間到了銀行,雖說後來發放給百姓的錢幣大多都是老幣,但李厥也沒辦法杜絕新幣完全的流通,所以不少人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新製的劣製幣。
李厥投放了五十萬貫,世家至少也投了三十萬貫,蕭若的糧行加之前銀行或多或少迴收的部分,加起來約有六十多萬貫,
世家手中應該還有部分,這麽一算,至少還有近十萬貫在市麵上流通。
看著手裏的劣製幣,首先鬧起來的便是在工地上做工的百姓,因為這些錢是自己領的工錢,而魯通從一開始就有官府背書,找不到魯通,他們便聚集到了官衙的麵前。
……
上林坊,世家的十多人正在飲宴。
這次不僅大獲豐收,還沒有任何的手尾,畢竟現在所有百姓的怒氣,都被官府和魯通吸引了去。
“王公,請飲此杯,此次多虧王公運籌帷幄,我等才能有此收獲。”
王林撫須大笑道:“眾位不急,如今隻能算是小勝,等到遷都之事正式宣布,才是我等大勝之時,諸君飲勝。”
大家紛紛舉杯。
“王公,現在最頭痛的想來是洛陽的父母官嘍。”
“可惜,我等手中還有幾萬貫的新幣,當時應該一起投出去的。”
王林擺擺手道:“勢不可盡,已經很好了,剩下的新幣融了,對我們來講可是一文錢的損失也沒有。”
鄭文棟笑道:“這次看來,那個銀行和魯通,倒是幫了我等大忙。”
“嗬嗬,魯通隻是明麵上的人,他背後的主子也是言利的,至於銀行,想來也是怕貨幣徹底被弄亂了,不得已為之。”
“王公,隻是長安那邊,我們該如何應對?”
所謂的長安那邊,也就是指李泰,畢竟多方盟約,當時的終極目標是摧毀貨幣體係,
因為遷都的消息,讓世家眾人發現了更大的利益,為了利益,他們放棄了對貨幣體係的徹底打擊,所以此刻才會有此一問。
“無非是相互利用罷了,如今看來,魏王得大寶的機會越來越小,我等也沒必要將寶押在一個注定不能成事之人的身上。”
恰在此時,有人來報賈敦頤召集所有糧行、鹽鋪、布行,之前隻要賈敦頤化過緣的那些家掌櫃,全部被賈刺史請去開會了。
王林眉頭一皺道:“此時,賈敦頤這是要做何?”
“該不會找我等協商,要求我等允許新幣流通吧?”鄭文棟一句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
王林看了眼眾人輕嗬一聲道:“各位做好準備,若是賈刺史真如此,那麽就該我等出力的時候。”
眾人明白,所謂的世家,一是在仕族中有威望,其二在官場上肯定也有勢力,兩方麵發力,賈敦頤會發現,壓力越來越大,到時別說欺負幾個商行,自己的地位能不能保住都難說。
當然前提條件是賈熟頤真的強製要求他們。
……
長安,又一次大朝會,接下來需要放田假。
所謂的田假,就是忙假,每年的四月底和九月份和一次,四月底放的叫田假,九月放的叫授衣假,兩個假期都很長,分別為十五天。
大唐的假期真的很爽,李厥曾經算過,七七八八的假期在一起,一年大概要放一百三十餘天。
李二叮囑眾官員要親農,別因為自己富貴了,就忘了農事之艱辛,叮囑之後,也到了散朝之時。
結果不等李二宣布,長孫無忌當先出班道:“臣有奏。”
“愛卿直言便可。”
“臣聞陛下有遷都之心,臣認為不妥,洛陽雖好,但離邊疆太遠,不利於大唐對西域的掌控。”
此話一出,朝堂大嘩,不少人皆竊竊低議,李二更是表現出愕然之態。
“愛卿此話從何說來,朕曾未說過要遷都?”
長孫無忌又道:“陛下若無遷都之意,為何要派通事舍人來濟前往洛陽,且臣這段時間也聽聞,私人議論者眾。”
李二麵上冷峻下來:“朕派來濟去洛陽有其他要事,至於遷都子虛烏有。”
“陛下,現在已是眾口爍金。”
李二想了想站起身,對著眾人道:“朕從未有過遷都之念,此事不必再議,明日便發邸報,消除流言。”
“陛下聖明。”長孫無忌說完,便迴了班。
李二看了眼眾臣的反應,麵上露出一絲譏色,便宣布了退朝。
李泰都不知道他自己是如何迴府的,父皇沒有遷都之意,那麽自己在洛陽的布局怎麽辦?
想到這裏,突然渾身一冷,趕忙讓心腹進來:“王管家還沒有迴來?”
“並未歸。”
李泰冷哼一聲,還以為王管家離開了他眼前,在洛陽瀟灑快活呢,此事不急,等他迴來再收拾。
“你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洛陽,告訴他們陛下無遷都之意,一定要快。”
見人離開,李泰這才一屁股跌坐椅上,好一會他又覺得哪裏不對,那一天上林署,陛下明確表達了遷都之意,現在為何又否認有這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