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六年彈指間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貞觀二十三年,冬日的長安,晨陽初升,紅妝素裹,雖無枝繁葉盛,倒也別具一番豔麗。
李二冬季都會巡幸驪山溫泉,今年的陣勢無疑更大了一些。
不僅招了幾個在京的子孫,還讓不少老臣及家屬同行,算是一次團建了。
大部隊浩浩蕩蕩的往驪山行去,李二的象輅車居前,也是隊伍中最大的一輛車。
李厥所乘的四駕車第二,緊隨其後則是妃嬪和他母親的車駕,再後則是眾臣及家屬的。
已經十一歲的李厥,嘴角也就多了一絲淡淡的汗毛,倒是臉部的輪廓算是徹底長開了,算不上美少年,但身上的氣質自帶富貴。
他臥在車裏看書,這條大道還是極為平坦的。
他前段時間很忙,也是這兩天才閑下來。
先是大唐工業區的使用,東宮雖然很大,但還是不足以滿足日益變大變多的作坊,
李厥請示之後,就在城外劃定了一個工業區,耗時兩年建設,今年秋天終於竣工可投入使用。
再就是參加喪禮,大唐的兩位重臣,賦閑的高士廉、還有中書令兼吏部尚書馬周薨了,兩人皆有功於大唐,自然要盡極哀榮。
高士廉追贈司徒、並州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昭陵。
馬周則追贈尚書右仆射、高唐縣公。
至於馬周任中書令,皆因老房的請老。
老房有一段時間都快不行了,當時的李厥也很擔心,但在孫神醫的長安醫院中住了月餘後,居然挺了過來,而且好像比以前的身體還要好些。
五年前的東征,李厥的大殺器還不成熟,便沒獻給李二用於戰場,所以與原史差不多,李二東征未盡全功。
倒是迴來之後,沒多久就舉行了冊封大典,正式冊封李厥為皇太孫。
李二本想策劃二次東征,被李厥和儲遂良給勸止了。
兩年前,李象搬出了東宮,愛屋及烏之下,聽從李厥的建議,李二給他封了郡王,也有自己的王府,就在布政坊內,在皇宮的正西邊。
長安市麵上多了不少的新東西,肥皂、玻璃器,甚至是現在修路都用一種叫水泥的東西了。
胡床的樣式變多了,而且現在更多人不再稱為胡床,據傳是皇太孫說的,為啥要加個胡字,百姓一想也是,憑什麽好東西都是胡子的,所以現在稱凳子和椅子的人越來越多。
再就是鹽的價格降低了,原本鹽要35文一鬥,是糧食價格的六到七倍,現在鹽的價格折算也就一文一斤,比糧食稍貴,但也有限。
大唐的宵禁也在減少,原本的宵禁本意是減少偷盜,李厥上書,隨著大唐教化之功得力,百姓遵法的意識加強,可以適當放開宵禁。
李二與眾臣合議之後,決定先試著每旬開放一日,這種試運行的說法也是從李厥這裏獲取的靈感。
長安周邊的水稻,已經試著種了兩年,產量比麥子高多了,這還是和百姓的用心程度有關。
為了提高百姓的收入,雖然本地可產水稻,但李厥規定死了價格,比麥子高了一倍不止,
當然他又怕百姓盲目跟種水稻,所以規定每戶隻能有兩畝的水稻種植,其他田地還是以麥子為主。
百姓就指著這兩畝地的收成賣個好價錢,自然對稻子的維護更加的用心。
這也是為了保證遠程運輸糧食的糧商有利可圖,若是水稻的價格過低,那糧商自然不會再從南方販運而來,到時全部要依托於官方之力,得不償失。
目前長安周邊的糧產,隻能滿足長安不足四成的需求,近六成還是需要外地運來填補。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進入驪山,李厥這是第一次前來,之前幾次李二都是讓他坐鎮宮中。
下車之後,他先去看了眼皇爺爺,對方讓他自己忙自己的,他又再度迴到車後,看顧著自己母親。
李厥初封太孫時,那天晚上蘇氏哭了很久,過後一段時間也是不時驚夢,李厥便為她做了些健身的小玩意,讓她也加強健身,
又鼓勵她多走親戚,外公家,長樂公主、幾個王妃之間,漸漸她的心結也就打開了。
“怎麽不去配著你皇爺爺?”見他過來,蘇氏埋怨道。
“皇爺爺那裏圍著一圈人,我壓根都擠不進去,索性就來了您這裏。”
蘇氏也習慣了他這種誇張的說話方式。
片刻李象又帶著自己媳婦來了,李象娶的是高士廉的孫女,原本是娶嫡孫女的,但李厥堅決反對。
嫡孫女雖然身份更高貴些,但是其母是東陽公主,與李承乾是兄妹,等於說嫡孫女與李象是姑舅表親,這便是李厥反對的原因,所以最終娶了老二高質行的女兒高璆(qiu,美玉之意)。
李厥又把武媚的妹妹塞給了哥哥,沒辦法,自己有心無力,隻能便宜自己大哥了。
“大哥,大嫂。”李厥當先給二人行禮,李象眉頭微皺道:“應該我先給你見禮,如何能亂了禮數。”
李象今年十八歲,留了點小胡子,原本就有些呆萌,現在一皺眉更加的可愛。
“你是兄長,我給你行禮這才是禮數。”
說罷也不再理他,否則他能把董仲舒的君君臣臣思想搬出來,長篇大論一番。
蘇氏含笑看著兩兒子,並沒有給兩人做裁判,反正從小到大,老大鬥嘴就沒贏過老小。
“母親,我送你進去。”
挽著蘇氏剛準備走,居然發現一道身著道袍的身影。
“平安,你也來了。”
自六年前相識,兩人還經常在一起玩,後來給長樂公主看病,平安隨孫神醫搬出東宮,李厥每次去看孫神醫時,都會給平安帶點零嘴,這小子也一直很能吃。
不過也就在去年,這小子居然看他不順眼起來,李厥一頭霧水。
就像現在,看到是李厥,他居然輕哼一聲,然後高高的揚起頭驕傲的不要不要的,像個娘們一樣。
“好了,我不用你送,這是女賓的地方,你們在那邊。”蘇氏抽出手,指了另外一個方向。
李厥愣了愣,隨即憤怒的一指剛進去背影還未消失的平安道:“為啥他能進,我就不行,他比我還長一歲呢。”
此言一出,蘇氏沒忍住掩嘴大笑,旁邊趕來的晉王妃、吳王妃還有李厥的嫂子,皆是如此。
李厥愣了愣,這有什麽好笑的。
“怎麽還是個孩子。”許久,蘇氏沒好氣的在他肩頭輕撫一下。
片刻,還是他嫂子高璆解釋道:“你和平安算一起長大,難道你不知曉她是個女孩兒?”
李厥嘴張得老大,腦海中迴憶著,好像還真沒見過平安尿尿是站著還是蹲著。
李二冬季都會巡幸驪山溫泉,今年的陣勢無疑更大了一些。
不僅招了幾個在京的子孫,還讓不少老臣及家屬同行,算是一次團建了。
大部隊浩浩蕩蕩的往驪山行去,李二的象輅車居前,也是隊伍中最大的一輛車。
李厥所乘的四駕車第二,緊隨其後則是妃嬪和他母親的車駕,再後則是眾臣及家屬的。
已經十一歲的李厥,嘴角也就多了一絲淡淡的汗毛,倒是臉部的輪廓算是徹底長開了,算不上美少年,但身上的氣質自帶富貴。
他臥在車裏看書,這條大道還是極為平坦的。
他前段時間很忙,也是這兩天才閑下來。
先是大唐工業區的使用,東宮雖然很大,但還是不足以滿足日益變大變多的作坊,
李厥請示之後,就在城外劃定了一個工業區,耗時兩年建設,今年秋天終於竣工可投入使用。
再就是參加喪禮,大唐的兩位重臣,賦閑的高士廉、還有中書令兼吏部尚書馬周薨了,兩人皆有功於大唐,自然要盡極哀榮。
高士廉追贈司徒、並州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昭陵。
馬周則追贈尚書右仆射、高唐縣公。
至於馬周任中書令,皆因老房的請老。
老房有一段時間都快不行了,當時的李厥也很擔心,但在孫神醫的長安醫院中住了月餘後,居然挺了過來,而且好像比以前的身體還要好些。
五年前的東征,李厥的大殺器還不成熟,便沒獻給李二用於戰場,所以與原史差不多,李二東征未盡全功。
倒是迴來之後,沒多久就舉行了冊封大典,正式冊封李厥為皇太孫。
李二本想策劃二次東征,被李厥和儲遂良給勸止了。
兩年前,李象搬出了東宮,愛屋及烏之下,聽從李厥的建議,李二給他封了郡王,也有自己的王府,就在布政坊內,在皇宮的正西邊。
長安市麵上多了不少的新東西,肥皂、玻璃器,甚至是現在修路都用一種叫水泥的東西了。
胡床的樣式變多了,而且現在更多人不再稱為胡床,據傳是皇太孫說的,為啥要加個胡字,百姓一想也是,憑什麽好東西都是胡子的,所以現在稱凳子和椅子的人越來越多。
再就是鹽的價格降低了,原本鹽要35文一鬥,是糧食價格的六到七倍,現在鹽的價格折算也就一文一斤,比糧食稍貴,但也有限。
大唐的宵禁也在減少,原本的宵禁本意是減少偷盜,李厥上書,隨著大唐教化之功得力,百姓遵法的意識加強,可以適當放開宵禁。
李二與眾臣合議之後,決定先試著每旬開放一日,這種試運行的說法也是從李厥這裏獲取的靈感。
長安周邊的水稻,已經試著種了兩年,產量比麥子高多了,這還是和百姓的用心程度有關。
為了提高百姓的收入,雖然本地可產水稻,但李厥規定死了價格,比麥子高了一倍不止,
當然他又怕百姓盲目跟種水稻,所以規定每戶隻能有兩畝的水稻種植,其他田地還是以麥子為主。
百姓就指著這兩畝地的收成賣個好價錢,自然對稻子的維護更加的用心。
這也是為了保證遠程運輸糧食的糧商有利可圖,若是水稻的價格過低,那糧商自然不會再從南方販運而來,到時全部要依托於官方之力,得不償失。
目前長安周邊的糧產,隻能滿足長安不足四成的需求,近六成還是需要外地運來填補。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進入驪山,李厥這是第一次前來,之前幾次李二都是讓他坐鎮宮中。
下車之後,他先去看了眼皇爺爺,對方讓他自己忙自己的,他又再度迴到車後,看顧著自己母親。
李厥初封太孫時,那天晚上蘇氏哭了很久,過後一段時間也是不時驚夢,李厥便為她做了些健身的小玩意,讓她也加強健身,
又鼓勵她多走親戚,外公家,長樂公主、幾個王妃之間,漸漸她的心結也就打開了。
“怎麽不去配著你皇爺爺?”見他過來,蘇氏埋怨道。
“皇爺爺那裏圍著一圈人,我壓根都擠不進去,索性就來了您這裏。”
蘇氏也習慣了他這種誇張的說話方式。
片刻李象又帶著自己媳婦來了,李象娶的是高士廉的孫女,原本是娶嫡孫女的,但李厥堅決反對。
嫡孫女雖然身份更高貴些,但是其母是東陽公主,與李承乾是兄妹,等於說嫡孫女與李象是姑舅表親,這便是李厥反對的原因,所以最終娶了老二高質行的女兒高璆(qiu,美玉之意)。
李厥又把武媚的妹妹塞給了哥哥,沒辦法,自己有心無力,隻能便宜自己大哥了。
“大哥,大嫂。”李厥當先給二人行禮,李象眉頭微皺道:“應該我先給你見禮,如何能亂了禮數。”
李象今年十八歲,留了點小胡子,原本就有些呆萌,現在一皺眉更加的可愛。
“你是兄長,我給你行禮這才是禮數。”
說罷也不再理他,否則他能把董仲舒的君君臣臣思想搬出來,長篇大論一番。
蘇氏含笑看著兩兒子,並沒有給兩人做裁判,反正從小到大,老大鬥嘴就沒贏過老小。
“母親,我送你進去。”
挽著蘇氏剛準備走,居然發現一道身著道袍的身影。
“平安,你也來了。”
自六年前相識,兩人還經常在一起玩,後來給長樂公主看病,平安隨孫神醫搬出東宮,李厥每次去看孫神醫時,都會給平安帶點零嘴,這小子也一直很能吃。
不過也就在去年,這小子居然看他不順眼起來,李厥一頭霧水。
就像現在,看到是李厥,他居然輕哼一聲,然後高高的揚起頭驕傲的不要不要的,像個娘們一樣。
“好了,我不用你送,這是女賓的地方,你們在那邊。”蘇氏抽出手,指了另外一個方向。
李厥愣了愣,隨即憤怒的一指剛進去背影還未消失的平安道:“為啥他能進,我就不行,他比我還長一歲呢。”
此言一出,蘇氏沒忍住掩嘴大笑,旁邊趕來的晉王妃、吳王妃還有李厥的嫂子,皆是如此。
李厥愣了愣,這有什麽好笑的。
“怎麽還是個孩子。”許久,蘇氏沒好氣的在他肩頭輕撫一下。
片刻,還是他嫂子高璆解釋道:“你和平安算一起長大,難道你不知曉她是個女孩兒?”
李厥嘴張得老大,腦海中迴憶著,好像還真沒見過平安尿尿是站著還是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