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接待使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活字印刷的初始階段並不如李厥說得那麽順利,特別是墨。
尋常的墨刷到字上,不等刻到紙上,就已經流到了刻版上,要麽就是墨太多,字看不出來,全部糊成了一團。
當時有幾十號人,不斷的試驗,先是在濃稠度上做文章,兩天之後發現不行,還是一個工匠想到辦法,
他說古代建城牆,為了使土質有更好的粘附性,都會摻入粘米水。
果然在加入粘米水之後,留墨變得好了不少,也勉強達到了使用的標準,李厥又提出摻入植物膠來試試,這才可以大批量的印刷。
李二看完整個演示過程,先是大喜繼而歎息了一聲。
他何嚐不知曉,僅這個印刷術的更新,就是對付世家的一大利囂,然百年樹人,這個法子太慢了,他是看不著了。
賞賜了兩個工匠和李儉後,讓他們迴去,便拉著李厥聊了起來。
“聽聞你開了書肆,價格如此低,虧損多少?”
李厥愕然迴道:“皇爺爺為何認為孫兒會做虧本買賣?”
“不虧?”
“隻是紙的成本罷了,地是東宮的,人員的薪俸雖不少,但平攤到每冊書便極低了,
孫兒正在著手讓人研究紙的秘方,若是能將紙的成本降下來,到時全大唐說不準就有四成人能讀起書了。”
聽到四成人,李二隻是淡淡一笑,識字率達到四成,他連想都未想過。
“自古皇家不與民爭利,你這個商行越大,到時百姓怎麽辦?”
李厥愣了半晌,才明白李二所表達的意思,有些想笑但他忍住了,當即道:
“皇爺爺,真正的財富並不是以銅錢衡量的,乃是取決於物,物品的極大豐富才是真正的富有。
孫兒所做的,對目前長安的商賈並無任何的衝突。
相反,孫兒所賺的銅錢,可以用來做更多的事,同樣會花出去…”
李厥沒有過深入的解釋,這玩意不懂經濟的會越聽越糊塗,上次和老房說這些,他也是點到為止。
李二多少有些明白了,同樣的一文錢,可以流經四人之手,也可以流經十人之手,經手的人越多,說明商業越繁榮,國家收的稅便越多,
國庫充盈之後,便又將這部分錢撥付地方,用來建設,如此錢財再度迴歸於民,百姓拿賺到的錢又買東西,這便一直在流通。
而在這些錢流通的過程中,官家多了不少需要的基礎建設,百姓也有錢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可謂是全方位的得利。
李二看著李厥,隨即伸手在他的小腦袋上輕拍了一下:“去忙吧。”
李厥正打算施禮,聽李二又道:“過兩日有三個使節團來長安,你作為接待正使,朕再幫你配兩個副使,記得,你代表的是皇家之身份。”
“孫兒省得。”
李二的意思是,你就是個吉祥物,說明皇家對客人的重視,具體的招待談判啥的,有副使負責。
李厥剛走,暢清進來稟道:“陛下,百騎司報,清河崔家、範陽盧氏、太原王氏的族長,都啟程來了京城,不日便可到達。”
李二雙眼微眯,隨即輕哼一聲道:“稍有苗頭他們便不蹋實了,密切關注,對了,秦王那裏,減少外出,便是外出也要加強防衛。”
“喏。”
……
李厥第二日就看到了副使的名字,李世績和王玄策。
王玄策他並不知曉,但是給他的名單上有履曆,原來是剛從天竺迴來,不知他有沒有碰到玄奘呢?
雖出身將門,但現在是真正的文官編製。
出使天竺迴來,破格被封為朝散大夫、從六品的衛尉寺丞。
衛尉寺可以理解成負責看管點驗武器庫的,雖說是與軍方打交道,但卻是實打實的文官。
李世績便不用說了,大唐軍方牛人一個,勳貴一員,獲封英國公。
而這次來朝見的使團也很有意思,居然有三個,高句麗、新羅還有倭國,三個國家像是商量好的,居然一起來了。
第二日,兩個副使集體來了東宮,顯然這次與以往其他國家來朝見不同,所以兩位副使非常重視,先要來碰個頭,統一一下思想。
李二雖然召見了兩位,也說了李厥隻是掛個名,但畢竟是正使,且李世績可不會真把李厥當成孩子來看,出於尊重,還是要主動來請示的,
王玄策很簡單,他純粹隻是想看看李厥長啥樣。
明德殿中,李世績將這次三方來的目的簡明的說了。
李厥這才明白,敢情高句麗和新羅這次是來打嘴炮的。
因為此刻,高句麗還在進攻新羅,已破兩城,新羅視大唐為天朝上國,自然想著求援,但高句麗呢,雖一直在防備著大唐出兵,但也怕大唐此時真的出兵,
所以同樣派了使臣過來呈情。
至於倭國,這次遣使的目的還真的不是很清楚。
現今的大唐與前幾年又有了變化,早幾年李二還比較熱衷於萬邦來賀啥的,但自被譽為天可汗之後,可能也覺得沒啥意思了,所以並不像之前那麽熱忱。
整個貞觀年間,大唐對外來人口進入和本國人口出國的管製都是很鬆的。
既不擔心本國人口出國外滯留不歸,畢竟放眼世界,再沒有比長安更繁華的城市了,這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也不怕外國人進來喧賓奪主,胡子稍不老實,都不需要官府和軍隊出麵,百姓都有能力教他們怎麽做個人。
這就是源於每個大唐百姓融到骨子裏的自信,深信大唐便是世界上最富饒、最有文化的地方。
有點像李厥記憶中某個國際性大都市人的意思,不過現在的大唐可不崇洋媚外,胡子等外國人,在他們眼中不可能與自己相提並論,
哪怕有些胡人、大食人在長安賺得盆滿缽滿,但依舊被人瞧不起。
“大王,後日他們來後,先是朝見陛下,過後才是我們與他們的正式相談,臣的意思是,
先接見新羅使節好生安撫,再與高句麗相議,勒令他們不可再進攻新羅,以言語威脅大唐要出兵。”李世績先把方針確定下來。
李厥不解道:“我們要征討高句麗,現在不應該麻木他們嗎,怎麽還明火執仗的喊打喊殺呢?”
李世績淡笑予以解釋:“大王放心,我們說得越真,他們越不相信,相反,若是我們好言好語,他們才會認為我們馬上就會出兵。”
李厥大悟,虛則實之嘛。
尋常的墨刷到字上,不等刻到紙上,就已經流到了刻版上,要麽就是墨太多,字看不出來,全部糊成了一團。
當時有幾十號人,不斷的試驗,先是在濃稠度上做文章,兩天之後發現不行,還是一個工匠想到辦法,
他說古代建城牆,為了使土質有更好的粘附性,都會摻入粘米水。
果然在加入粘米水之後,留墨變得好了不少,也勉強達到了使用的標準,李厥又提出摻入植物膠來試試,這才可以大批量的印刷。
李二看完整個演示過程,先是大喜繼而歎息了一聲。
他何嚐不知曉,僅這個印刷術的更新,就是對付世家的一大利囂,然百年樹人,這個法子太慢了,他是看不著了。
賞賜了兩個工匠和李儉後,讓他們迴去,便拉著李厥聊了起來。
“聽聞你開了書肆,價格如此低,虧損多少?”
李厥愕然迴道:“皇爺爺為何認為孫兒會做虧本買賣?”
“不虧?”
“隻是紙的成本罷了,地是東宮的,人員的薪俸雖不少,但平攤到每冊書便極低了,
孫兒正在著手讓人研究紙的秘方,若是能將紙的成本降下來,到時全大唐說不準就有四成人能讀起書了。”
聽到四成人,李二隻是淡淡一笑,識字率達到四成,他連想都未想過。
“自古皇家不與民爭利,你這個商行越大,到時百姓怎麽辦?”
李厥愣了半晌,才明白李二所表達的意思,有些想笑但他忍住了,當即道:
“皇爺爺,真正的財富並不是以銅錢衡量的,乃是取決於物,物品的極大豐富才是真正的富有。
孫兒所做的,對目前長安的商賈並無任何的衝突。
相反,孫兒所賺的銅錢,可以用來做更多的事,同樣會花出去…”
李厥沒有過深入的解釋,這玩意不懂經濟的會越聽越糊塗,上次和老房說這些,他也是點到為止。
李二多少有些明白了,同樣的一文錢,可以流經四人之手,也可以流經十人之手,經手的人越多,說明商業越繁榮,國家收的稅便越多,
國庫充盈之後,便又將這部分錢撥付地方,用來建設,如此錢財再度迴歸於民,百姓拿賺到的錢又買東西,這便一直在流通。
而在這些錢流通的過程中,官家多了不少需要的基礎建設,百姓也有錢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可謂是全方位的得利。
李二看著李厥,隨即伸手在他的小腦袋上輕拍了一下:“去忙吧。”
李厥正打算施禮,聽李二又道:“過兩日有三個使節團來長安,你作為接待正使,朕再幫你配兩個副使,記得,你代表的是皇家之身份。”
“孫兒省得。”
李二的意思是,你就是個吉祥物,說明皇家對客人的重視,具體的招待談判啥的,有副使負責。
李厥剛走,暢清進來稟道:“陛下,百騎司報,清河崔家、範陽盧氏、太原王氏的族長,都啟程來了京城,不日便可到達。”
李二雙眼微眯,隨即輕哼一聲道:“稍有苗頭他們便不蹋實了,密切關注,對了,秦王那裏,減少外出,便是外出也要加強防衛。”
“喏。”
……
李厥第二日就看到了副使的名字,李世績和王玄策。
王玄策他並不知曉,但是給他的名單上有履曆,原來是剛從天竺迴來,不知他有沒有碰到玄奘呢?
雖出身將門,但現在是真正的文官編製。
出使天竺迴來,破格被封為朝散大夫、從六品的衛尉寺丞。
衛尉寺可以理解成負責看管點驗武器庫的,雖說是與軍方打交道,但卻是實打實的文官。
李世績便不用說了,大唐軍方牛人一個,勳貴一員,獲封英國公。
而這次來朝見的使團也很有意思,居然有三個,高句麗、新羅還有倭國,三個國家像是商量好的,居然一起來了。
第二日,兩個副使集體來了東宮,顯然這次與以往其他國家來朝見不同,所以兩位副使非常重視,先要來碰個頭,統一一下思想。
李二雖然召見了兩位,也說了李厥隻是掛個名,但畢竟是正使,且李世績可不會真把李厥當成孩子來看,出於尊重,還是要主動來請示的,
王玄策很簡單,他純粹隻是想看看李厥長啥樣。
明德殿中,李世績將這次三方來的目的簡明的說了。
李厥這才明白,敢情高句麗和新羅這次是來打嘴炮的。
因為此刻,高句麗還在進攻新羅,已破兩城,新羅視大唐為天朝上國,自然想著求援,但高句麗呢,雖一直在防備著大唐出兵,但也怕大唐此時真的出兵,
所以同樣派了使臣過來呈情。
至於倭國,這次遣使的目的還真的不是很清楚。
現今的大唐與前幾年又有了變化,早幾年李二還比較熱衷於萬邦來賀啥的,但自被譽為天可汗之後,可能也覺得沒啥意思了,所以並不像之前那麽熱忱。
整個貞觀年間,大唐對外來人口進入和本國人口出國的管製都是很鬆的。
既不擔心本國人口出國外滯留不歸,畢竟放眼世界,再沒有比長安更繁華的城市了,這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也不怕外國人進來喧賓奪主,胡子稍不老實,都不需要官府和軍隊出麵,百姓都有能力教他們怎麽做個人。
這就是源於每個大唐百姓融到骨子裏的自信,深信大唐便是世界上最富饒、最有文化的地方。
有點像李厥記憶中某個國際性大都市人的意思,不過現在的大唐可不崇洋媚外,胡子等外國人,在他們眼中不可能與自己相提並論,
哪怕有些胡人、大食人在長安賺得盆滿缽滿,但依舊被人瞧不起。
“大王,後日他們來後,先是朝見陛下,過後才是我們與他們的正式相談,臣的意思是,
先接見新羅使節好生安撫,再與高句麗相議,勒令他們不可再進攻新羅,以言語威脅大唐要出兵。”李世績先把方針確定下來。
李厥不解道:“我們要征討高句麗,現在不應該麻木他們嗎,怎麽還明火執仗的喊打喊殺呢?”
李世績淡笑予以解釋:“大王放心,我們說得越真,他們越不相信,相反,若是我們好言好語,他們才會認為我們馬上就會出兵。”
李厥大悟,虛則實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