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齊了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原南郊,兩個半大的放羊娃正在吵架。
“是我先看到的。”
“是我先撿到的。”
各執一詞,吵了幾句不過癮,兩人居然互掐了起來,在地上翻騰著。
一個中年人和一個少年路過,少年見此趕忙製止了兩人的打鬥,問及何事。
原來,兩人一起放羊,看到地上有一枚銅子,一人先看到出口,結果另一人動作更快,將銅錢握到了手裏,另一人不服,這不就掐了起來。
少年聽完,對著兩人道:“你們打架,這已經觸犯了大唐的律法,我看你們跟我們一起去縣衙,
先將這枚錢交給縣衙,再找失主。然後縣老爺每人再打五個板子,就沒事了。”
兩個半大小子,麵上皆有懼色,其中一個機靈點的道:“我們不是打架,我和他是鬧著玩的。”
“那這枚錢?”
“這錢是我們一起幫人看羊賺的,不是失物。”
少年看了另一人道:“真是如此?”
“是的,不是撿的,我和他一人一半,買個炊餅俺倆一起吃。”
“那就各自去吧,不要再鬧了。”
待兩個娃娃走了,中年人笑道:“你就是如此評斷的,用律法威嚇?”
“叔叔,一無旁證,二無失主,一文錢又沒辦法均分,讓他倆能化解幹戈就好。”
中年人在他的肩頭輕拍一下道:“迴吧,你父親這次迴來,也不知能待幾日。”
兩人說著,這便進了城。
狄知遜原本在漢中任參軍,這次改任鄭縣縣令,因兩地不遠,所以他迴了老宅一趟。
而之前糊塗斷案的少年便是他的兒子狄仁傑。
狄仁傑隨叔叔迴家,當即先給父親行了禮。
“為父要往鄭縣任職,短時間家小不便同行。我不在的時候,你不可忘了讀書,還有侍奉你母。”
“孩兒不敢,定當潛心向學。”
恰在此時,太原知府來訪,全軍出動相迎,進入廳中,不等狄知遜相問,知府拿出一封書信道:
“皇嫡孫相托晉王,送了一封書信過來,言明是交給狄縣令,且看看吧。”
狄知遜愣了愣,山高皇帝遠,皇上估計都不知有他這麽一號人物,皇嫡孫又怎麽會給自己寫信?
“老大人,不知有何可教下官的?”
知府嗬嗬笑道:“是好事來著,你先看看,允是不允,再迴複於我。”
知府說罷起身,也沒有久留。
待送走人,狄知遜這才拆開信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他有些懵,皇嫡孫居然要他兒子去當伴讀?
一般皇子皇孫的伴讀,都是從親近重臣的子孫之中來選,何曾輪到了自己?
“大哥,何事?”
見弟弟相問,他直接將信遞給了對方。
對方看罷,麵上大喜道:“大哥,這是好事啊。”
狄知遜搖了搖頭道:“三月前,太子被廢,皇嫡孫的處境想來也不好,此時為何叫仁傑去當伴讀?”
弟弟眉頭微皺道:“大哥的意思是,重臣相避,皇嫡孫沒辦法,不得已才擴大選擇?”
狄知遜沉吟,一時不知如何迴答。
狄仁傑一直站在一邊,他今年已經十三歲,也算是小大人了,所以兩兄弟談事也沒有刻意避著他。
大概聽明白何事,他想了想道:“父親、叔叔,若是皇嫡孫處境艱難,何來伴讀一說?
大唐之前的皇子們,可都是歸於一處教學,並沒有伴讀一說。
且退一步說,就算是重臣避害,皇嫡孫從咱家簡拔,是不是也太低了些?”
狄知遜點了點頭,兒子的這一番話他是認可的。
沉吟片刻道:“依你之見,該如何?”
“如今東宮之位空懸,陛下嫡子中尚有魏王和晉王,此信是皇嫡孫相托晉王送來,晉王願意伸手,說明其與皇嫡孫關係和睦。
其二,我家無甚可倚,所以在孩兒看來,並不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
既不為政治,孩兒便去一趟看看又能如何,若果隻是伴讀,想來會有名師大儒指點,孩兒也可得償夙願,父親也不必擔心孩兒荒廢了,
若有異動,孩兒再請辭就是,想來他們不會為難我一個十三歲的少年。”
“大哥,我倒是覺得仁傑所言在理。”
……
李厥的伴讀陸續進了東宮,三個老師的課程也相繼開始。
李厥有點後悔一次性給自己找了三個老師,純粹就是找罪受呢。
清早是和薛禮的武勇健身時間,接著三個老師之一的課程,蕭瑀說的是史,唐儉說的是大唐的周邊關係,李靖自然說的是軍事。
也不知是不是他們商量好的,三個老師都有留作業的習慣。
蕭瑀第一天說的是秦史,當然隻說了一個大框架,作業就是讓他寫出,秦二世為亡的原因,
李厥都無語了,自己才五歲啊,你們就讓我寫論文,太誇張了吧。
唐儉第一天講的就是高句麗,給他留的作業是查清楚高句麗的發展史。
李靖更狠,第一天和他分析了大唐和高句麗的地形、兵力、氣候等形勢後,讓他紙上談兵,如何攻擊高句麗。
所以雖然隻有上午一個半時辰的課,但他整個下午都得挖空心思的查資料、思考。
至於幾個伴讀,留的作業就簡單了,要麽是背誦,要麽就是默寫。
這還不算完,他還要備課啊,給這幫伴讀上課,每天下午他上一個時辰的課,半個時辰的數,半個時辰的格物(物理基礎)。
他心中有抱負,但有些事並不是靠他一個人來完成的,
他要培養出更多對物理感興趣的人,讓他們一起參與進來。
“公子,要不我幫您吧。”
看著他咬著筆竿皺著眉,武媚有些心疼道。
“算了,作業還是要自己寫的。”
似乎是有了決斷,他開始寫道:“用兵之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高句麗悖我中華久矣,
其國內之民多愚,深恨王師,然聽聞,有竊國之臣,甚駕於其王之上,此可利用焉。
高麗王與淵蓋蘇文,此消彼長矣,誰弱則大唐扶誰,讓其戰端無休止,五載之後,兵丁敗盡,大唐坐收漁利矣…”
正寫著,無意來報。
“公子,外間有人自稱狄仁傑的,說是受您之邀來拜見。”
李厥麵上一喜,將手中的筆一擱道:“走,我們去看看。”
武媚不解,這狄仁傑是何方神聖,信乎自家公子很在意對方。
李厥看了一眼發呆的武媚,露出一個詭異的笑容。
“是我先看到的。”
“是我先撿到的。”
各執一詞,吵了幾句不過癮,兩人居然互掐了起來,在地上翻騰著。
一個中年人和一個少年路過,少年見此趕忙製止了兩人的打鬥,問及何事。
原來,兩人一起放羊,看到地上有一枚銅子,一人先看到出口,結果另一人動作更快,將銅錢握到了手裏,另一人不服,這不就掐了起來。
少年聽完,對著兩人道:“你們打架,這已經觸犯了大唐的律法,我看你們跟我們一起去縣衙,
先將這枚錢交給縣衙,再找失主。然後縣老爺每人再打五個板子,就沒事了。”
兩個半大小子,麵上皆有懼色,其中一個機靈點的道:“我們不是打架,我和他是鬧著玩的。”
“那這枚錢?”
“這錢是我們一起幫人看羊賺的,不是失物。”
少年看了另一人道:“真是如此?”
“是的,不是撿的,我和他一人一半,買個炊餅俺倆一起吃。”
“那就各自去吧,不要再鬧了。”
待兩個娃娃走了,中年人笑道:“你就是如此評斷的,用律法威嚇?”
“叔叔,一無旁證,二無失主,一文錢又沒辦法均分,讓他倆能化解幹戈就好。”
中年人在他的肩頭輕拍一下道:“迴吧,你父親這次迴來,也不知能待幾日。”
兩人說著,這便進了城。
狄知遜原本在漢中任參軍,這次改任鄭縣縣令,因兩地不遠,所以他迴了老宅一趟。
而之前糊塗斷案的少年便是他的兒子狄仁傑。
狄仁傑隨叔叔迴家,當即先給父親行了禮。
“為父要往鄭縣任職,短時間家小不便同行。我不在的時候,你不可忘了讀書,還有侍奉你母。”
“孩兒不敢,定當潛心向學。”
恰在此時,太原知府來訪,全軍出動相迎,進入廳中,不等狄知遜相問,知府拿出一封書信道:
“皇嫡孫相托晉王,送了一封書信過來,言明是交給狄縣令,且看看吧。”
狄知遜愣了愣,山高皇帝遠,皇上估計都不知有他這麽一號人物,皇嫡孫又怎麽會給自己寫信?
“老大人,不知有何可教下官的?”
知府嗬嗬笑道:“是好事來著,你先看看,允是不允,再迴複於我。”
知府說罷起身,也沒有久留。
待送走人,狄知遜這才拆開信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他有些懵,皇嫡孫居然要他兒子去當伴讀?
一般皇子皇孫的伴讀,都是從親近重臣的子孫之中來選,何曾輪到了自己?
“大哥,何事?”
見弟弟相問,他直接將信遞給了對方。
對方看罷,麵上大喜道:“大哥,這是好事啊。”
狄知遜搖了搖頭道:“三月前,太子被廢,皇嫡孫的處境想來也不好,此時為何叫仁傑去當伴讀?”
弟弟眉頭微皺道:“大哥的意思是,重臣相避,皇嫡孫沒辦法,不得已才擴大選擇?”
狄知遜沉吟,一時不知如何迴答。
狄仁傑一直站在一邊,他今年已經十三歲,也算是小大人了,所以兩兄弟談事也沒有刻意避著他。
大概聽明白何事,他想了想道:“父親、叔叔,若是皇嫡孫處境艱難,何來伴讀一說?
大唐之前的皇子們,可都是歸於一處教學,並沒有伴讀一說。
且退一步說,就算是重臣避害,皇嫡孫從咱家簡拔,是不是也太低了些?”
狄知遜點了點頭,兒子的這一番話他是認可的。
沉吟片刻道:“依你之見,該如何?”
“如今東宮之位空懸,陛下嫡子中尚有魏王和晉王,此信是皇嫡孫相托晉王送來,晉王願意伸手,說明其與皇嫡孫關係和睦。
其二,我家無甚可倚,所以在孩兒看來,並不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
既不為政治,孩兒便去一趟看看又能如何,若果隻是伴讀,想來會有名師大儒指點,孩兒也可得償夙願,父親也不必擔心孩兒荒廢了,
若有異動,孩兒再請辭就是,想來他們不會為難我一個十三歲的少年。”
“大哥,我倒是覺得仁傑所言在理。”
……
李厥的伴讀陸續進了東宮,三個老師的課程也相繼開始。
李厥有點後悔一次性給自己找了三個老師,純粹就是找罪受呢。
清早是和薛禮的武勇健身時間,接著三個老師之一的課程,蕭瑀說的是史,唐儉說的是大唐的周邊關係,李靖自然說的是軍事。
也不知是不是他們商量好的,三個老師都有留作業的習慣。
蕭瑀第一天說的是秦史,當然隻說了一個大框架,作業就是讓他寫出,秦二世為亡的原因,
李厥都無語了,自己才五歲啊,你們就讓我寫論文,太誇張了吧。
唐儉第一天講的就是高句麗,給他留的作業是查清楚高句麗的發展史。
李靖更狠,第一天和他分析了大唐和高句麗的地形、兵力、氣候等形勢後,讓他紙上談兵,如何攻擊高句麗。
所以雖然隻有上午一個半時辰的課,但他整個下午都得挖空心思的查資料、思考。
至於幾個伴讀,留的作業就簡單了,要麽是背誦,要麽就是默寫。
這還不算完,他還要備課啊,給這幫伴讀上課,每天下午他上一個時辰的課,半個時辰的數,半個時辰的格物(物理基礎)。
他心中有抱負,但有些事並不是靠他一個人來完成的,
他要培養出更多對物理感興趣的人,讓他們一起參與進來。
“公子,要不我幫您吧。”
看著他咬著筆竿皺著眉,武媚有些心疼道。
“算了,作業還是要自己寫的。”
似乎是有了決斷,他開始寫道:“用兵之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高句麗悖我中華久矣,
其國內之民多愚,深恨王師,然聽聞,有竊國之臣,甚駕於其王之上,此可利用焉。
高麗王與淵蓋蘇文,此消彼長矣,誰弱則大唐扶誰,讓其戰端無休止,五載之後,兵丁敗盡,大唐坐收漁利矣…”
正寫著,無意來報。
“公子,外間有人自稱狄仁傑的,說是受您之邀來拜見。”
李厥麵上一喜,將手中的筆一擱道:“走,我們去看看。”
武媚不解,這狄仁傑是何方神聖,信乎自家公子很在意對方。
李厥看了一眼發呆的武媚,露出一個詭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