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高興的李泰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暢清來到東宮,被人領著居然來到了皰屋,李二所言該在慌恐的小家夥,正在指揮著眾人堆砌鍋灶。
“小心點,這口鍋可是花了我七百多文呢。”
見暢清過來,他趕忙施禮道:“暢公,您來了。”
“不可過於狂妄,陛下很是生氣。”
李厥笑著道:“暢公能親自來,說明皇爺爺還是喜歡我的,我正在支炒鍋,等一下我們炒菜吃,暢公就留此用膳吧。”
暢公的確有些喜歡這個聰明的孩子,伸手在他的頭上輕撫道:
“陛下讓你抄孝經一冊,以示懲罰。”
李厥愣了愣,然後跑出去,片刻功夫捧出幾冊來:“暢公,您挑一冊即可。”
暢清愕然道:“這都是你寫的?”
“大唐以仁孝立國,為人子自當孝字當先,我和大哥雖幼,但不敢忘懷,所以沒事我就會抄上一遍。”
這事還真是巧了,李厥知道練字是不能停的,而在這樣的時代,有一手好的毛筆字是標配,
他也有意在練字,隨便抽了一本孝經沒事練字用,不成想現在用上了。
暢清沒有挑,而是將幾冊全都托在手裏並沒有歸還的打算。
“陛下言,先讓嫡孫建府,此事老臣會相助嫡孫。”
李厥心思一動道:“暢公,我可以自己挑選一些人嗎?”
“自是可以,但不可兒戲,你知曉何意嗎?”
“自是不敢。”
接下來兩人就這個鍋的事,又聊了片刻。
暢清走之前又說及給長孫無忌道歉的事,李厥自是滿口答應。
……
暢清迴來時,李二已經在處理奏表了。
“那小子是不是嚇壞了?”
“沒有,皇嫡孫正在支灶,言今早無知惹得陛下生氣,又言宮廷中陛下膳食不合理,多肉少蔬,不利陛下風疾,
他要新創一種皰廚之法,將蔬做得比肉還好吃,這樣陛下就不會挑食了。”
李二輕嗬一聲笑道:“打一棒子給個甜棗,這一套他倒是玩得溜熟,難得他一片孝心,朕就等著他把蔬做得比肉更好吃的時候。”
“陛下,這是皇嫡孫所默孝經。”
李二愣了愣道:“如此之快?”
暢清將李厥所答之言複述了一遍,李二接過一本細看了看道:“這孩子的字有進步,倒是個有心的,不枉朕如此疼他。”
李二一頁頁的翻看著,直到最後一頁他這才放下,沉吟片刻道:
“暢清,皇嫡孫今早之事,朕很憤怒,憐其尚幼免了杖責,至於其他的…”
“臣明白。”暢清沒等李二說完,就領了旨。
李二微微一笑,將幾冊孝經放在一邊,再度處理起公務。
……
魏王府邸,李泰麵上再度浮現興奮之色,看向劉洎道:“今日一事,我那侄兒算是將滿堂諸公都得罪了個遍,
居然敢指著舅父開罵,哈哈哈,到底還是年幼。”
他這段時間有些魔怔了,儲君一日未定,他的心就不安寧。
原本,他並沒有將李厥當成對手,但前一段時間李二頻見李厥,讓他有了一絲危機感,
不過這小子不知珍惜,居然去幫侯軍集求情,被降為國公,李泰的心中稍稍安定,
然而隨即采買司的事又暴露了,雖然李二沒有公開,也沒有問他的責,但他也害怕啊,
在這個時候又傳出李厥再度封王的消息,讓他如何不慌。
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今天李厥在朝堂的一番言論,看似風光,實則將自己的一切都斷送了。
沒看到父皇連個聲也沒吭,就直接退朝了嘛。
“大王,此時此刻,你定要穩住心神,不能有半步出錯。”劉洎提醒道。
李泰微一頜道:“本王知曉輕重。”
劉洎走後,李泰看向一邊一直一語不發的言先生道:“先生今日為何如此沉默?”
“在下不知朝堂發生何事,不敢妄言,在下看來,大王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重新建立宮中的消息渠道。”
李泰收買采買司,一方麵是為了賺錢,另一方麵就是向外傳遞宮內的消息。
宮中的奴婢大部分都是捧高踩低的,現在很明顯李泰為儲的可能性很大,就有不少人想要賣好,
但是他們出不了宮,之前可都是通過采買司來將這些消息傳遞過來的,如今斷了這條消息線,
他所獲知的宮內消息,那就是宮內想讓人知曉的,不想讓人知曉的他也不知。
“先生此言大善,最可恨的就是暢清,本王多次示之以好,他居然不領情。”
他憤怒不已,恰在此時心腹來稟道:
“大王,宮中傳來消息,陛下大怒,本欲令暢清親自仗責秦國公,不過憐幼小,最終還是收迴了口諭,
聽說責罰閉門半年,每旬抄孝經一冊,還有傳言陛下正在考慮是否將秦國公降為郡公。”
李泰麵上大喜,這才是好消息,言先生突然問道:“大王,這些消息是否屬實?”
李泰看向來稟之人,對方再度迴道:“屬下安插在千牛衛中的人所說,他也是聽宮中議論。”
揮手讓人下去,李泰這才笑道:“本王了解父皇,此消息必不會假,這也就是我那好大哥剛出家,
父皇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過,否則我那侄兒更沒好果子吃,哈哈。
今日本王高興,許久未與先生對飲,先生萬勿推辭。”
“喏!”言先生雖然迴答,但麵上還帶著狐疑之色,李二正在考慮,並未言出降皇嫡孫為郡公,
千牛衛居然能獲知消息,在他看來,這背後好像有人在推動著什麽。
推動這些為了什麽?
想到這裏他猛的一驚,但看向李泰春風得意的樣子,心中暗歎,並沒有說出口。
……
梁公府的書房,房玄齡不時的發出笑聲,讓家人頗為擔心,
但幾兄弟無一人敢進去打擾,因為老房有嚴令,他的書房除了他和大兒子,外人包括其妻也不能進入。
好半天,房遺直下班迴來,三兄弟迎上道:“大哥,父親在書房不時發笑,我等擔憂又恐打擾父親,您進去看看吧。”
房遺直淨了手臉,這才扣門入內,見老房抱著一本論語在看,麵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父親今日心情大好?”
房玄齡見是大兒子,指了指旁邊的胡床,又將書合起放下,拿起旁邊的茶水輕嘬一口,這才道:“今日朝堂之事,你已聽聞,有何看法?”
“小心點,這口鍋可是花了我七百多文呢。”
見暢清過來,他趕忙施禮道:“暢公,您來了。”
“不可過於狂妄,陛下很是生氣。”
李厥笑著道:“暢公能親自來,說明皇爺爺還是喜歡我的,我正在支炒鍋,等一下我們炒菜吃,暢公就留此用膳吧。”
暢公的確有些喜歡這個聰明的孩子,伸手在他的頭上輕撫道:
“陛下讓你抄孝經一冊,以示懲罰。”
李厥愣了愣,然後跑出去,片刻功夫捧出幾冊來:“暢公,您挑一冊即可。”
暢清愕然道:“這都是你寫的?”
“大唐以仁孝立國,為人子自當孝字當先,我和大哥雖幼,但不敢忘懷,所以沒事我就會抄上一遍。”
這事還真是巧了,李厥知道練字是不能停的,而在這樣的時代,有一手好的毛筆字是標配,
他也有意在練字,隨便抽了一本孝經沒事練字用,不成想現在用上了。
暢清沒有挑,而是將幾冊全都托在手裏並沒有歸還的打算。
“陛下言,先讓嫡孫建府,此事老臣會相助嫡孫。”
李厥心思一動道:“暢公,我可以自己挑選一些人嗎?”
“自是可以,但不可兒戲,你知曉何意嗎?”
“自是不敢。”
接下來兩人就這個鍋的事,又聊了片刻。
暢清走之前又說及給長孫無忌道歉的事,李厥自是滿口答應。
……
暢清迴來時,李二已經在處理奏表了。
“那小子是不是嚇壞了?”
“沒有,皇嫡孫正在支灶,言今早無知惹得陛下生氣,又言宮廷中陛下膳食不合理,多肉少蔬,不利陛下風疾,
他要新創一種皰廚之法,將蔬做得比肉還好吃,這樣陛下就不會挑食了。”
李二輕嗬一聲笑道:“打一棒子給個甜棗,這一套他倒是玩得溜熟,難得他一片孝心,朕就等著他把蔬做得比肉更好吃的時候。”
“陛下,這是皇嫡孫所默孝經。”
李二愣了愣道:“如此之快?”
暢清將李厥所答之言複述了一遍,李二接過一本細看了看道:“這孩子的字有進步,倒是個有心的,不枉朕如此疼他。”
李二一頁頁的翻看著,直到最後一頁他這才放下,沉吟片刻道:
“暢清,皇嫡孫今早之事,朕很憤怒,憐其尚幼免了杖責,至於其他的…”
“臣明白。”暢清沒等李二說完,就領了旨。
李二微微一笑,將幾冊孝經放在一邊,再度處理起公務。
……
魏王府邸,李泰麵上再度浮現興奮之色,看向劉洎道:“今日一事,我那侄兒算是將滿堂諸公都得罪了個遍,
居然敢指著舅父開罵,哈哈哈,到底還是年幼。”
他這段時間有些魔怔了,儲君一日未定,他的心就不安寧。
原本,他並沒有將李厥當成對手,但前一段時間李二頻見李厥,讓他有了一絲危機感,
不過這小子不知珍惜,居然去幫侯軍集求情,被降為國公,李泰的心中稍稍安定,
然而隨即采買司的事又暴露了,雖然李二沒有公開,也沒有問他的責,但他也害怕啊,
在這個時候又傳出李厥再度封王的消息,讓他如何不慌。
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今天李厥在朝堂的一番言論,看似風光,實則將自己的一切都斷送了。
沒看到父皇連個聲也沒吭,就直接退朝了嘛。
“大王,此時此刻,你定要穩住心神,不能有半步出錯。”劉洎提醒道。
李泰微一頜道:“本王知曉輕重。”
劉洎走後,李泰看向一邊一直一語不發的言先生道:“先生今日為何如此沉默?”
“在下不知朝堂發生何事,不敢妄言,在下看來,大王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重新建立宮中的消息渠道。”
李泰收買采買司,一方麵是為了賺錢,另一方麵就是向外傳遞宮內的消息。
宮中的奴婢大部分都是捧高踩低的,現在很明顯李泰為儲的可能性很大,就有不少人想要賣好,
但是他們出不了宮,之前可都是通過采買司來將這些消息傳遞過來的,如今斷了這條消息線,
他所獲知的宮內消息,那就是宮內想讓人知曉的,不想讓人知曉的他也不知。
“先生此言大善,最可恨的就是暢清,本王多次示之以好,他居然不領情。”
他憤怒不已,恰在此時心腹來稟道:
“大王,宮中傳來消息,陛下大怒,本欲令暢清親自仗責秦國公,不過憐幼小,最終還是收迴了口諭,
聽說責罰閉門半年,每旬抄孝經一冊,還有傳言陛下正在考慮是否將秦國公降為郡公。”
李泰麵上大喜,這才是好消息,言先生突然問道:“大王,這些消息是否屬實?”
李泰看向來稟之人,對方再度迴道:“屬下安插在千牛衛中的人所說,他也是聽宮中議論。”
揮手讓人下去,李泰這才笑道:“本王了解父皇,此消息必不會假,這也就是我那好大哥剛出家,
父皇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過,否則我那侄兒更沒好果子吃,哈哈。
今日本王高興,許久未與先生對飲,先生萬勿推辭。”
“喏!”言先生雖然迴答,但麵上還帶著狐疑之色,李二正在考慮,並未言出降皇嫡孫為郡公,
千牛衛居然能獲知消息,在他看來,這背後好像有人在推動著什麽。
推動這些為了什麽?
想到這裏他猛的一驚,但看向李泰春風得意的樣子,心中暗歎,並沒有說出口。
……
梁公府的書房,房玄齡不時的發出笑聲,讓家人頗為擔心,
但幾兄弟無一人敢進去打擾,因為老房有嚴令,他的書房除了他和大兒子,外人包括其妻也不能進入。
好半天,房遺直下班迴來,三兄弟迎上道:“大哥,父親在書房不時發笑,我等擔憂又恐打擾父親,您進去看看吧。”
房遺直淨了手臉,這才扣門入內,見老房抱著一本論語在看,麵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父親今日心情大好?”
房玄齡見是大兒子,指了指旁邊的胡床,又將書合起放下,拿起旁邊的茶水輕嘬一口,這才道:“今日朝堂之事,你已聽聞,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