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穿書後嫁給男二當王妃 作者:一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這麽做也讓沈楊看上去是為了賞賜才去救人,沈楊不言,彬王心裏有數,告訴沈楊不必多想,他會處理好一切。
沈楊離開後,彬王看著院裏小池塘裏遊動的金魚,拿了一把魚食撒進去,金魚越出水麵爭搶魚食。
魚尾拍打水麵濺出水花,沾濕了彬王的衣擺。
從前彬王沒有軟肋,所以無波無喜,心中滿腔仇恨隻待時機;如今彬王有了軟肋,所以多思多慮,唯恐護不住。
翌日,沈侍郎沒有食言,將和離書送到王府,沈楊也著手接趙姨娘進王府。
這件事沒有刻意隱瞞,很快就傳出風言風語,京城的人還不知道彬王妃沈楊已經迴京,認為沈侍郎在趙姨娘重病,唯一的孩子還沒個蹤影的時候和離,實在是有違倫理道德。
但沒有傳開,此事就被另一件事壓下。
那就是吳將軍剿匪成功迴到京城。
皇帝大喜,擺宴為吳將軍一行接風洗塵,第二天上朝就賞賜了吳將軍。
吳將軍本想說明此行是因為彬王和彬王妃相助才順利,但是話還沒說,就被太傅搶了話頭。
賞賜的眾人之中並沒有沈楊,皇帝像是在有意忽視,但是被沈楊救下的官員子女一個個站出來為沈楊正名。
皇帝坐在龍椅上,麵上無波無喜,眼裏已經有些不悅,下首的一個官員站出來為皇帝解憂,提出為修繕沈家祖墳作為賞賜。
這個賞賜不痛不癢,皇帝也比較滿意,隻是其他官員對此有些不滿,爭來搶去。
最後定下了給沈楊的賞賜,賜給了沈楊一片小封地和修繕沈家祖墳。
聖旨到達王府的時候,沈楊跪在地上楞了好一會,直到太監提醒,沈楊才在大管家的提醒下接過聖旨。
事情不會這麽巧,沈楊明白又是彬王在暗中幫了自己一把,這樣既不需要自己出麵,也能達成和沈侍郎的交易。
送走太監後,沈楊去看望了趙姨娘。
趙姨娘被接進王府兩天,彬王也找了禦醫照看趙姨娘,可是情況依舊不容樂觀,沈楊也知道。
住進王府後,趙姨娘情況雖然沒有多少改變,但精神狀態在好轉,有時意識清醒還會為沈楊做衣裳,隻是沈楊擔心趙姨娘時好時壞的病情有剪刀、針線在身邊會傷到自己,就沒有讓趙姨娘動手。
趙姨娘得知後依舊是那副溫和的模樣,看著沈楊就沒停住笑,眼裏卻總是似有若無的帶著哀傷,她明白自己時日無多。
沈楊看望趙姨娘的時候,她沒有醒,嵐夕正在為她擦身,沈楊沒有久留,轉道去了彬王的院子。
輕車熟路的打開書房的門,結果在裏麵看見兩個從未看過的人。
一個一身黑衣將自己隱沒在黑暗中,一個僅著布衣仍滿身凜冽殺氣。
沈楊被嚇了一跳,站在門口退也不是進也不是。
好在彬王揮手立刻讓二人退下,這個時候沈楊才知道,彬王的書房有暗道,能通過暗道進入彬王的書房,顯然二人身份不簡單。
「何事找本王?」
聞言,沈楊有些磕絆的迴道:「我不知道……抱歉王爺。」
「本王對你並未設防,你看見是早晚的事。」
沈楊滿腹疑惑,「王爺就這麽相信我?」
彬王反問,「本王為何要不信你?」
兩人四目相對,彬王目光坦然,沈楊眼神迷茫。
第45章 大典
官員下朝後,吳將軍叫住太傅,問及太傅為什麽不讓自己說出剿匪有彬王的功勞,太傅白了一眼這個武夫。
之所以彬王在小鎮沒有在太傅跟前露麵,就是不想擔上功勞。
因為皇帝看上去與彬王手足情深,頗有舉賢不避親的意思,但是隻要有眼力的人都能看出,皇帝對彬王及其防備。
不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皇帝繼位前雖有太子之位,可明顯人都能看出來,先帝屬意彬王,隻是可惜先帝晚年沉迷丹藥,沒有撐到彬王長大。
後來彬王雙腿殘疾,皇帝才放下戒備,可心中對彬王依舊膈應的很,現在告訴皇帝此事是彬王的功勞,無疑是在給王府招惹禍事。
吳將軍一介武夫不懂,太傅還能不懂嗎?
太傅看著吳將軍撓頭一臉茫然絲毫沒有聽懂自己話裏意思,深覺自己是在對牛彈琴。
果真是武夫!太傅氣得險些揪斷自己的鬍子。
彬王妃在劫匪手裏救人,又逃出魔爪負傷歸來,如今得了賞賜,也就沒人在意沈侍郎和離之事,最多在提起彬王妃時末了說一句沈侍郎的薄情寡義。
得知彬王妃返京,受王妃恩情的官員子女紛紛攜禮拜訪。
一時間,王府門庭若市。
沈楊應接不暇,多虧有大管家幫襯,讓沈楊意外的是,大管家帶著邱秋一同出現,而邱秋對於王府內事務除了一開始的拘束,之後便如魚得水,將所有事都處理得當。
「王妃,邱秋姑娘是個很聰明,可否將邱秋姑娘放在屬下跟前指導,假以時日會成為王妃的得力助手。」
大管家為沈楊送上一杯熱茶,他喝了一口,看向頗有主事風範的邱秋,點頭應允了。
「屬下謝過王妃。」
「管家客氣了。」沈楊忽然想起一件事,「二管家近日怎麽樣?」
「二管家在籌備聘禮,想必祭祖大典後就能舉辦婚事。」
沈楊離開後,彬王看著院裏小池塘裏遊動的金魚,拿了一把魚食撒進去,金魚越出水麵爭搶魚食。
魚尾拍打水麵濺出水花,沾濕了彬王的衣擺。
從前彬王沒有軟肋,所以無波無喜,心中滿腔仇恨隻待時機;如今彬王有了軟肋,所以多思多慮,唯恐護不住。
翌日,沈侍郎沒有食言,將和離書送到王府,沈楊也著手接趙姨娘進王府。
這件事沒有刻意隱瞞,很快就傳出風言風語,京城的人還不知道彬王妃沈楊已經迴京,認為沈侍郎在趙姨娘重病,唯一的孩子還沒個蹤影的時候和離,實在是有違倫理道德。
但沒有傳開,此事就被另一件事壓下。
那就是吳將軍剿匪成功迴到京城。
皇帝大喜,擺宴為吳將軍一行接風洗塵,第二天上朝就賞賜了吳將軍。
吳將軍本想說明此行是因為彬王和彬王妃相助才順利,但是話還沒說,就被太傅搶了話頭。
賞賜的眾人之中並沒有沈楊,皇帝像是在有意忽視,但是被沈楊救下的官員子女一個個站出來為沈楊正名。
皇帝坐在龍椅上,麵上無波無喜,眼裏已經有些不悅,下首的一個官員站出來為皇帝解憂,提出為修繕沈家祖墳作為賞賜。
這個賞賜不痛不癢,皇帝也比較滿意,隻是其他官員對此有些不滿,爭來搶去。
最後定下了給沈楊的賞賜,賜給了沈楊一片小封地和修繕沈家祖墳。
聖旨到達王府的時候,沈楊跪在地上楞了好一會,直到太監提醒,沈楊才在大管家的提醒下接過聖旨。
事情不會這麽巧,沈楊明白又是彬王在暗中幫了自己一把,這樣既不需要自己出麵,也能達成和沈侍郎的交易。
送走太監後,沈楊去看望了趙姨娘。
趙姨娘被接進王府兩天,彬王也找了禦醫照看趙姨娘,可是情況依舊不容樂觀,沈楊也知道。
住進王府後,趙姨娘情況雖然沒有多少改變,但精神狀態在好轉,有時意識清醒還會為沈楊做衣裳,隻是沈楊擔心趙姨娘時好時壞的病情有剪刀、針線在身邊會傷到自己,就沒有讓趙姨娘動手。
趙姨娘得知後依舊是那副溫和的模樣,看著沈楊就沒停住笑,眼裏卻總是似有若無的帶著哀傷,她明白自己時日無多。
沈楊看望趙姨娘的時候,她沒有醒,嵐夕正在為她擦身,沈楊沒有久留,轉道去了彬王的院子。
輕車熟路的打開書房的門,結果在裏麵看見兩個從未看過的人。
一個一身黑衣將自己隱沒在黑暗中,一個僅著布衣仍滿身凜冽殺氣。
沈楊被嚇了一跳,站在門口退也不是進也不是。
好在彬王揮手立刻讓二人退下,這個時候沈楊才知道,彬王的書房有暗道,能通過暗道進入彬王的書房,顯然二人身份不簡單。
「何事找本王?」
聞言,沈楊有些磕絆的迴道:「我不知道……抱歉王爺。」
「本王對你並未設防,你看見是早晚的事。」
沈楊滿腹疑惑,「王爺就這麽相信我?」
彬王反問,「本王為何要不信你?」
兩人四目相對,彬王目光坦然,沈楊眼神迷茫。
第45章 大典
官員下朝後,吳將軍叫住太傅,問及太傅為什麽不讓自己說出剿匪有彬王的功勞,太傅白了一眼這個武夫。
之所以彬王在小鎮沒有在太傅跟前露麵,就是不想擔上功勞。
因為皇帝看上去與彬王手足情深,頗有舉賢不避親的意思,但是隻要有眼力的人都能看出,皇帝對彬王及其防備。
不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皇帝繼位前雖有太子之位,可明顯人都能看出來,先帝屬意彬王,隻是可惜先帝晚年沉迷丹藥,沒有撐到彬王長大。
後來彬王雙腿殘疾,皇帝才放下戒備,可心中對彬王依舊膈應的很,現在告訴皇帝此事是彬王的功勞,無疑是在給王府招惹禍事。
吳將軍一介武夫不懂,太傅還能不懂嗎?
太傅看著吳將軍撓頭一臉茫然絲毫沒有聽懂自己話裏意思,深覺自己是在對牛彈琴。
果真是武夫!太傅氣得險些揪斷自己的鬍子。
彬王妃在劫匪手裏救人,又逃出魔爪負傷歸來,如今得了賞賜,也就沒人在意沈侍郎和離之事,最多在提起彬王妃時末了說一句沈侍郎的薄情寡義。
得知彬王妃返京,受王妃恩情的官員子女紛紛攜禮拜訪。
一時間,王府門庭若市。
沈楊應接不暇,多虧有大管家幫襯,讓沈楊意外的是,大管家帶著邱秋一同出現,而邱秋對於王府內事務除了一開始的拘束,之後便如魚得水,將所有事都處理得當。
「王妃,邱秋姑娘是個很聰明,可否將邱秋姑娘放在屬下跟前指導,假以時日會成為王妃的得力助手。」
大管家為沈楊送上一杯熱茶,他喝了一口,看向頗有主事風範的邱秋,點頭應允了。
「屬下謝過王妃。」
「管家客氣了。」沈楊忽然想起一件事,「二管家近日怎麽樣?」
「二管家在籌備聘禮,想必祭祖大典後就能舉辦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