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袁紹病重,手下三大派係之間的矛盾和三子之爭也愈發明顯了。


    袁紹手下文臣武將分為三大派係,最開始跟著袁紹的許攸、逢紀等人,他們大多出身南陽,稱之為南陽派。


    奪冀州時,原本冀州刺史韓馥的手下都轉投袁紹手下,比如淳於瓊、荀諶、辛毗、辛評等,他們出身汝南和潁川二郡,為汝穎派。


    最後則是田豐、審配、張合等冀州當地士族,他們原本在韓馥手下鬱鬱不得誌,直到袁紹執掌冀州後,才混出了名堂,冀州派也成了袁紹手下一大派係。


    這三大派係之間矛盾重重,最初張致一直是防範袁紹時,有這個外部壓力在,三大派係還能稍微收斂一下。


    之後,張致打鮮卑、滅公孫、討江東,雖然有張遼的數萬冀州軍團在,但也一直沒有對冀州出兵,再加上現在袁紹病重,三子爭立,三派間的矛盾幾乎要拉到明麵上了。


    袁紹三子,袁譚、袁熙、袁尚。


    袁譚是嫡長子,本應是袁紹的繼承人,但袁紹更喜歡三子袁尚,於是將袁譚過繼給了大哥袁基。


    就是袁紹袁術合力討伐董卓時,被董卓殺死的那個倒黴鬼,原本有袁基在,袁家的家業根本輪不到袁紹和袁術,這迴袁紹想起他大哥了。


    把袁譚過繼給了大哥,然後把他派出去,坐鎮清河,防範張致;袁熙不是嫡子,同樣被派了出去,防守北麵的安平。


    袁紹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要袁尚接班。


    作為元老的南陽派,比較聽袁紹的話,擁立袁尚。


    另外兩派不樂意了汝穎派認為該立嫡長子;冀州派則靠向了袁熙,袁熙原本是沒有爭立的資格的,這下也被架到了火堆上。


    三大派係意見不一,天天爭吵,吵的袁紹也不敢輕易定下讓三子袁尚接班了,讓別人接班又不甘心,於是到底由誰接任這件事,就一直懸而未決。


    袁紹此人好謀無斷,麵對三大派係和三個兒子的爭端,袁紹沒了主意。


    這個時候又不偏不倚了,幾乎是放任了,矛盾加劇,三大派係間的鬥爭陷入白熱化。


    先是審配抓了許攸的子侄。


    這怨不得審配,是許攸自作孽,許攸年輕時就與袁紹曹操交好,也是最先跟著袁紹到渤海郡的,論資曆,在冀州確實無人能比。


    但許攸此人恃功自傲,人又貪,他的家人自然是有樣學樣,在鄴城犯下不少違禁之舉。


    正好撞在了審配的槍口上,統統抓住下獄。


    許攸也因此被袁紹罷免了官職。


    元老派的逢紀也不含糊,直接把田豐整下獄了。


    算起來,田豐也算是自找的,田豐雖然是冀州派,但沒有摻和到三子爭立中來。


    作為袁紹手下首屈一指的謀士、智者,田豐看到了危機,屢次奉勸袁紹抓緊立儲,不論選誰,都得明確的立一個。


    袁紹已經打定主意做鴕鳥了,頭都埋進沙子裏了,田豐非得把他拖出來,讓他做個選擇。


    不是田豐不懂事,主要是這件事太重要了。


    性格決定命運。


    袁紹好謀無斷,這個時候更是沒有個定論,而田豐的性格則是,剛、直。


    隻要他認定是正確的,明知道袁紹不喜歡,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做。


    逢紀看出便宜,見袁紹有些不耐了,趁機進讒言,說田豐意圖不軌,於是田豐也被袁紹下了大牢。


    搞掉了自己的兩大重謀之後,袁紹終於也沒能扛過去,關鍵是臨死也沒有說出自己的家業到底傳給誰。


    沒有了袁紹壓製,兄弟之間的矛盾直接爆發了,尤其是袁譚和袁尚之間,簡直是要刀兵相向了。


    袁熙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張遼第一時間將袁紹病亡,袁譚兄弟相爭的消息送到臨淄,並提議出兵,趁機拿下冀州。


    對於袁紹之死和他三子爭立之事,張致早有預料,得到消息之後,迴複張遼,讓他支持袁熙。


    因為袁熙得到了冀州士族的支持,手上掌握著張合和他手下的大戟士。


    張遼得到聞歌知雅意,立即派出使者來見袁熙,表示願意出兵幫他爭奪冀州。


    袁熙也不傻,謝絕了張遼。


    劉範見張致摻和進來了,也不甘寂寞,下旨封袁尚為安東將軍,冀州牧,支持袁尚繼承袁紹家業。


    張致支持袁熙,雖然袁熙沒有接受,劉範支持袁尚,隻剩下一個名正言順的嫡長子袁譚,反而沒人支持。


    這也是張致和劉範故意的。


    袁譚怎會甘心,再也忍耐不住,也顧不上防守大貞了,直接領兵攻打鄴城。


    冀州戰爭再起。


    周圍的嚴顏、張遼都在關注著冀州的局勢。


    在袁譚攻打鄴城之時,甘寧帶領一萬兵馬離開洛陽,直奔鄴城而來。


    劉範已經明確表示支持袁尚了,自然要有行動支持。


    袁紹活著的時候,明麵上降伏了大漢,實際上是獨立一方的諸侯,如今袁紹已死,他的兒子爭立,不論最後誰是贏家,都不可能有袁紹當初的地位了,必須要投向其中一方了。


    甘寧此舉是幫袁尚對付袁譚,也是要趁機爭奪冀州了。


    於此同時,太原的馬超也蠢蠢欲動,準備趁機攻打常山。


    原本蠢蠢欲動的張遼,在被袁熙拒絕之後,反而按兵不動了,靜觀其變。


    張致和劉範先後插手之後,冀州的局勢有點複雜了。


    鄴城是袁紹的老巢,經營多年,各種城防手段都相當完備,其實袁譚也知道想要硬攻相當困難。


    之所以敢放棄清河,迴來搶奪鄴城,袁譚想的是自己嫡長子的身份,以為憑借這個身份,鄴城中會有人支持他。


    結果沒想到的是,袁尚對鄴城的掌控力還是很高的,根本沒有人出城迎接袁譚。


    袁譚隻好,硬著頭皮對鄴城展開硬攻,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一支僅有數百精騎的隊伍悄悄靠近了鄴城,領頭的正是甘寧。


    甘寧奉命率領一萬大軍前來支援袁尚,半路上,他卻把大軍扔下了,僅帶著數百人快馬加鞭的趕了過來,躲在遠處一座小丘上,看著袁譚的軍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黃天當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露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露蟬並收藏漢末之黃天當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