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泰山大祭之後,張致被群臣擁立為帝,成為大漢境內同時存在的第四個皇帝。
登基為帝,並未改變行程,結束大祭,張致帶領眾人來到了一個小山村,曾經的太平裏。
當初張致帶人從廣宗逃出來後,就是在這裏立足的。
如今的太平裏,人口多了一些,但也沒有太多,畢竟地理條件在這擺著,養活不了太多人。
幾名老農在許介等人的攙扶下,來到張致身前。
老農顫顫巍巍慌忙下拜:“我等參見陛下。”
這幾名老農正是當初太平裏周邊村子裏的族老,他們和於奢的家人算是張致手下最早的百姓,所以有著特殊的意義。
幾名族老怎麽也不會想到,當年那個隻帶著幾百人,讓他們誤會成是土匪的年輕公子,如今已經是皇帝陛下。
張致隱約記得以前看的書上說,每年春天,皇帝要帶領大臣,親自下地幹活,類似於後世領導剪彩奠基什麽的,以表示對農業的重視。
民以食為天,農在任何時代都是基礎。
所以,張致來了,帶著文武百官來到這裏。
幾名族老幫忙選了一塊田地,套上耕牛,張致親自扶犁,馬夔在前趕著耕牛,二人合力耕完了這塊並不大的農田。
這是一場秀,但有時候該秀就得秀。
完成這場秀,新帝換了一身便服在太平裏,和幾個族老簡單的吃了一些農家飯。
席間,聊起了十幾年的變化,族老感慨萬千,不過也說起了一些問題。
倒也不是新問題,還是土地,土地矛盾永遠存在。
農耕時代,土地是一切的基礎,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土地,張致也是因為一紙均田令贏得了治下百姓的擁戴。
簡單粗暴的均田令,在當時是合適的,但是太過簡單粗暴,時間久了,問題就會慢慢的暴露出來。
迴到行營,張致喊來馬夔、郭泰、吳敦、李穎、王澤等人。
衝馬夔道:“司徒當年提過的問題出現了,現在可想出解決的辦法了嗎?”
族老說的問題,馬夔以前也提到過:有了地,安定下來之後,大家都願意生孩子,家庭人口增加了,沒有地怎麽辦?還有人去世了,他名下的地怎麽辦?
當時張致的處理方式是把問題扔給稷下學宮的那些學子去解決,後來因為各種事務層出不窮,隻好把這件事暫時擱淺,不過馬夔應該沒放下。
果然,聞言馬夔苦笑了一下道:“學宮的學子們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但沒有最好的解決方案,解決一個問題,就會引出別的問題,然後不斷的有新的問題出現。”
意料之中,沒有完美的製度。
張致點頭道:“說說看。”
對於這件事,馬夔也是用了心的,聽到問詢,直接迴答道:“一部分人給出的方案是,將土地集中起來,由裏長統一管理,大家一起種一起分。”
話未說完,張致就搖頭道:“大鍋飯,不可取。”
這是很多先賢構想出來的理想的平均主義,但張致很清楚,這其中的弊端。
馬夔沒有問為什麽,接著說出第二種方案:“以裏為單位,將土地分為公田和私田,個人家的田地為私田,老人去世,女兒出嫁,她名下的田產,則歸為公田。有娶媳婦的,增加人口的,將公田予以補償。”
張致點頭道:“這個方案可以啊,有什麽問題?”
“問題很多,首先,公田少,不夠分;其次,女兒嫁給同裏的,地也要分出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還有,公田沒分的時候,由誰種,由誰收。”
李穎曾經做過縣官,接觸過這些問題,第一個答道:“第一個問題不是問題,人口越來越多,每個人名下的土地越來越少這是正常的;第二個也不是問題,土地本來就是分給女兒的;至於第三個問題,我的建議是公田的歸公與分配,時間可以放寬一些,比如說老人是夏天去世的,但他名下的田產應該在秋收結束以後再歸公。”
幾人聞言,紛紛點頭道:“這個辦法好。”
張致也點頭答道:“現在是特殊時期,天下尚未平定,戰爭消耗巨大,讓下麵的小吏們和百姓做好溝通,等天下平定了,賦稅就會降低很多。”
青州的稅負還是挺高的,高達三四成,相比之前被世家層層盤剝,朝廷層層加碼的百姓來說,這還是低的,但是相對於盛世之時三十稅一,簡直是高的離譜了。
“那如果是桑田呢?”
馬夔接著拋出了新問題。
“一樣的,等秋天收完桑葉再收,不過要將桑樹的價值計算在內。”
這都是小問題了,張致準備拍板了,接著馬夔又說道:“單以土地問題來看,沒什麽大問題了,但現在又有別的問題,現在買不到奴仆了。”
大漢可不存在什麽人人平等,像麋家仆童上萬,像山陽李家可以提供數千私兵,這些人都是家奴,不帶戶籍的。
青州之前的士族們也都有不少奴仆,同樣的這些奴仆也沒有資格分得田產。
以前大家吃不上飯的時候,隻好將孩子買進大戶人家為奴,不好聽但起碼活下來了。
現在大家都吃飽飯了,誰還賣兒賣女啊?像馬夔、王澤、李穎等等這些新貴們去哪弄家奴?
人們痛恨的從來不是特權,人們痛恨的不過是自己沒有特權。
張致沒有偉大到在這個時代宣揚人人平等,不過這個問題還真難不住他。
看向李穎道:“我記得新律中,對於那些作奸犯科的,有貶為奴仆的處罰吧?”
李穎微微欠身答道:“有的,不過大貞現在犯案的人很少。”
“無妨,大貞百姓富足,沒人賣身為奴,大貞以外呢?”
馬夔聽明白了,這是鼓勵買賣人口啊,苦笑道:“不太好吧?”
張致則為自己的睿智興奮起來:“有什麽不好?總比我們自己的子民賣身為奴強吧?而且你們放心,就算是將來統一了大漢,還有草原,還有山越,還有南海,還有西域,還有東海。”
登基為帝,並未改變行程,結束大祭,張致帶領眾人來到了一個小山村,曾經的太平裏。
當初張致帶人從廣宗逃出來後,就是在這裏立足的。
如今的太平裏,人口多了一些,但也沒有太多,畢竟地理條件在這擺著,養活不了太多人。
幾名老農在許介等人的攙扶下,來到張致身前。
老農顫顫巍巍慌忙下拜:“我等參見陛下。”
這幾名老農正是當初太平裏周邊村子裏的族老,他們和於奢的家人算是張致手下最早的百姓,所以有著特殊的意義。
幾名族老怎麽也不會想到,當年那個隻帶著幾百人,讓他們誤會成是土匪的年輕公子,如今已經是皇帝陛下。
張致隱約記得以前看的書上說,每年春天,皇帝要帶領大臣,親自下地幹活,類似於後世領導剪彩奠基什麽的,以表示對農業的重視。
民以食為天,農在任何時代都是基礎。
所以,張致來了,帶著文武百官來到這裏。
幾名族老幫忙選了一塊田地,套上耕牛,張致親自扶犁,馬夔在前趕著耕牛,二人合力耕完了這塊並不大的農田。
這是一場秀,但有時候該秀就得秀。
完成這場秀,新帝換了一身便服在太平裏,和幾個族老簡單的吃了一些農家飯。
席間,聊起了十幾年的變化,族老感慨萬千,不過也說起了一些問題。
倒也不是新問題,還是土地,土地矛盾永遠存在。
農耕時代,土地是一切的基礎,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土地,張致也是因為一紙均田令贏得了治下百姓的擁戴。
簡單粗暴的均田令,在當時是合適的,但是太過簡單粗暴,時間久了,問題就會慢慢的暴露出來。
迴到行營,張致喊來馬夔、郭泰、吳敦、李穎、王澤等人。
衝馬夔道:“司徒當年提過的問題出現了,現在可想出解決的辦法了嗎?”
族老說的問題,馬夔以前也提到過:有了地,安定下來之後,大家都願意生孩子,家庭人口增加了,沒有地怎麽辦?還有人去世了,他名下的地怎麽辦?
當時張致的處理方式是把問題扔給稷下學宮的那些學子去解決,後來因為各種事務層出不窮,隻好把這件事暫時擱淺,不過馬夔應該沒放下。
果然,聞言馬夔苦笑了一下道:“學宮的學子們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但沒有最好的解決方案,解決一個問題,就會引出別的問題,然後不斷的有新的問題出現。”
意料之中,沒有完美的製度。
張致點頭道:“說說看。”
對於這件事,馬夔也是用了心的,聽到問詢,直接迴答道:“一部分人給出的方案是,將土地集中起來,由裏長統一管理,大家一起種一起分。”
話未說完,張致就搖頭道:“大鍋飯,不可取。”
這是很多先賢構想出來的理想的平均主義,但張致很清楚,這其中的弊端。
馬夔沒有問為什麽,接著說出第二種方案:“以裏為單位,將土地分為公田和私田,個人家的田地為私田,老人去世,女兒出嫁,她名下的田產,則歸為公田。有娶媳婦的,增加人口的,將公田予以補償。”
張致點頭道:“這個方案可以啊,有什麽問題?”
“問題很多,首先,公田少,不夠分;其次,女兒嫁給同裏的,地也要分出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還有,公田沒分的時候,由誰種,由誰收。”
李穎曾經做過縣官,接觸過這些問題,第一個答道:“第一個問題不是問題,人口越來越多,每個人名下的土地越來越少這是正常的;第二個也不是問題,土地本來就是分給女兒的;至於第三個問題,我的建議是公田的歸公與分配,時間可以放寬一些,比如說老人是夏天去世的,但他名下的田產應該在秋收結束以後再歸公。”
幾人聞言,紛紛點頭道:“這個辦法好。”
張致也點頭答道:“現在是特殊時期,天下尚未平定,戰爭消耗巨大,讓下麵的小吏們和百姓做好溝通,等天下平定了,賦稅就會降低很多。”
青州的稅負還是挺高的,高達三四成,相比之前被世家層層盤剝,朝廷層層加碼的百姓來說,這還是低的,但是相對於盛世之時三十稅一,簡直是高的離譜了。
“那如果是桑田呢?”
馬夔接著拋出了新問題。
“一樣的,等秋天收完桑葉再收,不過要將桑樹的價值計算在內。”
這都是小問題了,張致準備拍板了,接著馬夔又說道:“單以土地問題來看,沒什麽大問題了,但現在又有別的問題,現在買不到奴仆了。”
大漢可不存在什麽人人平等,像麋家仆童上萬,像山陽李家可以提供數千私兵,這些人都是家奴,不帶戶籍的。
青州之前的士族們也都有不少奴仆,同樣的這些奴仆也沒有資格分得田產。
以前大家吃不上飯的時候,隻好將孩子買進大戶人家為奴,不好聽但起碼活下來了。
現在大家都吃飽飯了,誰還賣兒賣女啊?像馬夔、王澤、李穎等等這些新貴們去哪弄家奴?
人們痛恨的從來不是特權,人們痛恨的不過是自己沒有特權。
張致沒有偉大到在這個時代宣揚人人平等,不過這個問題還真難不住他。
看向李穎道:“我記得新律中,對於那些作奸犯科的,有貶為奴仆的處罰吧?”
李穎微微欠身答道:“有的,不過大貞現在犯案的人很少。”
“無妨,大貞百姓富足,沒人賣身為奴,大貞以外呢?”
馬夔聽明白了,這是鼓勵買賣人口啊,苦笑道:“不太好吧?”
張致則為自己的睿智興奮起來:“有什麽不好?總比我們自己的子民賣身為奴強吧?而且你們放心,就算是將來統一了大漢,還有草原,還有山越,還有南海,還有西域,還有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