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五原郡九原縣人,他的家鄉正是河套地區。
華夏人鄉土觀念是很強的,西楚霸王曾言: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故陳宮提出要發展河套地區時,呂布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下來。
有了呂布的支持,陳宮開始行動起來,在雁門、太原等地,征召百姓。
正在忙碌之時,下人來報:“趙雲求見。”
聽到消息,呂布和陳宮對視了一眼,有些不解。
當初呂布聽了張致的建議,迴到太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請趙雲,結果不出預料,被拒絕了。
沒想到時隔兩年,他竟然自己找上門了。
不知道趙雲意欲何為,呂布讓手下人把他帶了過來。
少頃,趙雲走了進來,隔著老遠便站定不前,他感受到了呂布的強大。像陳宮等人,實力達不到那個層次,反而覺不出來,但趙雲隻看呂布一眼,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呂布看到趙雲則瞪大了眼睛,這是呂布第一次見到趙雲,趙雲的形象出乎他的預料。
根據手下搜集的信息,此時趙雲應該已經三十七八歲,看眼前之人,看上去也就二十許,麵白無須,體型也不像一般武將那樣身材魁梧,五大三粗。
正相反,趙雲身材中等,個子不算高,還有些偏瘦。
形象有著極大的反差,不過呂布也斷定眼前之人,正是趙雲,呂布能從他那看上去並不出眾的小身板裏,感受到壓抑的力量,一旦爆發,勢不可擋。
趙雲走的是與絕大部分武將都不同的路子,這是個極致內斂的人。
兩人對視良久,趙雲才拱手施禮:“常山趙子龍拜見呂侯。”
呂布哈哈一笑:“子龍客氣了,快上坐。”
趙雲沒動,再次施禮道:“雲此次拜見呂侯,是想討個差事。”
“哦?”
呂布聞言來了興趣,當初自己高官厚祿派人去請,都被他拒絕了,現在又主動來投,是什麽差事讓他這麽上心?
“好說,不知子龍看上哪個位置,盡管開口。”
“聽聞呂侯新製一屯田校尉,雲毛遂自薦,願領此職。”
呂布聞言看了陳宮一眼,兩人一起笑了,剛剛他們還在糾結這個問題呢。
各路諸侯手下幾乎都有一個屯田校尉,比如青州的許戍、以前陶謙手下的陳登等。
許戍、陳登等人頂著校尉的武官官職,實際上做的是文職,並州則不然。
並州的屯田校尉是要帶兵戍衛河套地區的。
開發河套,最大的問題還是胡人,鮮卑西路大人手下的大小部落就在並州以北廣袤的草原上,誰也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會冒出來。
所以要有一支隊伍駐紮在這裏,平日裏除了訓練,也要屯田,統領這支騎兵的就是屯田校尉。
並州的屯田校尉既要懂屯田,還要會打仗,得一個文武全才的人物才行,呂布和陳宮選來選去,也沒想好誰適合這個位子,正好趙雲‘自投羅網’了。
“好,此刻起,子龍就是屯田校尉。”
從並州狼騎中選出三千,交個趙雲,護送一萬戶百姓,從雁門出發,趕著牛羊,前往河套。
河套地區早已被胡人化為了牧場,想要重新開荒屯田,短時間內,糧食產量也難以提上來。
正好雁門郡有大批華雄從鮮卑人手上搶來的牲口,都賒給了這些百姓,讓他們暫且半耕半牧。
呂布被陳宮勸住,沒有動兵,他的鄰居袁紹則不然。
華雄攻破彈汗山,間接導致閻柔敗於公孫瓚之手,影響最大的就是袁紹了。
要不是劉備瞅準時機,橫插一手,得了涿郡,袁紹又要直麵公孫瓚了。
得了涿郡的劉備實力暴漲,也不是袁紹願意看到的。
故,轉過年來,袁紹緊隨孫策之後,第二個動兵的。
不過他出兵的對象不是公孫瓚和袁紹,而是黑山張燕。
黑山賊始終是插在冀州的一根刺,不把這根刺拔掉,袁紹便無法安心的對外用兵。
袁紹親自帶兵,猛攻鹿腸山。
鹿腸山原本是於毒的地盤,於毒投降張致後,帶人去了青州,此地成了司隸的地盤。
司隸是比較親近張燕的一支,實力較強,但是麵對袁紹的猛攻,也有些支持不住了,派人向張燕求援。
張燕得到消息,當即派出左校、苦蝤二人,前往救援。
黑山這些人,別的不說,大部分還是很義氣的,而且左校二人也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司隸敗了,袁紹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他們。
故,二人並未推脫,各自迴寨,集結手下兵馬,湊在一起,足有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南麵殺了過來。
五萬大軍剛剛出發,便被袁紹手下的探子探到了。
得知張燕大軍來伐,袁紹並未驚慌,反而笑了起來,張燕終於從山裏出來了。
張燕黑山軍號稱百萬,但在袁紹看來,不過是些烏合之眾,之所以難以攻打,靠的黑山的地勢險要,一旦從山裏出來,就沒有這個優勢了。
是夜,隻留少數人監視著山中的動靜,袁紹率領大隊人馬悄悄離開了營地,向著援軍方向迎了上去。
第二日,司隸照例來到山頭,遠遠的看向袁紹的營帳,隻見營帳中旗幟招展,小兵不停的走來走去,忙忙碌碌的樣子,感覺有些不一樣,又說不出哪裏不一樣。
旁邊一個小渠帥好奇道:“奇怪,往日這個時辰,那些冀州兵早該來攻了,今天怎麽這麽安靜。”
另一人看著營帳若有所思道:“會不會大渠帥派人援救我們,袁紹其實已經帶人離開了,留下的都是空的營帳?”
越想越有可能,轉頭衝司隸道:“渠帥,肯定是這個樣子,我們何不趁現在對方空虛,殺出去,來敵一舉可破。”
司隸心動了一下,又搖了搖頭道:“這些隻是你的猜測,如果不是呢?如果袁紹是在山路中布下埋伏,又當如何?”
“這……”
小渠帥被司隸這麽一說,又覺得也有這種可能,頓時有些不知所措,白白浪費了良機。
華夏人鄉土觀念是很強的,西楚霸王曾言: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故陳宮提出要發展河套地區時,呂布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下來。
有了呂布的支持,陳宮開始行動起來,在雁門、太原等地,征召百姓。
正在忙碌之時,下人來報:“趙雲求見。”
聽到消息,呂布和陳宮對視了一眼,有些不解。
當初呂布聽了張致的建議,迴到太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請趙雲,結果不出預料,被拒絕了。
沒想到時隔兩年,他竟然自己找上門了。
不知道趙雲意欲何為,呂布讓手下人把他帶了過來。
少頃,趙雲走了進來,隔著老遠便站定不前,他感受到了呂布的強大。像陳宮等人,實力達不到那個層次,反而覺不出來,但趙雲隻看呂布一眼,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呂布看到趙雲則瞪大了眼睛,這是呂布第一次見到趙雲,趙雲的形象出乎他的預料。
根據手下搜集的信息,此時趙雲應該已經三十七八歲,看眼前之人,看上去也就二十許,麵白無須,體型也不像一般武將那樣身材魁梧,五大三粗。
正相反,趙雲身材中等,個子不算高,還有些偏瘦。
形象有著極大的反差,不過呂布也斷定眼前之人,正是趙雲,呂布能從他那看上去並不出眾的小身板裏,感受到壓抑的力量,一旦爆發,勢不可擋。
趙雲走的是與絕大部分武將都不同的路子,這是個極致內斂的人。
兩人對視良久,趙雲才拱手施禮:“常山趙子龍拜見呂侯。”
呂布哈哈一笑:“子龍客氣了,快上坐。”
趙雲沒動,再次施禮道:“雲此次拜見呂侯,是想討個差事。”
“哦?”
呂布聞言來了興趣,當初自己高官厚祿派人去請,都被他拒絕了,現在又主動來投,是什麽差事讓他這麽上心?
“好說,不知子龍看上哪個位置,盡管開口。”
“聽聞呂侯新製一屯田校尉,雲毛遂自薦,願領此職。”
呂布聞言看了陳宮一眼,兩人一起笑了,剛剛他們還在糾結這個問題呢。
各路諸侯手下幾乎都有一個屯田校尉,比如青州的許戍、以前陶謙手下的陳登等。
許戍、陳登等人頂著校尉的武官官職,實際上做的是文職,並州則不然。
並州的屯田校尉是要帶兵戍衛河套地區的。
開發河套,最大的問題還是胡人,鮮卑西路大人手下的大小部落就在並州以北廣袤的草原上,誰也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會冒出來。
所以要有一支隊伍駐紮在這裏,平日裏除了訓練,也要屯田,統領這支騎兵的就是屯田校尉。
並州的屯田校尉既要懂屯田,還要會打仗,得一個文武全才的人物才行,呂布和陳宮選來選去,也沒想好誰適合這個位子,正好趙雲‘自投羅網’了。
“好,此刻起,子龍就是屯田校尉。”
從並州狼騎中選出三千,交個趙雲,護送一萬戶百姓,從雁門出發,趕著牛羊,前往河套。
河套地區早已被胡人化為了牧場,想要重新開荒屯田,短時間內,糧食產量也難以提上來。
正好雁門郡有大批華雄從鮮卑人手上搶來的牲口,都賒給了這些百姓,讓他們暫且半耕半牧。
呂布被陳宮勸住,沒有動兵,他的鄰居袁紹則不然。
華雄攻破彈汗山,間接導致閻柔敗於公孫瓚之手,影響最大的就是袁紹了。
要不是劉備瞅準時機,橫插一手,得了涿郡,袁紹又要直麵公孫瓚了。
得了涿郡的劉備實力暴漲,也不是袁紹願意看到的。
故,轉過年來,袁紹緊隨孫策之後,第二個動兵的。
不過他出兵的對象不是公孫瓚和袁紹,而是黑山張燕。
黑山賊始終是插在冀州的一根刺,不把這根刺拔掉,袁紹便無法安心的對外用兵。
袁紹親自帶兵,猛攻鹿腸山。
鹿腸山原本是於毒的地盤,於毒投降張致後,帶人去了青州,此地成了司隸的地盤。
司隸是比較親近張燕的一支,實力較強,但是麵對袁紹的猛攻,也有些支持不住了,派人向張燕求援。
張燕得到消息,當即派出左校、苦蝤二人,前往救援。
黑山這些人,別的不說,大部分還是很義氣的,而且左校二人也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司隸敗了,袁紹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他們。
故,二人並未推脫,各自迴寨,集結手下兵馬,湊在一起,足有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南麵殺了過來。
五萬大軍剛剛出發,便被袁紹手下的探子探到了。
得知張燕大軍來伐,袁紹並未驚慌,反而笑了起來,張燕終於從山裏出來了。
張燕黑山軍號稱百萬,但在袁紹看來,不過是些烏合之眾,之所以難以攻打,靠的黑山的地勢險要,一旦從山裏出來,就沒有這個優勢了。
是夜,隻留少數人監視著山中的動靜,袁紹率領大隊人馬悄悄離開了營地,向著援軍方向迎了上去。
第二日,司隸照例來到山頭,遠遠的看向袁紹的營帳,隻見營帳中旗幟招展,小兵不停的走來走去,忙忙碌碌的樣子,感覺有些不一樣,又說不出哪裏不一樣。
旁邊一個小渠帥好奇道:“奇怪,往日這個時辰,那些冀州兵早該來攻了,今天怎麽這麽安靜。”
另一人看著營帳若有所思道:“會不會大渠帥派人援救我們,袁紹其實已經帶人離開了,留下的都是空的營帳?”
越想越有可能,轉頭衝司隸道:“渠帥,肯定是這個樣子,我們何不趁現在對方空虛,殺出去,來敵一舉可破。”
司隸心動了一下,又搖了搖頭道:“這些隻是你的猜測,如果不是呢?如果袁紹是在山路中布下埋伏,又當如何?”
“這……”
小渠帥被司隸這麽一說,又覺得也有這種可能,頓時有些不知所措,白白浪費了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