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現在是並州最大的麻煩,而且張致還知道,麻煩還不止於此,將來的五胡亂華將是華夏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但是胡人又不好對付,難的不是打敗他們,而是殲滅他們。
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最大的差別就是,他們居無定所。
土地沒法帶走,但牛羊可以,他們打輸了就跑,追也追不上。
現在大漢內部諸侯爭霸,沒空對付他們,隻能先穩住,隻要及早的結束亂局,塞外胡人,翻不出浪花來。
總共手上就這點地方,肯定是要用自己人,孫術為雁門太守,馬夔為太原太守。
郭泰為別駕,算是張致的副手。
孫術去做了雁門太守,他司馬的位置便讓徐福頂上了,馬夔的位置則由王澤頂上。
王澤在上次青州人才選拔考核時的文科魁首,不是黃巾出身,乃是寒門士子。
隻要他真有才華,張致不介意給他一個好前程。
而今的朝堂是世家的朝堂,像是四世三公的袁家,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寒門士子根本沒有出頭之人,也是值得拉攏的對象。
郭泰站了出來:“聖師,你要我帶兵打仗,這沒說的,可你讓我做別駕,我做不來,別駕是幹什麽的?”
“別駕比帶兵打仗簡單多了,不要老想著打仗,我們打仗是為了不打仗,別駕就我的左膀右臂,不用你,我用誰?”
張遼聽到打仗是為了不打仗的說法,有些動容。
郭泰可沒這覺悟,他聽的是後半句,原來是聖師的左膀右臂,那沒問題了。
看他沒話說了,張致看向匈奴單於於夫羅。
“想不想迴去做真正的單於?”
張致已經大致了解了他的處境,他這個所謂的單於是自封的。
當年草原上強大的匈奴被大漢打殘了,分成了南北兩支,北匈奴在大漢和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已經西遷了。
南匈奴依附大漢,王庭便設在西河郡的美稷縣,算是自治區。
大漢境內起義不斷,北方胡人也不安分,大漢天子便征調南匈奴,剿滅張純張舉的叛亂。
單於之子於夫羅奉命帶領一批人南下,結果,南匈奴內部造反,殺了前單於,於夫羅迴不去了。
大漢這邊天子死了,又是十常侍,又是董卓的,時局混亂,顧不上他,他就成流寇了,與白波穀結盟。
於夫羅當然想迴去做他的單於,問題是他帶出來的人實力不夠,南匈奴反叛後,就去大漢告狀了,又沒人理會他,不得已才當了流寇,聽了張致的話大喜道:“聖師願意助我?”
“你為我做事,我自然會幫你,暫時在我手下做個校尉,你可願意?”
“於夫羅拜見主公。”
於夫羅手上有數千匈奴騎兵,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戰鬥力自然是沒法和曹性手上的兩千並州狼騎相提並論的,裝備和紀律性差的太遠了。
白波軍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經過數年的戰爭,這些人不乏勇氣和血性,但是匪性也很重。
郭泰帶領幾萬大軍投降自己,雖然紀律性差點,張致也不好苛責他,衝幾人道:“太原乃是重鎮,更有王氏這等豪強大族,定然不服我等。”
楊奉第一個站起來道:“某願率本部精兵為聖師破了這些豪族?”
張致搖頭道:“此乃下策。”
還是郭泰比較精明,聞言頓知張致心中肯定有上策了,連忙問道:“那依聖師之意?”
張致讚賞的看了他一眼道:“我要舉辦一場閱兵,我等在城頭檢閱數萬大軍,讓那些世家豪強看到我們的實力,他們就老實了。”
幾人聞言,一起稱善。
選良辰吉日,張致帶領郭泰、馬夔、楊奉、韓暹等人,一起站立城頭,城牆下是數萬大軍。
第一個出場的是於夫羅的匈奴兵。
匈奴人的戰法就是來去如風,侵略如火,沒什麽陣型,靠的就是馬匹的激動靈活。
一群馬賊一般的匈奴人嗷嗷叫著跑了過去,然後是白波軍。
隊伍很雄壯,畢竟是數年大戰殺出來的,不過就是亂哄哄的。
最後是曹性的兩千並州鐵騎。
同樣是騎兵,這兩千並州鐵騎並未向匈奴兵一樣策馬奔騰,而是選擇緩緩走過。
人人靜默,隻聽的到馬蹄聲。
兩千健兒,身穿紅色戰甲,手持長矛,雖無聲,卻散發著無盡的殺意。
城頭之上,郭泰、楊奉等人都是識貨的,臉色微變,終於明白了張致的意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反過來,也成立。
有了這次閱兵,郭泰明白了自己手下與真正精兵的差距,不用張致開口,主動提出要整軍。
張致順勢拋出了青州黃巾的軍令,當初的七殺令已經發展到了九大條十八小條,每一條都是血的教訓。
最開始的閱兵像個笑話,但在郭泰認真之後,每日親自帶著手下白波軍在城外操練,不過月餘,效果便顯現出來了。
雖然沒有陣法加持,但整個隊伍的精氣神都提升了不少。
張致把並州府庫中的甲胄拿出來,伍長以上的小校都分了一套,整個隊伍從裏到外的煥然一新。
不是張致扣,不舍得每人發一套,主要是沒有那麽多。
哪怕隻是伍長以上的發了,對於白波軍的激勵作用也是極大的,打仗靠的就是這些軍官,大部分小卒子就是無腦衝,真正有點本事或者想法的會連個伍長也混不上?
哪怕隻是操練,也把口號喊的震天響,城外操練,城內也聽的清清楚楚,張致想要的震懾效果也真的出現了。
郭泰整軍之時,馬夔那邊也將太原郡的土地人口統計清楚了,開始均田。
有城外這兩萬白波軍日夜操練,哪怕是太原王家,也敢怒不敢言,均田得以順利進行。
之所以讓張遼迴雁門,他對雁門熟悉是一個方麵,不讓他破壞均田也是重要的原因。
張遼豪強出身,忠誠的是大漢,看他寧願做都尉也不迴雁門做太守可見一斑,他心中有他的原則,這均田顯然不合他的原則。
但是胡人又不好對付,難的不是打敗他們,而是殲滅他們。
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最大的差別就是,他們居無定所。
土地沒法帶走,但牛羊可以,他們打輸了就跑,追也追不上。
現在大漢內部諸侯爭霸,沒空對付他們,隻能先穩住,隻要及早的結束亂局,塞外胡人,翻不出浪花來。
總共手上就這點地方,肯定是要用自己人,孫術為雁門太守,馬夔為太原太守。
郭泰為別駕,算是張致的副手。
孫術去做了雁門太守,他司馬的位置便讓徐福頂上了,馬夔的位置則由王澤頂上。
王澤在上次青州人才選拔考核時的文科魁首,不是黃巾出身,乃是寒門士子。
隻要他真有才華,張致不介意給他一個好前程。
而今的朝堂是世家的朝堂,像是四世三公的袁家,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寒門士子根本沒有出頭之人,也是值得拉攏的對象。
郭泰站了出來:“聖師,你要我帶兵打仗,這沒說的,可你讓我做別駕,我做不來,別駕是幹什麽的?”
“別駕比帶兵打仗簡單多了,不要老想著打仗,我們打仗是為了不打仗,別駕就我的左膀右臂,不用你,我用誰?”
張遼聽到打仗是為了不打仗的說法,有些動容。
郭泰可沒這覺悟,他聽的是後半句,原來是聖師的左膀右臂,那沒問題了。
看他沒話說了,張致看向匈奴單於於夫羅。
“想不想迴去做真正的單於?”
張致已經大致了解了他的處境,他這個所謂的單於是自封的。
當年草原上強大的匈奴被大漢打殘了,分成了南北兩支,北匈奴在大漢和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已經西遷了。
南匈奴依附大漢,王庭便設在西河郡的美稷縣,算是自治區。
大漢境內起義不斷,北方胡人也不安分,大漢天子便征調南匈奴,剿滅張純張舉的叛亂。
單於之子於夫羅奉命帶領一批人南下,結果,南匈奴內部造反,殺了前單於,於夫羅迴不去了。
大漢這邊天子死了,又是十常侍,又是董卓的,時局混亂,顧不上他,他就成流寇了,與白波穀結盟。
於夫羅當然想迴去做他的單於,問題是他帶出來的人實力不夠,南匈奴反叛後,就去大漢告狀了,又沒人理會他,不得已才當了流寇,聽了張致的話大喜道:“聖師願意助我?”
“你為我做事,我自然會幫你,暫時在我手下做個校尉,你可願意?”
“於夫羅拜見主公。”
於夫羅手上有數千匈奴騎兵,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戰鬥力自然是沒法和曹性手上的兩千並州狼騎相提並論的,裝備和紀律性差的太遠了。
白波軍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經過數年的戰爭,這些人不乏勇氣和血性,但是匪性也很重。
郭泰帶領幾萬大軍投降自己,雖然紀律性差點,張致也不好苛責他,衝幾人道:“太原乃是重鎮,更有王氏這等豪強大族,定然不服我等。”
楊奉第一個站起來道:“某願率本部精兵為聖師破了這些豪族?”
張致搖頭道:“此乃下策。”
還是郭泰比較精明,聞言頓知張致心中肯定有上策了,連忙問道:“那依聖師之意?”
張致讚賞的看了他一眼道:“我要舉辦一場閱兵,我等在城頭檢閱數萬大軍,讓那些世家豪強看到我們的實力,他們就老實了。”
幾人聞言,一起稱善。
選良辰吉日,張致帶領郭泰、馬夔、楊奉、韓暹等人,一起站立城頭,城牆下是數萬大軍。
第一個出場的是於夫羅的匈奴兵。
匈奴人的戰法就是來去如風,侵略如火,沒什麽陣型,靠的就是馬匹的激動靈活。
一群馬賊一般的匈奴人嗷嗷叫著跑了過去,然後是白波軍。
隊伍很雄壯,畢竟是數年大戰殺出來的,不過就是亂哄哄的。
最後是曹性的兩千並州鐵騎。
同樣是騎兵,這兩千並州鐵騎並未向匈奴兵一樣策馬奔騰,而是選擇緩緩走過。
人人靜默,隻聽的到馬蹄聲。
兩千健兒,身穿紅色戰甲,手持長矛,雖無聲,卻散發著無盡的殺意。
城頭之上,郭泰、楊奉等人都是識貨的,臉色微變,終於明白了張致的意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反過來,也成立。
有了這次閱兵,郭泰明白了自己手下與真正精兵的差距,不用張致開口,主動提出要整軍。
張致順勢拋出了青州黃巾的軍令,當初的七殺令已經發展到了九大條十八小條,每一條都是血的教訓。
最開始的閱兵像個笑話,但在郭泰認真之後,每日親自帶著手下白波軍在城外操練,不過月餘,效果便顯現出來了。
雖然沒有陣法加持,但整個隊伍的精氣神都提升了不少。
張致把並州府庫中的甲胄拿出來,伍長以上的小校都分了一套,整個隊伍從裏到外的煥然一新。
不是張致扣,不舍得每人發一套,主要是沒有那麽多。
哪怕隻是伍長以上的發了,對於白波軍的激勵作用也是極大的,打仗靠的就是這些軍官,大部分小卒子就是無腦衝,真正有點本事或者想法的會連個伍長也混不上?
哪怕隻是操練,也把口號喊的震天響,城外操練,城內也聽的清清楚楚,張致想要的震懾效果也真的出現了。
郭泰整軍之時,馬夔那邊也將太原郡的土地人口統計清楚了,開始均田。
有城外這兩萬白波軍日夜操練,哪怕是太原王家,也敢怒不敢言,均田得以順利進行。
之所以讓張遼迴雁門,他對雁門熟悉是一個方麵,不讓他破壞均田也是重要的原因。
張遼豪強出身,忠誠的是大漢,看他寧願做都尉也不迴雁門做太守可見一斑,他心中有他的原則,這均田顯然不合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