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寧梔比喻成懸掛在夜空之中的那輪皓月,其他人就是夜幕之中的群星。
無論星星多麽閃耀,也無法與皓月爭輝。
管見明:“……”
聽他老師這麽一說,感覺寧梔師弟不像是個人,簡直跟個神一樣的了。
“您這麽一說,我對寧梔師弟的那個氣脈療法更感興趣了。”管見明頓時無比期待。
三個小時後,寧梔煉完丹迴來,遞給管見明一顆白色藥丸。
那藥丸不大,至少比起國醫搓的藥丸子要小很多,散發出一股濃鬱的藥香,聞之沁人心脾,頭腦清明。
管見明也是識貨的人,隻聞味道便知這藥丸非同凡響。
“這個就這麽嗎?”管見明問道。
寧梔點頭:“我煉的藥很好吞咽,直接吃就行了。”
管見明點頭,敲了敲門,讓裏麵的醫務人員取了藥給病人服下。
病人吃完藥之後,所有的專家們全都聚在病房外,隔著玻璃窗觀看著。
他們也很好奇寧梔的藥是不是如傳說中那麽神奇。
寧梔的藥當然是很神奇的。
病人服下藥後沒過多久,護士給病人測體溫,就發現病人的體溫開始迴降。
這是個好現象,說明病人的感梁現象得到了控製。
等到晚上的時候,病人的體溫已經迴複正常。
這個時候大家才終於鬆了口氣。
管見明看著寧梔的眼神頓時不一樣了。
他老師說的一點兒也不誇張,他這個學弟是真有幾分本事的。
病人情況穩定下來,暫時脫離了危險期,接下來的治療就好辦了。
津海腫瘤醫院在這方麵還是很靠譜的,畢竟是治療腫瘤的專家,處理各種並發症的經驗十分豐富。
等到第二天傍晚的時候,病人的各項生命體征已經開始趨於平穩。
晚上,管見明請吃飯,神情總算輕鬆了點。
他可能是聽危正平說過寧梔胃口好吃得多,點了一大桌子菜,把津海的特色美食都點遍。
“師弟,你是第一次來津海吧,一定沒嚐過咱們津海市的八珍豆腐,我跟你說,這個八珍豆腐鮮美可口,入口即化,你快嚐嚐。”
“這個燒雞雖然看著不出奇,可是皮滑肉爽、香而不膩、風味獨特,我保證你吃了還想吃。”
“還有這個鍋貼,酥脆軟韌、餡兒特別香美。”
……
管見明不停地給寧梔夾菜,一邊還給介紹美食的來曆,那熱絡諂媚的模樣讓危正平都有點沒眼看。
管見明可不管他老師,開始遊說寧梔:“師弟,你天賦高,聽老師講你對治療白血病也有興趣,你要是願意,就過來我帶著你,咱們醫院別的不多,各種腫瘤患者肯定不缺,你想研究這個病症沒有比咱們醫院更合適的了。”
腫瘤目前主要還是靠化療和吃靶向藥。
化療容易引發並發症,就像今天這樣一個敗血症弄不好就得要人命。
他研究了腫瘤半輩子,自認在國醫對抗化療副作用、增加化療抗耐藥性上小有成就,可跟寧梔今天的這個三清丹一比,還是有些差距。
當然,寧梔的三清丹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今天他看那藥單也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
那麽貴,沒點家底真的治不起。
要是寧梔到他這兒來,他們師兄弟齊心,說不得在這上麵有所突破。
“我跟老梁不在,你挖牆角也就算了,現在我和老梁還在場呢,你就這麽當著我倆的麵挖牆角,太不講究了吧?”危正平不樂意了,“再說了,你師弟是梁老的關門弟子,這牆角你挖不走的。”
管見明嗬嗬笑:“老師,看您這話說的!我是那樣的人嗎?我不是看寧梔師弟感興趣嘛。”
寧梔隻管吃,什麽也不管。
他都已經在西泉注冊了,短期內明顯不會考慮津海。
見他沒答應,管見明也不生氣,嗬嗬直笑地一直給他用公筷夾菜。
他也是真喜歡寧梔,尤其是寧梔向他展示了氣脈的運行之後,那份喜歡的程度更加升級了。
會診完,管見明帶著寧梔在白血病病房泡了兩天,又把自己這些年國醫治療腫瘤的心得什麽的整理了一大堆交給寧梔,囑咐他說:“要是以後還想知道什麽,就給我打電話,或者來醫院都行,不然你每個月來一趟醫院,想要什麽腫瘤病例我都給你留著,來了就能讓你研究。”
寧梔他們迴京都的時候,管見明還不忘叮囑他老師:“老師,迴去後別忘了給我發邀請函,我好去你們那兒學習你們那個氣脈療法啊。”
危正平:“……”
梁愷之:“……”
寧梔:“……”
他這個師兄怪有意思的。
第135章
從津海迴來後,寧梔拿著管師哥的筆記日以繼夜地研讀。
管見明這麽多年一直紮根在腫瘤內科治療上麵,確實還是很有幾分心得。
寧梔有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會在微信上詢問他,管見明都會非常有耐心地一一解答。
兩人有時候甚至會就腫瘤方麵的問題討論至深夜,雙方都頗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八月份的時候,寧梔收到了論文在某頂級期刊通過的消息,但論文真正見刊至少要到半年後了。
即使這樣,梁愷之也很高興,勉勵道:“不錯不錯,保持這個勢頭再接再厲,切不可驕傲自滿。”
為了幫助寧梔擴大視野,增長見識,積累更多的病例和經驗,梁愷之以研究所的名義舉辦了一場國醫交流會,邀請全國各地有名的國醫專家來西泉一起交流國醫新技術。
老先生為了提升學生的技術,可謂什麽方法都嚐試了。
“你好好準備一下,到時候在現場也做個相關的報告。”梁愷之道。
頓時研究所其他的博士碩士們都一臉羨慕地看著寧梔。
這種場合有機會上台做個報告,甭管那個報告做得咋樣,那絕對是能在國醫界露臉的事。
寧梔有技術他們羨慕,梁老他們願意如此提攜他更讓他們羨慕。
有天賦又怎麽了?有天賦也得有識英才的伯樂賞識才行。
國醫非常講究係統性,所以你看那些醫術精湛的國醫大師們,幾乎都是全科醫生。
在這一點上,把我們國醫的係統理念研究得最深入的反而是霓虹國。
霓虹這個民族冷酷、自私、虛偽,但你得承認他們非常聰明,雖然這聰明沒有放在正確的地方。
當年他們獲取了我們國內很多珍貴的醫療典籍之後,鑽研國醫,反而有點真正掌握了國醫的精髓,比我們研究得還要更加透徹。
反觀我們自己,早幾十年學毛熊,後來和毛熊鬧翻了,又去學大漂亮國,總體是在前進,但在這前進的路途中同時也丟失了太多的核心根本,學成了個四不像。
精細不如霓虹,尖端不如大漂亮,老祖宗的東西還丟了。
所以這迴梁愷之舉辦交流會,親自發出的邀請函收到的人基本隻要對國醫有點追求的都到場了。
到了交流會那天,大清早寧梔就被梁愷之催促著收拾,打扮成了個精神小夥之後去酒店會場。
現場一眼望過去,全都是些鬢角斑白的老先生們帶著年輕的學生徒弟,他們都是來學習新的國醫技術的。
“這不是韓老嗎?您也來了?您身後的這位看著有點眼生,是新收的弟子嗎?”
“王醫生,久仰久仰。”
“劉公,我正想著什麽時候找您聊一聊關於針灸治療癔症的心得。”
國醫這個圈子其實很小的,有頭有臉的人彼此之間大都相互認識,就算不認識也聽說過對方的名頭。
一時之間熟識的人都聚在一起打招唿寒喧,介紹彼此的弟子認識。
等到國醫四大天團和寧梔到的時候,本來議論紛紛的會場頓時安靜下來。
“梁老到了。”
“不光梁老,危主任和鄔主任也到了。”
“哎呀,那不是褚老嗎?好多年都沒見他露麵了。”
“他們邊上那個年輕人是誰?看著有點眼生啊。”
“聽說梁老前兩年新收了個關門弟子,估計就是他了。”
“聽說他這個關門弟子很受寵愛,梁老上哪都帶著他,看樣子確實不假。”
“看著好年輕。”
九點的時候,梁老上台開始講話。
老先生不怎麽喜歡打官腔,非常簡短地說了一下開場白,接著道:“這個氣脈療法是寧梔醫生首先提出來的,所以具體就請他上台給大家詳細闡述。”
眾人迷惑。
原來不是梁老主持嗎?怎麽換了個年輕人上來。
老醫生們迷惑不解,他們帶過來的小醫生學生弟子們隻剩下羨慕嫉妒恨了。
看看人家梁老,不光醫術好,醫德好,一輩子幾乎沒傳出過什麽黑料,關鍵還樂於提攜後輩。
當他的弟子可真幸福啊!難怪他的學生後來個個都成大佬了。
可等到寧梔真正闡述了氣脈療法並向他們展示氣的存在後,所有的羨慕全成了理解和佩服。
就算大佬願意提攜,自己也得有提攜的價值才行。
憑心而論,如果是換了自己帶的學生如此有天賦,甚至解決了數百年來國醫最模糊不明的概念,這樣的後輩他們也樂意提攜。
一個戴眼鏡的年輕醫生舉手站了起來:“寧梔老師,我有一個疑問。既然您確認這種氣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那麽有什麽辦法能讓這種能量轉化成為別的能量,讓我們肉眼可見嗎?比如電能轉成光能之類的……”
這問到關鍵地方了。
無論星星多麽閃耀,也無法與皓月爭輝。
管見明:“……”
聽他老師這麽一說,感覺寧梔師弟不像是個人,簡直跟個神一樣的了。
“您這麽一說,我對寧梔師弟的那個氣脈療法更感興趣了。”管見明頓時無比期待。
三個小時後,寧梔煉完丹迴來,遞給管見明一顆白色藥丸。
那藥丸不大,至少比起國醫搓的藥丸子要小很多,散發出一股濃鬱的藥香,聞之沁人心脾,頭腦清明。
管見明也是識貨的人,隻聞味道便知這藥丸非同凡響。
“這個就這麽嗎?”管見明問道。
寧梔點頭:“我煉的藥很好吞咽,直接吃就行了。”
管見明點頭,敲了敲門,讓裏麵的醫務人員取了藥給病人服下。
病人吃完藥之後,所有的專家們全都聚在病房外,隔著玻璃窗觀看著。
他們也很好奇寧梔的藥是不是如傳說中那麽神奇。
寧梔的藥當然是很神奇的。
病人服下藥後沒過多久,護士給病人測體溫,就發現病人的體溫開始迴降。
這是個好現象,說明病人的感梁現象得到了控製。
等到晚上的時候,病人的體溫已經迴複正常。
這個時候大家才終於鬆了口氣。
管見明看著寧梔的眼神頓時不一樣了。
他老師說的一點兒也不誇張,他這個學弟是真有幾分本事的。
病人情況穩定下來,暫時脫離了危險期,接下來的治療就好辦了。
津海腫瘤醫院在這方麵還是很靠譜的,畢竟是治療腫瘤的專家,處理各種並發症的經驗十分豐富。
等到第二天傍晚的時候,病人的各項生命體征已經開始趨於平穩。
晚上,管見明請吃飯,神情總算輕鬆了點。
他可能是聽危正平說過寧梔胃口好吃得多,點了一大桌子菜,把津海的特色美食都點遍。
“師弟,你是第一次來津海吧,一定沒嚐過咱們津海市的八珍豆腐,我跟你說,這個八珍豆腐鮮美可口,入口即化,你快嚐嚐。”
“這個燒雞雖然看著不出奇,可是皮滑肉爽、香而不膩、風味獨特,我保證你吃了還想吃。”
“還有這個鍋貼,酥脆軟韌、餡兒特別香美。”
……
管見明不停地給寧梔夾菜,一邊還給介紹美食的來曆,那熱絡諂媚的模樣讓危正平都有點沒眼看。
管見明可不管他老師,開始遊說寧梔:“師弟,你天賦高,聽老師講你對治療白血病也有興趣,你要是願意,就過來我帶著你,咱們醫院別的不多,各種腫瘤患者肯定不缺,你想研究這個病症沒有比咱們醫院更合適的了。”
腫瘤目前主要還是靠化療和吃靶向藥。
化療容易引發並發症,就像今天這樣一個敗血症弄不好就得要人命。
他研究了腫瘤半輩子,自認在國醫對抗化療副作用、增加化療抗耐藥性上小有成就,可跟寧梔今天的這個三清丹一比,還是有些差距。
當然,寧梔的三清丹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今天他看那藥單也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
那麽貴,沒點家底真的治不起。
要是寧梔到他這兒來,他們師兄弟齊心,說不得在這上麵有所突破。
“我跟老梁不在,你挖牆角也就算了,現在我和老梁還在場呢,你就這麽當著我倆的麵挖牆角,太不講究了吧?”危正平不樂意了,“再說了,你師弟是梁老的關門弟子,這牆角你挖不走的。”
管見明嗬嗬笑:“老師,看您這話說的!我是那樣的人嗎?我不是看寧梔師弟感興趣嘛。”
寧梔隻管吃,什麽也不管。
他都已經在西泉注冊了,短期內明顯不會考慮津海。
見他沒答應,管見明也不生氣,嗬嗬直笑地一直給他用公筷夾菜。
他也是真喜歡寧梔,尤其是寧梔向他展示了氣脈的運行之後,那份喜歡的程度更加升級了。
會診完,管見明帶著寧梔在白血病病房泡了兩天,又把自己這些年國醫治療腫瘤的心得什麽的整理了一大堆交給寧梔,囑咐他說:“要是以後還想知道什麽,就給我打電話,或者來醫院都行,不然你每個月來一趟醫院,想要什麽腫瘤病例我都給你留著,來了就能讓你研究。”
寧梔他們迴京都的時候,管見明還不忘叮囑他老師:“老師,迴去後別忘了給我發邀請函,我好去你們那兒學習你們那個氣脈療法啊。”
危正平:“……”
梁愷之:“……”
寧梔:“……”
他這個師兄怪有意思的。
第135章
從津海迴來後,寧梔拿著管師哥的筆記日以繼夜地研讀。
管見明這麽多年一直紮根在腫瘤內科治療上麵,確實還是很有幾分心得。
寧梔有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會在微信上詢問他,管見明都會非常有耐心地一一解答。
兩人有時候甚至會就腫瘤方麵的問題討論至深夜,雙方都頗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八月份的時候,寧梔收到了論文在某頂級期刊通過的消息,但論文真正見刊至少要到半年後了。
即使這樣,梁愷之也很高興,勉勵道:“不錯不錯,保持這個勢頭再接再厲,切不可驕傲自滿。”
為了幫助寧梔擴大視野,增長見識,積累更多的病例和經驗,梁愷之以研究所的名義舉辦了一場國醫交流會,邀請全國各地有名的國醫專家來西泉一起交流國醫新技術。
老先生為了提升學生的技術,可謂什麽方法都嚐試了。
“你好好準備一下,到時候在現場也做個相關的報告。”梁愷之道。
頓時研究所其他的博士碩士們都一臉羨慕地看著寧梔。
這種場合有機會上台做個報告,甭管那個報告做得咋樣,那絕對是能在國醫界露臉的事。
寧梔有技術他們羨慕,梁老他們願意如此提攜他更讓他們羨慕。
有天賦又怎麽了?有天賦也得有識英才的伯樂賞識才行。
國醫非常講究係統性,所以你看那些醫術精湛的國醫大師們,幾乎都是全科醫生。
在這一點上,把我們國醫的係統理念研究得最深入的反而是霓虹國。
霓虹這個民族冷酷、自私、虛偽,但你得承認他們非常聰明,雖然這聰明沒有放在正確的地方。
當年他們獲取了我們國內很多珍貴的醫療典籍之後,鑽研國醫,反而有點真正掌握了國醫的精髓,比我們研究得還要更加透徹。
反觀我們自己,早幾十年學毛熊,後來和毛熊鬧翻了,又去學大漂亮國,總體是在前進,但在這前進的路途中同時也丟失了太多的核心根本,學成了個四不像。
精細不如霓虹,尖端不如大漂亮,老祖宗的東西還丟了。
所以這迴梁愷之舉辦交流會,親自發出的邀請函收到的人基本隻要對國醫有點追求的都到場了。
到了交流會那天,大清早寧梔就被梁愷之催促著收拾,打扮成了個精神小夥之後去酒店會場。
現場一眼望過去,全都是些鬢角斑白的老先生們帶著年輕的學生徒弟,他們都是來學習新的國醫技術的。
“這不是韓老嗎?您也來了?您身後的這位看著有點眼生,是新收的弟子嗎?”
“王醫生,久仰久仰。”
“劉公,我正想著什麽時候找您聊一聊關於針灸治療癔症的心得。”
國醫這個圈子其實很小的,有頭有臉的人彼此之間大都相互認識,就算不認識也聽說過對方的名頭。
一時之間熟識的人都聚在一起打招唿寒喧,介紹彼此的弟子認識。
等到國醫四大天團和寧梔到的時候,本來議論紛紛的會場頓時安靜下來。
“梁老到了。”
“不光梁老,危主任和鄔主任也到了。”
“哎呀,那不是褚老嗎?好多年都沒見他露麵了。”
“他們邊上那個年輕人是誰?看著有點眼生啊。”
“聽說梁老前兩年新收了個關門弟子,估計就是他了。”
“聽說他這個關門弟子很受寵愛,梁老上哪都帶著他,看樣子確實不假。”
“看著好年輕。”
九點的時候,梁老上台開始講話。
老先生不怎麽喜歡打官腔,非常簡短地說了一下開場白,接著道:“這個氣脈療法是寧梔醫生首先提出來的,所以具體就請他上台給大家詳細闡述。”
眾人迷惑。
原來不是梁老主持嗎?怎麽換了個年輕人上來。
老醫生們迷惑不解,他們帶過來的小醫生學生弟子們隻剩下羨慕嫉妒恨了。
看看人家梁老,不光醫術好,醫德好,一輩子幾乎沒傳出過什麽黑料,關鍵還樂於提攜後輩。
當他的弟子可真幸福啊!難怪他的學生後來個個都成大佬了。
可等到寧梔真正闡述了氣脈療法並向他們展示氣的存在後,所有的羨慕全成了理解和佩服。
就算大佬願意提攜,自己也得有提攜的價值才行。
憑心而論,如果是換了自己帶的學生如此有天賦,甚至解決了數百年來國醫最模糊不明的概念,這樣的後輩他們也樂意提攜。
一個戴眼鏡的年輕醫生舉手站了起來:“寧梔老師,我有一個疑問。既然您確認這種氣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那麽有什麽辦法能讓這種能量轉化成為別的能量,讓我們肉眼可見嗎?比如電能轉成光能之類的……”
這問到關鍵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