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道教設想之神,散之則為氣,可以漫遊於天地之間,故思存之法,必需兼思外景。上清派的存想法門,最後要將身體各部位之神,在想象中化為相應之氣,並在眼前諸氣混合,成為一神,然後再存儲於體內,是為徊風混合。之所以如此修煉,是因為相信諸神歸宮,身體康健,神氣散逸,則體質虧損,若能使神氣永遠駐於身中,那麽便能臻於長生不老了。


    這一存想之法,又成為種種神通的基本手段,若是想像自己\\\"元神\\\"駕著氣漫遊於天地之間,上窮碧落下黃泉,便叫做\\\"存神馭氣\\\",當年唐玄宗思念楊貴妃,讓道士神遊往四方上下尋覓,便是用此法。由於所謂神遊所謂召將,都是發生在法師及其他道眾的想像中的事,所以在道門中,種種法術都離不開存想。正一盟威道、靈寶派、北帝派等召將、遣將都要用存想,不過自南北朝至於北宋初期,上清派威望最高,其存想之法最具影響。五代末迄於北宋,內丹地位逐步提高,北宋末且壓倒存思法,雷法煉氣,便舍存思而行內丹。


    然而,前麵提到過,內丹法中並沒有將體內各部位之神一一召出的做法,雷法的召將之法仍然襲用上清徊風混合之道,隻不過在神、氣名目上匯合了若幹內丹術語罷了。為說明這一點,我們且舉若幹例子稍事分析。


    雷法所設想的雷部將帥居於\\\"雷城\\\",而理論上又認定\\\"將用自己元神\\\",所以居於雷城之將與體內所出之將必需混一,雷法中對這一內外將統一的召役方法給了一個專有名辭叫做\\\"召合\\\"。各派的召合法不全一致,但也大同小異。這兒且舉比較多見的鄧天君大法中的召合法為例,作為分析之資。其法載《道法會元》卷八十。


    鄧天君係擬想中的雷部主帥,據稱他姓鄧名燮,又說他風姓,是古代的炎帝。


    其召合法為:先兩手握雷局,代表雷霆的手訣,口念《召合咒》,咒畢,\\\"瞑目存巽方火光萬丈,引心火與巽火混合,充塞天地。運心火結成號頭,金光爍爍。以雷局打發號頭衝至巽方,見大神從火光中出,誦召咒乘號降壇。我身與帥俱在火光中,左手雷局,引入心宮,結成元帥,以‘言同‘字音嗬出香煙上,分明如對。即叩齒厲聲召請,念曰:‘道香一炷,騰為碧漢之煙,法鼓三通,化作青霄之號令‘\\\"。此時下令,待存至後,再獻茶酒,召將暫告完畢。


    這兒的存想元帥從巽方出來,是天君原為風姓,巽於《周易》為風。所謂號頭,是一種代表鄧天君名諱的符字,依據道教理論,符為氣所結成,故能以之召神。且看其中的存想內容,先要存想巽方有火光(外景)出現,自己心中火光(內景)與巽方之火混合,這是二者的第一次混合成一體。接著存想心火化為鄧帥號頭,雷局送號頭衝向巽方使神將現形,當然隻現於法師意念之中,複又將之吸入心宮,結成元帥,再從心中嗬(發嗬字音將內氣吐出,最初由上清派使用)出,這已經是第二次混合之後再使神將現形。如此作用,便算是內外交合,神將由元神化現。


    這種由氣化神,神化氣的反複存想,在觀念中是自身神、氣在內外景中的多次往返,然後化成神將之體。它與內丹功法頗有不同。內丹的修煉,整個過程是在體內進行的,神靈精、氣所運行的道路,始終在任督二脈(小周天)或全部奇經八脈,且根本不允許想像什麽神將的形象,若是有誰這樣做,會被看成是著魔或生成幻丹。此類混合內外神氣的方式,卻正是上清法的特征。


    《上清大洞真經》先示存想體內各部位之神,最後要混合百神,稱\\\"徊風混合帝一秘訣\\\",帝一,是其修煉最後的產物,故獨尊於百神,而且要以存想百神有得為基礎。其法為:兆誦詠《玉經》三十九章都畢,叩齒三十九通,便閉兩目,次存此百神變成白炁。混沌如白雲之狀,從玄虛中來入兆口中,鬱鬱良久,覺白炁從下部出,又從中出,從兩腳底出,又從兩手心出,冠纏一體上下手足,混合一身與白炁同煙,上下不相見也。良久,白炁忽複變成紫雲,鬱鬱從口中入頭中並五藏之內,充塞腹內。良久,紫雲又從兩腳底兩手心下部中出,冠纏一體,鬱然上下與紫雲合形,不相見也。須臾,存見紫雲之炁充滿左右及一室內。又存見口中出風炁,吹扇紫雲之煙,乃徊轉,更相纏繞,忽結成一真人,男形,如始生小兒,身長四寸,號曰大洞帝一尊君,名父寧在,字合母精延,守兆死關,眾神徊風混化,共成此帝一尊君。


    在此之後,尚有另一些內容,文繁不錄。單從已引的\\\"混合\\\"過程,已足可展示其特點。這兒所存想的帝一尊君,係從玄虛中來,似是外景之神,但實際上為體內百神所化,他是氣,在纏繞己身時與自己合一。以後又經自身口吐之風扇動紫雲之煙,並徊轉纏繞,始結成真人。以之按核前麵所引雷法中召合鄧天君的過程,二者的基本關目大同小異,稍有不同的是,上清法混合成帝君後,讓他端坐於己身,而雷法召至鄧天君後,尚要請他去執行任務。然而,這一區別並非絕對,因為《上清大洞真經》所述的是存思修煉的過程,而不是召役的方法,煉\\\"成\\\"的尊神,隨時可以再召喚出來,接受祭祀,或是接受派遣。


    事實上,雷法的行持法師先要\\\"煉將\\\",即用類似徊風混合的方法,存想內氣化成了神將,屯於自己身中,以備召役。召鄧天君之法,便是在所謂煉將有成的基礎上方施行的,故爾召將與徊風混合,是一件事的兩麵。上清的徊風混合之法,到北宋末年,已行之數百年,此時新出的五雷正法,雖然自稱另有授受源流,但其召將之法仍未越出上清派的成規。當然,雷法對此也非毫無改進。相對而言,上清法煩而雷法簡捷。之所以有這種差別,是因為後者在理論上采納了內丹學說,對人體功能與結構的分析都較簡單明了。


    內丹學以精氣神為大要,所涉及到的身體部位除三丹田、奇經八脈及相關穴位,再就是五髒等器官,不象上清法那樣需要存想全身三部八景乃至百神萬神。徊風混合之法,需要先存思百神做基礎,然後才能接著修煉,而雷法煉將召將,一般隻用元氣元神,存想丹田,複加五髒之氣,比起上清法來簡捷得多。所以確切點說,雷法的召將之法,是繼承了上清的徊風混合之道,又據內丹學方法加以改進,方才形成的。


    雷法以內丹學為自己的基礎,但卻又沿用了上清派的方法,其間有一個曆史原因,那就是北帝派的影響。北帝派是五雷正法與上清徊風混合之道的中介。北帝一派,與上清頗有關係。這倒並非因為該派名前冠以\\\"上清\\\"之名,唐朝上清籙地位最高,諸法或常冠上清名號,實際上不一定原屬該派,而是說,其法術體係中的若幹內容,確與上清派有關。考北帝派的來曆實由上清法啟示基礎上演變而成。


    陶宏景《真誥》載有\\\"北帝煞鬼法\\\"一種,此法主要是教人念《天蓬神咒》,據雲咒中所載皆斬鬼之司的名號,咒之鬼便生畏懼。這是首見北帝煞(殺)鬼之說。查北帝派經書中有《天蓬經》十卷,以該經為本,後來又在北帝法中衍生出一種\\\"上清天蓬伏魔大法\\\",該法的基礎正是天蓬神咒,其中每一句咒語,都是一個神名,合起來構成了該法的召役神將名錄。如此則北帝派的名稱及部分法術內容都與上清法有關係,淵源承繼之跡的然可見。天蓬法現存於《道法會元》卷一百五十六至卷一百六十八。


    法中\\\"天蓬煉身行持\\\"雲:於西麵東坐定,叩齒三十六通,將目閃二十四次,存兩目有兩道光芒如火,將身一焚都盡,隻有一炁團團。次見前炁團如圓鏡,其光變作我形,吞入口中咽之。閉目澄神,誦《天蓬咒》、《天童經》三卷,布東方金光起滿長空,光中忽見祖師元帥領神兵萬萬,將口一吸吞下五藏,九竅百孔閉息,漸漸通暢,候定久,方出靖。


    該法在下麵尚有依照早晚時序規定的修煉方法,文長不錄。僅僅從已引者看,它與徊風混合之法的做法相類似,足可明白。天蓬法中尚有變神、召遣神將之法,是這兒所述的煉身行持的另一方麵即運用的方麵,書中載之甚詳,且不來征引。由此,北帝派煉將、召將之法早就吸取了上清派的徊風混合之道。與北帝派有密切關係的雷法,接續了上清派的做法,是毫不奇怪的。


    雷法的淵源,除上述之外,還有其它一些內容。例如,眾所周知,雷法的重要特點是采納了內丹學說,然而,所吸取的究竟是哪派內丹功法,則尚有討論的餘地。一般都認為,王文卿諸人所采納的係金丹南宗的功法。但是,薩守堅提倡從兩目下手修煉,來自何派便須另作探索,這些尚需期以來日。


    僅從上麵已討論的說,五雷正法的神學基礎,主要來自北帝派,或者說啟自北帝派;其內丹外法的理論基礎,則已由五代譚峭開其端;至於它的召將之法,係經過北帝派的中結,繼承了上清派的徊風混合之道。這些淵源,影響到五雷正法的基本麵貌,故很需要深入研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佬分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火並收藏大佬分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