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峭《化書》在道教哲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眾所周知,然而人們很少了解,它與道教的法術有密切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說,《化書》的基礎乃在於道術,它是道術的哲學概括。對此,我曾經撰寫《譚峭〈化書〉與道術》(《中國哲學》第17輯)予以探討,其中便談及它與北宋的道法理論的關係,認為它是宋代道法的理論先驅。北宋的道法理論,主要的就是五雷正法的理論。


    五雷正法,北宋時一哄而起,根本找不到一個具體而確切的創立者,所以,無法判斷誰是其理論的奠定者。不過,就南宋以降各派雷法理論來看,論者征引最多的是王文卿的若幹論述。其次,南宋時金丹南宗五祖白玉蟾隨其師父陳楠之後,修習雷法,名氣極響。白玉蟾善於撰述,對雷法闡述頗為精深,其說也很有影響。雷法開始時神霄派最著名,然後以張繼先為代表的正一派亦行雷法,並且迅速建立起相當高的威望。


    南宋時興起一個綜合正一、神霄、上清諸法的清微派。該派後起,可以吸收諸家之學,故能得其精要。


    《清微元降大法》卷二五有《道法樞紐》一篇,題\\\"雲山保一真人李少微授\\\"。按李少微活動於唐朝,清微派尊為祖師之一,而此文有明顯的宋代特征,應為假托。但該文簡括精要,有過於前人處,故甚受重視,《道法會元》收入時題《清微道法樞紐》,列於首卷,可見是視作綱領性文獻。從王文卿到清微派的理論,都有一貫的內道外法的思想。內道外法,具體所指,即內丹外法。這一思想,譚峭《化書》已有相當明確的表述。


    清微派的《道法樞紐》雲:道法以炁為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炁。炁由神,外想不入,內想不出,一炁衝和,歸根複命,行住坐臥,綿綿若存,所以養之浩然者,施之於法,則以我之真,合天地之造化。故噓為雲雨,笑為雷霆。用將則元神自靈,製邪則鬼神自伏。通天徹地,出幽入冥,千變萬化,何者非我?


    依其所說,雷法的全部基礎乃在於人之內,元神元炁化為神將變成雷雨。類似之說,《化書》已經提出。《化書肥躉雲龍》:雲龍風虎,得神氣之道者也。以神召氣,以母召子,孰敢不至也。夫蕩穢者,必召五帝之氣,苟召不至,穢何以蕩?伏虺者,必役五星之精,苟役不至,虺何以伏?小人由是知陰陽可以作,風雲可以會,山陵可以拔,江海可以發。然用之於外,不如守之於內,然後用之於外,則無所不可。


    對照二者,便可見到相同之處甚為明顯。


    首先,二者都是以神器為法術之本。《化書》所謂神氣,範圍稍廣,乃是兼內外二氣而言。所謂神由母,母指氣。唐孫思邈《存神煉氣銘》:\\\"氣為神母,神為氣子。神氣若俱,長生不死。\\\"神由母,即神隨氣盛;氣由子,即氣隨神行。故神器可以相召。以神召氣,指以我之神(元神,具體場合的表現,即是意識或者說意念)召天地間之氣;以母召子,則是由所召之氣,複聚集天地間之神。原來,道教認為氣為神之本,神為氣之聚,得其氣則得其神。


    譚峭說的召五帝之氣,具體行持過程,是法師以自己意念存想吸入東西南北中每一方的正氣,五方之氣化為五方之神即五方五帝,有時則是存想聚為五帝屬將,由之蕩滅穢氣,潔淨壇場。\\\"存降之法,想念於倏忽之間,存各方之真炁隨其方色,中各有兵吏,隨咒應號,翊衛齋壇。\\\"(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二二)召五行之精,與此仿佛。以之伏虺,即以氣禁蛇虺,是自古相傳的方術,與蕩穢一樣,皆是道士常行之法。依其所說,二法的基礎皆為神氣。


    《道法樞紐》所說的神由氣,氣由神,二者相合,可以造成種種奇妙變化,與《化書》不僅思想一致,連語言亦複相類似。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二者都有強調神氣在內不在外的傾向。但雷法的觀點比較成熟圓通,而譚峭之說尚屬於由外及裏的過渡。對此,要稍作解釋。《化書》所謂\\\"用之於外,不如守之於內然後用之於外\\\",實際上是一種批評性意見。原來,依道法理論,神、氣皆有內外之分,法術所倚,也有內外之別。傳統所謂的五帝之氣與五星之精,皆在人體之外,召之之法,或用符用藥,而以存想為主腦。符,說者或釋之以氣,但氣仍有內外之別;至於藥,則決定在外無疑。所以自漢及於唐五代,傳統的道法理論,既重內氣,亦重外在的法器法具。至於所召之神,盡管有\\\"出官\\\"即由體內召出功曹、玉女及其它神吏的做法,但其神,尤其是像五帝五星之類,究竟在內在外,沒有一個截然明確的說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佬分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火並收藏大佬分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