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痛罵
大明:慌了,我的獄友竟是朱棣! 作者:厲害的音樂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9章 痛罵
君王對官員冷酷無情,那這些官員就會有學有樣。
對官員倍加嗬護,這些官員會對底下的子民同樣如此。
他還特意的給朱元璋舉了一個例子。
漢代的滅亡就是因為君王的殘暴和君王不知道體恤下屬,隻知道用懲罰作為手段。
那是底下的官員不敢說出心底的話語,因為會受到懲罰。
那時百姓不敢到官府,因為到了官府就會先挨板子。
百姓成官員的出氣筒,而官員又因為受到責罰,心中怨氣連連。
最後的結局就是官員做事情的效率越來越低,民間的疾苦越來越重。
官員感覺不到君王的重視,又感覺不到君王的體恤。
最後造成了天下的讀書人不想當官。
朝代也因為人才凋零和百姓的怨氣走到了下坡。
“我知道,聖上肯定不是這樣的人。”
“這證明肯定是因為小人的讒言,所以聖上才被一時蒙蔽。”
胡惟庸畫風一轉,他主動的替朱元璋找借口。
他看到了朱元璋坐在皇位上,冷笑連連,他的心中有所擔憂。
其實朱元璋此時的冷笑,是因為看清楚了胡惟庸的野心。
雖然胡惟庸說的很是隱晦,但是這是指桑罵槐。
所說的案例無非就是在告訴朱元璋,不能得罪官員。
現在的政令就是在得罪官員,所以要讓朱元璋掂量著辦。
“胡大人說的對,大明王朝是有聖人思想的禮儀之邦。”
“聖上是仁慈的君主,這是受了小人的蒙蔽。”
底下的官員紛紛的站出來,他們知道現在到了搖旗呐喊的時候。
他們看到了朱元璋的目光不善,但是為了自身利益,他們必須挺身而出。
有人已經在向朱元璋建議。
“皇上,必須要清君側,鏟除小人。”
“對,必須要殺死這個小人,以免影響皇上的心神。”
“皇上下命令殺死這個小人,避免誤國。”
這些人七嘴八舌,都讓朱元璋現在就把秦昊收拾掉。
朱元璋的臉上始終掛著那麽冷笑,他知道這些人之所以站出來,是有人挑撥。
朱元璋直接開門見山:“丞相,大家口口宣稱有小人。”
“你們嘴裏的小人是不是就是牢中的秦昊?”
胡惟庸一愣,他沒想到朱元璋這麽直白。
“或許是吧,聖上自然知道此人是誰。”胡惟庸隻能如此迴複。
他要是表明就是秦昊,那就隻能說明他在暗中調查此事。
雖然朱元璋知道宮中有這些官員的耳目,但卻不能從他嘴裏說出來。
“那我就當這個小人是秦昊。”朱元璋歎了一口氣說道。
“朕隻問你一個問題。”
“你摸著自己的良心說說這幾個政策是不是對老百姓好?”
胡惟庸無言以對,因為這政策確實對老百姓有好處,但是卻傷害了大家族和官員。
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和其他官員的表情,他氣得一拍龍椅,怒聲地罵道。
“對百姓好的事情,你們卻不讓朕去做,你們安的什麽心?”
“你們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現在督促你們做事情,你們就怨聲載道了?”
“現在還想拿血書威脅朕,就該讓你們的血流幹,然後讓百姓看看是黑的還是紅的!”
“想要和百姓為敵的都滾蛋,朕隻需要替百姓做事情的人。”
朱元璋說話的時候抓著血書折子就往地上扔,他這是給官員留了一個麵子。
不然他就照著血書上的名字挨個收拾。
他之所以如此還有另外的一個想法,那就是秦昊所說殺雞儆猴。
他現在發脾氣和拿屠刀都是在針對胡惟庸。
對付了一個人,就等於是對付了大部分的文官。
胡惟庸再敢逼逼賴賴一句,他就停胡惟庸的職。
他相信有不少人想要坐在這個位置上。
朱元璋發了一通脾氣,給胡惟庸罵的狗血噴頭,這才宣布散朝。
胡惟庸被朱元璋罵迴去之後氣得鼓鼓的。
他趕緊將韓國公李善長找過來,一起商量對策。
“恩師,咱們現在該如何是好?”胡惟庸給李善長倒上茶水,說道。
“您老經驗多,要幫幫這滿朝文武。”
李善長撫摸了一下胡須:“皇上的態度,你還看不出來嗎?”
“現在皇上要保這個人,他不會聽咱們的話的。”
胡惟庸歎了一口氣,又對著李善長拍了幾句馬屁。
“恩師足智多謀,絕對不能看小人囂張。”
“咱們總不能就這麽算了吧,恩師還有何妙計快點說出來吧。”
李善長慢條斯理的喝了一口茶水,又考慮了片刻的時間。
他的臉上帶著一抹不懷好意的笑容開口說道。
“咱們順從皇上的意思就是了。”
“在牢裏麵咱們動不得他,但是可以把他放出來。”
“到時候他還不是任人宰割,陛下還會念著我們的好。”
李善長說完就嗬嗬冷笑,胡惟庸已經明白這個意思了,在表麵上他們要順從朱元璋。
他們還要說幾句秦昊的好話,這都是為了能讓朱元璋赦免秦昊的罪行。
朱元璋心中當然會高興,但是等到秦昊出來之後,那就是從籠子裏麵放飛出來的鳥。
朝廷裏麵的官員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鷹。
對付這樣的一隻沒權沒勢的小鳥,還不是任由他們隨便的拿捏。
“恩師果然是高明,會討皇上的歡心。”
胡惟庸站起來,恭恭敬敬的給李善長行了一個禮。
“知道如何做了,那就盡快吧。”
“今日讓皇上不滿意,明日一定要皇上萬分的滿意,這才能挽迴朝中的形象。”
“做事情要會轉彎,多動動腦子。”
李善長一副教導學生的語重心長。
第二天,早朝。
朱元璋早就做好應對第二波風暴的準備。
底下的文武百官分列兩邊,胡惟庸又恢複成往日和善的模樣。
朱元璋隻把這當成了暴風雨來臨的前夕。
胡惟庸聽到太監喊完啟奏的時候,他就已經主動的站出來。
“皇上,老夫有事情要說。”胡惟庸一副恭順的模樣。
“這牢房中的死囚,有些人是頗有才能的人,有些人是罪不至死。”
君王對官員冷酷無情,那這些官員就會有學有樣。
對官員倍加嗬護,這些官員會對底下的子民同樣如此。
他還特意的給朱元璋舉了一個例子。
漢代的滅亡就是因為君王的殘暴和君王不知道體恤下屬,隻知道用懲罰作為手段。
那是底下的官員不敢說出心底的話語,因為會受到懲罰。
那時百姓不敢到官府,因為到了官府就會先挨板子。
百姓成官員的出氣筒,而官員又因為受到責罰,心中怨氣連連。
最後的結局就是官員做事情的效率越來越低,民間的疾苦越來越重。
官員感覺不到君王的重視,又感覺不到君王的體恤。
最後造成了天下的讀書人不想當官。
朝代也因為人才凋零和百姓的怨氣走到了下坡。
“我知道,聖上肯定不是這樣的人。”
“這證明肯定是因為小人的讒言,所以聖上才被一時蒙蔽。”
胡惟庸畫風一轉,他主動的替朱元璋找借口。
他看到了朱元璋坐在皇位上,冷笑連連,他的心中有所擔憂。
其實朱元璋此時的冷笑,是因為看清楚了胡惟庸的野心。
雖然胡惟庸說的很是隱晦,但是這是指桑罵槐。
所說的案例無非就是在告訴朱元璋,不能得罪官員。
現在的政令就是在得罪官員,所以要讓朱元璋掂量著辦。
“胡大人說的對,大明王朝是有聖人思想的禮儀之邦。”
“聖上是仁慈的君主,這是受了小人的蒙蔽。”
底下的官員紛紛的站出來,他們知道現在到了搖旗呐喊的時候。
他們看到了朱元璋的目光不善,但是為了自身利益,他們必須挺身而出。
有人已經在向朱元璋建議。
“皇上,必須要清君側,鏟除小人。”
“對,必須要殺死這個小人,以免影響皇上的心神。”
“皇上下命令殺死這個小人,避免誤國。”
這些人七嘴八舌,都讓朱元璋現在就把秦昊收拾掉。
朱元璋的臉上始終掛著那麽冷笑,他知道這些人之所以站出來,是有人挑撥。
朱元璋直接開門見山:“丞相,大家口口宣稱有小人。”
“你們嘴裏的小人是不是就是牢中的秦昊?”
胡惟庸一愣,他沒想到朱元璋這麽直白。
“或許是吧,聖上自然知道此人是誰。”胡惟庸隻能如此迴複。
他要是表明就是秦昊,那就隻能說明他在暗中調查此事。
雖然朱元璋知道宮中有這些官員的耳目,但卻不能從他嘴裏說出來。
“那我就當這個小人是秦昊。”朱元璋歎了一口氣說道。
“朕隻問你一個問題。”
“你摸著自己的良心說說這幾個政策是不是對老百姓好?”
胡惟庸無言以對,因為這政策確實對老百姓有好處,但是卻傷害了大家族和官員。
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和其他官員的表情,他氣得一拍龍椅,怒聲地罵道。
“對百姓好的事情,你們卻不讓朕去做,你們安的什麽心?”
“你們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現在督促你們做事情,你們就怨聲載道了?”
“現在還想拿血書威脅朕,就該讓你們的血流幹,然後讓百姓看看是黑的還是紅的!”
“想要和百姓為敵的都滾蛋,朕隻需要替百姓做事情的人。”
朱元璋說話的時候抓著血書折子就往地上扔,他這是給官員留了一個麵子。
不然他就照著血書上的名字挨個收拾。
他之所以如此還有另外的一個想法,那就是秦昊所說殺雞儆猴。
他現在發脾氣和拿屠刀都是在針對胡惟庸。
對付了一個人,就等於是對付了大部分的文官。
胡惟庸再敢逼逼賴賴一句,他就停胡惟庸的職。
他相信有不少人想要坐在這個位置上。
朱元璋發了一通脾氣,給胡惟庸罵的狗血噴頭,這才宣布散朝。
胡惟庸被朱元璋罵迴去之後氣得鼓鼓的。
他趕緊將韓國公李善長找過來,一起商量對策。
“恩師,咱們現在該如何是好?”胡惟庸給李善長倒上茶水,說道。
“您老經驗多,要幫幫這滿朝文武。”
李善長撫摸了一下胡須:“皇上的態度,你還看不出來嗎?”
“現在皇上要保這個人,他不會聽咱們的話的。”
胡惟庸歎了一口氣,又對著李善長拍了幾句馬屁。
“恩師足智多謀,絕對不能看小人囂張。”
“咱們總不能就這麽算了吧,恩師還有何妙計快點說出來吧。”
李善長慢條斯理的喝了一口茶水,又考慮了片刻的時間。
他的臉上帶著一抹不懷好意的笑容開口說道。
“咱們順從皇上的意思就是了。”
“在牢裏麵咱們動不得他,但是可以把他放出來。”
“到時候他還不是任人宰割,陛下還會念著我們的好。”
李善長說完就嗬嗬冷笑,胡惟庸已經明白這個意思了,在表麵上他們要順從朱元璋。
他們還要說幾句秦昊的好話,這都是為了能讓朱元璋赦免秦昊的罪行。
朱元璋心中當然會高興,但是等到秦昊出來之後,那就是從籠子裏麵放飛出來的鳥。
朝廷裏麵的官員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鷹。
對付這樣的一隻沒權沒勢的小鳥,還不是任由他們隨便的拿捏。
“恩師果然是高明,會討皇上的歡心。”
胡惟庸站起來,恭恭敬敬的給李善長行了一個禮。
“知道如何做了,那就盡快吧。”
“今日讓皇上不滿意,明日一定要皇上萬分的滿意,這才能挽迴朝中的形象。”
“做事情要會轉彎,多動動腦子。”
李善長一副教導學生的語重心長。
第二天,早朝。
朱元璋早就做好應對第二波風暴的準備。
底下的文武百官分列兩邊,胡惟庸又恢複成往日和善的模樣。
朱元璋隻把這當成了暴風雨來臨的前夕。
胡惟庸聽到太監喊完啟奏的時候,他就已經主動的站出來。
“皇上,老夫有事情要說。”胡惟庸一副恭順的模樣。
“這牢房中的死囚,有些人是頗有才能的人,有些人是罪不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