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鐵嶺。
熊廷弼返迴鐵嶺已經有一個多月了,這一個月以來,他整整瘦了三十斤,不得不在原本為他量身定做的將軍鎧甲裏,又多加了一層厚棉衣,才不會顯得不合身。
他在廣寧的時候,已經猜到了自己的結局,斷無生存之理。
他私自從鐵嶺撤出,因為與同僚間的齟齬,連近在咫尺的開原都沒有通知。
或許是因為開原一直對他隱瞞火藥的配方,又或者有其他的原因,但最關鍵的還是他這個人本身性格上的缺陷。
傲上而辱下、氣量狹小,偏又自視甚高,視同僚如草雞瓦犬,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懶的去裝一下。
王化貞截留了他的兵源,開原也不願意跟他分享火藥和火器配方,讓他一直都處於憤懣之中。
認為朝中有奸臣,在給他使絆子。
就是這樣自傲又氣量狹小的性格,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葬送了馬林、賀世賢兩位總兵的性命。
撤退到廣寧之後,他卻是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但自知為時已晚。
尤其是他在接到朝廷頒發給他的聖旨後,熊廷弼躲了起來,痛哭至昏厥。
朝廷不是不支持他,而是將整個遼東的決策權都交給了他,還把剛剛斬殺阿巴泰的王化貞調離遼東。
可他呢?他做了些什麽?
前遼東經略楊縞、前遼東巡撫王化貞、前遼東總兵李如柏,這三人已經判了斬立決,就等著秋決了,現在正在刑部大牢裏捉虱子呢。
本來也有他一個的,但是楊延宜救了他一命,許他陣前待罪立功。
後來,他返迴鐵嶺後,朝廷追迴了之前頒布給他的旨意,重新給他下了一道命令。
因為楊延宜的保舉,他雖然被剝奪了遼東經略和兵部尚書兩個職位,但畢竟活了下來,也成為了鐵嶺守城的總兵。
而熊總兵二度返迴鐵嶺之後,猶如獲得了新生一般,二世為人的感覺,沒有經曆過生死的人是不會懂的。
他將鐵嶺城外五十裏內,所有的堡壘全部撤銷,所有的軍戶、農民,都遷移至鐵嶺城內。
又率領軍民,將鐵嶺城外五十裏範圍內的樹木全部砍伐殆盡,以搬遷至鐵嶺城中。
鐵嶺附近的野豹子、野山雞、野豬,還有兔子一類的動物,也被他捕殺幹淨,都處理好了運迴鐵嶺。
堅壁清野,不給建奴留一絲一毫補給的機會。
更是趁著大雪封凍之際,鑿開了鐵嶺附近的遼河,晝夜在遼河中捕魚,一個多月的時間,捕魚數量達到二十多萬斤。
這些肉食,經過醃漬熏烤處理後,他將其中的一半,都運到了開原城。
又在城外廣掘厚實得流油的黑土,運送到鐵嶺城內,並種植上朝廷運送過來的番薯藤。
他並不知道此物產量究竟如何,但他相信楊督師。
從楊督師的一切行為來看,這個年輕人深不可測,不是一個無的放矢的人。
他既然推廣這番薯,說明這個番薯一定可以解燃眉之急。
在熊廷弼的努力下,鐵嶺幾乎成為了大明第一座生態化的城市。
城內除去運兵的通道外,都鋪上了厚達一米的黑土,全部種植上番薯。
朝廷既然允許他戴罪立功,兵員和補給上也沒有為難他。
從寧錦一帶招募的新兵和朝廷撥給他的最新的火器,包括了“吳鉤”燧發槍和徐光啟特製的迫擊炮,也都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
現在的開原和鐵嶺,已經變成了幾乎堅不可摧的堅城。
練兵本來就是熊廷弼之所長,那些新兵在他的操練下,一天三練,被操練的欲仙欲死。
但充足的肉食,讓士兵們的身體素質得以飛快的長進。而經過了血與火的訓練之後,士兵們的戰鬥素養也飛速成長著。
他們由原本手握鋤頭的農夫,搖身一變成長為精銳士兵,現在缺少的隻是戰鬥的洗禮罷了。
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他對開原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打到了肉食,分給開原;兵員訓練充足了,調撥給開原。
原本對他態度冷淡的開原,與他也漸漸活絡了起來。
因為鐵嶺城內的工匠、作坊以及火器製造工具,早已被建奴劫掠一空,所以鐵嶺自己沒有製造火器的能力。
別說火器了,就算是那新式火藥,也沒有能力製造。
開原在收到他送的鹹魚、鹹肉、皮草和獸筋後,也投桃報李,為他準備了更多的火藥和炮彈。
因為訓練強度的增加,這些平時動輒貯藏一年不曾移動的軍需,消耗量非常之大。
而開原的不計前嫌,也將鐵嶺最後一塊拚圖拚接完成。
至此,熊廷弼堅信,即使是皇太極率十萬建奴親至,也奈何不了鐵嶺和開原。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的一個事情。
那就是皇太極當初撤離鐵嶺的時候,在城門之下埋藏了幾十萬斤火藥。
並將引信遠遠的引出城外,在為馬林樹碑的地方,設置了引火點。
不得不說,皇太極的確是隱隱損損的,因為他堅信,這個引火點絕對不會被人發現。
同樣,熊廷弼也沒有去破壞皇太極給馬林設立的墓碑。相反還幾次三番的親自去吊唁。
墓碑上書一行大字,“開原左都督馬總兵英勇就義處”。
看似是為了給後人吊唁的空間,同時表達對手對於這位老臣的尊重。
實際上,卻是包藏禍心,這也是鐵嶺城覆滅的起點。
天氣雖然依然寒冷,但城頭的冰牆卻已經有融化的跡象。
這也是建奴為何要急於對鐵嶺用兵的原因,因為一旦冰雪融化,那埋下的火藥,可就沒了效果了。
但是,在皇太極內心的深處,其實還有一個所有人都沒有猜到的原因。
最開始的時候,他埋藏的這些火藥,是給楊延宜準備的。
因為既然鐵嶺空虛,那楊延宜必然會自己駐守,這邏輯上是說的通的。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熊廷弼害死了一手提拔了楊延宜的馬林,可楊延宜卻以德報怨,重新讓熊廷弼返迴了鐵嶺。
之後,皇太極與大明軍隊的幾次戰鬥,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尤其是在義州城下時,楊延宜以遠超這個時代的火器,兵不血刃的占領了義州,讓皇太極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他在心裏有了一個想法,但其他建奴的貝勒他們未曾有過這樣的心路曆程。
所以,要想他們同意自己的想法,也要給他們吃一些必要的苦頭才是。
這鐵嶺,就是皇太極拋給大明、後金雙方的一塊試金石。
可現在即將對陣的雙方,誰也不知道這個訊息。
就在熊廷弼嚴陣以待時,他的探馬發現了城外建奴先鋒活動的蹤跡。
熊廷弼此時卻是戰意空前膨脹,他站在城頭上,端著千裏鏡的手都在輕微的顫抖著,臉色也漲得通紅。
他極其需要一場暢快淋漓的勝仗,來一雪前恥。
但建奴卻遠遠的紮下了營寨,之後就再無動靜。
此刻的熊廷弼根本就不知道,他現在站立的地方,城下埋藏著幾十萬斤火藥……
熊廷弼返迴鐵嶺已經有一個多月了,這一個月以來,他整整瘦了三十斤,不得不在原本為他量身定做的將軍鎧甲裏,又多加了一層厚棉衣,才不會顯得不合身。
他在廣寧的時候,已經猜到了自己的結局,斷無生存之理。
他私自從鐵嶺撤出,因為與同僚間的齟齬,連近在咫尺的開原都沒有通知。
或許是因為開原一直對他隱瞞火藥的配方,又或者有其他的原因,但最關鍵的還是他這個人本身性格上的缺陷。
傲上而辱下、氣量狹小,偏又自視甚高,視同僚如草雞瓦犬,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懶的去裝一下。
王化貞截留了他的兵源,開原也不願意跟他分享火藥和火器配方,讓他一直都處於憤懣之中。
認為朝中有奸臣,在給他使絆子。
就是這樣自傲又氣量狹小的性格,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葬送了馬林、賀世賢兩位總兵的性命。
撤退到廣寧之後,他卻是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但自知為時已晚。
尤其是他在接到朝廷頒發給他的聖旨後,熊廷弼躲了起來,痛哭至昏厥。
朝廷不是不支持他,而是將整個遼東的決策權都交給了他,還把剛剛斬殺阿巴泰的王化貞調離遼東。
可他呢?他做了些什麽?
前遼東經略楊縞、前遼東巡撫王化貞、前遼東總兵李如柏,這三人已經判了斬立決,就等著秋決了,現在正在刑部大牢裏捉虱子呢。
本來也有他一個的,但是楊延宜救了他一命,許他陣前待罪立功。
後來,他返迴鐵嶺後,朝廷追迴了之前頒布給他的旨意,重新給他下了一道命令。
因為楊延宜的保舉,他雖然被剝奪了遼東經略和兵部尚書兩個職位,但畢竟活了下來,也成為了鐵嶺守城的總兵。
而熊總兵二度返迴鐵嶺之後,猶如獲得了新生一般,二世為人的感覺,沒有經曆過生死的人是不會懂的。
他將鐵嶺城外五十裏內,所有的堡壘全部撤銷,所有的軍戶、農民,都遷移至鐵嶺城內。
又率領軍民,將鐵嶺城外五十裏範圍內的樹木全部砍伐殆盡,以搬遷至鐵嶺城中。
鐵嶺附近的野豹子、野山雞、野豬,還有兔子一類的動物,也被他捕殺幹淨,都處理好了運迴鐵嶺。
堅壁清野,不給建奴留一絲一毫補給的機會。
更是趁著大雪封凍之際,鑿開了鐵嶺附近的遼河,晝夜在遼河中捕魚,一個多月的時間,捕魚數量達到二十多萬斤。
這些肉食,經過醃漬熏烤處理後,他將其中的一半,都運到了開原城。
又在城外廣掘厚實得流油的黑土,運送到鐵嶺城內,並種植上朝廷運送過來的番薯藤。
他並不知道此物產量究竟如何,但他相信楊督師。
從楊督師的一切行為來看,這個年輕人深不可測,不是一個無的放矢的人。
他既然推廣這番薯,說明這個番薯一定可以解燃眉之急。
在熊廷弼的努力下,鐵嶺幾乎成為了大明第一座生態化的城市。
城內除去運兵的通道外,都鋪上了厚達一米的黑土,全部種植上番薯。
朝廷既然允許他戴罪立功,兵員和補給上也沒有為難他。
從寧錦一帶招募的新兵和朝廷撥給他的最新的火器,包括了“吳鉤”燧發槍和徐光啟特製的迫擊炮,也都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
現在的開原和鐵嶺,已經變成了幾乎堅不可摧的堅城。
練兵本來就是熊廷弼之所長,那些新兵在他的操練下,一天三練,被操練的欲仙欲死。
但充足的肉食,讓士兵們的身體素質得以飛快的長進。而經過了血與火的訓練之後,士兵們的戰鬥素養也飛速成長著。
他們由原本手握鋤頭的農夫,搖身一變成長為精銳士兵,現在缺少的隻是戰鬥的洗禮罷了。
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他對開原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打到了肉食,分給開原;兵員訓練充足了,調撥給開原。
原本對他態度冷淡的開原,與他也漸漸活絡了起來。
因為鐵嶺城內的工匠、作坊以及火器製造工具,早已被建奴劫掠一空,所以鐵嶺自己沒有製造火器的能力。
別說火器了,就算是那新式火藥,也沒有能力製造。
開原在收到他送的鹹魚、鹹肉、皮草和獸筋後,也投桃報李,為他準備了更多的火藥和炮彈。
因為訓練強度的增加,這些平時動輒貯藏一年不曾移動的軍需,消耗量非常之大。
而開原的不計前嫌,也將鐵嶺最後一塊拚圖拚接完成。
至此,熊廷弼堅信,即使是皇太極率十萬建奴親至,也奈何不了鐵嶺和開原。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的一個事情。
那就是皇太極當初撤離鐵嶺的時候,在城門之下埋藏了幾十萬斤火藥。
並將引信遠遠的引出城外,在為馬林樹碑的地方,設置了引火點。
不得不說,皇太極的確是隱隱損損的,因為他堅信,這個引火點絕對不會被人發現。
同樣,熊廷弼也沒有去破壞皇太極給馬林設立的墓碑。相反還幾次三番的親自去吊唁。
墓碑上書一行大字,“開原左都督馬總兵英勇就義處”。
看似是為了給後人吊唁的空間,同時表達對手對於這位老臣的尊重。
實際上,卻是包藏禍心,這也是鐵嶺城覆滅的起點。
天氣雖然依然寒冷,但城頭的冰牆卻已經有融化的跡象。
這也是建奴為何要急於對鐵嶺用兵的原因,因為一旦冰雪融化,那埋下的火藥,可就沒了效果了。
但是,在皇太極內心的深處,其實還有一個所有人都沒有猜到的原因。
最開始的時候,他埋藏的這些火藥,是給楊延宜準備的。
因為既然鐵嶺空虛,那楊延宜必然會自己駐守,這邏輯上是說的通的。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熊廷弼害死了一手提拔了楊延宜的馬林,可楊延宜卻以德報怨,重新讓熊廷弼返迴了鐵嶺。
之後,皇太極與大明軍隊的幾次戰鬥,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尤其是在義州城下時,楊延宜以遠超這個時代的火器,兵不血刃的占領了義州,讓皇太極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他在心裏有了一個想法,但其他建奴的貝勒他們未曾有過這樣的心路曆程。
所以,要想他們同意自己的想法,也要給他們吃一些必要的苦頭才是。
這鐵嶺,就是皇太極拋給大明、後金雙方的一塊試金石。
可現在即將對陣的雙方,誰也不知道這個訊息。
就在熊廷弼嚴陣以待時,他的探馬發現了城外建奴先鋒活動的蹤跡。
熊廷弼此時卻是戰意空前膨脹,他站在城頭上,端著千裏鏡的手都在輕微的顫抖著,臉色也漲得通紅。
他極其需要一場暢快淋漓的勝仗,來一雪前恥。
但建奴卻遠遠的紮下了營寨,之後就再無動靜。
此刻的熊廷弼根本就不知道,他現在站立的地方,城下埋藏著幾十萬斤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