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這些事情後,朱由校找來了王安,沉著臉問道:“大伴,若不是我急中生智,你今天就壞了我的大事了!”
王安聽完,立馬跪倒在地,頭在青磚上磕得“砰、砰”直響。
朱由校見到他這個模樣,歎了口氣說道:“大伴啊,我知道你的心思,平素裏與人無爭,但你總不能連自己手下人都管不好吧?那兩個賤婢,你知道該怎麽辦了?“
王安用袖子抹著眼淚,連聲說道:“請太子恕罪,奴婢知道該怎麽辦了。”
朱由校說道:“你去吧,那魏忠賢,我來辦!”
短短的三個字,端的是殺氣騰騰!
……
乾清宮。
眾臣在給太後請完安後,又迴到了乾清宮等候。
因為朱常洛本就是召集眾臣議事的,雖然被楊延宜臨時捅出來的簍子打斷了,但事情還沒結束,他們也就沒有出宮。
而楊延宜並不知道這個事情,方從哲早有安排,喚人在他離宮的路上等候,把他也叫了過來。
朱常洛被孝端太後耳提麵命一番後,也迴到了乾清宮。
眾臣都默契的把楊延宜那檔子事避開不提了,但袁可立卻是例外的那一個。
袁可立,本來是蘇州府的一名推官,因為他辦案能力十分優秀,凡事不問關係、不論貴賤,一概以大明律為準則。
他在蘇州任職期間,那些陳年積案被他一掃而空,而得以名揚天下。
朱由校自從得知了李進忠就是魏忠賢之後,不知道麻纏他父皇多少次,幾次三番的說那魏忠賢的壞話。
朱常洛最開始還不以為意,加上當時正要用他整頓那些大臣,就一再隱忍了下來。
但這快一個月了,魏忠賢捉拿通奴案的大臣卻越捉越多,漸漸惹起了眾怒來。
加上他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已經頒布了下去,也就用不到魏忠賢了。
最後,就連方從哲也上奏,請皇上不要再將此事擴大。朱常洛才從蘇州將袁可立調職京城,任禦史一職,來接替魏忠賢辦那案子。
可袁可立到京還沒幾天,現在那股牛鼻子勁又犯了,在楊延宜的事情上,跟朱常洛爭執了起來。
要說他錯了嗎?其實他沒有錯。
因為大明律就是這樣規定的,拒不奉詔就是大不敬,論律就該治罪。至於大不敬要怎麽治罪,那沒有定論。
至於是殺、是流、抑或罰俸、打板子,怎麽著的都有。
楊延宜也在殿上,目睹了他們君臣爭執的全過程。
在得知這個為難他的禦史,是大明第一奇人-袁可立,立馬踏出一步,朗聲說道:“陛下,臣的確犯了大不敬之罪,無可辯駁。袁大人據理力爭,也是為了我大明著想。若有法而不依,大明律恐成一紙空文。所以,臣請陛下治罪。”
袁可立跟朱常洛爭執了半天,早已是臉紅脖子粗。
此刻聽道楊延宜竟然這樣表態,也是一愣,他扭頭望去,隻見楊延宜麵沉如水,不像是做著的樣子。
方從哲出聲道:“陛下,既然如此,罰他一年俸祿,也就是了。既不違我大明律、也成全了君王愛才之心。”
朱常洛連忙就坡下驢道:“閣老言之有理,就這麽辦吧!”
袁可立也說道:“陛下,臣君前失儀,同樣犯了大不敬之罪,也請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朱常洛聽完後,卻是微微一笑。
他從眼前這個老臣眼裏,讀懂了他的堅持,而他這份堅持同樣也是現在大明臣子所稀缺的。
於是,同樣也批準了。
楊延宜拒不接旨這件事,才正式畫上了句號。
此番事了,開始正式討論起朝政來。
遼東巡撫王化貞的奏報,在今日抵達京城,同時送來的還有阿巴泰的首級以及鎧甲等物。
朱常洛召集群臣,也正是為了討論王化貞所提出來的平遼策。
在他的奏折中,他提出了以李永芳為內應,圖謀一舉蕩平建奴的方案。
楊延宜在聽到李永芳的名字後,卻是皺起了眉頭。
在他的印象中,王化貞正是由於輕信了孫得功的建議,企圖招降李永芳。
但他沒有預料到的是,孫得功卻反而被李永芳給招降了,因此紮紮實實的坑了他一把。
可這是正史中發生的事情,遼東局勢早就因為他的介入,已經變得麵目全非。
原本早就丟失的沈陽、開原此刻還在明軍的手裏,明軍甚至還收複了鐵嶺。
而李永芳也不是沒有誠意,他提供的信息,讓孫得功在遼陽城外以極其微弱的代價,成功斬殺了阿巴泰。
這是實打實的功勞,做不得假的。
他又沒有證據證明,李永芳就是假降、孫得功就是叛徒。他總不能說,我是來自後世的人,在我的曆史中巴拉巴拉的。
更何況,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吳三桂,此刻正在他麾下呢!
若依照曆史經驗,他難道不應該提前斬殺吳三桂嗎?
因為楊延宜從開原迴來也就一個多月,在場的所有人中,若論對遼東局勢的了解,他是當仁不讓的。
所以,朱常洛才會召他前來議事。
看到滿朝文武的目光都集中了過來,楊延宜思索了片刻,說道:“臣不敢妄言那李永芳是否可信,但王巡撫的平遼策,臣卻不敢苟同。”
之前就說過了,因為楊延宜的強勢介入,讓遼東的局勢沒有正史上那麽不堪。
而相對的,大明朝廷上下,此刻對建奴的重視程度,也完全不可與正史上相提並論。
雖然明軍在薩爾滸慘敗,但那是由諸多因素累積而成。此刻大明上下,還沒有將遼東建奴視為真正的對手。
除了楊延宜。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後,滿朝文武都齊齊向他望了過來,看他有什麽說法。
楊延宜從開原返迴京師後,雖然在這一個多月做了很多事情,又是忙著平叛、又是忙著剿滅白蓮教和洋人,但他在腦海裏思索的最多的卻是遼東。
楊延宜舉目四望,說道:“臣請取大明地圖。”
朱常洛擺了擺手,立馬就有內侍跑著去了。
在等候地圖前來的時刻,楊延宜也在思索著如何說服朱常洛。
想起正史上遼東混亂的局勢,以及明軍始終處於防守狀態、左支右絀而不得寸進,他想到了。
在朱常洛殷切的目光中,楊延宜朗聲說道:“對於遼東之局麵,臣已有成論在胸,而臣將它稱為-論持久戰!”
王安聽完,立馬跪倒在地,頭在青磚上磕得“砰、砰”直響。
朱由校見到他這個模樣,歎了口氣說道:“大伴啊,我知道你的心思,平素裏與人無爭,但你總不能連自己手下人都管不好吧?那兩個賤婢,你知道該怎麽辦了?“
王安用袖子抹著眼淚,連聲說道:“請太子恕罪,奴婢知道該怎麽辦了。”
朱由校說道:“你去吧,那魏忠賢,我來辦!”
短短的三個字,端的是殺氣騰騰!
……
乾清宮。
眾臣在給太後請完安後,又迴到了乾清宮等候。
因為朱常洛本就是召集眾臣議事的,雖然被楊延宜臨時捅出來的簍子打斷了,但事情還沒結束,他們也就沒有出宮。
而楊延宜並不知道這個事情,方從哲早有安排,喚人在他離宮的路上等候,把他也叫了過來。
朱常洛被孝端太後耳提麵命一番後,也迴到了乾清宮。
眾臣都默契的把楊延宜那檔子事避開不提了,但袁可立卻是例外的那一個。
袁可立,本來是蘇州府的一名推官,因為他辦案能力十分優秀,凡事不問關係、不論貴賤,一概以大明律為準則。
他在蘇州任職期間,那些陳年積案被他一掃而空,而得以名揚天下。
朱由校自從得知了李進忠就是魏忠賢之後,不知道麻纏他父皇多少次,幾次三番的說那魏忠賢的壞話。
朱常洛最開始還不以為意,加上當時正要用他整頓那些大臣,就一再隱忍了下來。
但這快一個月了,魏忠賢捉拿通奴案的大臣卻越捉越多,漸漸惹起了眾怒來。
加上他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已經頒布了下去,也就用不到魏忠賢了。
最後,就連方從哲也上奏,請皇上不要再將此事擴大。朱常洛才從蘇州將袁可立調職京城,任禦史一職,來接替魏忠賢辦那案子。
可袁可立到京還沒幾天,現在那股牛鼻子勁又犯了,在楊延宜的事情上,跟朱常洛爭執了起來。
要說他錯了嗎?其實他沒有錯。
因為大明律就是這樣規定的,拒不奉詔就是大不敬,論律就該治罪。至於大不敬要怎麽治罪,那沒有定論。
至於是殺、是流、抑或罰俸、打板子,怎麽著的都有。
楊延宜也在殿上,目睹了他們君臣爭執的全過程。
在得知這個為難他的禦史,是大明第一奇人-袁可立,立馬踏出一步,朗聲說道:“陛下,臣的確犯了大不敬之罪,無可辯駁。袁大人據理力爭,也是為了我大明著想。若有法而不依,大明律恐成一紙空文。所以,臣請陛下治罪。”
袁可立跟朱常洛爭執了半天,早已是臉紅脖子粗。
此刻聽道楊延宜竟然這樣表態,也是一愣,他扭頭望去,隻見楊延宜麵沉如水,不像是做著的樣子。
方從哲出聲道:“陛下,既然如此,罰他一年俸祿,也就是了。既不違我大明律、也成全了君王愛才之心。”
朱常洛連忙就坡下驢道:“閣老言之有理,就這麽辦吧!”
袁可立也說道:“陛下,臣君前失儀,同樣犯了大不敬之罪,也請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朱常洛聽完後,卻是微微一笑。
他從眼前這個老臣眼裏,讀懂了他的堅持,而他這份堅持同樣也是現在大明臣子所稀缺的。
於是,同樣也批準了。
楊延宜拒不接旨這件事,才正式畫上了句號。
此番事了,開始正式討論起朝政來。
遼東巡撫王化貞的奏報,在今日抵達京城,同時送來的還有阿巴泰的首級以及鎧甲等物。
朱常洛召集群臣,也正是為了討論王化貞所提出來的平遼策。
在他的奏折中,他提出了以李永芳為內應,圖謀一舉蕩平建奴的方案。
楊延宜在聽到李永芳的名字後,卻是皺起了眉頭。
在他的印象中,王化貞正是由於輕信了孫得功的建議,企圖招降李永芳。
但他沒有預料到的是,孫得功卻反而被李永芳給招降了,因此紮紮實實的坑了他一把。
可這是正史中發生的事情,遼東局勢早就因為他的介入,已經變得麵目全非。
原本早就丟失的沈陽、開原此刻還在明軍的手裏,明軍甚至還收複了鐵嶺。
而李永芳也不是沒有誠意,他提供的信息,讓孫得功在遼陽城外以極其微弱的代價,成功斬殺了阿巴泰。
這是實打實的功勞,做不得假的。
他又沒有證據證明,李永芳就是假降、孫得功就是叛徒。他總不能說,我是來自後世的人,在我的曆史中巴拉巴拉的。
更何況,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吳三桂,此刻正在他麾下呢!
若依照曆史經驗,他難道不應該提前斬殺吳三桂嗎?
因為楊延宜從開原迴來也就一個多月,在場的所有人中,若論對遼東局勢的了解,他是當仁不讓的。
所以,朱常洛才會召他前來議事。
看到滿朝文武的目光都集中了過來,楊延宜思索了片刻,說道:“臣不敢妄言那李永芳是否可信,但王巡撫的平遼策,臣卻不敢苟同。”
之前就說過了,因為楊延宜的強勢介入,讓遼東的局勢沒有正史上那麽不堪。
而相對的,大明朝廷上下,此刻對建奴的重視程度,也完全不可與正史上相提並論。
雖然明軍在薩爾滸慘敗,但那是由諸多因素累積而成。此刻大明上下,還沒有將遼東建奴視為真正的對手。
除了楊延宜。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後,滿朝文武都齊齊向他望了過來,看他有什麽說法。
楊延宜從開原返迴京師後,雖然在這一個多月做了很多事情,又是忙著平叛、又是忙著剿滅白蓮教和洋人,但他在腦海裏思索的最多的卻是遼東。
楊延宜舉目四望,說道:“臣請取大明地圖。”
朱常洛擺了擺手,立馬就有內侍跑著去了。
在等候地圖前來的時刻,楊延宜也在思索著如何說服朱常洛。
想起正史上遼東混亂的局勢,以及明軍始終處於防守狀態、左支右絀而不得寸進,他想到了。
在朱常洛殷切的目光中,楊延宜朗聲說道:“對於遼東之局麵,臣已有成論在胸,而臣將它稱為-論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