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這份急報的內容在朝廷內傳開了之後,不出意外,六部九卿、所有還能動彈的禦史言官們,都摩拳擦掌,開始批量產出萬曆年間最著名的特產-屎山奏章。
搬運這些奏章的小太監們,也肉眼可見的消瘦了下去。
內閣門口也瞬間成為全北京最熱鬧的地方,比人頭攢動的菜市場還要嘈雜幾分。
方從哲呆坐在椅子上,看向滿屋子的奏折,歎息著搖了搖頭。
屋外麵,是群情激憤,欲將方從哲、楊縞、楊延宜三人就地正法,以正視聽的群官們。
屋內十數個年輕的韓林院編修,在這寒冬二月裏,個個頭頂上冒著騰騰熱氣,歸置著奏折。
裏麵的內容倒也是大同小異:方從哲識人不明,用楊縞而斷送十二萬大軍,當處以極刑。
楊延宜,沽名釣譽、亂我朝綱、自行向朝廷要官,當千刀萬剮、傳首九邊。
至於楊縞,被罵成了全天底下最蠢的蠢材(除了李如柏),當處以極刑。
至於李如柏那個蠢貨,言官們已經不屑於評價他了,隻是要他滾迴京城待參。
原本涉世未深的年輕韓林們,也在這場口水仗中,學習到無數引經據典的罵人模板,飛速的成長著。
這時,一個禦史在層層屎山中,翻出來一份奏折,看了半晌後,遞給了方從哲。
奏折上端端正正寫著一行小字“臣兵部給事中-楊漣奏”
方從哲看了半晌,終於輕輕微笑頷首。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能有此見識。可惜,人數還是太少了啊!
吳道南卻罕見的沒有跟他的方閣老站在一個陣線。
……
一個陰暗的屋子內,窗戶上掛著厚厚的羊毛氈,不透露出半點光亮。
桌上一盞幽幽的燭火,卻驅散不了這無邊的黑暗。
一個穿著黑袍、頭戴兜帽的身影坐在桌前,低聲說道:“皇上時日無多了,必須早做打算。”
另一人也跟他一樣打扮,嗓音聽起來卻有幾分尖細,他緩緩說道:“上頭已經同意了,人選你們找好了嗎?”
那人閉目思索了片刻,緩緩點頭,說道:“找好了,但如何進宮,還需要你們配合。“
”我知道了,這一迴去,我就跟上麵聯係。三日後,咱們在這裏碰頭,定下完整的方案。“
那人緩緩起身,在胸前劃了個十字。
對麵這人也慢慢站起身來,學著他的樣子,在胸前劃了個十字,低聲說道:”願主保佑我大明……“
……
方從哲拿著那份奏疏,咬了咬牙,讓小太監呈給了皇帝陛下。
看著小太監離去的背影,他似乎被抽幹了力氣,頹然癱坐在椅子上,苦苦的思索著。
百官對他的攻訐之勢已成死局,斷無可解決之道。
畢竟,他身為內閣首輔,舉薦的人又惹了這麽大的亂子。於情於理,他都不再適合坐在這個位置上。
那些言官們,個個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口吐聖人之言,卻行禽獸之事。
盡管他們沒有一個是辦實事的,追究責任時,跳得比誰都歡;真要找人做事時,卻又一個個都躲了。
那楊延宜,雖然是個微末小官,卻也勇於承擔起殺敵衛國的責任來。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有此見識嗎?
眼見陛下有一改頹然、重現海河晏清之勢,那他必須在離開朝廷之前,再為陛下做些什麽。
思慮及此,他拿去了筆,在紙上飛快的寫了起來”急召熊廷弼入京……“
在他思索著怎麽解決這個爛攤子時,卻聽到了一陣陣低沉悠揚的鍾鼓聲,在遠處響起。
他一愣,手裏的筆掉在了書案上。
門外那些言官禦史們,扯著嗓子嚷了半晌,此時也頗有些累了,正三兩個圍在一起,討論著誰是方從哲的黨羽。
誰誰又跟方從哲聯係過密,應該一並清理出朝堂。
說的興起時,就連他們這個小團體都能彼此吵了起來,又隱隱形成了三、四個更小的團體。
這時,一個年老的禦史忽然製止了眾人說話,將手放在耳朵邊,疑惑的道:”剛才是不是聽到鍾聲了?“
另一個稍年輕一些的禦史撇了撇嘴,說道:”陛下都幾十年沒叫過大起了,您老是不是耳目不聰聽錯了?“
正在兩人說話間,悠揚的鍾聲由遠及近,像漣漪般蕩漾了過來。
眾人皆是一愣,突然像是醒悟過來般,齊齊跪倒在地,朝著那個方向就叩起頭來!
那正是從皇極殿傳來的鍾聲!是皇上在叫大起了!
上一次,皇帝陛下在皇極殿召見群臣,還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六部九卿中,有一多半的人都沒經曆過這事兒!
那個年老的禦史顫顫巍巍的叩了個頭,幹枯褶皺的臉上已是掛滿了淚水,他喃喃道:”皇上!皇上!是您叫大起了嗎?吾皇聖明啊!“
屋內的方從哲痛苦的閉上了眼睛,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陛下突然召集臣子奏對。
那隻能說明兩件事情,一是他這個首輔做到頭了,皇帝陛下或是受剛才那封奏折的影響,要撤換他了。
二是,那楊漣,也要有大麻煩了。
思慮及此,他筆下越發不停,飛快的寫著什麽。
百官陸續趕到了位於皇極門外的朝房內,可這朝房,也已荒廢了快二十年了。
裏麵雖說會日日打掃,還不至於出現蜘蛛網,但原先本應提供的茶具、炭盆卻是一樣也無。
司值房的小太監們,忙得陀螺一般,急忙歸置著椅子、茶碗什麽的。
百官們卻都對這些毫不在意,即便這大冷的天兒,心裏卻是火一般滾燙的。
現在方閣老擺明了要被替換掉了,誰又將入主內閣呢?自認為有資曆再進一步的臣子們,麵上雖然裝作毫不在意,但那憋的通紅的臉龐,卻將他們內心的激動暴露無遺。
這時,聽到皇極殿外傳來了大象的叫聲!
在大象那低沉的嘶吼聲中,百官們集體陷入了懵圈中!
大朝會嗎?隻有大朝會時,才會以大象來作為儀仗啊!
這!這又是什麽情況?!難道皇帝陛下自知時日無多,要禪位了?
隻有在陛下登基、大婚等少數極其重要的日子,皇帝陛下才會召集大朝會,所以百官才有此一說。
搬運這些奏章的小太監們,也肉眼可見的消瘦了下去。
內閣門口也瞬間成為全北京最熱鬧的地方,比人頭攢動的菜市場還要嘈雜幾分。
方從哲呆坐在椅子上,看向滿屋子的奏折,歎息著搖了搖頭。
屋外麵,是群情激憤,欲將方從哲、楊縞、楊延宜三人就地正法,以正視聽的群官們。
屋內十數個年輕的韓林院編修,在這寒冬二月裏,個個頭頂上冒著騰騰熱氣,歸置著奏折。
裏麵的內容倒也是大同小異:方從哲識人不明,用楊縞而斷送十二萬大軍,當處以極刑。
楊延宜,沽名釣譽、亂我朝綱、自行向朝廷要官,當千刀萬剮、傳首九邊。
至於楊縞,被罵成了全天底下最蠢的蠢材(除了李如柏),當處以極刑。
至於李如柏那個蠢貨,言官們已經不屑於評價他了,隻是要他滾迴京城待參。
原本涉世未深的年輕韓林們,也在這場口水仗中,學習到無數引經據典的罵人模板,飛速的成長著。
這時,一個禦史在層層屎山中,翻出來一份奏折,看了半晌後,遞給了方從哲。
奏折上端端正正寫著一行小字“臣兵部給事中-楊漣奏”
方從哲看了半晌,終於輕輕微笑頷首。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能有此見識。可惜,人數還是太少了啊!
吳道南卻罕見的沒有跟他的方閣老站在一個陣線。
……
一個陰暗的屋子內,窗戶上掛著厚厚的羊毛氈,不透露出半點光亮。
桌上一盞幽幽的燭火,卻驅散不了這無邊的黑暗。
一個穿著黑袍、頭戴兜帽的身影坐在桌前,低聲說道:“皇上時日無多了,必須早做打算。”
另一人也跟他一樣打扮,嗓音聽起來卻有幾分尖細,他緩緩說道:“上頭已經同意了,人選你們找好了嗎?”
那人閉目思索了片刻,緩緩點頭,說道:“找好了,但如何進宮,還需要你們配合。“
”我知道了,這一迴去,我就跟上麵聯係。三日後,咱們在這裏碰頭,定下完整的方案。“
那人緩緩起身,在胸前劃了個十字。
對麵這人也慢慢站起身來,學著他的樣子,在胸前劃了個十字,低聲說道:”願主保佑我大明……“
……
方從哲拿著那份奏疏,咬了咬牙,讓小太監呈給了皇帝陛下。
看著小太監離去的背影,他似乎被抽幹了力氣,頹然癱坐在椅子上,苦苦的思索著。
百官對他的攻訐之勢已成死局,斷無可解決之道。
畢竟,他身為內閣首輔,舉薦的人又惹了這麽大的亂子。於情於理,他都不再適合坐在這個位置上。
那些言官們,個個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口吐聖人之言,卻行禽獸之事。
盡管他們沒有一個是辦實事的,追究責任時,跳得比誰都歡;真要找人做事時,卻又一個個都躲了。
那楊延宜,雖然是個微末小官,卻也勇於承擔起殺敵衛國的責任來。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有此見識嗎?
眼見陛下有一改頹然、重現海河晏清之勢,那他必須在離開朝廷之前,再為陛下做些什麽。
思慮及此,他拿去了筆,在紙上飛快的寫了起來”急召熊廷弼入京……“
在他思索著怎麽解決這個爛攤子時,卻聽到了一陣陣低沉悠揚的鍾鼓聲,在遠處響起。
他一愣,手裏的筆掉在了書案上。
門外那些言官禦史們,扯著嗓子嚷了半晌,此時也頗有些累了,正三兩個圍在一起,討論著誰是方從哲的黨羽。
誰誰又跟方從哲聯係過密,應該一並清理出朝堂。
說的興起時,就連他們這個小團體都能彼此吵了起來,又隱隱形成了三、四個更小的團體。
這時,一個年老的禦史忽然製止了眾人說話,將手放在耳朵邊,疑惑的道:”剛才是不是聽到鍾聲了?“
另一個稍年輕一些的禦史撇了撇嘴,說道:”陛下都幾十年沒叫過大起了,您老是不是耳目不聰聽錯了?“
正在兩人說話間,悠揚的鍾聲由遠及近,像漣漪般蕩漾了過來。
眾人皆是一愣,突然像是醒悟過來般,齊齊跪倒在地,朝著那個方向就叩起頭來!
那正是從皇極殿傳來的鍾聲!是皇上在叫大起了!
上一次,皇帝陛下在皇極殿召見群臣,還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六部九卿中,有一多半的人都沒經曆過這事兒!
那個年老的禦史顫顫巍巍的叩了個頭,幹枯褶皺的臉上已是掛滿了淚水,他喃喃道:”皇上!皇上!是您叫大起了嗎?吾皇聖明啊!“
屋內的方從哲痛苦的閉上了眼睛,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陛下突然召集臣子奏對。
那隻能說明兩件事情,一是他這個首輔做到頭了,皇帝陛下或是受剛才那封奏折的影響,要撤換他了。
二是,那楊漣,也要有大麻煩了。
思慮及此,他筆下越發不停,飛快的寫著什麽。
百官陸續趕到了位於皇極門外的朝房內,可這朝房,也已荒廢了快二十年了。
裏麵雖說會日日打掃,還不至於出現蜘蛛網,但原先本應提供的茶具、炭盆卻是一樣也無。
司值房的小太監們,忙得陀螺一般,急忙歸置著椅子、茶碗什麽的。
百官們卻都對這些毫不在意,即便這大冷的天兒,心裏卻是火一般滾燙的。
現在方閣老擺明了要被替換掉了,誰又將入主內閣呢?自認為有資曆再進一步的臣子們,麵上雖然裝作毫不在意,但那憋的通紅的臉龐,卻將他們內心的激動暴露無遺。
這時,聽到皇極殿外傳來了大象的叫聲!
在大象那低沉的嘶吼聲中,百官們集體陷入了懵圈中!
大朝會嗎?隻有大朝會時,才會以大象來作為儀仗啊!
這!這又是什麽情況?!難道皇帝陛下自知時日無多,要禪位了?
隻有在陛下登基、大婚等少數極其重要的日子,皇帝陛下才會召集大朝會,所以百官才有此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