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十二年。
也就是自紹興十七年的第五個年頭。
在這五年的時間裏,發生了很多事兒,也死了一些人。
首先關於年號的問題,自新皇登基之後,第二年就該更換年號了。
但此事在中書門下省的會議上,被丞相一口否決了,年號的問題無需討論,不改了。
至於如今的大宋皇帝趙福,如今還在永昭陵為先帝守孝,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再三年,就這樣一直守著吧。
而且在那地方還小興了一番土木,建立了一座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低成本宮殿,取名為長孝宮。
對於官家的問題,司馬懿就想著先暫時這樣拖著吧,還能再過上幾年說這個問題。
在這五年時間裏,司馬懿已經逐漸不再使用聖旨傳令,一律改用相令,文武百官們也都適應得很快。
大家從此之後,隻知相令,而不知聖旨,隻知丞相,而不知皇帝。
如今大宋發出最後的一封聖旨,便是發給嶽某的。
旨意的內容也很簡單,大致與韓世忠拿著的那封聖旨差不多,封了一個一品高級閑置,授了一個一等公爵之位,然後讓嶽某迴到如今的廬山老家休閑養老。
不過倒也有點兒遺憾,司馬懿本想著先讓嶽某來到開封,也好一起看一出戲的,而聖旨上也是有這麽寫的。
隻可惜後來蔡鬆年那邊兒傳信說,嶽某在收到聖旨後的第二天,便一人一騎匆匆離開了興慶府,似乎也並沒有想要來開封坐一坐的打算。
司馬懿對此當然是一笑而過,也就都由著他嶽某了,他想怎樣就怎樣吧。
而且說起來,自紹興十一年的第一次北伐以來,嶽某便再也沒有迴去過,算一算也有十年時間了。
但現在嶽某的年紀也不算大,都還不到五十歲呢,今後若有戰,也還可將其叫迴。
至於夏國那邊兒,雖然已經攻占了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但也並沒有完全安穩下來。
不過想來也快了,蔡鬆年還是很有手段的,而且嶽某留下的那支太行山軍就駐紮在那兒,聽說這支太行山軍的實力也同樣不可小覷。
於是司馬懿便讓中書門下省以公文的形式,給嶽某傳了一道命令過去,讓其著寫練兵、帶兵之書。
如今也不說什麽兵法不兵法,謀略不謀略的了,隻要軍隊足夠精銳,隻需一路橫推即可,哪裏還需要什麽兵法......如果需要,那就說明軍隊還練得不夠強。
也不知道現在嶽某那兒到底在開始寫沒有,又寫了有多少了。
自嶽某離開興慶府、離開太行山軍後,嶽雷便去了興慶府衙中當主簿。
聽蔡鬆年說,嶽雷如今是能文能武,眼界開闊且心思縝密,實乃全才,將來不管是鎮守一方,還是登上朝堂都是沒問題的。
另外還有跟著蔡鬆年的那個幾個小家夥兒,在經曆了幾年邊塞之苦後,於上一年年底才迴到開封。
人變黑了,也都變沉默了。
其中變化最大的人,當屬年紀最小的辛棄疾。
每日天一亮便開始練武,天黑便開始看書,其努力刻苦的程度,讓司馬懿看了都不禁搖了搖腦袋。
當然了,其他幾個小家夥兒.......如今也不能叫小家夥兒了,都已經是十六七歲的少年了。
其他幾個小少年當然也不錯,也都開始變得穩重起來,不再像往日那般貪玩兒了,知道該沉下心來,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了。
就是那司馬漢多多少少的還是有些奇怪,每日不知道在搗鼓些什麽鬼東西。
另外,在上一年裏,中書門下省參知政事、禦史台禦史大夫萬俟卨死了.......應該是正常衰老死的。
而後讓李若虛從關中迴到朝中,接替了萬俟卨的位置。
正如李若虛曾經所言,他在關中整整待滿了十年。
將基本殘破不堪幾近崩潰的關中,帶到了如今的人人安居樂業,不說繁榮昌盛,但至少欣欣向榮。
自兩年前開始,朝廷收到了來自關中的第一批稅賦,數量不多,一個也就幾十萬貫而已,甚至還遠不如之前朝廷撥付給關中的錢財,但這至少也是一個非常良好的開頭。
司馬懿還聽說,李若虛在離開關中的時候,有數萬百姓相送數十裏,其場麵十分的宏大。
嗯......當一地父母官若能當到這個份兒上,倒也不失人間走一趟啊。
而自李若虛當了這禦史大夫之後,這朝中的風向就又有些變了。
昔日萬俟卨坐在這個位子上的時候,一般都是得過且過的那種,除非是丞相特別吩咐的,否則一般隻要不太過分,沒有引起什麽民憤,禦史台基本是不會主動搞事情的。
但自李若虛上台之後,僅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裏,就將台獄內關滿了門。
像這樣的情況之前也出現過,那就是司馬懿他因為某種需要,讓萬俟卨大肆抓人的時候。
但李若虛所關押的這些人,可是實打實的貪官汙吏。
而且上有張浚的支持,旁有何鑄的配合,那效率是出奇的高,在短短時間內就將大宋的這些官員們搞得人心惶惶的。
那人頭是一個接著的一個砍,那嶺南是一個接著的一個送。
時至今日,處置了多少貪官汙吏暫且不提,就說會國庫收繳了上千萬貫的贓錢,就能猜到這規模是有多麽的龐大。
對於打擊貪官汙吏的事情,司馬懿自然是極為支持的,在此之前,他司馬懿自己就親自出手整治了幾次,何鑄那邊兒也一直沒有放鬆過。
可是不管怎麽整治,不管如何處置,這樣的事情也始終是不能杜絕。
但凡是過個幾年去查,就總是能查出一批又一批的貪官汙吏來。
這不,在李若虛大查期間,不知有多少官員來到相府訴苦來了。
說了再讓李若虛這樣查下去,整個大宋就完了呀,特別是總管財政的三司府衙是重災區,範同都來哭訴了好幾次了。
司馬懿對此也是頗感無奈,這能怎麽辦呢。
於是司馬懿便將李若虛喚來了相府,問問看李若虛是怎麽個想法。
李若虛義正言辭的表示說,就算是永遠查不完,那也要永遠查下去。
我李若虛要讓他們貪得心驚膽戰,要讓他們活得提心吊膽。
隻要他們敢利用職務之便,多將一貫錢納入了自己的囊中,那麽他們的每一日都將在驚恐萬狀中度過。
司馬懿聞之默然,李若虛在關中的這十年裏,有些變化,但好像又沒有變化。
最終司馬懿對此也沒多說什麽,隻是讓李若虛收著點兒,動作不要搞得太大,不然會影響到朝廷的正常運轉。
接下來還有關於河北趙鼎的消息,在他擔任河北留守的那些年,河北各州縣的恢複也很快。
而最為重要的是,從南方遷去北方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正好如今南方地少人多,而北方人少地多,如此一平衡倒也十分合適。
並沒有因為過度的土地兼並,而造成其他的動蕩。
說起來這南方人多的問題,還得從紹興初年那時候開始。
因為當時的朝廷政策便是,每戶人家每多生一個孩子,當地的官府便會給予一定的獎勵,所以在那幾年裏出生的孩子很多。
當然了,這個政策也早已經停止了。
如今過去了十幾二十年,在那段時間內出生的孩子,基本也都長大成人,該自立為戶了。
若非及時收迴了北方,拿下了大量土地,不然這些戶還真立不起來。
若是沒能收迴北方,那這事兒恐怕還真不好解決......所以這人多了有時候也不是好事,超出土地承載後,引起的問題著實不少。
但司馬懿對此依舊擔心,待這一波人再生孩子,又過上二十年以後.......算了,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得那麽久呢。
這有的問題他可以解決,比如帶兵拿下一切可以拿下的地方,但是有的問題,就隻能留給後人了。
在此期間,出海在外做買賣的王貴與管宏迴來了一趟。
不過司馬懿還是有些稍顯失望,上一次他們帶迴來了差不多一萬萬兩銀,但這一次卻隻帶迴來了不到五千萬兩。
據王貴、管宏他們解釋說,或許是因為他們第一次出海的影響太大了,導致他們這一次出海的過程並不是這麽順利,所以能帶迴來五千萬兩已經是極限了。
司馬懿一聽,也覺得甚是有理。
就算是有金山銀山,那也擋不住一直挖吧。
於是司馬懿就想著算了,等過些年頭再說出海的事情吧,正好也讓王貴他們好好休息休息,順便重重賞賜了他們一番。
但是讓司馬懿沒想到的是,這時候司馬漢卻突然跳了出來。
他說要他想要出海去,還說他做了一個什麽夢,夢裏莊周告訴他說,海外有一塊寶地,有畝產上千斤的作物,還有大量的黃金。
司馬懿對此隻是微微一笑,還畝產上千斤的作物呢,知不知道畝產上千斤是一個什麽概念啊。
但是司馬漢說什麽都要去,不然他睡不著。
甚至還說每晚都能夢到那塊地方,若是不能去的話,那他一輩子就隻能在這般虛夢中度過了。
最後司馬懿還是同意了,去吧去吧,想去就去吧。
於是王貴與管宏就隻能又跑一趟了,陪著司馬漢再出一次海。
這不,前段時間,他們才剛剛出發呢,等他們再次迴來的時候,估摸著又是幾年之後了吧。
另外還有楊沂中前往大理國的事情,那邊兒的事情倒也有些出乎司馬懿的預料。
本想著這一趟最多也就一年半載吧,反正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哪曾想,楊沂中這一去就去了整整四年之久,前段時間才迴到開封。
根據楊沂中的匯報說,那邊兒的情況可實在是太複雜了,沒去過的人根本就不明白。
楊沂中那幾千人剛一去,就有好多人生了病,這是水土不服。
然後就是吃食問題,吃啥拉啥,人都瘦了不知多少斤。
最後才是關於大理爭王位的問題,上一任大理國王在位時間極長,生了不少孩子。
然後那家夥兒好像又出家了怎麽的,基本也不怎麽管事,於是他這一死,就造成了極大的分裂。
還別說,那地方不算大,人也不算多,但各種勢力還真是不少。
秉承著丞相的意願,緩緩恢複狀態的楊沂中等人,便協助大理相國征伐各方,然後又扶植了一個新的大理國王。
如此一來,也晃蕩了四年之久。
最後楊沂中還表示,就大理那地方,發兵去打確實不值當,除了慢慢影響通化他們以外,確實也沒其他法子了。
最後就是關於遼東的問題,這些年來,司馬懿一直都非常關心遼東之事。
而在這些年裏,司馬懿隻收到了宇文虛中的一封信,想來此時宇文虛中的情況也不容易。
在宇文虛中的信中有提到,如今金國在皇帝完顏雍的中興治理下,同樣進展良好。
在如今極其有限的土地與資源之下,再加上此時的金國王公宗室等人也極為的團結。
硬是組建起了一支十數萬的精銳大軍,其中很多都是由金國王公勳貴們的家仆組成,可謂是掏空了所有的家底。
而後又在極其嚴峻的環境下操練許久,戰力十足,同時整個金國上下,省吃儉用出來的糧草也都囤積在通州,足夠十萬大軍數月之用。
所以宇文虛中最後建議,一定要盡快出兵,否則在這樣等下去,金國的局勢就很控製了。
最重要的是,如今他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恐怕是撐不了幾年了,趁著現在他還能做點事情.......
而從秦熺與嶽雲傳來的消息來看,基本也可以驗證宇文虛中的說法。
近來金軍的襲擾也是越來越頻繁,金國在通州的屯兵也越來越多,仿佛大戰一觸即發。
如今正值開春之際,各種準備也已經就緒,正是北伐的好時候。
也就是自紹興十七年的第五個年頭。
在這五年的時間裏,發生了很多事兒,也死了一些人。
首先關於年號的問題,自新皇登基之後,第二年就該更換年號了。
但此事在中書門下省的會議上,被丞相一口否決了,年號的問題無需討論,不改了。
至於如今的大宋皇帝趙福,如今還在永昭陵為先帝守孝,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再三年,就這樣一直守著吧。
而且在那地方還小興了一番土木,建立了一座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低成本宮殿,取名為長孝宮。
對於官家的問題,司馬懿就想著先暫時這樣拖著吧,還能再過上幾年說這個問題。
在這五年時間裏,司馬懿已經逐漸不再使用聖旨傳令,一律改用相令,文武百官們也都適應得很快。
大家從此之後,隻知相令,而不知聖旨,隻知丞相,而不知皇帝。
如今大宋發出最後的一封聖旨,便是發給嶽某的。
旨意的內容也很簡單,大致與韓世忠拿著的那封聖旨差不多,封了一個一品高級閑置,授了一個一等公爵之位,然後讓嶽某迴到如今的廬山老家休閑養老。
不過倒也有點兒遺憾,司馬懿本想著先讓嶽某來到開封,也好一起看一出戲的,而聖旨上也是有這麽寫的。
隻可惜後來蔡鬆年那邊兒傳信說,嶽某在收到聖旨後的第二天,便一人一騎匆匆離開了興慶府,似乎也並沒有想要來開封坐一坐的打算。
司馬懿對此當然是一笑而過,也就都由著他嶽某了,他想怎樣就怎樣吧。
而且說起來,自紹興十一年的第一次北伐以來,嶽某便再也沒有迴去過,算一算也有十年時間了。
但現在嶽某的年紀也不算大,都還不到五十歲呢,今後若有戰,也還可將其叫迴。
至於夏國那邊兒,雖然已經攻占了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但也並沒有完全安穩下來。
不過想來也快了,蔡鬆年還是很有手段的,而且嶽某留下的那支太行山軍就駐紮在那兒,聽說這支太行山軍的實力也同樣不可小覷。
於是司馬懿便讓中書門下省以公文的形式,給嶽某傳了一道命令過去,讓其著寫練兵、帶兵之書。
如今也不說什麽兵法不兵法,謀略不謀略的了,隻要軍隊足夠精銳,隻需一路橫推即可,哪裏還需要什麽兵法......如果需要,那就說明軍隊還練得不夠強。
也不知道現在嶽某那兒到底在開始寫沒有,又寫了有多少了。
自嶽某離開興慶府、離開太行山軍後,嶽雷便去了興慶府衙中當主簿。
聽蔡鬆年說,嶽雷如今是能文能武,眼界開闊且心思縝密,實乃全才,將來不管是鎮守一方,還是登上朝堂都是沒問題的。
另外還有跟著蔡鬆年的那個幾個小家夥兒,在經曆了幾年邊塞之苦後,於上一年年底才迴到開封。
人變黑了,也都變沉默了。
其中變化最大的人,當屬年紀最小的辛棄疾。
每日天一亮便開始練武,天黑便開始看書,其努力刻苦的程度,讓司馬懿看了都不禁搖了搖腦袋。
當然了,其他幾個小家夥兒.......如今也不能叫小家夥兒了,都已經是十六七歲的少年了。
其他幾個小少年當然也不錯,也都開始變得穩重起來,不再像往日那般貪玩兒了,知道該沉下心來,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了。
就是那司馬漢多多少少的還是有些奇怪,每日不知道在搗鼓些什麽鬼東西。
另外,在上一年裏,中書門下省參知政事、禦史台禦史大夫萬俟卨死了.......應該是正常衰老死的。
而後讓李若虛從關中迴到朝中,接替了萬俟卨的位置。
正如李若虛曾經所言,他在關中整整待滿了十年。
將基本殘破不堪幾近崩潰的關中,帶到了如今的人人安居樂業,不說繁榮昌盛,但至少欣欣向榮。
自兩年前開始,朝廷收到了來自關中的第一批稅賦,數量不多,一個也就幾十萬貫而已,甚至還遠不如之前朝廷撥付給關中的錢財,但這至少也是一個非常良好的開頭。
司馬懿還聽說,李若虛在離開關中的時候,有數萬百姓相送數十裏,其場麵十分的宏大。
嗯......當一地父母官若能當到這個份兒上,倒也不失人間走一趟啊。
而自李若虛當了這禦史大夫之後,這朝中的風向就又有些變了。
昔日萬俟卨坐在這個位子上的時候,一般都是得過且過的那種,除非是丞相特別吩咐的,否則一般隻要不太過分,沒有引起什麽民憤,禦史台基本是不會主動搞事情的。
但自李若虛上台之後,僅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裏,就將台獄內關滿了門。
像這樣的情況之前也出現過,那就是司馬懿他因為某種需要,讓萬俟卨大肆抓人的時候。
但李若虛所關押的這些人,可是實打實的貪官汙吏。
而且上有張浚的支持,旁有何鑄的配合,那效率是出奇的高,在短短時間內就將大宋的這些官員們搞得人心惶惶的。
那人頭是一個接著的一個砍,那嶺南是一個接著的一個送。
時至今日,處置了多少貪官汙吏暫且不提,就說會國庫收繳了上千萬貫的贓錢,就能猜到這規模是有多麽的龐大。
對於打擊貪官汙吏的事情,司馬懿自然是極為支持的,在此之前,他司馬懿自己就親自出手整治了幾次,何鑄那邊兒也一直沒有放鬆過。
可是不管怎麽整治,不管如何處置,這樣的事情也始終是不能杜絕。
但凡是過個幾年去查,就總是能查出一批又一批的貪官汙吏來。
這不,在李若虛大查期間,不知有多少官員來到相府訴苦來了。
說了再讓李若虛這樣查下去,整個大宋就完了呀,特別是總管財政的三司府衙是重災區,範同都來哭訴了好幾次了。
司馬懿對此也是頗感無奈,這能怎麽辦呢。
於是司馬懿便將李若虛喚來了相府,問問看李若虛是怎麽個想法。
李若虛義正言辭的表示說,就算是永遠查不完,那也要永遠查下去。
我李若虛要讓他們貪得心驚膽戰,要讓他們活得提心吊膽。
隻要他們敢利用職務之便,多將一貫錢納入了自己的囊中,那麽他們的每一日都將在驚恐萬狀中度過。
司馬懿聞之默然,李若虛在關中的這十年裏,有些變化,但好像又沒有變化。
最終司馬懿對此也沒多說什麽,隻是讓李若虛收著點兒,動作不要搞得太大,不然會影響到朝廷的正常運轉。
接下來還有關於河北趙鼎的消息,在他擔任河北留守的那些年,河北各州縣的恢複也很快。
而最為重要的是,從南方遷去北方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正好如今南方地少人多,而北方人少地多,如此一平衡倒也十分合適。
並沒有因為過度的土地兼並,而造成其他的動蕩。
說起來這南方人多的問題,還得從紹興初年那時候開始。
因為當時的朝廷政策便是,每戶人家每多生一個孩子,當地的官府便會給予一定的獎勵,所以在那幾年裏出生的孩子很多。
當然了,這個政策也早已經停止了。
如今過去了十幾二十年,在那段時間內出生的孩子,基本也都長大成人,該自立為戶了。
若非及時收迴了北方,拿下了大量土地,不然這些戶還真立不起來。
若是沒能收迴北方,那這事兒恐怕還真不好解決......所以這人多了有時候也不是好事,超出土地承載後,引起的問題著實不少。
但司馬懿對此依舊擔心,待這一波人再生孩子,又過上二十年以後.......算了,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得那麽久呢。
這有的問題他可以解決,比如帶兵拿下一切可以拿下的地方,但是有的問題,就隻能留給後人了。
在此期間,出海在外做買賣的王貴與管宏迴來了一趟。
不過司馬懿還是有些稍顯失望,上一次他們帶迴來了差不多一萬萬兩銀,但這一次卻隻帶迴來了不到五千萬兩。
據王貴、管宏他們解釋說,或許是因為他們第一次出海的影響太大了,導致他們這一次出海的過程並不是這麽順利,所以能帶迴來五千萬兩已經是極限了。
司馬懿一聽,也覺得甚是有理。
就算是有金山銀山,那也擋不住一直挖吧。
於是司馬懿就想著算了,等過些年頭再說出海的事情吧,正好也讓王貴他們好好休息休息,順便重重賞賜了他們一番。
但是讓司馬懿沒想到的是,這時候司馬漢卻突然跳了出來。
他說要他想要出海去,還說他做了一個什麽夢,夢裏莊周告訴他說,海外有一塊寶地,有畝產上千斤的作物,還有大量的黃金。
司馬懿對此隻是微微一笑,還畝產上千斤的作物呢,知不知道畝產上千斤是一個什麽概念啊。
但是司馬漢說什麽都要去,不然他睡不著。
甚至還說每晚都能夢到那塊地方,若是不能去的話,那他一輩子就隻能在這般虛夢中度過了。
最後司馬懿還是同意了,去吧去吧,想去就去吧。
於是王貴與管宏就隻能又跑一趟了,陪著司馬漢再出一次海。
這不,前段時間,他們才剛剛出發呢,等他們再次迴來的時候,估摸著又是幾年之後了吧。
另外還有楊沂中前往大理國的事情,那邊兒的事情倒也有些出乎司馬懿的預料。
本想著這一趟最多也就一年半載吧,反正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哪曾想,楊沂中這一去就去了整整四年之久,前段時間才迴到開封。
根據楊沂中的匯報說,那邊兒的情況可實在是太複雜了,沒去過的人根本就不明白。
楊沂中那幾千人剛一去,就有好多人生了病,這是水土不服。
然後就是吃食問題,吃啥拉啥,人都瘦了不知多少斤。
最後才是關於大理爭王位的問題,上一任大理國王在位時間極長,生了不少孩子。
然後那家夥兒好像又出家了怎麽的,基本也不怎麽管事,於是他這一死,就造成了極大的分裂。
還別說,那地方不算大,人也不算多,但各種勢力還真是不少。
秉承著丞相的意願,緩緩恢複狀態的楊沂中等人,便協助大理相國征伐各方,然後又扶植了一個新的大理國王。
如此一來,也晃蕩了四年之久。
最後楊沂中還表示,就大理那地方,發兵去打確實不值當,除了慢慢影響通化他們以外,確實也沒其他法子了。
最後就是關於遼東的問題,這些年來,司馬懿一直都非常關心遼東之事。
而在這些年裏,司馬懿隻收到了宇文虛中的一封信,想來此時宇文虛中的情況也不容易。
在宇文虛中的信中有提到,如今金國在皇帝完顏雍的中興治理下,同樣進展良好。
在如今極其有限的土地與資源之下,再加上此時的金國王公宗室等人也極為的團結。
硬是組建起了一支十數萬的精銳大軍,其中很多都是由金國王公勳貴們的家仆組成,可謂是掏空了所有的家底。
而後又在極其嚴峻的環境下操練許久,戰力十足,同時整個金國上下,省吃儉用出來的糧草也都囤積在通州,足夠十萬大軍數月之用。
所以宇文虛中最後建議,一定要盡快出兵,否則在這樣等下去,金國的局勢就很控製了。
最重要的是,如今他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恐怕是撐不了幾年了,趁著現在他還能做點事情.......
而從秦熺與嶽雲傳來的消息來看,基本也可以驗證宇文虛中的說法。
近來金軍的襲擾也是越來越頻繁,金國在通州的屯兵也越來越多,仿佛大戰一觸即發。
如今正值開春之際,各種準備也已經就緒,正是北伐的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