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讓我去燕州?”
翌日,張浚在開封城門口接到了,剛剛從臨安趕迴來的趙鼎。
於一間平平無奇的茶坊之內,張浚向趙鼎說起了,讓其去燕州擔任河北留守之事。
這讓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的趙鼎稍感詫異,繼而看向張浚平聲問道:“這是秦某安排的?”
張浚沒有迴答這個問題,自己坐在桌案前,淡淡的淺酌著杯中茶水,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
趙鼎在長舒一口氣後,也是端起茶杯大口飲用起來。
此時他的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今年年初的時候,他被那王次翁派去臨安,說是之前搬移朝廷的時候,臨安那邊兒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好,得讓他去收個尾。
當時趙鼎也沒多想,反正當時北方雖然還在打仗,但基本還是穩定了下來,所以二話沒說也就去了,畢竟南方那邊兒有些問題也確實需要處理。
結果哪曾想,就在他離開開封的那段時間內,竟然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
王次翁死了,倒是沒多少意外,還記得最後一次見他的時候,看著就已經是病入膏肓了,也幾個月可活了。
但是官家卻突然駕崩了,剛一聽到此消息的趙鼎,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開什麽玩笑,官家正值青壯之年,而且除了在那方麵可能有什麽問題以外,也從來沒聽說過有什麽病,好端端的怎麽會駕崩了呢。
結果後來得知,官家是在福寧宮中意外失火被燒死的。
與官家......先帝一並被燒死的,還有皇宮大總管張去、以及禦醫張繼先等人。
趙鼎甚至都不用細細思索,僅從第一直覺中就能想到,這事兒肯定是那秦某人在背後搞得鬼。
當時趙鼎那個憤怒啊,當即就要準備啟程迴開封,勢必要與那秦某奸逆好生說道說道。
但最終還是被旁人拉了下來......
是啊,他們都說得對啊,就算他趙鼎迴到開封,又能做些什麽呢。
可是難道什麽都不管嗎?
於是,趙鼎便帶著這般糾結之情,在處理好臨安那邊兒的事宜後,匆匆趕迴了開封。
那知剛剛迴到臨安,都還沒能迴開封府衙去一趟呢。
就聽到了自己的多年老友張浚對他說,讓他直接去燕州任河北留守一職。
秦某這是什麽意思?
是要將他趙鼎調離開封、調離朝堂嗎?
良久之後,張浚看著麵前這個正低著腦袋,不知在想些什麽的老友。
平聲說道:“元鎮兄,此事無論是對於朝廷,還是對於秦某或元鎮兄你而言,都有好處,而且燕州那地方,也確實需要像元鎮兄這樣的能臣......”
張浚話還沒說完,便見趙鼎抬手打斷道:“德遠兄不必多言,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你的好意趙某也心領了。”
是了,以趙鼎的眼力,又怎能看不出此等安排下,所隱藏的真實含義呢。
秦某他還算是有點兒眼力見,知道他趙鼎的本事,若是棄之不用著實可惜。
但是他趙鼎與難以與這秦某等人相處,於是將他安排到其他地方任職,便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趙鼎對此哪能不清楚呢,他清楚得很。
與此同時,趙鼎也有些佩服那秦某。
這才多少年時間,從當初臨安的政變開始算起,也僅僅才過去了六七年時間吧。
而就是這六七年的時間裏,卻是讓大宋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且不說順利收迴了開封等地,甚至就連大宋立國百年,都未曾真正拿下的燕雲十六州也給收複。
最重要的還是,將就已經不知脫離多久的遼東,也順帶給攻占了下來。
趙鼎清楚知道自己的才能,若是他來當政總攬一切,對於收複開封他是有信心的,但是再往後,他就真不敢想了。
最近還聽說,秦某他已經安排嶽某與吳璘兵分兩路,一並伐夏,想來問題應該也不是很大。
良久之後,趙鼎看著張浚緩緩說道:“今日我收拾一下,明日我就離開開封前往燕州,這樣大家也好都放心。”
說著也不禁感慨笑說道:“隻是德遠兄呐,我等今日一別,下一次又不知何時才能見麵了。”
說起來,像他們這般年紀的人,如今又要相隔一方,這見麵的次數真不多了,隨時都有可能是最後一麵。
張浚微笑著迴應道:“元鎮兄很快的,明日一早我們就又能再次見麵了。”
.......
.......
“元鎮兄,一路多多保重。”
翌日,張浚親自送老友趙鼎出了開封城門,緊握著趙鼎的手沉聲說道。
“德遠兄也要多多保證。”
趙鼎搭上另一隻手重重點頭應道:“想必德遠兄你這平章事的壓力也不小,如今我大宋雖然有了一番新局麵,但同時這問題也更多了。”
趙鼎說著又忽然想起了什麽,繼而說道:“我聽說最近中書門下省府衙內,都在商議著變法之事?”
“不錯,確有其事。”
張浚應聲說道:“最主要關於賦稅方麵的,朝廷每年的稅收都太少了,在沒有什麽天災人禍的情況下,朝廷每年結餘甚至都還不到一百萬貫,若非海外有白銀進賬,我大宋根本就坑不起任何風險。”
“原來如此......”
趙鼎若有所思的說道:“自古以來,這變法之事就是一件極為困難之事,不知有多少能臣死在了這變法上麵。”
但趙鼎也知道這是朝廷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稍稍思索片刻後,便提出了他的建議。
“德遠兄,我前段時間在臨安一帶處理事務的時候,便清楚明顯的注意到。”
“如今這南方的各種貨物買賣,正不斷的朝著少數幾家,規模超大的商號集中,他們幾乎可以隨意操控民間市場物價。”
“而他們每年所產生的買賣數額,至少都在數千萬貫以上,可是所納賦稅卻不足十之一二,或許可以從這裏開始進行變法。”
張浚聽到這裏,自然也明白此事的嚴重性了,繼而問道這些商家都是些什麽人。
趙鼎微微搖了搖頭,歎聲說道:“德遠兄,我建議你將此事直接上報給秦某,讓他去處理此事為好,南方雖富,卻富不在民咯......”
“告辭!”
片刻後,張浚在看著趙鼎一行人的身影,已經徹底消失後,才轉身朝著城內走去。
剛才趙鼎的話是什麽意思?
這事兒需要上報給秦某?
意思就是說,那些商號的背後,其實就站著秦某?
如此一來,這變法從一開始,就直接變到他秦某頭上去了嗎?
張浚不禁暗歎一口氣,這變法果然就是千年之難題啊。
隻是不知道秦某他到時會作何感想了。
秦某他會選擇挖自己的腳跟嗎?
自己的根都不挖,又何以挖別人的根呢,如此焉能服眾。
難咯......難咯......
.......
.......
“趙鼎走了?”
“是的,丞相,今日一早就離開了。”
當日下午,張浚便來到相府,在廳堂內向丞相專門匯報此事。
而在此之前,張浚還找了一些相關卷宗與奏章來查閱,均是關於趙鼎在離開前對他說的那件事情。
此時坐在上位的司馬懿對此也略感好奇,就這麽個事兒隨便派個人來匯報就是了,又何需他一平章事親自來跑這一趟呢。
很顯然,張浚對他另有話要說。
這事情嘛該說就說,就怕那些有事兒也不說的。
於是司馬懿便看向張浚平聲述說道:“想必德遠你今日來此相府,不單單隻是為了說趙鼎之事吧,又或者是趙鼎離開時給你說了些什麽。”
“但也無妨,在本相麵前,你有什麽話直說便是。”
“是,丞相。”
張浚先是拱手應道,繼而臉色沉重的肅聲說道:“我聽說最近南方的有些商號,已經將買賣規模做到了極大的地步。”
“也就是隨意操控物價的那種,儼然已經淩駕於官府之上,而當地官府也都不敢管,隻能任由他們魚肉百姓,隨意製定貨物價值。”
“我還發現,很多朝廷從他們這些商號中購買的東西,所花費的錢,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原本的價值,就連朝廷都如此,就更不用說那些百姓了。”
“丞相,這南方所製作的貨物很多,且不說其他地方,就說我們腳下的開封城內,就有大量東西是從南方運送而來。”
“也就是說,南方貨物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大宋各地貨物的價值.......”
張浚一直在說著,司馬懿則一直在靜靜聽著。
“所以丞相,朝廷欲要改變稅賦之法,或許可以從這上麵開始逐步下手,有些製度需要從下至上的改變,但有些製度則是需要從上到下的改變。”
莫約一個多刻鍾之後,張浚終於是說完了他想說的,而在此期間丞相也未說出一個字來打斷他。
隻是張浚有清楚看到,丞相的臉色正逐漸變得沉重。
看來所猜非虛,丞相他肯定已經意識了什麽,也知道此事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隻是不知道,丞相接下來會作何選擇呢。
“德遠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呐。”
片刻後,司馬懿微微搖頭應道。
司馬懿都聽明白了,而且是打一開始就聽明白了。
說起來他也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看到王仲貴與吳近等人了。
這張浚所言之事,不就是這些人的事情嗎。
而所說之問題,不也就是他們的問題嗎。
司馬懿不禁暗歎一口氣,因為當初在政變前後那段時間裏,這些人都給他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若是當初沒有他們的幫助,他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這一切。
既然對他有功,自然應當厚報,所以後來也就對他們放縱了一些。
但是司馬懿沒有想到,他們這些家夥兒,竟然都已經做到了這種地步。
這算什麽,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在挖我大宋的根基嗎。
到底還是商賈之人呐,目光所及之地,實在是太短太近了。
司馬懿轉頭看向身旁的張保,沉聲問道:“王仲貴、吳近等人現在在什麽地方?”
張保一聽到老爺這嚴肅的聲音,哪裏敢有絲毫遲疑,連忙迴答道:“迴老爺的話,他們一直都待在南方,而大多時候都待在臨安、建康一帶。”
司馬懿正聲道:“立刻派人給他們傳信,讓他們立刻、馬上啟程來開封見本相。”
“是,老爺,隻是.......”
雖然也不想問,但還是不得不問,“隻是老爺,需要具體給那些人傳信?”
司馬懿在思索片刻後,平聲說道:“張保,此事你親自去跑一趟,將南方那些商號規模稍大的商賈,都統統請來,具體事宜你便宜行事皆可。”
“是,老爺。”
張保當即拱手應道:“小的這就下去安排。”
待張保離開後,司馬懿又看向臉色稍有詫異的張浚說道:“德遠,此事就按你說的辦,我大宋稅賦之變法,就要從這些商賈之人開始。”
“你現在迴去,立刻安排製定一份詳細的章程上來,另外再將何鑄加上,要製定相關律法製度來約束這些商賈之人,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能任由他們如此隨意買賣。”
“是,丞相.......”
等張浚走出相府大門的時候,他才轉頭看向相府門上的那塊牌匾,不禁長出一口氣。
看來來之前的那些憂慮,全都是多餘的。
並非是丞相想要包庇他們或是怎樣,真是沒來得及去關注這些事情。
不過說來也是,近來丞相的重心可是在外,哪裏有閑工夫來關注這些事情呢。
但問題也不大,隻要丞相不說包庇之事,那麽處理這些商賈就變得很簡單了。
緊接著,張浚的臉色也逐漸變得低沉起來。
這處理商賈容易,可是製定相關章程卻是不容易,這裏頭涉及的東西也不是處理幾個人那麽簡單。
而且丞相還說將何鑄加上一起來,說是需要嚴明相關律法。
但其實這樣的製度是一直有的,在王荊公當政時期,更是將這些東西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隻是不知道怎麽的,總是容易變得名存實亡。
翌日,張浚在開封城門口接到了,剛剛從臨安趕迴來的趙鼎。
於一間平平無奇的茶坊之內,張浚向趙鼎說起了,讓其去燕州擔任河北留守之事。
這讓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的趙鼎稍感詫異,繼而看向張浚平聲問道:“這是秦某安排的?”
張浚沒有迴答這個問題,自己坐在桌案前,淡淡的淺酌著杯中茶水,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
趙鼎在長舒一口氣後,也是端起茶杯大口飲用起來。
此時他的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今年年初的時候,他被那王次翁派去臨安,說是之前搬移朝廷的時候,臨安那邊兒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好,得讓他去收個尾。
當時趙鼎也沒多想,反正當時北方雖然還在打仗,但基本還是穩定了下來,所以二話沒說也就去了,畢竟南方那邊兒有些問題也確實需要處理。
結果哪曾想,就在他離開開封的那段時間內,竟然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
王次翁死了,倒是沒多少意外,還記得最後一次見他的時候,看著就已經是病入膏肓了,也幾個月可活了。
但是官家卻突然駕崩了,剛一聽到此消息的趙鼎,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開什麽玩笑,官家正值青壯之年,而且除了在那方麵可能有什麽問題以外,也從來沒聽說過有什麽病,好端端的怎麽會駕崩了呢。
結果後來得知,官家是在福寧宮中意外失火被燒死的。
與官家......先帝一並被燒死的,還有皇宮大總管張去、以及禦醫張繼先等人。
趙鼎甚至都不用細細思索,僅從第一直覺中就能想到,這事兒肯定是那秦某人在背後搞得鬼。
當時趙鼎那個憤怒啊,當即就要準備啟程迴開封,勢必要與那秦某奸逆好生說道說道。
但最終還是被旁人拉了下來......
是啊,他們都說得對啊,就算他趙鼎迴到開封,又能做些什麽呢。
可是難道什麽都不管嗎?
於是,趙鼎便帶著這般糾結之情,在處理好臨安那邊兒的事宜後,匆匆趕迴了開封。
那知剛剛迴到臨安,都還沒能迴開封府衙去一趟呢。
就聽到了自己的多年老友張浚對他說,讓他直接去燕州任河北留守一職。
秦某這是什麽意思?
是要將他趙鼎調離開封、調離朝堂嗎?
良久之後,張浚看著麵前這個正低著腦袋,不知在想些什麽的老友。
平聲說道:“元鎮兄,此事無論是對於朝廷,還是對於秦某或元鎮兄你而言,都有好處,而且燕州那地方,也確實需要像元鎮兄這樣的能臣......”
張浚話還沒說完,便見趙鼎抬手打斷道:“德遠兄不必多言,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你的好意趙某也心領了。”
是了,以趙鼎的眼力,又怎能看不出此等安排下,所隱藏的真實含義呢。
秦某他還算是有點兒眼力見,知道他趙鼎的本事,若是棄之不用著實可惜。
但是他趙鼎與難以與這秦某等人相處,於是將他安排到其他地方任職,便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趙鼎對此哪能不清楚呢,他清楚得很。
與此同時,趙鼎也有些佩服那秦某。
這才多少年時間,從當初臨安的政變開始算起,也僅僅才過去了六七年時間吧。
而就是這六七年的時間裏,卻是讓大宋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且不說順利收迴了開封等地,甚至就連大宋立國百年,都未曾真正拿下的燕雲十六州也給收複。
最重要的還是,將就已經不知脫離多久的遼東,也順帶給攻占了下來。
趙鼎清楚知道自己的才能,若是他來當政總攬一切,對於收複開封他是有信心的,但是再往後,他就真不敢想了。
最近還聽說,秦某他已經安排嶽某與吳璘兵分兩路,一並伐夏,想來問題應該也不是很大。
良久之後,趙鼎看著張浚緩緩說道:“今日我收拾一下,明日我就離開開封前往燕州,這樣大家也好都放心。”
說著也不禁感慨笑說道:“隻是德遠兄呐,我等今日一別,下一次又不知何時才能見麵了。”
說起來,像他們這般年紀的人,如今又要相隔一方,這見麵的次數真不多了,隨時都有可能是最後一麵。
張浚微笑著迴應道:“元鎮兄很快的,明日一早我們就又能再次見麵了。”
.......
.......
“元鎮兄,一路多多保重。”
翌日,張浚親自送老友趙鼎出了開封城門,緊握著趙鼎的手沉聲說道。
“德遠兄也要多多保證。”
趙鼎搭上另一隻手重重點頭應道:“想必德遠兄你這平章事的壓力也不小,如今我大宋雖然有了一番新局麵,但同時這問題也更多了。”
趙鼎說著又忽然想起了什麽,繼而說道:“我聽說最近中書門下省府衙內,都在商議著變法之事?”
“不錯,確有其事。”
張浚應聲說道:“最主要關於賦稅方麵的,朝廷每年的稅收都太少了,在沒有什麽天災人禍的情況下,朝廷每年結餘甚至都還不到一百萬貫,若非海外有白銀進賬,我大宋根本就坑不起任何風險。”
“原來如此......”
趙鼎若有所思的說道:“自古以來,這變法之事就是一件極為困難之事,不知有多少能臣死在了這變法上麵。”
但趙鼎也知道這是朝廷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稍稍思索片刻後,便提出了他的建議。
“德遠兄,我前段時間在臨安一帶處理事務的時候,便清楚明顯的注意到。”
“如今這南方的各種貨物買賣,正不斷的朝著少數幾家,規模超大的商號集中,他們幾乎可以隨意操控民間市場物價。”
“而他們每年所產生的買賣數額,至少都在數千萬貫以上,可是所納賦稅卻不足十之一二,或許可以從這裏開始進行變法。”
張浚聽到這裏,自然也明白此事的嚴重性了,繼而問道這些商家都是些什麽人。
趙鼎微微搖了搖頭,歎聲說道:“德遠兄,我建議你將此事直接上報給秦某,讓他去處理此事為好,南方雖富,卻富不在民咯......”
“告辭!”
片刻後,張浚在看著趙鼎一行人的身影,已經徹底消失後,才轉身朝著城內走去。
剛才趙鼎的話是什麽意思?
這事兒需要上報給秦某?
意思就是說,那些商號的背後,其實就站著秦某?
如此一來,這變法從一開始,就直接變到他秦某頭上去了嗎?
張浚不禁暗歎一口氣,這變法果然就是千年之難題啊。
隻是不知道秦某他到時會作何感想了。
秦某他會選擇挖自己的腳跟嗎?
自己的根都不挖,又何以挖別人的根呢,如此焉能服眾。
難咯......難咯......
.......
.......
“趙鼎走了?”
“是的,丞相,今日一早就離開了。”
當日下午,張浚便來到相府,在廳堂內向丞相專門匯報此事。
而在此之前,張浚還找了一些相關卷宗與奏章來查閱,均是關於趙鼎在離開前對他說的那件事情。
此時坐在上位的司馬懿對此也略感好奇,就這麽個事兒隨便派個人來匯報就是了,又何需他一平章事親自來跑這一趟呢。
很顯然,張浚對他另有話要說。
這事情嘛該說就說,就怕那些有事兒也不說的。
於是司馬懿便看向張浚平聲述說道:“想必德遠你今日來此相府,不單單隻是為了說趙鼎之事吧,又或者是趙鼎離開時給你說了些什麽。”
“但也無妨,在本相麵前,你有什麽話直說便是。”
“是,丞相。”
張浚先是拱手應道,繼而臉色沉重的肅聲說道:“我聽說最近南方的有些商號,已經將買賣規模做到了極大的地步。”
“也就是隨意操控物價的那種,儼然已經淩駕於官府之上,而當地官府也都不敢管,隻能任由他們魚肉百姓,隨意製定貨物價值。”
“我還發現,很多朝廷從他們這些商號中購買的東西,所花費的錢,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原本的價值,就連朝廷都如此,就更不用說那些百姓了。”
“丞相,這南方所製作的貨物很多,且不說其他地方,就說我們腳下的開封城內,就有大量東西是從南方運送而來。”
“也就是說,南方貨物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大宋各地貨物的價值.......”
張浚一直在說著,司馬懿則一直在靜靜聽著。
“所以丞相,朝廷欲要改變稅賦之法,或許可以從這上麵開始逐步下手,有些製度需要從下至上的改變,但有些製度則是需要從上到下的改變。”
莫約一個多刻鍾之後,張浚終於是說完了他想說的,而在此期間丞相也未說出一個字來打斷他。
隻是張浚有清楚看到,丞相的臉色正逐漸變得沉重。
看來所猜非虛,丞相他肯定已經意識了什麽,也知道此事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隻是不知道,丞相接下來會作何選擇呢。
“德遠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呐。”
片刻後,司馬懿微微搖頭應道。
司馬懿都聽明白了,而且是打一開始就聽明白了。
說起來他也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看到王仲貴與吳近等人了。
這張浚所言之事,不就是這些人的事情嗎。
而所說之問題,不也就是他們的問題嗎。
司馬懿不禁暗歎一口氣,因為當初在政變前後那段時間裏,這些人都給他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若是當初沒有他們的幫助,他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這一切。
既然對他有功,自然應當厚報,所以後來也就對他們放縱了一些。
但是司馬懿沒有想到,他們這些家夥兒,竟然都已經做到了這種地步。
這算什麽,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在挖我大宋的根基嗎。
到底還是商賈之人呐,目光所及之地,實在是太短太近了。
司馬懿轉頭看向身旁的張保,沉聲問道:“王仲貴、吳近等人現在在什麽地方?”
張保一聽到老爺這嚴肅的聲音,哪裏敢有絲毫遲疑,連忙迴答道:“迴老爺的話,他們一直都待在南方,而大多時候都待在臨安、建康一帶。”
司馬懿正聲道:“立刻派人給他們傳信,讓他們立刻、馬上啟程來開封見本相。”
“是,老爺,隻是.......”
雖然也不想問,但還是不得不問,“隻是老爺,需要具體給那些人傳信?”
司馬懿在思索片刻後,平聲說道:“張保,此事你親自去跑一趟,將南方那些商號規模稍大的商賈,都統統請來,具體事宜你便宜行事皆可。”
“是,老爺。”
張保當即拱手應道:“小的這就下去安排。”
待張保離開後,司馬懿又看向臉色稍有詫異的張浚說道:“德遠,此事就按你說的辦,我大宋稅賦之變法,就要從這些商賈之人開始。”
“你現在迴去,立刻安排製定一份詳細的章程上來,另外再將何鑄加上,要製定相關律法製度來約束這些商賈之人,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能任由他們如此隨意買賣。”
“是,丞相.......”
等張浚走出相府大門的時候,他才轉頭看向相府門上的那塊牌匾,不禁長出一口氣。
看來來之前的那些憂慮,全都是多餘的。
並非是丞相想要包庇他們或是怎樣,真是沒來得及去關注這些事情。
不過說來也是,近來丞相的重心可是在外,哪裏有閑工夫來關注這些事情呢。
但問題也不大,隻要丞相不說包庇之事,那麽處理這些商賈就變得很簡單了。
緊接著,張浚的臉色也逐漸變得低沉起來。
這處理商賈容易,可是製定相關章程卻是不容易,這裏頭涉及的東西也不是處理幾個人那麽簡單。
而且丞相還說將何鑄加上一起來,說是需要嚴明相關律法。
但其實這樣的製度是一直有的,在王荊公當政時期,更是將這些東西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隻是不知道怎麽的,總是容易變得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