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政事,這第一年的八百萬借票可都全部還清了?”
這紹興十二年的春節才剛剛過完不久,三司府衙便開始忙碌得不行了。
每天都有無數手持借票的債主們,在三司府衙大門外排著長龍,等著拿錢。
賺朝廷的錢,可是不容易,這是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數日後,待一切都處理得差不多了。
司馬懿便再一次在中書門下省的廳堂內,召集相關官員來算賬。
治國理政其實就是算賬,算賬就是治國。
賬算得清楚算得流暢,國家就能治理得好。
賬算不清楚全是火腿,國家就會出現混亂,進而一係列的禍事便會接踵而至。
所以一直以來,司馬懿對算賬這件事情,都顯得格外的重視,這玩意兒就像是不見血的戰場一般。
“迴稟丞相。”
就坐在下手首位的範同率先迴答道:“預計八百萬貫借票,在再加上近五十萬貫的利息,目前已經平等買賣的收迴借票六百萬貫,其中也包括之前於副使從不法商賈收迴來的。”
“六百萬貫?”
坐在上位的司馬懿繼而問道:“那還有兩百萬貫呢?難道那些人都已經不急著拿錢了嗎?天底下還有這樣的事兒?”
“又或者說,這三司府衙又沒錢了?”
“丞相,這錢是足夠的。”
範同連聲應道:“如今庫中至少還有一千萬貫,甚至都可以一並還了。”
範同說著,心中還不禁暗歎,可不得有錢嗎,這其中就有他家的一百多萬貫。
片刻後,範同繼續解釋道:“隻是因為對於一些商賈之人來說,這銀票還有其他的妙用,再加上家底豐厚,故而也並不急著換錢。”
“妙用?什麽妙用?”
咳咳......
範同在清了清嗓子後,準備好好的清楚的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丞相,這借票的妙用就在於......”
“......大概就是如此。”
一會兒後,範同說完了,司馬懿也聽明白了。
合著這借票還有當成地方通行證的妙用,有了這借票後,在各個地方州縣行商的時候,就如同有了什麽聖旨一般,這樣就不會被各地官吏所為難了。
如此解釋,倒也就說得通了。
隻是司馬懿現在還不太好分析,這些事情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此這般又能持續多久。
“丞相,臣還有一事需要稟報。”
正當司馬懿思索的時候,範同又再次出聲說道。
司馬懿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他盡管說來便是。
範同緩緩述說道:“丞相,就在前些日子裏,臣逐漸發現這借票還能有其他的妙用。”
“別的暫且不提,就說之前給朝廷提供一定部分官服的商賈,他之前曾說過,他在向其他人購買生絲和布料甚至是黃金的時候,所用的就是借票。”
“而那些商賈之人也認這樣的借票,所以三司府衙在收迴這些借票的時候臣就有注意到,有些人的借票變多了,而有些人的借票就變少了,就是因為他們相互之間有了買賣”
司馬懿聽到這裏好似意識到了什麽,繼而看向範同追問道:“所以你的意思是.......”
範同正聲答道:“丞相,這借票完全就可以當成錢來使用,近來還有不少商賈跟臣說,這用借票做買賣的時候可是方便得不行。”
“這一紙借票就能頂好幾車的財物,每次做買賣時就揣上幾張借票足矣,因此而減少了極多的麻煩。”
“甚至還有人抱怨說,這些借票的數額都太大了,一張少說也是一千貫起,一般的小買賣根本都用不到,所有若是能有一些數額小值的借票就更好了。”
範同繼續說道:“丞相,所以臣在這一兩日裏就一直在想著,朝廷是否需要在發出一些小數額的借票,比如十貫或者一百貫的。”
“當然了,這些小數額的借票都是沒有利息的,這數額雖小,但其數量想必不會少,說不定朝廷因此又能輕輕鬆鬆的收入上千萬貫。”
“隻要三司府衙內隨時都能兌換實體銅錢,那就不怕這些借票成為廢紙,不知丞相以為如何?”
“這........”
待範同說完以後,丞相也還沒說話,下麵兒的其他官員便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而司馬懿依舊沒說話,就靜靜的聽著他們其他人的討論。
還別說,依照範同所言,朝廷可不是就白白增加了這麽多的錢嗎。
片刻後,見討論聲小了許多,司馬懿便看向另一邊的王次翁問道:“慶曾以為此借票之事如何?”
王次翁微微點頭應道:“迴稟丞相,臣以為範政事之言並無不可,但是這會有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便是造假的問題,之前朝廷發出的都是大數額借票,至少乃是一千貫起,這些借票都是記錄有數的,民間不太可能造假,而用得起這樣借票的人,也不太可能會冒著砍頭抄家的風險來做這樣的事情。”
王次翁稍顯擔憂的解釋道:“可一旦這數額變小了以後,借票數量又變多了,用著借票的人又變得更多了,那麽核驗起來恐怕會十分麻煩,到時民間說不定就會有專門的人來造這個假來獲利。”
“是啊,丞相。”
坐在王次翁身旁的何鑄也緊跟著說道:“這在幾十一百年前可都是有教訓的。”
“按照範政事的說法,這不就是曾經所用的憑證嗎,將憑證當成錢來使用,可是都還沒用多少年,這所謂憑證便沒人認了,就是因為民間造假太多難以辨認。”
“何政事,這可完全是兩碼事情,不可相提並論。”
範同當即反駁道:“當初更多的還是因為朝廷超發太多而已,造假隻是其中一小部分罷了。”
“再則說了,造假而已有什麽好擔心的,就算他能造十年假,能造二十年假,但隻要被暴露一次,那造假之人就是賺得再多那最後也是朝廷的,難不成帶著錢跑到天涯海角去不成嗎。”
麵對範同何鑄二人的爭論,王次翁看向丞相點頭應道:“丞相,範政事與何政事所言都不無道理。”
“所以我們應當吸取曾經的教訓,既不能發出太多借票,同時也要嚴厲打擊造假借票的行為。”
“所以這借票可發?”
“是的,丞相,臣以為尚可?”
這紹興十二年的春節才剛剛過完不久,三司府衙便開始忙碌得不行了。
每天都有無數手持借票的債主們,在三司府衙大門外排著長龍,等著拿錢。
賺朝廷的錢,可是不容易,這是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數日後,待一切都處理得差不多了。
司馬懿便再一次在中書門下省的廳堂內,召集相關官員來算賬。
治國理政其實就是算賬,算賬就是治國。
賬算得清楚算得流暢,國家就能治理得好。
賬算不清楚全是火腿,國家就會出現混亂,進而一係列的禍事便會接踵而至。
所以一直以來,司馬懿對算賬這件事情,都顯得格外的重視,這玩意兒就像是不見血的戰場一般。
“迴稟丞相。”
就坐在下手首位的範同率先迴答道:“預計八百萬貫借票,在再加上近五十萬貫的利息,目前已經平等買賣的收迴借票六百萬貫,其中也包括之前於副使從不法商賈收迴來的。”
“六百萬貫?”
坐在上位的司馬懿繼而問道:“那還有兩百萬貫呢?難道那些人都已經不急著拿錢了嗎?天底下還有這樣的事兒?”
“又或者說,這三司府衙又沒錢了?”
“丞相,這錢是足夠的。”
範同連聲應道:“如今庫中至少還有一千萬貫,甚至都可以一並還了。”
範同說著,心中還不禁暗歎,可不得有錢嗎,這其中就有他家的一百多萬貫。
片刻後,範同繼續解釋道:“隻是因為對於一些商賈之人來說,這銀票還有其他的妙用,再加上家底豐厚,故而也並不急著換錢。”
“妙用?什麽妙用?”
咳咳......
範同在清了清嗓子後,準備好好的清楚的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丞相,這借票的妙用就在於......”
“......大概就是如此。”
一會兒後,範同說完了,司馬懿也聽明白了。
合著這借票還有當成地方通行證的妙用,有了這借票後,在各個地方州縣行商的時候,就如同有了什麽聖旨一般,這樣就不會被各地官吏所為難了。
如此解釋,倒也就說得通了。
隻是司馬懿現在還不太好分析,這些事情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此這般又能持續多久。
“丞相,臣還有一事需要稟報。”
正當司馬懿思索的時候,範同又再次出聲說道。
司馬懿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他盡管說來便是。
範同緩緩述說道:“丞相,就在前些日子裏,臣逐漸發現這借票還能有其他的妙用。”
“別的暫且不提,就說之前給朝廷提供一定部分官服的商賈,他之前曾說過,他在向其他人購買生絲和布料甚至是黃金的時候,所用的就是借票。”
“而那些商賈之人也認這樣的借票,所以三司府衙在收迴這些借票的時候臣就有注意到,有些人的借票變多了,而有些人的借票就變少了,就是因為他們相互之間有了買賣”
司馬懿聽到這裏好似意識到了什麽,繼而看向範同追問道:“所以你的意思是.......”
範同正聲答道:“丞相,這借票完全就可以當成錢來使用,近來還有不少商賈跟臣說,這用借票做買賣的時候可是方便得不行。”
“這一紙借票就能頂好幾車的財物,每次做買賣時就揣上幾張借票足矣,因此而減少了極多的麻煩。”
“甚至還有人抱怨說,這些借票的數額都太大了,一張少說也是一千貫起,一般的小買賣根本都用不到,所有若是能有一些數額小值的借票就更好了。”
範同繼續說道:“丞相,所以臣在這一兩日裏就一直在想著,朝廷是否需要在發出一些小數額的借票,比如十貫或者一百貫的。”
“當然了,這些小數額的借票都是沒有利息的,這數額雖小,但其數量想必不會少,說不定朝廷因此又能輕輕鬆鬆的收入上千萬貫。”
“隻要三司府衙內隨時都能兌換實體銅錢,那就不怕這些借票成為廢紙,不知丞相以為如何?”
“這........”
待範同說完以後,丞相也還沒說話,下麵兒的其他官員便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而司馬懿依舊沒說話,就靜靜的聽著他們其他人的討論。
還別說,依照範同所言,朝廷可不是就白白增加了這麽多的錢嗎。
片刻後,見討論聲小了許多,司馬懿便看向另一邊的王次翁問道:“慶曾以為此借票之事如何?”
王次翁微微點頭應道:“迴稟丞相,臣以為範政事之言並無不可,但是這會有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便是造假的問題,之前朝廷發出的都是大數額借票,至少乃是一千貫起,這些借票都是記錄有數的,民間不太可能造假,而用得起這樣借票的人,也不太可能會冒著砍頭抄家的風險來做這樣的事情。”
王次翁稍顯擔憂的解釋道:“可一旦這數額變小了以後,借票數量又變多了,用著借票的人又變得更多了,那麽核驗起來恐怕會十分麻煩,到時民間說不定就會有專門的人來造這個假來獲利。”
“是啊,丞相。”
坐在王次翁身旁的何鑄也緊跟著說道:“這在幾十一百年前可都是有教訓的。”
“按照範政事的說法,這不就是曾經所用的憑證嗎,將憑證當成錢來使用,可是都還沒用多少年,這所謂憑證便沒人認了,就是因為民間造假太多難以辨認。”
“何政事,這可完全是兩碼事情,不可相提並論。”
範同當即反駁道:“當初更多的還是因為朝廷超發太多而已,造假隻是其中一小部分罷了。”
“再則說了,造假而已有什麽好擔心的,就算他能造十年假,能造二十年假,但隻要被暴露一次,那造假之人就是賺得再多那最後也是朝廷的,難不成帶著錢跑到天涯海角去不成嗎。”
麵對範同何鑄二人的爭論,王次翁看向丞相點頭應道:“丞相,範政事與何政事所言都不無道理。”
“所以我們應當吸取曾經的教訓,既不能發出太多借票,同時也要嚴厲打擊造假借票的行為。”
“所以這借票可發?”
“是的,丞相,臣以為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