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功嗎.........”
劉錡聞言,隻是微微搖了搖腦袋歎息一笑,並未將此等事情放在心上。
繼而抬起頭來看向丞相,艱難的拱手說道:“丞相,首功不首功的末將並不在意。”
“隻是這一仗戰死了那麽多將士兄弟們,末將都不知該如何向這些兄弟們的家人交代.........”
“無妨!”
司馬懿當即打斷道:“這些善後事宜本就是朝廷應做的事情,朝廷是不會虧待這些有功將士們的,而本相也會親自督促朝中相關官吏人等,用心安排好此等事宜。”
“日後若是有哪裏朝廷做得不到位的,你盡管來找本相便是,本相既然說了這話,自然便會負責到底。”
在司馬懿看來,這撫恤問題其實不僅僅是關乎死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給活人看的問題。
將士們隻有在清楚知道自己已然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在戰場上才會更加的賣命廝殺以求建功。
如若不然的話,什麽都不給將士們管好,又還想讓將士們拚命廝殺,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極為不現實的,讓誰來誰也不願意啊。
與此同時,以丞相的名義去撫恤他們,到時再讓宣部的人根據此實事寫些劇本出來,什麽戲班子說書的都給一並安排上,如此名望就又能漲一大截了。
用朝廷的錢糧,去增加他秦某人的名望,又何樂而不為呢,此事可幹。
劉錡連忙道謝,“末將替兄弟們多謝丞相!”
顯然此時司馬懿還不是在想這些問題,他認為這劉錡實乃大才,還可以考慮再繼續考校他一番。
繼而問道:“信叔呐,如今那金國副帥完顏阿離補,已經帶著殘部朝著關中逃去,想必是去找金國的關中統領完顏撒離喝去了。”
“不知以你之見,此二人在當下的情況下又當作何打算呢,而我軍下一步又應該如何行事呢?”
劉錡聞言,當即便開始沉思起來。
他不知丞相是在問策,還是在考驗他。
但想必後者的可能性要遠高於前者的可能性,畢竟以如今丞相所表現出來的謀略來看,沒道理會來找他劉錡問策,這點兒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既然是考驗的話........
劉錡在思索片刻後,沉聲述說道:“丞相,末將以為,在如今金國內部鬥爭激烈的情況下,完顏阿離補與完顏撒離喝二人儼然已經成為了孤軍,他們既不會想著找死而迴到金國,同時也得不到金國的任何支援。”
“那麽他們唯有擁兵自立割據一方,方可暫且苟活下去,以待天變,所以他們便隻剩下了兩個選擇。”
“其一便是占關中而守,關中之地乃四塞之國,隻需守住幾道關口則大軍難入,實乃割據一方的上佳之選”
司馬懿微微點頭應道:“那其二呢?”
“其二嘛..........”
劉錡繼續說道:“那便是放棄關中,過河朝著河東路退去,相比於關中而言,在河東路待著要比在關中待著要安全不少,至少退路是一直有的。”
“所以你以為他們會作何選擇呢?是留守關中還是退至河東?”
“留守關中還是退至河東........”
劉錡此後又再次陷入了沉思。
司馬懿看著劉錡沉默的模樣,輕聲說道:“或許你設身處地的去想一想會更容易一些,若你是完顏阿離補或完顏撒離喝,在當下的情況下怎樣做才能更好的保存力量。”
劉錡在聽到丞相的提醒後,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麽。
這話剛才他還說過的,河東路比之關中的一大優勢,便是更有退路可言。
關中雖好,但同樣也是牢籠,若是幾麵同時進攻也難得逃出去。
隨即緩緩說道:“所以丞相的意思是說,他們是要放棄關中退至河東進駐太原?”
司馬懿隻是微微一笑,並未言語。
“丞相........”
就在此時,門外突然出現一道身影,此人正是嶽雷,隻見他拱手道:“韓帥求見,說有要事。”
“讓他直接進來吧。”
..........
..........
很快,司馬懿看見韓世忠帶著一身布衣的人走了進來。
韓世忠先是向丞相見禮後,隨即又問了問劉錡的情況,看看這般傷勢如何。
待一陣寒暄結束後,韓世忠在開始說起正事,“丞相,此人說是從太行山來,有要事必須麵見丞相。”
“太行山?”
一聽到太行山這個地名,司馬懿瞬時就想起了嶽大爺來。
隻見那布衣朝著他遞來了一封信件。
司馬懿伸手接過,不緊不慢的打開細細看閱起來。
同時還隨口對韓世忠問道,怎麽著還需要你韓帥親自來跑這差事呢。
韓世忠表示,這不是順路遇見了嗎,反正也沒事兒,帶帶路什麽的也無妨。
司馬懿當即就聽明白了,合著韓世忠是想說自家的大軍都沒事兒做唄,所以就隻能幹幹跑路這種事情了。
這個韓世忠啊..........說他是粗漢子吧,其實又有不少細膩的小心思。
但又說他聰明智慧吧,就他以前做的那些事兒來看,又顯得十分的莽撞。
隻能說,這人啊,就是這樣,是多變的,同時也是複雜的。
想要徹底看清楚一個人,幾乎就是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做到的事情。
別說看清別人了,就連看清自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還更難。
所以任何妄圖一眼看清他人的人,往往皆是見識淺薄。
就算是他司馬懿自己,在這方麵也一直是慎之又慎,即便是麵對一個看似已經看清了解的人,也必須時刻保持著必要的觀察,不敢下最後的結論。
自此次北伐出征以來,他不止是重新認識了韓世忠,同時也重新認識了張俊與楊沂中。
他們在此戰中的表現,都比預想中的要好。
即便是不明所以的楊沂中,那骨子裏的硬朗氣節,同樣也超乎了他的預料。
劉錡聞言,隻是微微搖了搖腦袋歎息一笑,並未將此等事情放在心上。
繼而抬起頭來看向丞相,艱難的拱手說道:“丞相,首功不首功的末將並不在意。”
“隻是這一仗戰死了那麽多將士兄弟們,末將都不知該如何向這些兄弟們的家人交代.........”
“無妨!”
司馬懿當即打斷道:“這些善後事宜本就是朝廷應做的事情,朝廷是不會虧待這些有功將士們的,而本相也會親自督促朝中相關官吏人等,用心安排好此等事宜。”
“日後若是有哪裏朝廷做得不到位的,你盡管來找本相便是,本相既然說了這話,自然便會負責到底。”
在司馬懿看來,這撫恤問題其實不僅僅是關乎死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給活人看的問題。
將士們隻有在清楚知道自己已然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在戰場上才會更加的賣命廝殺以求建功。
如若不然的話,什麽都不給將士們管好,又還想讓將士們拚命廝殺,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極為不現實的,讓誰來誰也不願意啊。
與此同時,以丞相的名義去撫恤他們,到時再讓宣部的人根據此實事寫些劇本出來,什麽戲班子說書的都給一並安排上,如此名望就又能漲一大截了。
用朝廷的錢糧,去增加他秦某人的名望,又何樂而不為呢,此事可幹。
劉錡連忙道謝,“末將替兄弟們多謝丞相!”
顯然此時司馬懿還不是在想這些問題,他認為這劉錡實乃大才,還可以考慮再繼續考校他一番。
繼而問道:“信叔呐,如今那金國副帥完顏阿離補,已經帶著殘部朝著關中逃去,想必是去找金國的關中統領完顏撒離喝去了。”
“不知以你之見,此二人在當下的情況下又當作何打算呢,而我軍下一步又應該如何行事呢?”
劉錡聞言,當即便開始沉思起來。
他不知丞相是在問策,還是在考驗他。
但想必後者的可能性要遠高於前者的可能性,畢竟以如今丞相所表現出來的謀略來看,沒道理會來找他劉錡問策,這點兒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既然是考驗的話........
劉錡在思索片刻後,沉聲述說道:“丞相,末將以為,在如今金國內部鬥爭激烈的情況下,完顏阿離補與完顏撒離喝二人儼然已經成為了孤軍,他們既不會想著找死而迴到金國,同時也得不到金國的任何支援。”
“那麽他們唯有擁兵自立割據一方,方可暫且苟活下去,以待天變,所以他們便隻剩下了兩個選擇。”
“其一便是占關中而守,關中之地乃四塞之國,隻需守住幾道關口則大軍難入,實乃割據一方的上佳之選”
司馬懿微微點頭應道:“那其二呢?”
“其二嘛..........”
劉錡繼續說道:“那便是放棄關中,過河朝著河東路退去,相比於關中而言,在河東路待著要比在關中待著要安全不少,至少退路是一直有的。”
“所以你以為他們會作何選擇呢?是留守關中還是退至河東?”
“留守關中還是退至河東........”
劉錡此後又再次陷入了沉思。
司馬懿看著劉錡沉默的模樣,輕聲說道:“或許你設身處地的去想一想會更容易一些,若你是完顏阿離補或完顏撒離喝,在當下的情況下怎樣做才能更好的保存力量。”
劉錡在聽到丞相的提醒後,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麽。
這話剛才他還說過的,河東路比之關中的一大優勢,便是更有退路可言。
關中雖好,但同樣也是牢籠,若是幾麵同時進攻也難得逃出去。
隨即緩緩說道:“所以丞相的意思是說,他們是要放棄關中退至河東進駐太原?”
司馬懿隻是微微一笑,並未言語。
“丞相........”
就在此時,門外突然出現一道身影,此人正是嶽雷,隻見他拱手道:“韓帥求見,說有要事。”
“讓他直接進來吧。”
..........
..........
很快,司馬懿看見韓世忠帶著一身布衣的人走了進來。
韓世忠先是向丞相見禮後,隨即又問了問劉錡的情況,看看這般傷勢如何。
待一陣寒暄結束後,韓世忠在開始說起正事,“丞相,此人說是從太行山來,有要事必須麵見丞相。”
“太行山?”
一聽到太行山這個地名,司馬懿瞬時就想起了嶽大爺來。
隻見那布衣朝著他遞來了一封信件。
司馬懿伸手接過,不緊不慢的打開細細看閱起來。
同時還隨口對韓世忠問道,怎麽著還需要你韓帥親自來跑這差事呢。
韓世忠表示,這不是順路遇見了嗎,反正也沒事兒,帶帶路什麽的也無妨。
司馬懿當即就聽明白了,合著韓世忠是想說自家的大軍都沒事兒做唄,所以就隻能幹幹跑路這種事情了。
這個韓世忠啊..........說他是粗漢子吧,其實又有不少細膩的小心思。
但又說他聰明智慧吧,就他以前做的那些事兒來看,又顯得十分的莽撞。
隻能說,這人啊,就是這樣,是多變的,同時也是複雜的。
想要徹底看清楚一個人,幾乎就是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做到的事情。
別說看清別人了,就連看清自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還更難。
所以任何妄圖一眼看清他人的人,往往皆是見識淺薄。
就算是他司馬懿自己,在這方麵也一直是慎之又慎,即便是麵對一個看似已經看清了解的人,也必須時刻保持著必要的觀察,不敢下最後的結論。
自此次北伐出征以來,他不止是重新認識了韓世忠,同時也重新認識了張俊與楊沂中。
他們在此戰中的表現,都比預想中的要好。
即便是不明所以的楊沂中,那骨子裏的硬朗氣節,同樣也超乎了他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