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司馬丞相率領著韓家軍與禁衛軍,以及那副極為顯眼的棺材板子。
共計六萬餘大軍和一口棺材,正式向著鎮江府方向啟程了。
城外向北的要道上,沿路兩旁站滿了百姓相送,同時不禁高聲大唿著‘丞相必勝、大宋威武’等.........
更有甚者,擺著香火,跪拜祈禱,祝願大勝。
之所以有這一幕場景,隻是因為就在昨日,大軍出征的消息在不經意間走漏了,一下子傳遍了臨安的大街小巷,如此才有了這般景象。
這幾日經過宣部的不懈努力,使得他們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金人一日不滅,他們則一日不得安寧,而他們最後的下場肯定還要比淵聖皇帝慘得多,皇帝尚且如此,那他們這般百姓又焉有這小日子可過。
與此同時,些許捐錢捐物者也不在少數,雖少,但眾多。
而大軍出征以及其他相關的消息,正以臨安為中心,向其他地方快速傳達著,應該要不了多久,就能傳到大宋的每一個州縣。
此次北伐所帶來的影響,亦然超過了之前曆年數次北伐。
因為這不僅僅事關大宋朝廷,還關乎著大多數人。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北伐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有著直接的利益關係,事關自身口袋的事情,怎可不支持。
因為對於有些家資的大族豪紳來說,可以賺到朝廷的利息錢。
而對於沒什麽家資的百姓來說,因為此次北伐,所以又有了很多活兒幹,有活兒幹也就有錢賺,有錢賺當然也會很高興了。
至於免費勞役什麽的,司馬懿為了消除一切反對北伐的聲音、
當即下令,表示一律可以用花錢來解決的這些問題,不再提及任何勞役的事情,全部都會發放相應的工錢,不然這些服勞役的人又怎會支持北伐呢。
若是朝廷沒錢了,借錢就完事了,反正這錢也都是在大宋境內消耗的,借的錢消耗完了,亦可反複借。
至於還錢的問題,司馬懿還沒想到這一步去。
如此,此次北伐,幾乎再無反對之聲音。
此時兵馬大元帥司馬懿身穿甲胄,披著紅袍,一騎當先,走在最前。
他的左右身後,跟著右副元帥韓世忠,以及前鋒將楊沂中。
再往後便是都統製耿著、副都統製王寶、副都指揮使元福等將領,最後便是綿延數裏長、邁著基本整齊步伐的大軍。
韓世忠與楊沂中二人還不時迴頭看著,剛才那些沿路送行的百姓。
他們此前似乎都不曾見過這般陣勢,或許.........在嶽家軍那邊兒有過這般場景吧。
不過他們自己也不曾注意到,這樣的鼓舞自然也是強烈的。
不僅僅是他們,就連那些個將士們,在見到此情此景後,這心裏頭也不禁有一股強烈的自豪感。
韓世忠一踢馬肚,稍稍上前幾步,靠近著丞相身旁隨口輕聲問道:“沒想到丞相的騎術如此之好,能這般穩健騎馬的人在南方可是少有。”
司馬懿看了看自己腳下上踩著、屁股坐著的這些玩意兒,微笑著迴答道:“有了這樣的馬鞍與馬鐙,何人又不能騎馬呢。”
馬鞍與馬鐙.........
韓世忠一聽這話,這腦海中不禁就浮現出了許多疑惑。
這馬鞍與馬鐙不是再尋常不過的東西了嗎,為什麽丞相還會專門提起這事兒呢,難道是另有深意不成,細細一想也著實想不太明白。
韓世忠正想著,另一邊兒的楊沂中也湊上前來,接著笑說道:“丞相您可是太謙虛了,這人人皆有馬鞍與馬鐙可用,可並非人人都能有丞相這般穩健的騎術。”
隻見司馬懿淡淡說道:“等今後練有成建製騎兵的時候,本相會下令,在尋常時期訓練的時候,一律不準佩戴這馬鞍與馬鐙,如此訓練出來的騎術自然就穩固,你們二位以為如何?”
這韓世忠與楊沂中相互看了一眼,均有著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好像.........這辦法確實也不錯呀。
所以說丞相的騎術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嗎,不過這事兒放在一介文官身上,多多少少還是令人有些驚訝。
在聯係到昔日丞相在宮門口奪劍的那一幕,雖然其中有著楊沂中大意的緣故,但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畢竟在韓世忠看來,這楊沂中雖然帶兵打仗不太行,但個人武力還是沒得說。
所以綜合想來,丞相所謂的忍辱負重並非空穴來風,肯定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暗自磨煉著自己。
故而不能再簡簡單單的用,手無縛雞之力是書生這樣的話來形容丞相了,這多膚淺。
不過隨即隻見韓世忠臉色一黯,歎聲說道:“不過丞相恐怕是多慮了,我大宋一朝基本無養馬之地,很難組建出成建製的騎兵。”
“丞相剛才所說的那好辦法,大宋應該是很難用得上了。”
司馬懿聞言頓時眉頭一皺,當即問道:“怎麽?泱泱大宋連一支成建製的騎兵隊伍都沒有嗎?”
韓世忠應聲說道:“整個大宋,有,且隻有一支這樣的騎兵隊伍,那便是嶽家軍下的背嵬軍。”
“背嵬軍.........”
司馬懿隱約想起來了,當時李啟從廬州傳過來的信件當中,在述說嶽家軍兵力情況的時候提到過。
隻是當時他沒太在意,卻不曾想倒是他疏忽了這最為關鍵的一點因素。
是了,這南方素來少馬,且大多也都是隻能運東西所用的騾子馬,用其上戰場的話便難當大用。
如此這偏居南方的政權,便很難組建騎兵隊伍。
這騎兵的重要性,司馬懿可是再清楚不過了。
沒有騎兵,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原和河北這些平原大地,難以擴大戰果,就更不用說一望無垠的草原了。
擴大不了戰果,那麽便難以取勝,最後很可能就隻能演變成消耗戰。
若是敵人騎兵多,那麽就會出現令人難以接受的情況。
這便是己方即使是勝利十次,也不如敵方騎兵勝利一次所取得的戰果大。
司馬丞相率領著韓家軍與禁衛軍,以及那副極為顯眼的棺材板子。
共計六萬餘大軍和一口棺材,正式向著鎮江府方向啟程了。
城外向北的要道上,沿路兩旁站滿了百姓相送,同時不禁高聲大唿著‘丞相必勝、大宋威武’等.........
更有甚者,擺著香火,跪拜祈禱,祝願大勝。
之所以有這一幕場景,隻是因為就在昨日,大軍出征的消息在不經意間走漏了,一下子傳遍了臨安的大街小巷,如此才有了這般景象。
這幾日經過宣部的不懈努力,使得他們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金人一日不滅,他們則一日不得安寧,而他們最後的下場肯定還要比淵聖皇帝慘得多,皇帝尚且如此,那他們這般百姓又焉有這小日子可過。
與此同時,些許捐錢捐物者也不在少數,雖少,但眾多。
而大軍出征以及其他相關的消息,正以臨安為中心,向其他地方快速傳達著,應該要不了多久,就能傳到大宋的每一個州縣。
此次北伐所帶來的影響,亦然超過了之前曆年數次北伐。
因為這不僅僅事關大宋朝廷,還關乎著大多數人。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北伐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有著直接的利益關係,事關自身口袋的事情,怎可不支持。
因為對於有些家資的大族豪紳來說,可以賺到朝廷的利息錢。
而對於沒什麽家資的百姓來說,因為此次北伐,所以又有了很多活兒幹,有活兒幹也就有錢賺,有錢賺當然也會很高興了。
至於免費勞役什麽的,司馬懿為了消除一切反對北伐的聲音、
當即下令,表示一律可以用花錢來解決的這些問題,不再提及任何勞役的事情,全部都會發放相應的工錢,不然這些服勞役的人又怎會支持北伐呢。
若是朝廷沒錢了,借錢就完事了,反正這錢也都是在大宋境內消耗的,借的錢消耗完了,亦可反複借。
至於還錢的問題,司馬懿還沒想到這一步去。
如此,此次北伐,幾乎再無反對之聲音。
此時兵馬大元帥司馬懿身穿甲胄,披著紅袍,一騎當先,走在最前。
他的左右身後,跟著右副元帥韓世忠,以及前鋒將楊沂中。
再往後便是都統製耿著、副都統製王寶、副都指揮使元福等將領,最後便是綿延數裏長、邁著基本整齊步伐的大軍。
韓世忠與楊沂中二人還不時迴頭看著,剛才那些沿路送行的百姓。
他們此前似乎都不曾見過這般陣勢,或許.........在嶽家軍那邊兒有過這般場景吧。
不過他們自己也不曾注意到,這樣的鼓舞自然也是強烈的。
不僅僅是他們,就連那些個將士們,在見到此情此景後,這心裏頭也不禁有一股強烈的自豪感。
韓世忠一踢馬肚,稍稍上前幾步,靠近著丞相身旁隨口輕聲問道:“沒想到丞相的騎術如此之好,能這般穩健騎馬的人在南方可是少有。”
司馬懿看了看自己腳下上踩著、屁股坐著的這些玩意兒,微笑著迴答道:“有了這樣的馬鞍與馬鐙,何人又不能騎馬呢。”
馬鞍與馬鐙.........
韓世忠一聽這話,這腦海中不禁就浮現出了許多疑惑。
這馬鞍與馬鐙不是再尋常不過的東西了嗎,為什麽丞相還會專門提起這事兒呢,難道是另有深意不成,細細一想也著實想不太明白。
韓世忠正想著,另一邊兒的楊沂中也湊上前來,接著笑說道:“丞相您可是太謙虛了,這人人皆有馬鞍與馬鐙可用,可並非人人都能有丞相這般穩健的騎術。”
隻見司馬懿淡淡說道:“等今後練有成建製騎兵的時候,本相會下令,在尋常時期訓練的時候,一律不準佩戴這馬鞍與馬鐙,如此訓練出來的騎術自然就穩固,你們二位以為如何?”
這韓世忠與楊沂中相互看了一眼,均有著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好像.........這辦法確實也不錯呀。
所以說丞相的騎術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嗎,不過這事兒放在一介文官身上,多多少少還是令人有些驚訝。
在聯係到昔日丞相在宮門口奪劍的那一幕,雖然其中有著楊沂中大意的緣故,但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畢竟在韓世忠看來,這楊沂中雖然帶兵打仗不太行,但個人武力還是沒得說。
所以綜合想來,丞相所謂的忍辱負重並非空穴來風,肯定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暗自磨煉著自己。
故而不能再簡簡單單的用,手無縛雞之力是書生這樣的話來形容丞相了,這多膚淺。
不過隨即隻見韓世忠臉色一黯,歎聲說道:“不過丞相恐怕是多慮了,我大宋一朝基本無養馬之地,很難組建出成建製的騎兵。”
“丞相剛才所說的那好辦法,大宋應該是很難用得上了。”
司馬懿聞言頓時眉頭一皺,當即問道:“怎麽?泱泱大宋連一支成建製的騎兵隊伍都沒有嗎?”
韓世忠應聲說道:“整個大宋,有,且隻有一支這樣的騎兵隊伍,那便是嶽家軍下的背嵬軍。”
“背嵬軍.........”
司馬懿隱約想起來了,當時李啟從廬州傳過來的信件當中,在述說嶽家軍兵力情況的時候提到過。
隻是當時他沒太在意,卻不曾想倒是他疏忽了這最為關鍵的一點因素。
是了,這南方素來少馬,且大多也都是隻能運東西所用的騾子馬,用其上戰場的話便難當大用。
如此這偏居南方的政權,便很難組建騎兵隊伍。
這騎兵的重要性,司馬懿可是再清楚不過了。
沒有騎兵,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原和河北這些平原大地,難以擴大戰果,就更不用說一望無垠的草原了。
擴大不了戰果,那麽便難以取勝,最後很可能就隻能演變成消耗戰。
若是敵人騎兵多,那麽就會出現令人難以接受的情況。
這便是己方即使是勝利十次,也不如敵方騎兵勝利一次所取得的戰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