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東西卻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民意。
畢竟對於百姓們而言,他們很難分得清什麽東西是對的,什麽東西又是錯的。
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得讓他們知道什麽東西應該是對的,什麽東西應該是錯的,弄清楚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至於真實的真真假假、對對錯錯什麽的,又有誰在乎呢,不存在的。
所以司馬懿就不禁在想著,今後得新建一個部門來管製這些事情,必須得讓他們跟著朝廷的方向走才行。
好叫他們知道什麽書可以說,什麽書不可以說。
同時也得讓他們明白什麽劇本可以寫,什麽劇本不可以寫,有的戲可以演,而有的戲堅決不能演。
至於具體什麽是可以的,什麽是不可以的。
那就得由朝廷相關部門具體分析後來做定奪了。
所以今後說什麽書演什麽戲都得先上報相關部門,不然這個後果可是很嚴重的,這對於朝廷和百姓們而言都不是什麽有利的事情。
司馬懿又不禁想了想,實際上這個問題似乎早在好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人注意到了,並且製定了相關製度。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得繼續加強重視才是。
對於民間的輿論方向,司馬懿向來都是極為重視的。
最好是在禮部之下,在新設一部。
如今禮部之下有四部,分別是禮部、祠部、客部以及膳部。
如此再增加一個宣部也亦無不可,就專門管這些說書的演戲的。
司馬懿如此想著,看來也是時候該出門到尚書省去了一趟了。
砰!砰砰!
此時門外突然又傳來的敲門聲,聽著敲門的力度和次數,必定是張保無疑。
“進來吧。”
推門進來的人確實是張保,他走進後拱手輕聲說道:“老爺,宮裏的張閣長來了,剛才老奴已經將他帶到密室閣了。”
張夠?
司馬懿心中稍顯疑惑,張夠在這個時候來此作甚。
司馬懿點點頭應道:“好,我這樣去看看。”
張保走後,司馬懿也還是收拾起了桌案上的書籍來。
心中還不禁暗想著,難道是宮中又出什麽變故了嗎。
自上次在內殿商議過議和之事以後,他便沒有在進過宮了,甚至連府門都沒有邁出去過。
這個時候該低調還是需要低調一點,不然為什麽說,暴風雨的前夕,總是顯得非常的寧靜呢。
至於司馬懿為什麽不出門。
無他,抱病爾。
這換季的時候,偶感風寒也是實屬正常的事情。
司馬懿猜測,自己目前這病,應該還得病一個多月才會有所好轉。
..........
..........
“小人拜見秦相。”
司馬懿在來到密室閣後,就見到張夠拱手拜見道。
司馬懿不在意的擺擺手道:“張閣長不必多禮,坐吧。”
待慢慢坐下後,才緩緩問道:“此次突然前來,可是宮中有了什麽變故?”
“宮中倒是沒有什麽變故。”
張夠搖搖頭道:“不過倒是秦相的尚書省出了一些變故。”
“尚書省?”
司馬懿頓時眉頭一皺,這麽些日子以來,雖然他一直是足不出戶的,但是對於尚書省的事情都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每日或者每隔一日,都會有人來匯報情況。
但從前些日子的情況來看,就算是司馬懿他也並沒有看出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繼而說道:“張閣長直言即可,本相倒是不知尚書省出了什麽變故。”
哈.......你秦相國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吧。
這一刻,張夠感到了十分的滿足。
一直以來,張夠每次會見秦相國的時候,都有不自覺的感覺到。
在秦相國麵前自己這腦子簡直就是如豬腦子一般,啥事兒也轉不過來。
現在好了,秦相國也是有事情是猜不到的。
咳咳..........
張夠清了清嗓子後,正聲說道:“昨日,張大官在內侍省看到了一封奏章,這是一封彈劾秦相您的奏章。”
“此彈劾奏章的內容,便是尚書省故意阻攔林大聲成立兵馬總領所,一切矛頭都直至秦相您。”
“寫奏章的人乃是孫近曾經的學生,而此人如今就在尚書省中任職員外郎。”
司馬懿聽到這兒後,也明白是什麽意思了。
考慮到那林大聲與孫近的關係,所以這孫近在看到林大聲諸事不順後,便示意自己的學生來彈劾於他。
司馬懿不禁輕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孫近,都不知該如何評價他是好了,也不知他是真傻還是假傻。
如此若真是彈劾就能夠解決的,難道林大聲他自己不會上奏彈劾嗎。
否則又何需天天堵著尚書省呢,這堵完尚書省又堵戶部司,這不都在瞎折騰嗎。
此時張夠又繼續說道:“秦相,如今此奏章已經本張大官留下了,可是留得住一份兒可就不一定留得住十份兒了,所以還需秦相早想對策才是。”
“不然指不定張大官什麽時候就疏忽大意了,以至於讓這類的奏章放在了官家的桌案前。”
“無妨!”
司馬懿微微搖頭道。
隨即又看向一旁的張保,輕聲說道:“等會兒傳信給那萬俟卨,讓他將孫近那些正在任上的學生統統都處理一下,本相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都不想在聽到他們的任何聲音了。”
“是,老爺。”
張保拱手應道:“老奴都記下了。”
這一幕不禁讓那張夠為之一震。
不愧是秦相國呀,這手筆來得可真是夠大的。
不動則已,這一動就將孫近的所有勢力一並拔起了。
隻是這會不會有些太過於大動幹戈了呢。
張夠稍顯疑惑的問道:“秦相,這般做法會不會有些不太合適,這麽大的事情不可能瞞得過官家的。”
司馬懿微微搖頭道:“無妨,此事讓那禦史中丞萬俟卨去處理,會處理得很好的。”
“即便是官家知道了,也無話可說,畢竟,我大宋可是說理的地方。”
“而他萬俟卨,就很會說理。”
畢竟對於百姓們而言,他們很難分得清什麽東西是對的,什麽東西又是錯的。
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得讓他們知道什麽東西應該是對的,什麽東西應該是錯的,弄清楚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至於真實的真真假假、對對錯錯什麽的,又有誰在乎呢,不存在的。
所以司馬懿就不禁在想著,今後得新建一個部門來管製這些事情,必須得讓他們跟著朝廷的方向走才行。
好叫他們知道什麽書可以說,什麽書不可以說。
同時也得讓他們明白什麽劇本可以寫,什麽劇本不可以寫,有的戲可以演,而有的戲堅決不能演。
至於具體什麽是可以的,什麽是不可以的。
那就得由朝廷相關部門具體分析後來做定奪了。
所以今後說什麽書演什麽戲都得先上報相關部門,不然這個後果可是很嚴重的,這對於朝廷和百姓們而言都不是什麽有利的事情。
司馬懿又不禁想了想,實際上這個問題似乎早在好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人注意到了,並且製定了相關製度。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得繼續加強重視才是。
對於民間的輿論方向,司馬懿向來都是極為重視的。
最好是在禮部之下,在新設一部。
如今禮部之下有四部,分別是禮部、祠部、客部以及膳部。
如此再增加一個宣部也亦無不可,就專門管這些說書的演戲的。
司馬懿如此想著,看來也是時候該出門到尚書省去了一趟了。
砰!砰砰!
此時門外突然又傳來的敲門聲,聽著敲門的力度和次數,必定是張保無疑。
“進來吧。”
推門進來的人確實是張保,他走進後拱手輕聲說道:“老爺,宮裏的張閣長來了,剛才老奴已經將他帶到密室閣了。”
張夠?
司馬懿心中稍顯疑惑,張夠在這個時候來此作甚。
司馬懿點點頭應道:“好,我這樣去看看。”
張保走後,司馬懿也還是收拾起了桌案上的書籍來。
心中還不禁暗想著,難道是宮中又出什麽變故了嗎。
自上次在內殿商議過議和之事以後,他便沒有在進過宮了,甚至連府門都沒有邁出去過。
這個時候該低調還是需要低調一點,不然為什麽說,暴風雨的前夕,總是顯得非常的寧靜呢。
至於司馬懿為什麽不出門。
無他,抱病爾。
這換季的時候,偶感風寒也是實屬正常的事情。
司馬懿猜測,自己目前這病,應該還得病一個多月才會有所好轉。
..........
..........
“小人拜見秦相。”
司馬懿在來到密室閣後,就見到張夠拱手拜見道。
司馬懿不在意的擺擺手道:“張閣長不必多禮,坐吧。”
待慢慢坐下後,才緩緩問道:“此次突然前來,可是宮中有了什麽變故?”
“宮中倒是沒有什麽變故。”
張夠搖搖頭道:“不過倒是秦相的尚書省出了一些變故。”
“尚書省?”
司馬懿頓時眉頭一皺,這麽些日子以來,雖然他一直是足不出戶的,但是對於尚書省的事情都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每日或者每隔一日,都會有人來匯報情況。
但從前些日子的情況來看,就算是司馬懿他也並沒有看出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繼而說道:“張閣長直言即可,本相倒是不知尚書省出了什麽變故。”
哈.......你秦相國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吧。
這一刻,張夠感到了十分的滿足。
一直以來,張夠每次會見秦相國的時候,都有不自覺的感覺到。
在秦相國麵前自己這腦子簡直就是如豬腦子一般,啥事兒也轉不過來。
現在好了,秦相國也是有事情是猜不到的。
咳咳..........
張夠清了清嗓子後,正聲說道:“昨日,張大官在內侍省看到了一封奏章,這是一封彈劾秦相您的奏章。”
“此彈劾奏章的內容,便是尚書省故意阻攔林大聲成立兵馬總領所,一切矛頭都直至秦相您。”
“寫奏章的人乃是孫近曾經的學生,而此人如今就在尚書省中任職員外郎。”
司馬懿聽到這兒後,也明白是什麽意思了。
考慮到那林大聲與孫近的關係,所以這孫近在看到林大聲諸事不順後,便示意自己的學生來彈劾於他。
司馬懿不禁輕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孫近,都不知該如何評價他是好了,也不知他是真傻還是假傻。
如此若真是彈劾就能夠解決的,難道林大聲他自己不會上奏彈劾嗎。
否則又何需天天堵著尚書省呢,這堵完尚書省又堵戶部司,這不都在瞎折騰嗎。
此時張夠又繼續說道:“秦相,如今此奏章已經本張大官留下了,可是留得住一份兒可就不一定留得住十份兒了,所以還需秦相早想對策才是。”
“不然指不定張大官什麽時候就疏忽大意了,以至於讓這類的奏章放在了官家的桌案前。”
“無妨!”
司馬懿微微搖頭道。
隨即又看向一旁的張保,輕聲說道:“等會兒傳信給那萬俟卨,讓他將孫近那些正在任上的學生統統都處理一下,本相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都不想在聽到他們的任何聲音了。”
“是,老爺。”
張保拱手應道:“老奴都記下了。”
這一幕不禁讓那張夠為之一震。
不愧是秦相國呀,這手筆來得可真是夠大的。
不動則已,這一動就將孫近的所有勢力一並拔起了。
隻是這會不會有些太過於大動幹戈了呢。
張夠稍顯疑惑的問道:“秦相,這般做法會不會有些不太合適,這麽大的事情不可能瞞得過官家的。”
司馬懿微微搖頭道:“無妨,此事讓那禦史中丞萬俟卨去處理,會處理得很好的。”
“即便是官家知道了,也無話可說,畢竟,我大宋可是說理的地方。”
“而他萬俟卨,就很會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