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高氏之亂,由此平息。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當天,段正明便宣布,將皇位傳給段正淳,自己正式出家為僧,法號本塵。


    十餘天後,秦少遊、木婉清,帶著秦嬴,離開大理,返迴靈鷲宮。


    在靈鷲宮的日子,無非就是,陪伴諸女,或是練功,或是遊玩。


    有一天,秦少遊突發奇想,既然已經到過了,這麽多的皇宮,何不,再去那大遼的皇宮,察看一番?


    大遼國,此時的皇帝,正是金書原著裏,蕭峰的結義兄弟,耶律洪基。


    也不知道,被自己改變了命運的蕭峰和阿朱,會不會在塞外,再次遇上耶律洪基?


    熟知曆史的秦少遊,自然知道,耶律洪基和宋徽宗趙佶一樣,都是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典型代表,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倆的繼任者天祚帝和宋欽宗,幾乎是在同一年,成為了金國的階下之囚。


    而耶律洪基做的更過的是,他竟然像漢武帝聽信讒言,害死皇後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一樣,也害死了自己的皇後和太子,還好,這些被冤死之人的子孫,最後竟然都奇跡般的翻了身。


    但是,根據史書記載,這位遼道宗耶律洪基,雖然犯過漢武帝也犯過的錯,雖然像宋徽宗一樣沒什麽作為,但是,好像還真的,從來沒有對大宋,發起過戰爭。


    “道宗皇帝,你好,有人說你窮兵黷武,常年對大宋用兵,這個問題,你怎麽看?”


    大遼皇宮,秦少遊不費吹灰之力,便出現在了,耶律洪基麵前。


    沒想到,眼前的這位大遼皇帝,聽聞此言,竟是臉紅脖粗:“是誰在說朕的壞話?朕登基已有三十餘年,心中時刻不忘舊日盟約,自是從未對大宋用兵過!”


    秦少遊不禁心想,那麽對宋遼兩國而言,這已經訂立了近百年的“澶淵之盟”,到底是利是弊?


    的確,因為有了“澶淵之盟”,所以兩國才會相安無事,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但是,也正是因為“澶淵之盟”,宋遼兩國,才會鬆懈於備戰,喪失了危機意識,才會導致,在後來與金國作戰的時候,無論遼軍,還是宋軍,都是一觸即潰,才會導致,遼國與北宋,雙雙走上滅亡之路。


    是利是弊,隻能留給後人說了。


    “道宗皇帝,你可認識蕭峰?”


    “蕭峰?”


    耶律洪基,搖了搖頭。


    蕭峰和耶律洪基,彼此並不認識?


    如此看來,蕭峰真的是和阿朱,找了一塊清靜之地,放羊牧馬去了。


    ......


    京都汴梁。


    趙煦興衝衝的表態:“師父,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宋,一定可以,順利收複,燕雲十六州!”


    看著這位,很可能是宋朝曆史上,最為勵精圖治的皇帝,日漸消瘦下來的狀態,秦少遊心中,隱隱有了一種,不好的感覺。


    這位少年天子,他的幼年,實在太壓抑,實在太苦澀,實在太無助,他眼睜睜的看著,他的奶奶,推翻了他父親為大宋所做的所有的努力,也眼睜睜的看著,他的奶奶,清算了他父親所倚重的所有的大臣。


    所以,他急於做出成績,他急於證明自己,他急於改變現狀。


    的確,他沉毅內斂,滿腹經綸,他有能力改變現狀、證明自己。


    但是,他的身體,卻已經,無力承受,這份重擔了。


    元符三年,年僅二十四歲的,宋哲宗趙煦,在福寧殿,猝然駕崩。


    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因為他的強力變法,而強大起來的大宋帝國。


    同樣的一個國家,如果由兩個不同的人,分別來做皇帝,那麽這個國家的命運,也絕對是,截然不同的。


    沒錯,此時的大宋帝國,正麵臨著一個,由誰來做皇帝的問題。


    因為,宋哲宗趙煦,隻有一個親弟弟趙似,以及幾個異母弟,包括趙佶,卻沒有留下,哪怕一個兒子。


    ......


    就在哲宗趙煦駕崩的當天晚上,那位正在考慮著把趙佶扶上帝位的向太後,亦是薨然而逝。


    因為,秦少遊,不允許向太後,活到第二天。


    秦少遊也完全理解,向太後不會讓趙煦的親弟弟繼位的原因,因為向太後不允許,趙煦和趙似的親生母親,壓過自己。


    如果,向太後是趙煦和趙似的生母,那麽毫無疑問,趙似會是下一任皇帝,可惜,沒有如果。


    既然沒有如果,那麽向太後,便隻能被,悄無聲息的,抹除掉了。


    朝堂之上,宰相章惇、樞密使秦少遊,力排眾議,迎立簡王趙似為帝。


    看著臉上頗有失望之色的端王趙佶,秦少遊心想:“趙佶啊,其實,你應該感謝我才對的,如果沒有我,二十多年後,你不但會被永遠的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而且還會身死於遙遠的異國他鄉, 還不如現在,以一個王爺的身份,好好研究你的書畫,好好享受你的人生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晴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晴人並收藏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