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一戰的戰報,迅速傳到了高承和鄒維璉的手中,雙方也是不一樣的情緒對待。


    高承對這種冒進的行為當然不是很讚同,雖然結果上看起來是兩敗俱傷,但是一來死亡了太多民兵,二來峽江周邊的百姓不知有多少會被泄憤式屠殺!


    雖然這是一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但高承覺得,有些冒險性的傷亡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隻要自己這邊的目的達成,鄒維璉陳廷對急於進攻,高放自然可以遊刃有餘地選擇出兵時刻,哪用這樣兩敗俱傷?


    不過即便要批評也是打完仗以後的事情,現在隻能加以誇獎,但是隱晦地表達這種冒進行為以後不要再來了。


    批閱完李邦華的守地方案以及高放的冒險行為之後,高承也看起了眼前建昌府發來的信函。


    益王這些日子雖然膽氣足了些,但到底是個搖擺不定的人。


    這些日子,宣戰,講和,掏錢求和,種種方式都試了一遍。


    高承一個也不迴應,但也不拒絕,就是這樣一直晾著他。


    說心裏話,益王怎麽想怎麽做他根本不在意,鄒維璉怎麽想怎麽做才是他想弄清楚的事情。


    那天傍晚的一場戰鬥已經讓他看清了益王的這些人。


    不能說王府護衛弱,隻是他們畢竟是摻沙子良莠不齊的人,再加上沒有高承的親衛四處征戰的經驗,吃敗仗是理所當然的。


    隻是今日這些信函當中,有三封格外有意思。


    知府張盈氣,長史宋昌義,參軍李英召,同一天想辦法派出來人送投降信。


    張盈氣即便是投降信都格外給大明麵子,說自己不是背叛大明,隻是惦念城中百姓性命,甘願讓高承奪城。


    宋昌義則是先大表特表自己對十二鎮的向往,再表示益王已經成了破船了,他不想一起溺死,懇求投降。


    李英召則直接得多,就是你給我官位,我給你開城門。


    大西北苦熬苦業那麽多年的漢子,沒那麽多花裏胡哨的。


    對於這些信函,高承同樣不予以任何迴複,隻是繼續攻益王的信。


    每天都有綁著檄文的信射進城裏。


    上麵直接用大白話點明了,隻抓益王,其餘人不論!


    這樣的局勢下,城中自然越加詭譎。


    在這樣的情形下,陳廷對頗為看好的後輩黃漢良殺到了建昌府。


    黃漢良雖然年輕,但也自有一腔報國的血勇與上陣殺敵的決心!


    在原本的曆史當中,過些年滿清殺到南方時,黃漢良也是舉兵反清,壯烈犧牲的好漢!


    英雄人物,自然有所不凡,第一天到建昌府,黃漢良就親自冒險來到城下,往城中射箭送信,以讓城中人知道,援軍已到!


    同時,師家貴在江水邊短暫地抵禦了不到半天,便退兵迴來了。


    高承又沒有讓他死守,更何況,把戰場拉得距離陳廷對越遠越好!


    高承還親自上高處看了眼黃漢良的部眾,當真是讚歎不已!


    即便是安營紮寨的時候,也隨時有士兵在旁嚴陣以待,生怕被突襲。


    “是個高手,家貴,晚上找一百個勇士走進了去看一下,不要夜襲,免得被他反包圍了。”


    師家貴點頭領命,目光嚴峻地看著遠處的軍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明末扛紅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打柴鍾子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打柴鍾子期並收藏我在明末扛紅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