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中文).,最快更新!無廣告!


    “王同知,以後還請多多關照啊!”易天見那站在人群之外的穿著從三品飛魚服的中年男子,就猜到他便是指揮同知王忠國。


    王忠國什麽大風大浪沒有經曆過?自正德年間進入錦衣衛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經曆過皇帝駕崩,嘉靖禦極的兩朝大事,當年左順門事件他也有參與!嘉靖帝一聲令下,錦衣衛將軍和東廠番子打死朝臣一百餘人,那是何等慘烈的場麵?易天的一時榮寵,在他的眼裏那是什麽都算不上的,根本入不了眼。不然,能夠從一個小小的校尉爬到指揮同知,離指揮使隻有一步之遙的位置?


    心裏雖然對易天不重視,但是表麵功夫還是要做的。何況王忠國能夠在錦衣衛時至今日混的風生水起,除了應該有的智謀,八麵玲瓏也是少不了的,一不小心得罪個人以後怎麽從最高摔下來都不知道最後是怎麽死的!


    王忠國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雖然是勉強,但是在眾官看來那是真心的笑容,好似今天是他王忠國晉升指揮使的日子一樣。


    他看見易天走過來,自己也邁著不徐不疾的步子上前,一麵還打著哈哈:“易大人今日榮升錦衣衛指揮同知,以大人相貌觀來不過二十而已,如此年輕就身居從三品之位,這是我等所不及的啊!”


    指揮僉事梁七也是接著話:“大人年輕有為,又聖寵正盛,有大人和王同知一起定能帶領錦衣衛更進一步!”


    同樣是指揮僉事的許誌謹也說到:“以後咋錦衣衛絕對不能受東廠的擺布,那鳥氣受不了!”


    上位者都這樣說透了,下麵的就更是紛紛附和了。


    “對,不能讓東廠壓製著了,這鳥日子一定不能繼續下去了!”


    “易大人是京師之役中僅次於首輔、李總兵、周總兵的功勞,在皇上心裏那是國之柱石,一定會大受重用!”


    “那是。那是!”


    ……


    “易大人請坐!”王忠國很欣然地道:“易大人看來是有話與我們幾個說,隻是方才人多有不便!”


    “王大人不必客氣。”易天對這個久在錦衣衛的老人也不敢怠慢,他當即落座,看著下方的等人,向著王忠國道:“今日小弟上任,王大人對我是禮遇有加,小弟可是對王大哥可是佩服有加,感激不盡。”


    “不敢!”王忠國雖然有些心計甚至奸滑,可是此時聽見易天先稱他大人後又唿他大哥,在錦衣衛掌事多年,滑如油,奸似鬼。這是先公後私,頻頻示好意啊,易天的好意他怎麽會看不出?


    原以為這個以軍功晉升入錦衣衛的指揮同知易天是個不好相與,難以共處的驕兵悍將,現在他倒是因為易天的言行舉止對易天刮目相看了。


    此人絕非池中之物!王忠國得出了這個結論。


    當下也不用多說,自己就先道:“請易大人放心吧,既然到了錦衣衛,你我又是同朝為臣,就憑此我王忠國就不會不加以照料。”說到這,王忠國笑了笑,很懇切的道:“怎麽說,現在易大人也是咱們錦衣衛的自己人!”


    兩個指揮僉事也忙答應了,簇擁著易天說道:“大人,您放心,到了錦衣衛咱上下一體,前後同心,絕不會讓那閹宦掌控咱錦衣衛!”。


    “出言謹慎些,小心隔牆有耳!錦衣衛裏可不乏東廠的番子,要是傳到陳隱和李芳的耳朵裏……”


    “要是傳到陳隱的耳朵裏那就好了!”易天突然說道。


    聽易天所說,王忠國和兩個指揮僉事都十分震驚。


    王忠國連拖著茶碗的手也放下了,睜大雙眼問道:“易大人何出此言?”


    易天淡然處之,不徐不疾地解釋道:“眾所周知,我易天是經京師之役才步步高升的。”三人點點頭,易天繼續解釋道:“這也算是行伍出身,試想一介武夫如果不抱怨沒些對閹宦不利的言行,不但李芳會對我更加提防,就連皇上也會更重視我。”


    “不錯,話是如此。”王忠國有些理解的說道。


    “好了!”易天現下隻要讓錦衣衛內部團結一致那就是最大的成功。看看時辰已經不早,估計,能敢再耽擱,於是和王忠國說了幾句體己話,吩咐在場兩個指揮僉事好生辦差,不得趁著這幾天亂就耽誤公事,正顏厲色的扯蛋幾句,就在陸吾和秦福的簇擁之下,出了錦衣衛。


    “你看,梁七,”易天走後,各人散去,隻有指揮僉事梁七東角門又轉了迴來,王忠國摸著胡子,用懷疑的語氣向著梁七問道:“怎麽?你對這個易同知怎麽看?”


    “還有,”他指了指椅子示意讓梁七坐下,笑道:“我先說吧,這個易天看來不止是個武夫,此人心機頗深哪!剛才,他頻頻對我等傳示好意,表麵與我等對閹宦十分痛斥,何嚐又不是在試探我等?”


    “這!”梁七剛四十出頭,眼神陰冷,人生的精幹,渾身都散發著一股陰冷一般,一動陰陽眼就能滴溜溜轉。“大人說的不錯,看來得弄清楚他到底是不是李芳那一係的人,要不我派人暗中?”梁七做了個手勢,表示暗中監視易天。


    王忠國立即揮手阻止道:“不可,萬不可讓易天發現我等對他起了疑心,否則就打草驚蛇了!還是先靜觀其變,日久見人心嘛!”


    “嗯,那下官辦差去了。”


    “好!”


    ……


    西苑,玉熙宮。


    “閣老,對於李光啟此人如何看待?”嘉靖帝坐在雲床上,閉目養神,一旁的李芳正拿著扇子扇著香爐煙熏。


    夏言坐在下首,聽到嘉靖帝問話,迴道:“迴皇上,臣以為李光啟此人有勇有謀、臨陣不怯,是員可用良將。”


    4i看《t正版`章!節q上?


    嘉靖帝又問:“那周尚文呢?”


    夏言抬頭看著閉著眼的嘉靖帝,然後答道:“周尚文謹慎小心,所以用兵難免有些缺少機變,不過也是難得的戰將。”


    “你認為此次戰役中,誰才是真正的勝者?”嘉靖帝突然話題一轉,問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夏言說朝廷勝了,那麽嘉靖帝會認為夏言巧言令色,難逃欺君媚主之嫌!那麽說韃靼勝呢?那就更加自欺欺人了,甚至有叛國投敵的嫌疑。


    “臣以為此戰,大明是勝者!”作為大明朝的宰輔,總不能替韃子說好話吧?夏言心裏想著。


    嘉靖帝聽了冷笑一聲,說道:“李芳,你給夏閣老說說此戰究竟是我大明朝勝了還是韃靼勝了?”


    “奴才遵旨!”李芳放下扇子從嘉靖帝身旁走上前,手裏沒有拿著任何紙張文書,倘然說道:“京城無恙,可是周邊的城鎮可就倒了黴,據東廠密報,俺答共計掠殺百姓二十萬,其餘的物資就更不用說了。還有被韃子逼迫攻城的俘虜達十餘萬,再有敵將伯顏血洗宣府的懷安等城池十餘座,總體來說,邊關及京畿損失更大,百姓死傷五十餘萬,各地官軍死傷二十萬!損失民房財物不可計數,還有投降韃子的叛軍五千餘人,現已查明都是宣府和大同邊關的守城軍士!”


    “再說說韃子。”嘉靖帝表麵喜怒不形於色,心裏聽著這些死傷和損失,手上的掌心已經緊握著拳頭!


    夏言的身子在抖動,心裏在顫抖,嘉靖帝瞪眼看著他,夏言立刻低下頭去。


    李芳繼續說道:“韃靼軍入侵邊關總共十五萬餘騎,據報韃子被我王師以及勤王軍殺敵七萬,擒獲俘虜一萬餘,北竄遠遁漠北五萬。韃子國師如罕西奔不見蹤跡,敵酋韃子可汗俺答和軍士孟和逃走,我大軍繳獲良馬五萬匹,盔甲弓弩寶刀無數。”


    即便如此,大明和韃靼的實力對比依舊沒有改變,明軍還是沒有野地浪戰的本錢。無論如何,這種兩敗俱傷的結果絕對不能算得上大勝。也就是說,大明用死傷五十萬人的代價換取了韃子八萬人的人頭,不勝不敗,而這不勝不敗就是大明敗了!


    哪怕別人怎麽誇獎,再如何誇耀那些將領官軍的功勳,嘉靖帝都不會接受,相反,他還會感到羞愧。


    大明作為天朝上國士居然讓胡虜南侵,而且打到京畿要地。一群不化蠻夷竟然在天子腳下耀武揚威,來去自如,不過是打了一場防禦作戰的勝利,就這樣滿足了?實在是諷刺。


    “皇上,老臣有罪,罪無可恕!”夏言屈膝下跪,連忙輕罪。


    誰知嘉靖帝並沒有怪罪於他,而是又問道:“夏閣老以為易天此人如何?”


    “嗯?”夏言抬頭問道:“此人文韜武略,腹中暗藏錦繡刀槍,假以時日用之則必成國之大器!不過,此人是難得一遇的人才,皇上若是要用,還是須得提防才是!”


    嘉靖帝睜開眼,李芳退後扶起嘉靖帝,嘉靖帝下了雲床說道:“朕需要提防他嗎?朕乃大明天子,代天巡狩,難道說此人還能對大明江山、對朕有所威脅?”


    “臣失言,失言了!”夏言看到嘉靖帝讓他起身的手勢便起身站著迴話。


    嘉靖帝坐下問道:“國之大器,文韜武略,那就用用試試。”嘉靖帝便說邊笑,不過笑得亦真亦假,夏言也難以猜測。


    “來人,宣錦衣衛指揮同知易天入宮,朕要見見他。”


    “遵旨,來人!”李芳叫喚,外麵便來兩個小太監,李芳坐在雲床邊的案前拿起一張明黃色空白聖旨開始提起朱筆熟練的寫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溫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