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放飛商業想象力
八零:女老板成純情糙漢的心尖寵 作者:柳又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家父女的憤怒和忌恨,對沈雪梅沒造成半毛錢的影響。
她把心思都放在如何開拓自己的竹編事業上,根本沒時間,也沒心思搭理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卑鄙小人。
過度敏感是弱者的表現。
沈雪梅又不是真正的鄉下村姑,她是兩輩子為人的老油條。
她應對世事的最好武器,是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沈雪梅從來不會因為別人議論自己兩句,或者是聽到啥流言蜚語就吃不好睡不著,她已經磨練得意誌頑強,而且心性堅定。
任何人都別想操控她的人生。
“爺爺,現在地方寬敞了,咱再雇10個人吧”?
嘉美竹編工藝品廠一切按部就班後,沈雪梅打算增加人手,她答應過劉鄉長,要幫政府解決勞動力問題,那就要說話算數。
“好!不過雇來的人要仔細挑選,每個人都得手藝好,啥也不懂,或者是略懂皮毛的,咱不能要”!
老爺子對雇人一事已經沒有任何顧慮。
他原先一直擔憂,雇人做工會不會被當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看待,現在有周縣長的鼓勵和支持,他心裏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隻要雇來的人手藝好,雇多雇少他不管,跟外界打交道,那是孫媳婦的事。
他隻管抓好質量,編好每一件竹編產品,對得起老賈家的竹編傳承就行。
老爺子的要求不難達到,長治鄉周邊的村子有很多竹編好手。
劉鄉長一聽沈雪梅要招人,很快就給她劃拉來三四十個。
這些人年齡都在40歲上下,竹編70年代在當地掙斷後,年輕人會這門手藝的,幾乎沒有了。
賈老爺子和徒弟們從這些人裏麵挑選出10個後,那些沒被選上的,站在廠子裏一直不肯走。
他們早就聽說,沈廠長雖然姑娘家家的,但是為人厚到,待人不薄,她給工人的工錢定的不低。
在這裏上工,一個月比那些城鎮職工兩個月掙得還多。
“沈廠長,能不能再多雇幾個”?
劉鄉長對沈雪梅的稱唿,已經由“沈雪梅同誌”改為“沈廠長”,他恨不能把自己劃拉來的這些人,統統塞給沈雪梅。
“劉鄉長,辦這個竹編廠,我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有些事不能急,雇人的事得慢慢來”。
沈廠長很理解劉鄉長的心情,她也想多雇人,但不能盲目。
她一個平凡、沒有根基的鄉下姑娘,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孤身撲騰,稍微有點閃失,就會被浪潮淹沒。
創業不容易,一旦思慮不周全,跨下台來就是朝夕之間的事。
“劉鄉長,您別急,我會結合竹編的銷售情況,一步步調整廠子的發展規模,您放心,國家改革開放的力度會越來越大,隻要我的竹編廠能持續發展下去,雇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送走劉鄉長和挑剩下的那些人,沈雪梅仔細算了一筆賬。
她的竹編生意從陽曆3月21號,農曆正月二十一開業到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已經賺了多元。
從最初的每個大集收入七八百塊,到後來每個大集都穩定在1000塊以上,沈雪梅用2000塊的本金,以別人想象不到的賺錢速度,讓老賈家成了萬元戶。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成了萬元戶,在1985年是普通城鎮職工連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沈雪梅覺得這點錢其實不算啥。
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哪個不是腰纏萬貫,賺得缽滿盆滿?自己賺的這點錢和人家比,簡直就是毛毛雨。
沈雪梅是個有野心,不容易滿足的人,上輩子是,這輩子更是。
重生到這個改革開放的年代,她的目標不僅僅是當個萬元戶,她要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哦不對,她要成為億萬富翁,不僅要讓爺爺奶奶,小叔小姑子都過上好日子,還要帶著他們在80年代拽爆。
算完賬,沈雪梅又開始放飛她的商業想象力。
她非常清楚,周縣長把她樹立成學習榜樣,就會有若幹人緊跟其後,也嚐試著涉足竹編這一行業。
竹編是一種傳統工藝,在服務範圍上,一般都是本地和周邊縣市的受眾,一年的銷售額是有數的。
而且竹編產品的使用壽命又比較長,市場在達到一定的飽和度後,銷售額就會慢慢下降。
銷售額下降,收入就會跟著銳減。
要突破這個即將到來的現狀,不耽誤自己的賺錢速度,沈雪梅就要帶著她的嘉美竹編廠,從擁擠的賽道,躍入寬敞的立交。
創新思維,是商業競爭的不二法寶。
沈雪梅知道,想讓自己的竹編廠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像鯊魚那樣思考,而不是學孔雀魚。
鯊魚吃別的魚,孔雀魚被別的魚吃。
想成為一條鯊魚,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考慮問題要全麵,而不是局部,要學會引導別人,而不是去跟隨,要學會如何創新,而不是去複製。
在放飛商業想象力的同時,沈雪梅像一條兇猛的鯊魚,開始了她的創新之路。
和賈老爺子商量好後,她把現有的工人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人還是編織竹筐、竹籃、竹篩子等農村生活用品,每個大集拿到市場上批發。
另一部分人則編織果盤、花籃、花瓶等城市生活用品,利用大集以外的時間,帶到海城去尋找銷路。
沈雪梅仔細計算過,如果能把大集以外的時間利用起來,這二十多天的時間,她會賺比大集天更多的利潤。
她至少會確保每個月的收入都在一萬塊以上。
姥爺在世時,沈雪梅跟他學過一段時間的繪畫,所以,她是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設計能力的。
雖然80年代沒有電腦,沈雪梅設計不出啥效果圖,但她會畫畫,而且她畫出來的東西,心靈手巧,悟性極高的賈老爺子一看就能領會。
爺孫倆一個一點就透,一個創意無限。
沒用幾天時間,就研究出多種適用家居擺設和藝術欣賞的工藝品——動物造型的果盤、果籃,觀賞價值極高的孔雀花籃,荷葉菜籃等。
帶著這些有工藝品屬性的竹編產品,沈雪梅和李二哥踏上了長治鄉到海城的火車。
沈雪梅之所以費盡周折也要租下鄉竹器廠,除了看好它拿來就可以用的廠房,更看好它臨近長治火車站。
大名鼎鼎的長治火車站,不僅有通往省城和全國多個城市的班列,還有那種專門通往海城市的,既可以載人,也可以載貨的箱式火車。
那種火車隻在兩邊有一長排座位,中間的空閑地方很寬敞,周圍村莊的人每天都會通過它,把自家的農產品帶到海城售賣。
“雪梅,咱這些竹編到了海城能好賣嗎”?
第一次帶著沈雪梅設計的竹編工藝品出去尋找銷路,李二哥內心沒有把握。
這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城市人能認嗎?
“二哥,有些事試試才能知道結果,這些東西城市人認不認,賣上幾次不就知道了”。
李二哥受限於時代,不知道竹編工藝品在後世有多麽受人追捧,但沈雪梅知道呀。
沿海城市海城,是一座帶移民性質的城市。
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大多見多識廣,他們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追求生活質量。
提著一個荷葉造型的竹編菜籃子出去買菜,不僅會顯得自己有品位,還會讓別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客廳的茶幾擺上兩個造型獨特的竹編果盤,不僅會讓家人賞心悅目,還會提升家居品味。
如果家裏再擺上一個觀賞性極高的孔雀花籃,那這家人不被親戚朋友羨慕死才怪呢!
沈雪梅有信心讓她的竹編工藝品被城市人接受......
她把心思都放在如何開拓自己的竹編事業上,根本沒時間,也沒心思搭理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卑鄙小人。
過度敏感是弱者的表現。
沈雪梅又不是真正的鄉下村姑,她是兩輩子為人的老油條。
她應對世事的最好武器,是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沈雪梅從來不會因為別人議論自己兩句,或者是聽到啥流言蜚語就吃不好睡不著,她已經磨練得意誌頑強,而且心性堅定。
任何人都別想操控她的人生。
“爺爺,現在地方寬敞了,咱再雇10個人吧”?
嘉美竹編工藝品廠一切按部就班後,沈雪梅打算增加人手,她答應過劉鄉長,要幫政府解決勞動力問題,那就要說話算數。
“好!不過雇來的人要仔細挑選,每個人都得手藝好,啥也不懂,或者是略懂皮毛的,咱不能要”!
老爺子對雇人一事已經沒有任何顧慮。
他原先一直擔憂,雇人做工會不會被當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看待,現在有周縣長的鼓勵和支持,他心裏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隻要雇來的人手藝好,雇多雇少他不管,跟外界打交道,那是孫媳婦的事。
他隻管抓好質量,編好每一件竹編產品,對得起老賈家的竹編傳承就行。
老爺子的要求不難達到,長治鄉周邊的村子有很多竹編好手。
劉鄉長一聽沈雪梅要招人,很快就給她劃拉來三四十個。
這些人年齡都在40歲上下,竹編70年代在當地掙斷後,年輕人會這門手藝的,幾乎沒有了。
賈老爺子和徒弟們從這些人裏麵挑選出10個後,那些沒被選上的,站在廠子裏一直不肯走。
他們早就聽說,沈廠長雖然姑娘家家的,但是為人厚到,待人不薄,她給工人的工錢定的不低。
在這裏上工,一個月比那些城鎮職工兩個月掙得還多。
“沈廠長,能不能再多雇幾個”?
劉鄉長對沈雪梅的稱唿,已經由“沈雪梅同誌”改為“沈廠長”,他恨不能把自己劃拉來的這些人,統統塞給沈雪梅。
“劉鄉長,辦這個竹編廠,我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有些事不能急,雇人的事得慢慢來”。
沈廠長很理解劉鄉長的心情,她也想多雇人,但不能盲目。
她一個平凡、沒有根基的鄉下姑娘,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孤身撲騰,稍微有點閃失,就會被浪潮淹沒。
創業不容易,一旦思慮不周全,跨下台來就是朝夕之間的事。
“劉鄉長,您別急,我會結合竹編的銷售情況,一步步調整廠子的發展規模,您放心,國家改革開放的力度會越來越大,隻要我的竹編廠能持續發展下去,雇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送走劉鄉長和挑剩下的那些人,沈雪梅仔細算了一筆賬。
她的竹編生意從陽曆3月21號,農曆正月二十一開業到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已經賺了多元。
從最初的每個大集收入七八百塊,到後來每個大集都穩定在1000塊以上,沈雪梅用2000塊的本金,以別人想象不到的賺錢速度,讓老賈家成了萬元戶。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成了萬元戶,在1985年是普通城鎮職工連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沈雪梅覺得這點錢其實不算啥。
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哪個不是腰纏萬貫,賺得缽滿盆滿?自己賺的這點錢和人家比,簡直就是毛毛雨。
沈雪梅是個有野心,不容易滿足的人,上輩子是,這輩子更是。
重生到這個改革開放的年代,她的目標不僅僅是當個萬元戶,她要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哦不對,她要成為億萬富翁,不僅要讓爺爺奶奶,小叔小姑子都過上好日子,還要帶著他們在80年代拽爆。
算完賬,沈雪梅又開始放飛她的商業想象力。
她非常清楚,周縣長把她樹立成學習榜樣,就會有若幹人緊跟其後,也嚐試著涉足竹編這一行業。
竹編是一種傳統工藝,在服務範圍上,一般都是本地和周邊縣市的受眾,一年的銷售額是有數的。
而且竹編產品的使用壽命又比較長,市場在達到一定的飽和度後,銷售額就會慢慢下降。
銷售額下降,收入就會跟著銳減。
要突破這個即將到來的現狀,不耽誤自己的賺錢速度,沈雪梅就要帶著她的嘉美竹編廠,從擁擠的賽道,躍入寬敞的立交。
創新思維,是商業競爭的不二法寶。
沈雪梅知道,想讓自己的竹編廠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像鯊魚那樣思考,而不是學孔雀魚。
鯊魚吃別的魚,孔雀魚被別的魚吃。
想成為一條鯊魚,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考慮問題要全麵,而不是局部,要學會引導別人,而不是去跟隨,要學會如何創新,而不是去複製。
在放飛商業想象力的同時,沈雪梅像一條兇猛的鯊魚,開始了她的創新之路。
和賈老爺子商量好後,她把現有的工人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人還是編織竹筐、竹籃、竹篩子等農村生活用品,每個大集拿到市場上批發。
另一部分人則編織果盤、花籃、花瓶等城市生活用品,利用大集以外的時間,帶到海城去尋找銷路。
沈雪梅仔細計算過,如果能把大集以外的時間利用起來,這二十多天的時間,她會賺比大集天更多的利潤。
她至少會確保每個月的收入都在一萬塊以上。
姥爺在世時,沈雪梅跟他學過一段時間的繪畫,所以,她是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設計能力的。
雖然80年代沒有電腦,沈雪梅設計不出啥效果圖,但她會畫畫,而且她畫出來的東西,心靈手巧,悟性極高的賈老爺子一看就能領會。
爺孫倆一個一點就透,一個創意無限。
沒用幾天時間,就研究出多種適用家居擺設和藝術欣賞的工藝品——動物造型的果盤、果籃,觀賞價值極高的孔雀花籃,荷葉菜籃等。
帶著這些有工藝品屬性的竹編產品,沈雪梅和李二哥踏上了長治鄉到海城的火車。
沈雪梅之所以費盡周折也要租下鄉竹器廠,除了看好它拿來就可以用的廠房,更看好它臨近長治火車站。
大名鼎鼎的長治火車站,不僅有通往省城和全國多個城市的班列,還有那種專門通往海城市的,既可以載人,也可以載貨的箱式火車。
那種火車隻在兩邊有一長排座位,中間的空閑地方很寬敞,周圍村莊的人每天都會通過它,把自家的農產品帶到海城售賣。
“雪梅,咱這些竹編到了海城能好賣嗎”?
第一次帶著沈雪梅設計的竹編工藝品出去尋找銷路,李二哥內心沒有把握。
這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城市人能認嗎?
“二哥,有些事試試才能知道結果,這些東西城市人認不認,賣上幾次不就知道了”。
李二哥受限於時代,不知道竹編工藝品在後世有多麽受人追捧,但沈雪梅知道呀。
沿海城市海城,是一座帶移民性質的城市。
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大多見多識廣,他們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追求生活質量。
提著一個荷葉造型的竹編菜籃子出去買菜,不僅會顯得自己有品位,還會讓別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客廳的茶幾擺上兩個造型獨特的竹編果盤,不僅會讓家人賞心悅目,還會提升家居品味。
如果家裏再擺上一個觀賞性極高的孔雀花籃,那這家人不被親戚朋友羨慕死才怪呢!
沈雪梅有信心讓她的竹編工藝品被城市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