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沈清楠正在給一位老大娘複診。
這位大娘第一次來時,說自己做家務的時候,總是左手有些發麻發木,
有些手還有些不聽使喚,彎起來了就怎麽都打不直。
隻能用右手去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扳開。
沈清楠看過她的手,一看就是典型的老年性風濕,這病倒是老年人裏常見的,
起因大多因為長時間的受涼或者居住環境過於潮濕引起的。
關節會出現腫痛和變形。
江州城本就偏南方,城中還有一條首陽河穿過,
一般老百姓的房子都是平層,接收地底濕氣也比較多。
再加上尚朝的女子都習慣直接用冷水洗衣做飯。
這種病在江州也不算什麽稀奇的病症。
隻是很多人都沒有重視,普通民眾又不可能不洗衣做飯,
這醫館也沒有根治之法,最多也不過控製一下,
有些民眾輕症的時間不太注意,問題也就越拖越嚴重。
這位大娘過來的時候,那指關節已經變形到像是斑駁的老樹根,
走路也和常人不同,一雙腿都已經往外彎曲,形成o型,
使得行走起來人看起來左右搖擺著過來的。
這應該是多年頑疾了,這麽長時間給積累起來,現在才來找她,
也算這位大娘挺能忍的,那關節平日就痛,一到陰雨天氣,
更是疼痛難忍,沈清楠很難想像大娘是如何撐了這麽長時間的。
聽得大娘的兒子說過,自己老娘在其他醫館也不是沒有去過,
大夫也開了些藥,隻要能稍微緩解,大娘也就不去管它,
照常做家務,幫帶孩子,忙得不可開交。
這樣延誤下來,就演變到如今再也忍不下去的地步。
沈清楠當時診過脈時,也與老人家說過這個病得堅持定期來診所,
老大娘卻非要隻拿點藥止痛就好。
沈清楠當即趕人,表示老大娘這種做法和飲鳩止渴沒什麽兩樣。
如果非要如此,那請另尋名醫,自己不收治。
老大娘的兒子還算孝順,攔住自己親娘,還細細問了沈清楠醫治後能有什麽效果。
沈清楠自己作了保證,半年之內讓老大娘能夠改善,一年之內大有起色。
但也讓老大娘的兒子做了保證,大娘迴家之後不得再沾冷水,
日常背部多曬太陽,特別是夏日,床腳墊高,床鋪要經常晾曬。
如果這個夏天能夠利用得好,再配合上自己的針灸之法,
這濕氣入體的症狀必定在半年內能夠改善。
半年之後觀後效再調整醫療方案,一年之內必定讓關節有所恢複。
雖然不能恢複到常人的狀態,但也差不太遠。
還有一個重中之重的要求,前期必須每七日複診一次,一旦不來。
沈清楠將不再提供任何治療。
老大娘的兒子帶著老娘走了幾個醫館,基本都是迴答能保持現在這樣就不錯了,
沒有一個大夫敢做如此保證,聽得沈清楠說能恢複到和常人差不太遠的狀態,
自是喜出望外,連連答應,還逼著老娘在沈清楠麵前賭咒發誓。
還挺狠的,這誓言把全家老小都給包括了,足見老大娘兒子的決心。
沈清楠也不攔著,這尚朝的人多信鬼神,尤其是老年人。
老大娘一輩子為了子孫,本就勞苦一生,老年了還要受病痛折磨。
為了保證治療效果,隻要有效,什麽法子都盡可一試。
果然,自從在沈清楠麵前發過誓,這老大娘可是積極地很,
今日已經是老大娘過來的第四次了,情況好了很多。
老大娘連聲感謝著沈清楠,自家兒子天天拘著自己不讓碰這碰那,
每日堅持吃著沈清楠開的藥方,還有沈清楠每次診脈時順便再給老大娘清除一點病氣。
這快一個月了,老大娘明顯感覺自己的四肢靈活了許多,
以前難忍的疼痛,現在不僅發得少了,還一次不如一次難受,
跟之前相比,簡直可以不用理會了。
老大娘還像以往一樣,嘴巴閑不下來:
“小大夫啊,我覺得現在已經好多了,你看是不是給我兒子說一聲,
那些家裏的事情我也可以做些輕鬆的。
這空閑了快一個月了,他們兩口子啥事都不讓我做,
還讓孫輩看著我,把我難受得啊。
你看看我,都長胖了一圈了。”
老太娘邊說邊讓沈清楠看她的臉,那皺紋密布的老臉上,
確實是有些肉了,看上去都感覺比之前年輕些了。
沈清楠看著她,像是看見了自己以前的姥姥,
每天總是忙裏忙外,到處找事做,平常的事情做完了,
還給家裏的小輩做布鞋,納鞋墊子,做辣椒醬,做鹹菜……
可惜姥姥去世了,當時不珍惜,覺得姥姥做的布鞋沒有皮鞋好看,
都不怎麽穿,等姥姥走了,才發現自己其實什麽都不懂。
沈清楠眼睛有些濕潤,緩了緩情緒:
“大娘最近身子確實調理得有些起色了。
我覺得可以適當做些不沾水的家務,一會兒讓你兒子進來我給他說說,
但不可太過勞神,還是以休閑為主才是。”
沈清楠把大娘的兒子也叫進來,又告訴了母子倆一個好消息,這次複診後,
以後每個月來複診一次就行了,還是以前的規矩,
如果不按時過來,沈清楠也會停診,不再醫治。
那大娘的兒子也是眼看著自己母親越來越好,聽話得緊。
連連答應著,絕不會漏掉一次,還聽了沈清楠的建議,
迴去給老娘找點事情做,但也不能太過辛苦。
沈清楠是樂見這種母慈子孝的,也特意吩咐過青竹,
這母子的家庭狀況從衣著可以看出,並不富裕,
診費就按低檔的收即可。
沈清楠在開診所之前就和青竹討論過了。
來這裏診病的人什麽階層都有,一致劃線恐會讓窮人吃了虧,
富人得了便宜,幹脆定了高中低三個檔次。
由沈清楠在藥方上畫個記號,青竹看到就知道如何收費了。
這醫館的收費本就不太統一,
還要看醫館大小和病患的病情而定。
本就是沒什麽可比性,沈清楠的診所本也就收治的些中重症患者。
病情也各不一樣,病患在收費這方麵從來也沒有質疑過有什麽不妥。
等三人說得差不多了,藍竹也進來了。
“小姐,林公子來了。”
這位大娘第一次來時,說自己做家務的時候,總是左手有些發麻發木,
有些手還有些不聽使喚,彎起來了就怎麽都打不直。
隻能用右手去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扳開。
沈清楠看過她的手,一看就是典型的老年性風濕,這病倒是老年人裏常見的,
起因大多因為長時間的受涼或者居住環境過於潮濕引起的。
關節會出現腫痛和變形。
江州城本就偏南方,城中還有一條首陽河穿過,
一般老百姓的房子都是平層,接收地底濕氣也比較多。
再加上尚朝的女子都習慣直接用冷水洗衣做飯。
這種病在江州也不算什麽稀奇的病症。
隻是很多人都沒有重視,普通民眾又不可能不洗衣做飯,
這醫館也沒有根治之法,最多也不過控製一下,
有些民眾輕症的時間不太注意,問題也就越拖越嚴重。
這位大娘過來的時候,那指關節已經變形到像是斑駁的老樹根,
走路也和常人不同,一雙腿都已經往外彎曲,形成o型,
使得行走起來人看起來左右搖擺著過來的。
這應該是多年頑疾了,這麽長時間給積累起來,現在才來找她,
也算這位大娘挺能忍的,那關節平日就痛,一到陰雨天氣,
更是疼痛難忍,沈清楠很難想像大娘是如何撐了這麽長時間的。
聽得大娘的兒子說過,自己老娘在其他醫館也不是沒有去過,
大夫也開了些藥,隻要能稍微緩解,大娘也就不去管它,
照常做家務,幫帶孩子,忙得不可開交。
這樣延誤下來,就演變到如今再也忍不下去的地步。
沈清楠當時診過脈時,也與老人家說過這個病得堅持定期來診所,
老大娘卻非要隻拿點藥止痛就好。
沈清楠當即趕人,表示老大娘這種做法和飲鳩止渴沒什麽兩樣。
如果非要如此,那請另尋名醫,自己不收治。
老大娘的兒子還算孝順,攔住自己親娘,還細細問了沈清楠醫治後能有什麽效果。
沈清楠自己作了保證,半年之內讓老大娘能夠改善,一年之內大有起色。
但也讓老大娘的兒子做了保證,大娘迴家之後不得再沾冷水,
日常背部多曬太陽,特別是夏日,床腳墊高,床鋪要經常晾曬。
如果這個夏天能夠利用得好,再配合上自己的針灸之法,
這濕氣入體的症狀必定在半年內能夠改善。
半年之後觀後效再調整醫療方案,一年之內必定讓關節有所恢複。
雖然不能恢複到常人的狀態,但也差不太遠。
還有一個重中之重的要求,前期必須每七日複診一次,一旦不來。
沈清楠將不再提供任何治療。
老大娘的兒子帶著老娘走了幾個醫館,基本都是迴答能保持現在這樣就不錯了,
沒有一個大夫敢做如此保證,聽得沈清楠說能恢複到和常人差不太遠的狀態,
自是喜出望外,連連答應,還逼著老娘在沈清楠麵前賭咒發誓。
還挺狠的,這誓言把全家老小都給包括了,足見老大娘兒子的決心。
沈清楠也不攔著,這尚朝的人多信鬼神,尤其是老年人。
老大娘一輩子為了子孫,本就勞苦一生,老年了還要受病痛折磨。
為了保證治療效果,隻要有效,什麽法子都盡可一試。
果然,自從在沈清楠麵前發過誓,這老大娘可是積極地很,
今日已經是老大娘過來的第四次了,情況好了很多。
老大娘連聲感謝著沈清楠,自家兒子天天拘著自己不讓碰這碰那,
每日堅持吃著沈清楠開的藥方,還有沈清楠每次診脈時順便再給老大娘清除一點病氣。
這快一個月了,老大娘明顯感覺自己的四肢靈活了許多,
以前難忍的疼痛,現在不僅發得少了,還一次不如一次難受,
跟之前相比,簡直可以不用理會了。
老大娘還像以往一樣,嘴巴閑不下來:
“小大夫啊,我覺得現在已經好多了,你看是不是給我兒子說一聲,
那些家裏的事情我也可以做些輕鬆的。
這空閑了快一個月了,他們兩口子啥事都不讓我做,
還讓孫輩看著我,把我難受得啊。
你看看我,都長胖了一圈了。”
老太娘邊說邊讓沈清楠看她的臉,那皺紋密布的老臉上,
確實是有些肉了,看上去都感覺比之前年輕些了。
沈清楠看著她,像是看見了自己以前的姥姥,
每天總是忙裏忙外,到處找事做,平常的事情做完了,
還給家裏的小輩做布鞋,納鞋墊子,做辣椒醬,做鹹菜……
可惜姥姥去世了,當時不珍惜,覺得姥姥做的布鞋沒有皮鞋好看,
都不怎麽穿,等姥姥走了,才發現自己其實什麽都不懂。
沈清楠眼睛有些濕潤,緩了緩情緒:
“大娘最近身子確實調理得有些起色了。
我覺得可以適當做些不沾水的家務,一會兒讓你兒子進來我給他說說,
但不可太過勞神,還是以休閑為主才是。”
沈清楠把大娘的兒子也叫進來,又告訴了母子倆一個好消息,這次複診後,
以後每個月來複診一次就行了,還是以前的規矩,
如果不按時過來,沈清楠也會停診,不再醫治。
那大娘的兒子也是眼看著自己母親越來越好,聽話得緊。
連連答應著,絕不會漏掉一次,還聽了沈清楠的建議,
迴去給老娘找點事情做,但也不能太過辛苦。
沈清楠是樂見這種母慈子孝的,也特意吩咐過青竹,
這母子的家庭狀況從衣著可以看出,並不富裕,
診費就按低檔的收即可。
沈清楠在開診所之前就和青竹討論過了。
來這裏診病的人什麽階層都有,一致劃線恐會讓窮人吃了虧,
富人得了便宜,幹脆定了高中低三個檔次。
由沈清楠在藥方上畫個記號,青竹看到就知道如何收費了。
這醫館的收費本就不太統一,
還要看醫館大小和病患的病情而定。
本就是沒什麽可比性,沈清楠的診所本也就收治的些中重症患者。
病情也各不一樣,病患在收費這方麵從來也沒有質疑過有什麽不妥。
等三人說得差不多了,藍竹也進來了。
“小姐,林公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