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與我商量的事,這些日子我與族老們也商議了多次。
如今算是有些眉目,就想著第一時間來向世子迴稟。”
周維將直起身子,好事啊,這算是主動送上門來了。
見劉方瑞並未繼續,周維將秒懂:
“劉家主說說看,我相信劉家主不會讓我為難。”
劉方瑞話外的意思,我們願意支持青州王,隻是肯定有條件的。
沒有利益的事情,誰願意淌這攤渾水。
劉氏願意投誠,對父王有百益而無一害,但周維將也不能由著他們開價。
所以也把話說得明白,價可以開,但不能漫天要價。
劉方瑞見周維將給了迴複,也是笑咪咪地說道:
“當然不敢獅子大開口,反而是樁喜事,
不知世子可熟悉永安秦氏?”
周維將問道:“可是青州旁邊的永安秦家?”
“對的,正是那永安秦家,秦家雖然不及我劉家如今的地位,
但在女兒的教導方麵卻是獨樹一幟,無其他家族可比。”
這秦家,周維將倒是挺清楚的,永安秦家,男子並不出眾,但教出的女兒,
那可是個頂個優秀,每一代都有才女現世,基本都嫁得很好。
秦家女本就生得好看,但最出名的還是秦家女治家理財的本事。
在大尚朝為官,最值得稱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家有秦氏女為妻。
正所謂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為之全心付出的妻子。
娶到秦家女,無一例外在官場上都官運亨通,事事順心。
不過,秦家也懂得樹大招風的道理,秦姓男子均不入朝為官,
隻經營著祖產,從不過問朝政。
在尚朝這個以男為尊的時代,
秦家沒有男丁在朝這事對秦家的聲望幫助很大。
秦家不僅沒有受到任何打壓,反而在這些女兒的幫襯下,
日益鼎盛,興興向榮。
在民間那是人人交口稱讚,甚至流傳:
“三代積福得娶秦家女!”
這幾十年,朝中大小官員都爭相求娶,秦家的門檻那是修得沒有次數了。
一時間,秦家女在尚朝真是奇貨可居,
隻可惜,秦家嫡出的女兒並不多,也實在挑剔,
大家就連秦家旁支也不放過,還專門有人偷偷把秦家旁支有女兒的家庭整成冊子售賣。
居然還能賺點小財,也算是托了秦家的福了。
秦家雖是極力打壓這種行為,並對外宣稱這種冊子一旦發現,
必報官追究到底。
可經不起民間的熱情,這冊子依然流行甚廣。
周維將作為皇族中人,對此嗤之以鼻,所謂雷霆雨露,均是君恩。
周維將是跟著青州王上過戰場的。
一向奉行的是能力至上,
這秦氏,連臣子都算不上,周維將也是沒有放在眼裏的。
不過這秦氏女的美名,周維將也是聽說過的。
這劉方瑞今日提起此事,周維將心裏有些猜測,但也沒有說出來。
聽得劉方瑞如此說,也不過淡淡說道:
“倒是略有耳聞。”
劉方瑞觀周維將神情,知他並不似其他人般對秦家感興趣。
遂繼續說道:
“老夫有幸,娶得秦家一女,
雖不像坊間傳聞那樣無所不能,但這些年也是在內院幫我不少。
老夫親曆,不敢妄言,秦家的家教確實不同凡響。
我劉家竟是怎麽也培養不出來。”
劉氏家族也算是尚朝大名鼎鼎的家族,族中還出了一位皇後。
這劉方瑞竟直言在教育上怎麽都比不過秦家。
周維將有些好奇,這秦家女真有這麽好?
劉方瑞見周維將有些興趣了,繼續說道:
“世子也曾與老夫多次聊起今日之朝局,
老夫私裏認為劉家實難勝任世子之信任。
一直有些猶豫不決。
但和家中族老商議過後,卻是改變了想法。
劉家應以大局為重,把眼光放長遠些。
青州王這些年在駐地,抵抗鮮卑,保我大尚朝安定,英名傳天下。
世子也是虎父無犬子,年紀輕輕就曾深入敵營取敵首級。
為當世少年之楷模。
如能跟隨王爺和世子建一番功業,讓這天下黎民免受戰亂之苦。
也算是盡了我們劉氏的一點綿薄之力。”
劉方瑞頓了一下,這些話自己說得誠懇,確實也是這麽思慮過。
與族老們商議的時候,雖然劉方瑞與皇後也是有兄妹之情的。
但劉方瑞一直沒有答複周維將,倒也不全是為了皇後。
更多考慮的是,徐州和青州的實力對比。
作為一個古老家族,如何能夠在亂局中謀得一線生機,
闖出一番天地,本就是各任家主的責任。
現在的皇後不知所蹤,四皇子又年幼,以劉家的勢力,
硬要抬四皇子上位,也是件費力的事情。
選擇徐州王或青州王一邊,也是非常冒險,沒有人能預知後麵發生的事情。
現在的局勢,其實暫不做選擇,對劉氏來說才是最安全的。
但青州王已經問到家裏來了,已經做不到隔岸觀火了。
根本容不得他不做選擇。
在周維將養傷的這段時間,陸續有好些家族已經開始站隊了。
如果自己不先出手把握時局,一旦政局一變,劉氏便會在這場爭奪中成為炮灰,
雖然可以做到全身而退,想要再上一步,又得多少年的布局才行。
麵對家族利益,劉方瑞非常慎重,和德高望重的族老們也是反複地商議過幾次。
早就規劃好了這步棋子,甚至,劉大夫人也已經將一些情況寫信告知娘家。
務必不得給秦玄蓁說親,待劉氏這邊有消息再做定奪。
秦家確實也是大族,但在根基上比劉氏還要弱些。
秦芙蓉既然嫁到劉家,又是當家夫人,自是把利害關係給娘家說得透透的。
秦家也是以劉氏馬首為瞻,自是壓住了秦玄蓁的婚事不議。
劉方瑞本與周維將周旋幾次都沒有開口。
今日正好是個時機,劉方瑞也不像之前交往那樣虛以委蛇了:
“我夫人有個侄女,乃秦家嫡女,排行老四,上有兩兄一姐,年方十三,正是大好年華。”
劉方瑞頓了頓,看看周維將並沒有什麽不愉之色。
“老夫擬從中牽線,與世子促成一段良緣。”
如今算是有些眉目,就想著第一時間來向世子迴稟。”
周維將直起身子,好事啊,這算是主動送上門來了。
見劉方瑞並未繼續,周維將秒懂:
“劉家主說說看,我相信劉家主不會讓我為難。”
劉方瑞話外的意思,我們願意支持青州王,隻是肯定有條件的。
沒有利益的事情,誰願意淌這攤渾水。
劉氏願意投誠,對父王有百益而無一害,但周維將也不能由著他們開價。
所以也把話說得明白,價可以開,但不能漫天要價。
劉方瑞見周維將給了迴複,也是笑咪咪地說道:
“當然不敢獅子大開口,反而是樁喜事,
不知世子可熟悉永安秦氏?”
周維將問道:“可是青州旁邊的永安秦家?”
“對的,正是那永安秦家,秦家雖然不及我劉家如今的地位,
但在女兒的教導方麵卻是獨樹一幟,無其他家族可比。”
這秦家,周維將倒是挺清楚的,永安秦家,男子並不出眾,但教出的女兒,
那可是個頂個優秀,每一代都有才女現世,基本都嫁得很好。
秦家女本就生得好看,但最出名的還是秦家女治家理財的本事。
在大尚朝為官,最值得稱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家有秦氏女為妻。
正所謂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為之全心付出的妻子。
娶到秦家女,無一例外在官場上都官運亨通,事事順心。
不過,秦家也懂得樹大招風的道理,秦姓男子均不入朝為官,
隻經營著祖產,從不過問朝政。
在尚朝這個以男為尊的時代,
秦家沒有男丁在朝這事對秦家的聲望幫助很大。
秦家不僅沒有受到任何打壓,反而在這些女兒的幫襯下,
日益鼎盛,興興向榮。
在民間那是人人交口稱讚,甚至流傳:
“三代積福得娶秦家女!”
這幾十年,朝中大小官員都爭相求娶,秦家的門檻那是修得沒有次數了。
一時間,秦家女在尚朝真是奇貨可居,
隻可惜,秦家嫡出的女兒並不多,也實在挑剔,
大家就連秦家旁支也不放過,還專門有人偷偷把秦家旁支有女兒的家庭整成冊子售賣。
居然還能賺點小財,也算是托了秦家的福了。
秦家雖是極力打壓這種行為,並對外宣稱這種冊子一旦發現,
必報官追究到底。
可經不起民間的熱情,這冊子依然流行甚廣。
周維將作為皇族中人,對此嗤之以鼻,所謂雷霆雨露,均是君恩。
周維將是跟著青州王上過戰場的。
一向奉行的是能力至上,
這秦氏,連臣子都算不上,周維將也是沒有放在眼裏的。
不過這秦氏女的美名,周維將也是聽說過的。
這劉方瑞今日提起此事,周維將心裏有些猜測,但也沒有說出來。
聽得劉方瑞如此說,也不過淡淡說道:
“倒是略有耳聞。”
劉方瑞觀周維將神情,知他並不似其他人般對秦家感興趣。
遂繼續說道:
“老夫有幸,娶得秦家一女,
雖不像坊間傳聞那樣無所不能,但這些年也是在內院幫我不少。
老夫親曆,不敢妄言,秦家的家教確實不同凡響。
我劉家竟是怎麽也培養不出來。”
劉氏家族也算是尚朝大名鼎鼎的家族,族中還出了一位皇後。
這劉方瑞竟直言在教育上怎麽都比不過秦家。
周維將有些好奇,這秦家女真有這麽好?
劉方瑞見周維將有些興趣了,繼續說道:
“世子也曾與老夫多次聊起今日之朝局,
老夫私裏認為劉家實難勝任世子之信任。
一直有些猶豫不決。
但和家中族老商議過後,卻是改變了想法。
劉家應以大局為重,把眼光放長遠些。
青州王這些年在駐地,抵抗鮮卑,保我大尚朝安定,英名傳天下。
世子也是虎父無犬子,年紀輕輕就曾深入敵營取敵首級。
為當世少年之楷模。
如能跟隨王爺和世子建一番功業,讓這天下黎民免受戰亂之苦。
也算是盡了我們劉氏的一點綿薄之力。”
劉方瑞頓了一下,這些話自己說得誠懇,確實也是這麽思慮過。
與族老們商議的時候,雖然劉方瑞與皇後也是有兄妹之情的。
但劉方瑞一直沒有答複周維將,倒也不全是為了皇後。
更多考慮的是,徐州和青州的實力對比。
作為一個古老家族,如何能夠在亂局中謀得一線生機,
闖出一番天地,本就是各任家主的責任。
現在的皇後不知所蹤,四皇子又年幼,以劉家的勢力,
硬要抬四皇子上位,也是件費力的事情。
選擇徐州王或青州王一邊,也是非常冒險,沒有人能預知後麵發生的事情。
現在的局勢,其實暫不做選擇,對劉氏來說才是最安全的。
但青州王已經問到家裏來了,已經做不到隔岸觀火了。
根本容不得他不做選擇。
在周維將養傷的這段時間,陸續有好些家族已經開始站隊了。
如果自己不先出手把握時局,一旦政局一變,劉氏便會在這場爭奪中成為炮灰,
雖然可以做到全身而退,想要再上一步,又得多少年的布局才行。
麵對家族利益,劉方瑞非常慎重,和德高望重的族老們也是反複地商議過幾次。
早就規劃好了這步棋子,甚至,劉大夫人也已經將一些情況寫信告知娘家。
務必不得給秦玄蓁說親,待劉氏這邊有消息再做定奪。
秦家確實也是大族,但在根基上比劉氏還要弱些。
秦芙蓉既然嫁到劉家,又是當家夫人,自是把利害關係給娘家說得透透的。
秦家也是以劉氏馬首為瞻,自是壓住了秦玄蓁的婚事不議。
劉方瑞本與周維將周旋幾次都沒有開口。
今日正好是個時機,劉方瑞也不像之前交往那樣虛以委蛇了:
“我夫人有個侄女,乃秦家嫡女,排行老四,上有兩兄一姐,年方十三,正是大好年華。”
劉方瑞頓了頓,看看周維將並沒有什麽不愉之色。
“老夫擬從中牽線,與世子促成一段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