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將在軍營待過,兵書也是研讀多年。
他明白,真拿下劉方瑞,也不過是合作,很難收為己用。
一旦己方失勢,那劉方瑞必定翻臉無情。
所以,段小舟,是他想培養出來的後手。
江州土生土長,在經商一途很有潛力。
隻要自己略施於援手,必定能助他發展壯大。
更重要的是,段小舟目前還在起步階段。
自己這恩情,段小舟必定感激莫名。
聽說段小舟獨自一人帶著魚去了鄉下。
周維將有些好奇,這魚抓迴來不吃,還遮遮掩掩的。
“他去幹了什麽?”
那侍衛見主子追問,自是言無不盡:
“他找到一戶農家,似是很熟,聊了幾句。
還留在那人家裏吃了晚飯。
而晚飯的菜裏,就有這尾魚。”
什麽?這魚,被段小舟送到了相熟的農家。
還一起吃了?
周維將總覺得這事兒透著古怪。
那魚就一條,一群人去抓,然後都沒吃著。
結果給一個農戶給吃了?
“然後呢?”
“段小舟酒足飯飽之後,就徑直迴去了。”
“沒有再去其他地方?”
“沒有。”
“你聽到他們說什麽沒有?”
“大概聽到些,也就是一些很久沒見,說些從前的事情罷了。”
周維將沉吟片刻:
“今日他們去的那個地方,叫什麽來著?”
“碧玉潭。”
“對,就是這個潭,去看看,也去捕一尾今日你見到的魚迴來給我瞧瞧。”
“我明日就親自過去,那魚我遠遠見過,有些印象。”
周維將這時也得不出什麽結論,暫且把這事也就放在一邊了:
“現在京城的情況迴報過來沒?”
“徐州王也派了些人出來四處在找那東西。
這江州城裏,應該也有他們的人,就是咱們暫時還沒有照麵而已。”
“這東西至關重要,徐州王也在找很正常。
我們不是已經試過了嗎?單憑一紙聖旨,根本調動不了地方軍隊。
安仕傑那老家夥,隻認那東西。
根本不把兩王放在眼裏。”
“現在咱們王爺與徐州王還是高下難分。
朝政也還是暫由丞相吳斯暫為料理。
王爺的意思是,隻要徐州王不反對,他也不打算做那出頭鳥。
吳斯畢竟是兩朝元老,下麵聽他意見的人頗多。
犯不著得罪。”
周維將點點頭:“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父王這做法是對的,所以我現在還在好好跟劉方瑞說話。
一旦自己準備好了,這些人都又有何懼。”
“世子說的極是,就怕那徐州王的人從中作梗。”
“你可別忘了,除了徐州王的人,那皇後到現在都還沒有露麵。
這江州城現在看著一派風平浪靜。
誰也不知道這水下的驚濤駭浪。
都打起精神來,不是敵死,就是我亡。”
侍衛躬身:“屬下銘記在心,請世子放心。”
侍衛想著世子把朝堂上的事也問了。
段小舟的事也問了,這怕也是該結束了。
周維將卻是思索一會兒,才開口道:
“那沈清楠為什麽要跟著段小舟去抓魚呢?”
侍衛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屬下也不是很清楚,隻是知道沈姑娘一大早就跟著上山了。
但她也沒去看捕魚,倒是坐得遠遠的,燒水喝呢。”
因為侍衛確實離得比較遠,也隻能看到個大概。
在他的認知裏,燒水不就是為了喝嗎?
“屬下猜測,這沈姑娘,應該就是跟著去玩的吧?”
迴去的路上,沈清楠跟段小舟也是聊的周湘的事。
這事也是江州城裏的讀書人都口口相傳的趣事。
這侍衛也是知道一些。
聽他們聊了很久,也不過是沈清楠有些擔心。
段小舟給她講了一些周湘的來曆和過往。
侍衛看周維將關心,倒是把這路上聊的事情也給周維將匯報了一下。
周維將也是後來知道一些沈清楠在書局發生的事。
雖然也覺得能得周湘青眼非常不容易。
但在他眼裏,沈清楠很是能幹。
能被周湘另眼相待也屬下常,倒也沒往別的地方想。
隻是心裏就想關心著沈清楠的動向,聽說沈清楠也一起上山了。
自然也就忍不住問上一問。
見侍衛匯報完,他心裏還想著,
原來沈清楠喜歡爬山,那以後自己也可以找個由頭帶她上山玩。
對了,自己還有些父王送的茶葉。
那都是上好的品種,也得一並帶上去給她嚐嚐。
還要帶上一些果子,糕點。
她喜歡吃什麽糕點呢?
周維將開始在自己記憶裏搜索起來。
侍衛見世子一會兒工夫了,都沒有說話。
也不打擾,卻聽到周維將說:
“買點杏花樓的糕點,明日我送到順泰居去。”
侍衛愣了一下:“可是世子,您昨日才和段小舟說了你要遠行。”
周維將也愣住了,好像是這麽迴事。
自己昨日才和段小舟辭別,準備在劉方瑞這邊下些工夫。
明日就去沈清楠那裏登門拜訪。
這可真是天大的漏洞。
暗自懊惱,自己萬軍眾中取敵首級。
少年得誌,父王也曾盛讚自己是他最冷靜的兒子。
怎麽一到沈清楠這裏,做些事情老是不帶腦子了呢。
“那就由你買些送上去,就說是我走前讓你幫忙的。
幫我看著她喜歡吃些什麽。
我下次再親自買給她。”
侍衛也知道周維將對這沈清楠是上了心的。
有這個機會巴結著,以後對自己也有好處。
雖然沈清楠出身不高,做不了世子妃。
但以世子對她的喜愛,就算是做側妃也是沒有問題的。
還是受寵的那種。
“好的,世子,我會多挑幾樣送上門去。”
……
京城那邊,確如侍衛跟周維將迴複的情況差不多。
雖然兩王掌控了京城,但因為勢力不相上下。
短時間內倒是誰也扳不倒誰。
再加上雖然皇帝死前有些糊塗。
但生前的政事上也算勤勉。
死後朝堂倒也並未受太大影響。
大葬過後,整個朝堂還是有序地運行著。
下麵的官員都默不作聲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大家都心知肚明,誰是誰的人。
但就算心懷鬼胎,明麵上還都過得去。
特別是丞相吳斯,積威多年。
他明白,真拿下劉方瑞,也不過是合作,很難收為己用。
一旦己方失勢,那劉方瑞必定翻臉無情。
所以,段小舟,是他想培養出來的後手。
江州土生土長,在經商一途很有潛力。
隻要自己略施於援手,必定能助他發展壯大。
更重要的是,段小舟目前還在起步階段。
自己這恩情,段小舟必定感激莫名。
聽說段小舟獨自一人帶著魚去了鄉下。
周維將有些好奇,這魚抓迴來不吃,還遮遮掩掩的。
“他去幹了什麽?”
那侍衛見主子追問,自是言無不盡:
“他找到一戶農家,似是很熟,聊了幾句。
還留在那人家裏吃了晚飯。
而晚飯的菜裏,就有這尾魚。”
什麽?這魚,被段小舟送到了相熟的農家。
還一起吃了?
周維將總覺得這事兒透著古怪。
那魚就一條,一群人去抓,然後都沒吃著。
結果給一個農戶給吃了?
“然後呢?”
“段小舟酒足飯飽之後,就徑直迴去了。”
“沒有再去其他地方?”
“沒有。”
“你聽到他們說什麽沒有?”
“大概聽到些,也就是一些很久沒見,說些從前的事情罷了。”
周維將沉吟片刻:
“今日他們去的那個地方,叫什麽來著?”
“碧玉潭。”
“對,就是這個潭,去看看,也去捕一尾今日你見到的魚迴來給我瞧瞧。”
“我明日就親自過去,那魚我遠遠見過,有些印象。”
周維將這時也得不出什麽結論,暫且把這事也就放在一邊了:
“現在京城的情況迴報過來沒?”
“徐州王也派了些人出來四處在找那東西。
這江州城裏,應該也有他們的人,就是咱們暫時還沒有照麵而已。”
“這東西至關重要,徐州王也在找很正常。
我們不是已經試過了嗎?單憑一紙聖旨,根本調動不了地方軍隊。
安仕傑那老家夥,隻認那東西。
根本不把兩王放在眼裏。”
“現在咱們王爺與徐州王還是高下難分。
朝政也還是暫由丞相吳斯暫為料理。
王爺的意思是,隻要徐州王不反對,他也不打算做那出頭鳥。
吳斯畢竟是兩朝元老,下麵聽他意見的人頗多。
犯不著得罪。”
周維將點點頭:“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父王這做法是對的,所以我現在還在好好跟劉方瑞說話。
一旦自己準備好了,這些人都又有何懼。”
“世子說的極是,就怕那徐州王的人從中作梗。”
“你可別忘了,除了徐州王的人,那皇後到現在都還沒有露麵。
這江州城現在看著一派風平浪靜。
誰也不知道這水下的驚濤駭浪。
都打起精神來,不是敵死,就是我亡。”
侍衛躬身:“屬下銘記在心,請世子放心。”
侍衛想著世子把朝堂上的事也問了。
段小舟的事也問了,這怕也是該結束了。
周維將卻是思索一會兒,才開口道:
“那沈清楠為什麽要跟著段小舟去抓魚呢?”
侍衛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屬下也不是很清楚,隻是知道沈姑娘一大早就跟著上山了。
但她也沒去看捕魚,倒是坐得遠遠的,燒水喝呢。”
因為侍衛確實離得比較遠,也隻能看到個大概。
在他的認知裏,燒水不就是為了喝嗎?
“屬下猜測,這沈姑娘,應該就是跟著去玩的吧?”
迴去的路上,沈清楠跟段小舟也是聊的周湘的事。
這事也是江州城裏的讀書人都口口相傳的趣事。
這侍衛也是知道一些。
聽他們聊了很久,也不過是沈清楠有些擔心。
段小舟給她講了一些周湘的來曆和過往。
侍衛看周維將關心,倒是把這路上聊的事情也給周維將匯報了一下。
周維將也是後來知道一些沈清楠在書局發生的事。
雖然也覺得能得周湘青眼非常不容易。
但在他眼裏,沈清楠很是能幹。
能被周湘另眼相待也屬下常,倒也沒往別的地方想。
隻是心裏就想關心著沈清楠的動向,聽說沈清楠也一起上山了。
自然也就忍不住問上一問。
見侍衛匯報完,他心裏還想著,
原來沈清楠喜歡爬山,那以後自己也可以找個由頭帶她上山玩。
對了,自己還有些父王送的茶葉。
那都是上好的品種,也得一並帶上去給她嚐嚐。
還要帶上一些果子,糕點。
她喜歡吃什麽糕點呢?
周維將開始在自己記憶裏搜索起來。
侍衛見世子一會兒工夫了,都沒有說話。
也不打擾,卻聽到周維將說:
“買點杏花樓的糕點,明日我送到順泰居去。”
侍衛愣了一下:“可是世子,您昨日才和段小舟說了你要遠行。”
周維將也愣住了,好像是這麽迴事。
自己昨日才和段小舟辭別,準備在劉方瑞這邊下些工夫。
明日就去沈清楠那裏登門拜訪。
這可真是天大的漏洞。
暗自懊惱,自己萬軍眾中取敵首級。
少年得誌,父王也曾盛讚自己是他最冷靜的兒子。
怎麽一到沈清楠這裏,做些事情老是不帶腦子了呢。
“那就由你買些送上去,就說是我走前讓你幫忙的。
幫我看著她喜歡吃些什麽。
我下次再親自買給她。”
侍衛也知道周維將對這沈清楠是上了心的。
有這個機會巴結著,以後對自己也有好處。
雖然沈清楠出身不高,做不了世子妃。
但以世子對她的喜愛,就算是做側妃也是沒有問題的。
還是受寵的那種。
“好的,世子,我會多挑幾樣送上門去。”
……
京城那邊,確如侍衛跟周維將迴複的情況差不多。
雖然兩王掌控了京城,但因為勢力不相上下。
短時間內倒是誰也扳不倒誰。
再加上雖然皇帝死前有些糊塗。
但生前的政事上也算勤勉。
死後朝堂倒也並未受太大影響。
大葬過後,整個朝堂還是有序地運行著。
下麵的官員都默不作聲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大家都心知肚明,誰是誰的人。
但就算心懷鬼胎,明麵上還都過得去。
特別是丞相吳斯,積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