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鳶閣後院,幾人正商議完畢。
“門主,芸姑來了。”
“退下吧。”他遣退左右和稟報的人,芸姑走了進來,他對芸姑說:“坐吧。”
芸姑正襟危坐,“門主,您找我來有什麽事嗎?”
“這麽多年了,你還是這樣。”芸姑也不接他的話,他習以為常,又說起一件事來,“他也在這次計劃之中。”
芸姑有些驚慌,“能不能別讓他去?”
“既然他執意要留下,就必須接受訓練。”
他說的便是那名被芸姑喚作“情兒”的少年,自從他從生死門分舵來歧城之後,芸姑便對他照顧有加,還為了他幾次來找他,至於他的身份他和芸姑都心照不宣。
兩人坐了一會兒也沒有再交流,芸姑正憂心,他看著芸姑也於心不忍。
許多年前,芸姑還是先帝楚洵的妃子,那一年先帝大壽他有幸入宮參加壽宴,在壽宴上他見到了當時還是貴妃的芸姑,並對她一見傾心。後來先帝為了給太子鋪路,對貴妃母家下手,她也因此遭人暗算。在這位生死門門主的幫助下,她才逃出了皇宮,她的兒子楚雲也才得以受封遷往沚城。
但這一切在芸姑看來都隻是一場交易,她答應他留在歧城,為他處理生死門的事情,而生死門也要庇護楚雲,保證他平安無事。生死門與臨安侯府的計劃,萬一敗露一定會查出翠鳶閣,若是再深入調查,說不定就查出沚城來了。
“沒有其他辦法嗎?”芸姑問。
“這是生死門的規矩,我不能再破例。”這位門主還想說什麽又猶豫了,他的視線始終沒有離開芸姑。
“知道了。”此時芸姑卻隻想快點去勸阻那位少年,“要是您沒有其他的事,我就先告退了。”
他看著她的一顰一蹙,這麽多年過去了她還是對自己如此冷淡,明明那位老皇帝對她無情無義,他已經死了,為何她還不能敞開自己的心扉。
“芸兒……”她沒有理他,還是頭也不迴地走了。這位門主見芸姑這樣的態度有些氣急敗壞,直接喚了她的名字,“蘇芸!”
芸姑知道他對自己有情,可她早已心如死灰。她與先帝感情甚篤,最後卻遭背叛,招來了滅族之禍。因為自己的關係,她對蘇家更是滿懷愧疚,也一直無法原諒自己。現在她一心隻想保護兒子和蘇家唯一的血脈。
他叫蘇情,是蘇家滅門之難中唯一的幸存者,蘇情幾經輾轉加入了生死門,來歧城之才得與芸姑相認。生死門的一個院落裏,那些新人們已經在商議如何獲取那份名單,其中也有蘇情,他也在他們中間並不顯眼。他們都穿一樣的衣服,縱然在白天也是一身烏黑的夜行衣,待天一黑他們就要去實施任務了。
現在是月初,太子選妃是在六月二十,各家待選的小姐公主已經全部進宮了。各國觀禮的使者要到大典那天才進宮,他們帶著為數不多的人馬都陸陸續續往城裏的行館趕來,這些人馬不能進城,隻能駐紮在城外的營帳。蘇情他們要做的就是兵分兩路,一路潛入皇城竊取名單,一路去城外探聽實情。
他們商量好計劃,各自分了工,便迴去休息。芸姑派人將蘇情喊了出來,秘密將他帶到芸姑的後院,這就是上次源霖和女子偷聽的院子。芸姑在小廳裏坐著,她不停地絞著手絹,既然左右不了那位門主的決定,她隻能盡量勸阻蘇情。
蘇情獨自一人進來了,他對芸姑說,“您找我有什麽事嗎?”
“你坐。”芸姑見蘇情來,示意他坐下。蘇情也猜到了芸姑叫他來是為了這次的任務,隻聽芸姑懇求地說道,“情兒,你聽姑姑的話,離開這裏吧。”
“姑姑,您別再勸我了。”
“情兒,你怎麽不聽姑姑的話呢,咱們蘇家就剩你了,你若是有什麽三長兩短,你讓姑姑怎麽跟你死去的爺爺和父親交代啊……”芸姑帶著哭腔,“情兒……”
“您別擔心,我會小心的。”
蘇情知道芸姑的良苦用心,隻是他不願意躲在姑姑的庇護之下,在過去的兩年,他經曆了煉獄般的訓練,費盡千辛萬苦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蘇情隻想抓住這次機會掙出一條生路,甚至不惜以命相搏。蘇家的仇恨他一刻也不曾忘記。
“你知道這次你們要做的是什麽嗎?”芸姑擦了擦臉,她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試圖向蘇情說明其中的利害關係。
“這是機密。”
蘇情概不透露,這是門中的規矩。芸姑看著他的樣子無奈地搖了搖頭,“他是要謀反。”
“……”
聽完芸姑的話,蘇情並沒有很驚訝。他早就知道這次任務非同一般,一般人要使者名單有何用,除非是有更大的陰謀。雖然在這之前他並不知道這次生死門具體要做什麽,但是生死門無惡不作,且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參與謀反這樣的事情也不足為奇。
“你知道嗎,你這是去送死?”芸姑又說,“萬一事跡敗露,你們勢必會引來皇宮的追殺。若是成功了,他們下一步要對付的就是你們,他們怎麽會允許生死門這樣的勢力在新朝立足。”
“姑姑多慮了。”
蘇情也自然明白這裏麵的利害,這樣一筆交易顯然也會帶來一筆天價的報酬,那位門主自然不計風險。他也知道在那位門主他眼裏,他們這些人不過是他用來實現目的的工具,無論成敗他們都難脫幹係。
芸姑用期盼的目光看著蘇情,希望他能改變主意,不過他看起來絲毫不為所動。
“情兒!”
“您保重。”
蘇情態度堅定,起身而去。芸姑追到門口隻望著他的背影,臉上解不開的愁容,就是自己的兒子他也不曾如此憂心。兩人的交談就這樣結束,蘇情離開了,他們正為生死門實施這第一步計劃。
夜幕降臨,翠鳶閣歌舞升平,此時在它的不遠處,三四十名黑衣人,一分為二,分別朝城外和皇城的方向去了。
“門主,芸姑來了。”
“退下吧。”他遣退左右和稟報的人,芸姑走了進來,他對芸姑說:“坐吧。”
芸姑正襟危坐,“門主,您找我來有什麽事嗎?”
“這麽多年了,你還是這樣。”芸姑也不接他的話,他習以為常,又說起一件事來,“他也在這次計劃之中。”
芸姑有些驚慌,“能不能別讓他去?”
“既然他執意要留下,就必須接受訓練。”
他說的便是那名被芸姑喚作“情兒”的少年,自從他從生死門分舵來歧城之後,芸姑便對他照顧有加,還為了他幾次來找他,至於他的身份他和芸姑都心照不宣。
兩人坐了一會兒也沒有再交流,芸姑正憂心,他看著芸姑也於心不忍。
許多年前,芸姑還是先帝楚洵的妃子,那一年先帝大壽他有幸入宮參加壽宴,在壽宴上他見到了當時還是貴妃的芸姑,並對她一見傾心。後來先帝為了給太子鋪路,對貴妃母家下手,她也因此遭人暗算。在這位生死門門主的幫助下,她才逃出了皇宮,她的兒子楚雲也才得以受封遷往沚城。
但這一切在芸姑看來都隻是一場交易,她答應他留在歧城,為他處理生死門的事情,而生死門也要庇護楚雲,保證他平安無事。生死門與臨安侯府的計劃,萬一敗露一定會查出翠鳶閣,若是再深入調查,說不定就查出沚城來了。
“沒有其他辦法嗎?”芸姑問。
“這是生死門的規矩,我不能再破例。”這位門主還想說什麽又猶豫了,他的視線始終沒有離開芸姑。
“知道了。”此時芸姑卻隻想快點去勸阻那位少年,“要是您沒有其他的事,我就先告退了。”
他看著她的一顰一蹙,這麽多年過去了她還是對自己如此冷淡,明明那位老皇帝對她無情無義,他已經死了,為何她還不能敞開自己的心扉。
“芸兒……”她沒有理他,還是頭也不迴地走了。這位門主見芸姑這樣的態度有些氣急敗壞,直接喚了她的名字,“蘇芸!”
芸姑知道他對自己有情,可她早已心如死灰。她與先帝感情甚篤,最後卻遭背叛,招來了滅族之禍。因為自己的關係,她對蘇家更是滿懷愧疚,也一直無法原諒自己。現在她一心隻想保護兒子和蘇家唯一的血脈。
他叫蘇情,是蘇家滅門之難中唯一的幸存者,蘇情幾經輾轉加入了生死門,來歧城之才得與芸姑相認。生死門的一個院落裏,那些新人們已經在商議如何獲取那份名單,其中也有蘇情,他也在他們中間並不顯眼。他們都穿一樣的衣服,縱然在白天也是一身烏黑的夜行衣,待天一黑他們就要去實施任務了。
現在是月初,太子選妃是在六月二十,各家待選的小姐公主已經全部進宮了。各國觀禮的使者要到大典那天才進宮,他們帶著為數不多的人馬都陸陸續續往城裏的行館趕來,這些人馬不能進城,隻能駐紮在城外的營帳。蘇情他們要做的就是兵分兩路,一路潛入皇城竊取名單,一路去城外探聽實情。
他們商量好計劃,各自分了工,便迴去休息。芸姑派人將蘇情喊了出來,秘密將他帶到芸姑的後院,這就是上次源霖和女子偷聽的院子。芸姑在小廳裏坐著,她不停地絞著手絹,既然左右不了那位門主的決定,她隻能盡量勸阻蘇情。
蘇情獨自一人進來了,他對芸姑說,“您找我有什麽事嗎?”
“你坐。”芸姑見蘇情來,示意他坐下。蘇情也猜到了芸姑叫他來是為了這次的任務,隻聽芸姑懇求地說道,“情兒,你聽姑姑的話,離開這裏吧。”
“姑姑,您別再勸我了。”
“情兒,你怎麽不聽姑姑的話呢,咱們蘇家就剩你了,你若是有什麽三長兩短,你讓姑姑怎麽跟你死去的爺爺和父親交代啊……”芸姑帶著哭腔,“情兒……”
“您別擔心,我會小心的。”
蘇情知道芸姑的良苦用心,隻是他不願意躲在姑姑的庇護之下,在過去的兩年,他經曆了煉獄般的訓練,費盡千辛萬苦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蘇情隻想抓住這次機會掙出一條生路,甚至不惜以命相搏。蘇家的仇恨他一刻也不曾忘記。
“你知道這次你們要做的是什麽嗎?”芸姑擦了擦臉,她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試圖向蘇情說明其中的利害關係。
“這是機密。”
蘇情概不透露,這是門中的規矩。芸姑看著他的樣子無奈地搖了搖頭,“他是要謀反。”
“……”
聽完芸姑的話,蘇情並沒有很驚訝。他早就知道這次任務非同一般,一般人要使者名單有何用,除非是有更大的陰謀。雖然在這之前他並不知道這次生死門具體要做什麽,但是生死門無惡不作,且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參與謀反這樣的事情也不足為奇。
“你知道嗎,你這是去送死?”芸姑又說,“萬一事跡敗露,你們勢必會引來皇宮的追殺。若是成功了,他們下一步要對付的就是你們,他們怎麽會允許生死門這樣的勢力在新朝立足。”
“姑姑多慮了。”
蘇情也自然明白這裏麵的利害,這樣一筆交易顯然也會帶來一筆天價的報酬,那位門主自然不計風險。他也知道在那位門主他眼裏,他們這些人不過是他用來實現目的的工具,無論成敗他們都難脫幹係。
芸姑用期盼的目光看著蘇情,希望他能改變主意,不過他看起來絲毫不為所動。
“情兒!”
“您保重。”
蘇情態度堅定,起身而去。芸姑追到門口隻望著他的背影,臉上解不開的愁容,就是自己的兒子他也不曾如此憂心。兩人的交談就這樣結束,蘇情離開了,他們正為生死門實施這第一步計劃。
夜幕降臨,翠鳶閣歌舞升平,此時在它的不遠處,三四十名黑衣人,一分為二,分別朝城外和皇城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