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順說,這一章講一講篾匠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金秋高粱成熟的季節。
雁浦村的篾匠與南方的篾匠不同。南方盛產竹子,篾匠編的大都是竹器。而雁浦村位於北方太行山的深處,不產竹子,所謂的篾匠就是用高粱秸編織器物的匠人。
雁浦村裏種高粱特別多,第一個原因是它屬於高產作物,可以滿足人們填飽肚皮這個最起碼的生活需求;第二個原因是高粱秸可以編織多種多樣的生活用品。這些生活用品,雖然沒有太精細的東西,不過是一些蓋鍋蓋甕蓋缸的日用家什,當地人也叫做“笘子”,屬於低值易耗品。編織笘子前,要先把成熟的高粱砍下來,截去高粱穗子隻剩下高粱秸這一部分。這時的高粱秸水分大質太脆,還不能破蔑子,要放置於太陽底下晾曬幾天,待水分蒸發大半後,高粱秸變得綿軟一些,有了一定的韌性後就可以破篾子了。
怎樣高粱秸破成篾子呢?雁浦村民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將高粱秸放在較硬的地麵上,用兩隻腳登上去踩扁它。這個方法適用於少量而較細的高粱秸;另一種方式是用碾場用的石碌碡去砸壓,適用於大宗量而且粗壯的高粱秸。
雁浦村的大秋農作物如玉米和高粱大都是種植在一起的。玉米種在平整的地塊裏,高粱則種在稍稍高出地麵的田埂上。高粱比玉米要早成熟十天到半月的時間,一般是在白露節氣收割。
哎,說著說著故事就來了。這一天的早上,晨風習習,秋意涼爽。雁浦村的篾匠周三寶早早地起了床,拿著鐮刀挎著大繩去自家的地頭砍高粱。當他來到地頭一看,不由地大吃一驚——田埂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高粱忽然沒了蹤影——早被人砍走了,而且一根都沒有剩下。
是誰這麽大的膽子來偷我家的高粱!
除了吃驚以外,周三寶更是覺得心疼萬分:高粱丟了,來錢的道兒被堵死了,一家人以後的日常花銷從哪裏來啊?
張祥順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了一下,點燃了一袋煙,臉上的表情忽然變得有些淒苦。他滋滋地抽了兩口煙,又接著說,雁浦村是個窮地方,老百姓除了種莊稼以糊口外,其他來錢的道兒很少,所以就出了不少匠人。然而,匠人與匠人也不盡相同。比如前幾章故事裏提到的木匠、鐵匠、石匠還有毛毛匠等等,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幹都能掙到不少錢,家境就好一些。
可篾匠就不一樣了,幹的是季節活兒,隻有秋天高粱成熟的這段時間才有營生可做,無非是編織一些大大小小的笘子到集市上賣幾個小錢補貼家用而已。而且,篾匠的營生多少與地裏的莊稼多少及長勢好壞關係非常緊密。莊稼多且長勢好,篾匠的營生就多收入也多;莊稼少而且長的不好,篾匠的營生就少。活兒少,收入肯定就少。
周三寶一家人口多,每天的油鹽醬醋和一年四季的被褥衣著大都靠他當篾匠這點手藝來換取,所以,他種植的高粱全村最多,屬於自己的地塊幾乎都種上了高粱。然而,現在高粱無緣無故地丟了,用什麽來編織笘子?沒有笘子用什麽來換錢?沒有錢老婆孩子吃什麽穿什麽?日子還怎麽過下去?
好你個挨千刀的賊人!看我人窮誌短好欺負是吧?周三寶心裏暗暗地罵著。
望著光禿禿的高粱茬子,周三寶癱坐在田埂上一陣陣發呆。忽然,他覺得似乎有點不對勁:如果這個賊人是為了偷糧食,那玉米也快成熟了,而且比高粱好吃不少,可玉米穗子反倒一個也沒有丟;如果這個賊人也是個篾匠用高粱秸編笘子,但為什麽相鄰的別人家的地裏卻一根高粱也沒丟失呢?其實,周三寶家的高粱遠不如相鄰的別人家的高粱成色足。既然一樣的做賊,為什麽不偷成色足的反而專偷成色不足的?這不就是個傻賊笨賊嗎?看來做賊的人也有精明和傻冒之分呀!
周三寶起初懷疑偷盜是本村人所為,因為往年也發生過村民偷高粱偷玉米的事情。於是,他在當天晚上夜深人靜時,趁著明亮的月光悄悄地到村裏轉了轉,看了看各家各戶的院子。那麽多的高粱,不論誰家偷了去總要有個放置的地點,地點小了還不行,根本放不下。
雁浦村不大,各家各戶的院子都轉遍了,周三寶並沒有看見誰家的院裏有高粱。
怪!這麽多高粱究竟到哪裏去了呢?難道是被外村的賊人偷走了?好像也不可能。皇留灣村離雁浦村最近,也大幾裏地。另一個較近的砂口村也有七八裏地。這麽遠的距離,高粱至少也得四五百斤重,人是不可能用大繩背走的,隻能用小平車拉走或者騾馬大牲畜駝走,可早上時周三寶在地頭並沒有發現車軲轆的轍痕和騾馬的蹄印。
想到這裏,周三寶心裏猛地一沉:奇怪,當時不光沒有發現車轍個牲畜蹄印,似乎連人的腳印也沒有發現。這就是說,並沒有人到過自己家的地頭。既然沒有人來過,那麽,這大片的高粱又是誰砍走的呢?
害怕自己的記憶有誤,第二天早上,周三寶又到自家的地頭上去看了看,不錯,田埂上確實連一個車轍、牲畜的蹄印和人的腳印都沒有。
這、這.....周三寶本來就沉甸甸的心頭,又突然增加了一層驚慌和恐怖。高粱是誰砍走的?莫非不是人力所為?如果這不是人幹的事兒,那就......周三寶不敢再往下想了,此時此刻的他已經不再心疼丟失高粱了,而是害怕自己包括孩子老婆會不會出現意外,生命會不會受到傷害了,畢竟人的力量有限,哪裏抵擋得住某些力量的侵襲?
在接下來的六七天時間裏,周三寶覺得就像過了整整一年那樣長,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香,渾身上下軟綿綿的沒有一點勁頭兒,更沒有心思幹活兒,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很快瘦了一圈兒。
老婆心疼他,勸他不要想那麽多,不就是幾根高粱嗎?丟就丟了,咱還有那麽多玉米呢,餓不死的。老婆並沒有到地頭上去看,不知道丈夫心裏想的什麽怕的什麽。周三寶又不能和她說,老婆膽子很小,她要是看到地頭上的場景會嚇得尿了褲子的。
這天晚上,周三寶心裏煩燥不安睡不著覺,就索性披上衣服到村外溜達轉圈兒。雁浦村南二裏地外有一個打穀場。說不起為什麽,周三寶竟然不知不覺地就向打穀場的方向走了過來。在離打穀場還有一二百米遠近時,他忽然聽見場上傳來“劈劈啪啪”的響聲。這個響聲周三寶再熟悉不過了——這是石碌碡碾壓高粱秸的聲音。除了“劈劈啪啪”碾壓高粱秸的響聲外,中間好像還夾雜著眾人說話的嘈雜聲。無疑,有一群人正在打穀場上破篾子。
咦,這麽晚了,誰還在打穀場上幹活兒?哎呀不對,今天早上自己去自家地頭時曾經路過這個打穀場,那時候場上光禿禿的並沒有高粱秸呀!打穀場上的這些聲音來的好生奇怪!
周三寶是雁浦村裏數一數二的篾匠高手,自然懂得破蔑子的工序:無論是人腳踩壓還是石碌碡碾壓,都首先需要把潮濕的高粱秸攤在地上晾曬幾天才行,否則根本破不成篾子。早晨的時候打穀場上還空無一物,晚上就破蔑子,肯定是剛砍下的高粱,剛砍下的高粱秸怎麽能破篾子呢?這些人很有可能是新手篾匠,根本不懂破篾子的正常工序。
不行,我得前去製止他們,不能讓這些新手把高粱秸浪費了!職業習慣使然,周三寶加快腳步向打穀場走去,想叫停這些人的愚蠢行為,不要糟蹋了好不容易才成熟的高粱秸。
當快要接近打穀場時,周三寶忽然又多了個心眼:這些人如果是雁浦村民,應該懂得破蔑子工序,決不會這樣蠻幹。莫非真的是外地人來這裏偷高粱?往年發生外村人來偷盜糧食的事件,為此附近幾個村莊的村民還打過架傷過人。不好,我現在不能先去打穀場,應該先到地裏看看誰家丟了莊稼再說。
想到這裏,周三寶快速繞過打穀場,到各家各戶的地裏轉了轉。真是奇了怪了,除了四五戶人家幾天前自己砍掉高粱外,其他人家的高粱都長得好好的。而這四五戶人家的高粱也都在自家的院子裏晾曬著,白天自己曾經見到過的。
那麽,現在打穀場上的高粱是誰家的?是不是自家的呢?
這個念頭剛一閃過就很快被周三寶排除了:自家的高粱已經丟失六七天了,如果是這夥人偷了,為什麽現在才來打穀場破篾子?更講不通的是,他們偷了雁浦村的高粱還敢在雁浦村的打穀場上破蔑子,這不是等於把贓物送到失盜者麵前顯擺:看看,你這些東西就是我偷的。天底下哪有如此心智不全的傻賊呀?
繼而,周三寶又想,或許是周圍其他村莊的篾匠也說不定。太行山裏的習慣,農忙季節,有的時候其他村莊的打穀場營生多忙不過來,而雁浦村的打穀場正好閑著,有人就會趁著晚上的時間來趕趕活兒。雁浦村的打穀場忙碌時,村裏的篾匠也曾使用過其他村莊的打穀場,周三寶就曾到皇留灣和砂口村的打穀場破過篾子。
想到這些,周三寶的心下釋然,也懶的去打穀場上看了。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好好睡覺了,周三寶有些困,眼皮直打架,返迴家裏也顧不得脫衣服,躺在炕上就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周三寶雖然迷糊著了,但因始終掛記著高粱,睡得仍然不踏實,似睡非睡的樣子,還不住地做著夢。他夢見有一夥素不相識的人來到自家院子裏,還用小平車拉來一大垛破好的高粱秸蔑子堆在了院子中央。
夢境十分怪異,周三寶被驚醒。他下得炕來到院子裏一看,果不其然,院子裏真有垛小山一樣高的高粱秸篾子。這些高粱秸雖然已經破成了篾子,但周三寶依然能夠辨認出來,就是自家地裏的高粱。自己種的莊稼就像自己養的孩子,會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嗬護。在高粱的生長季節裏,周三寶幾乎天天到地頭上去,勤除草勤施肥勤澆水,精心侍弄著它們,因為這是一家老小的全部希望。每根高粱長的是高是矮是粗是細,是什麽模樣,都在周三寶的心裏印著,底碼清楚得很。
丟失好幾天的高粱失而複得,讓周三寶沒有了心裏準備。麵對著小山一樣高的高粱篾子,周三寶喜憂參半。喜的是高粱秸都已經破成了篾子,省卻了自己大量時間和大量體力,自己隻須動手編織笘子即可;憂的是高粱穗子仍然下落不明,那可是一家人賴以糊口的飯食呀!不過,讓周三寶更為憂慮的是:高粱秸的失而複得遠比當初無緣無故的丟失更蹊蹺難猜更莫名其妙。究竟是誰偷走了高粱,今晚又是誰送迴了高粱秸?作為高粱的主人,周三寶卻始終被蒙在鼓裏,這件事情越琢磨越嚇人!
周三寶抬起頭來看了看天色,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就想迴去再睡會兒覺,不管怎麽樣,總算迴來一些東西,心裏稍稍得到一絲安慰,這個覺會睡得稍稍安穩一些。
正當周三寶調轉身子往屋裏走時,忽然聽到身後有走路的響動。他剛想迴頭看看是誰,猛聽身後傳來一個人的聲音:不要迴頭!
周三寶略微怔了一下,又想迴頭,這是在我的家裏,我迴頭不迴頭難道還要別人說了算嗎?怪事!但當他剛剛扭轉了半個腦袋時,又聽到更加急促地叫喊聲:請您萬萬不要迴頭,我這是為了您好,否則您會後悔萬分的!
雁浦村的篾匠與南方的篾匠不同。南方盛產竹子,篾匠編的大都是竹器。而雁浦村位於北方太行山的深處,不產竹子,所謂的篾匠就是用高粱秸編織器物的匠人。
雁浦村裏種高粱特別多,第一個原因是它屬於高產作物,可以滿足人們填飽肚皮這個最起碼的生活需求;第二個原因是高粱秸可以編織多種多樣的生活用品。這些生活用品,雖然沒有太精細的東西,不過是一些蓋鍋蓋甕蓋缸的日用家什,當地人也叫做“笘子”,屬於低值易耗品。編織笘子前,要先把成熟的高粱砍下來,截去高粱穗子隻剩下高粱秸這一部分。這時的高粱秸水分大質太脆,還不能破蔑子,要放置於太陽底下晾曬幾天,待水分蒸發大半後,高粱秸變得綿軟一些,有了一定的韌性後就可以破篾子了。
怎樣高粱秸破成篾子呢?雁浦村民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將高粱秸放在較硬的地麵上,用兩隻腳登上去踩扁它。這個方法適用於少量而較細的高粱秸;另一種方式是用碾場用的石碌碡去砸壓,適用於大宗量而且粗壯的高粱秸。
雁浦村的大秋農作物如玉米和高粱大都是種植在一起的。玉米種在平整的地塊裏,高粱則種在稍稍高出地麵的田埂上。高粱比玉米要早成熟十天到半月的時間,一般是在白露節氣收割。
哎,說著說著故事就來了。這一天的早上,晨風習習,秋意涼爽。雁浦村的篾匠周三寶早早地起了床,拿著鐮刀挎著大繩去自家的地頭砍高粱。當他來到地頭一看,不由地大吃一驚——田埂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高粱忽然沒了蹤影——早被人砍走了,而且一根都沒有剩下。
是誰這麽大的膽子來偷我家的高粱!
除了吃驚以外,周三寶更是覺得心疼萬分:高粱丟了,來錢的道兒被堵死了,一家人以後的日常花銷從哪裏來啊?
張祥順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了一下,點燃了一袋煙,臉上的表情忽然變得有些淒苦。他滋滋地抽了兩口煙,又接著說,雁浦村是個窮地方,老百姓除了種莊稼以糊口外,其他來錢的道兒很少,所以就出了不少匠人。然而,匠人與匠人也不盡相同。比如前幾章故事裏提到的木匠、鐵匠、石匠還有毛毛匠等等,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幹都能掙到不少錢,家境就好一些。
可篾匠就不一樣了,幹的是季節活兒,隻有秋天高粱成熟的這段時間才有營生可做,無非是編織一些大大小小的笘子到集市上賣幾個小錢補貼家用而已。而且,篾匠的營生多少與地裏的莊稼多少及長勢好壞關係非常緊密。莊稼多且長勢好,篾匠的營生就多收入也多;莊稼少而且長的不好,篾匠的營生就少。活兒少,收入肯定就少。
周三寶一家人口多,每天的油鹽醬醋和一年四季的被褥衣著大都靠他當篾匠這點手藝來換取,所以,他種植的高粱全村最多,屬於自己的地塊幾乎都種上了高粱。然而,現在高粱無緣無故地丟了,用什麽來編織笘子?沒有笘子用什麽來換錢?沒有錢老婆孩子吃什麽穿什麽?日子還怎麽過下去?
好你個挨千刀的賊人!看我人窮誌短好欺負是吧?周三寶心裏暗暗地罵著。
望著光禿禿的高粱茬子,周三寶癱坐在田埂上一陣陣發呆。忽然,他覺得似乎有點不對勁:如果這個賊人是為了偷糧食,那玉米也快成熟了,而且比高粱好吃不少,可玉米穗子反倒一個也沒有丟;如果這個賊人也是個篾匠用高粱秸編笘子,但為什麽相鄰的別人家的地裏卻一根高粱也沒丟失呢?其實,周三寶家的高粱遠不如相鄰的別人家的高粱成色足。既然一樣的做賊,為什麽不偷成色足的反而專偷成色不足的?這不就是個傻賊笨賊嗎?看來做賊的人也有精明和傻冒之分呀!
周三寶起初懷疑偷盜是本村人所為,因為往年也發生過村民偷高粱偷玉米的事情。於是,他在當天晚上夜深人靜時,趁著明亮的月光悄悄地到村裏轉了轉,看了看各家各戶的院子。那麽多的高粱,不論誰家偷了去總要有個放置的地點,地點小了還不行,根本放不下。
雁浦村不大,各家各戶的院子都轉遍了,周三寶並沒有看見誰家的院裏有高粱。
怪!這麽多高粱究竟到哪裏去了呢?難道是被外村的賊人偷走了?好像也不可能。皇留灣村離雁浦村最近,也大幾裏地。另一個較近的砂口村也有七八裏地。這麽遠的距離,高粱至少也得四五百斤重,人是不可能用大繩背走的,隻能用小平車拉走或者騾馬大牲畜駝走,可早上時周三寶在地頭並沒有發現車軲轆的轍痕和騾馬的蹄印。
想到這裏,周三寶心裏猛地一沉:奇怪,當時不光沒有發現車轍個牲畜蹄印,似乎連人的腳印也沒有發現。這就是說,並沒有人到過自己家的地頭。既然沒有人來過,那麽,這大片的高粱又是誰砍走的呢?
害怕自己的記憶有誤,第二天早上,周三寶又到自家的地頭上去看了看,不錯,田埂上確實連一個車轍、牲畜的蹄印和人的腳印都沒有。
這、這.....周三寶本來就沉甸甸的心頭,又突然增加了一層驚慌和恐怖。高粱是誰砍走的?莫非不是人力所為?如果這不是人幹的事兒,那就......周三寶不敢再往下想了,此時此刻的他已經不再心疼丟失高粱了,而是害怕自己包括孩子老婆會不會出現意外,生命會不會受到傷害了,畢竟人的力量有限,哪裏抵擋得住某些力量的侵襲?
在接下來的六七天時間裏,周三寶覺得就像過了整整一年那樣長,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香,渾身上下軟綿綿的沒有一點勁頭兒,更沒有心思幹活兒,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很快瘦了一圈兒。
老婆心疼他,勸他不要想那麽多,不就是幾根高粱嗎?丟就丟了,咱還有那麽多玉米呢,餓不死的。老婆並沒有到地頭上去看,不知道丈夫心裏想的什麽怕的什麽。周三寶又不能和她說,老婆膽子很小,她要是看到地頭上的場景會嚇得尿了褲子的。
這天晚上,周三寶心裏煩燥不安睡不著覺,就索性披上衣服到村外溜達轉圈兒。雁浦村南二裏地外有一個打穀場。說不起為什麽,周三寶竟然不知不覺地就向打穀場的方向走了過來。在離打穀場還有一二百米遠近時,他忽然聽見場上傳來“劈劈啪啪”的響聲。這個響聲周三寶再熟悉不過了——這是石碌碡碾壓高粱秸的聲音。除了“劈劈啪啪”碾壓高粱秸的響聲外,中間好像還夾雜著眾人說話的嘈雜聲。無疑,有一群人正在打穀場上破篾子。
咦,這麽晚了,誰還在打穀場上幹活兒?哎呀不對,今天早上自己去自家地頭時曾經路過這個打穀場,那時候場上光禿禿的並沒有高粱秸呀!打穀場上的這些聲音來的好生奇怪!
周三寶是雁浦村裏數一數二的篾匠高手,自然懂得破蔑子的工序:無論是人腳踩壓還是石碌碡碾壓,都首先需要把潮濕的高粱秸攤在地上晾曬幾天才行,否則根本破不成篾子。早晨的時候打穀場上還空無一物,晚上就破蔑子,肯定是剛砍下的高粱,剛砍下的高粱秸怎麽能破篾子呢?這些人很有可能是新手篾匠,根本不懂破篾子的正常工序。
不行,我得前去製止他們,不能讓這些新手把高粱秸浪費了!職業習慣使然,周三寶加快腳步向打穀場走去,想叫停這些人的愚蠢行為,不要糟蹋了好不容易才成熟的高粱秸。
當快要接近打穀場時,周三寶忽然又多了個心眼:這些人如果是雁浦村民,應該懂得破蔑子工序,決不會這樣蠻幹。莫非真的是外地人來這裏偷高粱?往年發生外村人來偷盜糧食的事件,為此附近幾個村莊的村民還打過架傷過人。不好,我現在不能先去打穀場,應該先到地裏看看誰家丟了莊稼再說。
想到這裏,周三寶快速繞過打穀場,到各家各戶的地裏轉了轉。真是奇了怪了,除了四五戶人家幾天前自己砍掉高粱外,其他人家的高粱都長得好好的。而這四五戶人家的高粱也都在自家的院子裏晾曬著,白天自己曾經見到過的。
那麽,現在打穀場上的高粱是誰家的?是不是自家的呢?
這個念頭剛一閃過就很快被周三寶排除了:自家的高粱已經丟失六七天了,如果是這夥人偷了,為什麽現在才來打穀場破篾子?更講不通的是,他們偷了雁浦村的高粱還敢在雁浦村的打穀場上破蔑子,這不是等於把贓物送到失盜者麵前顯擺:看看,你這些東西就是我偷的。天底下哪有如此心智不全的傻賊呀?
繼而,周三寶又想,或許是周圍其他村莊的篾匠也說不定。太行山裏的習慣,農忙季節,有的時候其他村莊的打穀場營生多忙不過來,而雁浦村的打穀場正好閑著,有人就會趁著晚上的時間來趕趕活兒。雁浦村的打穀場忙碌時,村裏的篾匠也曾使用過其他村莊的打穀場,周三寶就曾到皇留灣和砂口村的打穀場破過篾子。
想到這些,周三寶的心下釋然,也懶的去打穀場上看了。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好好睡覺了,周三寶有些困,眼皮直打架,返迴家裏也顧不得脫衣服,躺在炕上就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周三寶雖然迷糊著了,但因始終掛記著高粱,睡得仍然不踏實,似睡非睡的樣子,還不住地做著夢。他夢見有一夥素不相識的人來到自家院子裏,還用小平車拉來一大垛破好的高粱秸蔑子堆在了院子中央。
夢境十分怪異,周三寶被驚醒。他下得炕來到院子裏一看,果不其然,院子裏真有垛小山一樣高的高粱秸篾子。這些高粱秸雖然已經破成了篾子,但周三寶依然能夠辨認出來,就是自家地裏的高粱。自己種的莊稼就像自己養的孩子,會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嗬護。在高粱的生長季節裏,周三寶幾乎天天到地頭上去,勤除草勤施肥勤澆水,精心侍弄著它們,因為這是一家老小的全部希望。每根高粱長的是高是矮是粗是細,是什麽模樣,都在周三寶的心裏印著,底碼清楚得很。
丟失好幾天的高粱失而複得,讓周三寶沒有了心裏準備。麵對著小山一樣高的高粱篾子,周三寶喜憂參半。喜的是高粱秸都已經破成了篾子,省卻了自己大量時間和大量體力,自己隻須動手編織笘子即可;憂的是高粱穗子仍然下落不明,那可是一家人賴以糊口的飯食呀!不過,讓周三寶更為憂慮的是:高粱秸的失而複得遠比當初無緣無故的丟失更蹊蹺難猜更莫名其妙。究竟是誰偷走了高粱,今晚又是誰送迴了高粱秸?作為高粱的主人,周三寶卻始終被蒙在鼓裏,這件事情越琢磨越嚇人!
周三寶抬起頭來看了看天色,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就想迴去再睡會兒覺,不管怎麽樣,總算迴來一些東西,心裏稍稍得到一絲安慰,這個覺會睡得稍稍安穩一些。
正當周三寶調轉身子往屋裏走時,忽然聽到身後有走路的響動。他剛想迴頭看看是誰,猛聽身後傳來一個人的聲音:不要迴頭!
周三寶略微怔了一下,又想迴頭,這是在我的家裏,我迴頭不迴頭難道還要別人說了算嗎?怪事!但當他剛剛扭轉了半個腦袋時,又聽到更加急促地叫喊聲:請您萬萬不要迴頭,我這是為了您好,否則您會後悔萬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