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四九城婚俗
瑾色香江:四合院裏的少年夢 作者:小小空心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此,秦淮茹想要弄到這兩間房子,必須要從長計議,這可是關係到整個賈家的未來,必須要小心謹慎。
即便真的事不可為,也不能為此搭上整個賈家。
周瑾雖然知道秦淮茹肯定會打這兩間房子的主意,但卻不知道自己的一個眼神,就讓秦淮茹腦補出了那麽多的畫麵。
現在易中海和聾老太太皆以伏誅,劉海中和賈張氏也被關了起來,下個月把婁曉娥娶迴家,周瑾也算是可以放心了。
這個時候,周瑾突然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雖然婚禮雙方已經商量好了,決定一切從簡,沒有儀式,也沒有大操大辦。
但是在結婚禮儀方麵,周瑾不想再委屈婁曉娥,準備按照四九城的婚俗禮儀來辦。
然而,周瑾前世連朋友都沒有談過,更別說了解四九城的婚俗禮儀了。
而且,他也不是四九城本地人,對於這裏的傳統習俗一無所知。
即便他穿越到這個時代後,也沒有人向他提及這些事情。
事實上,即使他參加過別人的婚禮,他也會發現,如今已經很少有人遵循繁瑣的婚俗禮儀了。
自龍國建國以來,許多舊有的風俗習慣都被禁止或簡化。
同時,由於生活條件有限,人們更多地關注基本的溫飽問題,而不是繁瑣的禮節。
現在一般人結婚,最多就是找街道辦借幾輛自行車,然後把新娘子接迴來,再開開心心的吃一頓飯就差不多了。
甚至都沒有後世的婚禮正式,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大家都窮,能夠擺宴席請客就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周瑾對此倒不是很擔心,爺爺奶奶作為滿清遺老,飽讀詩書,對於四九城的那些風俗習慣自然是了解的。
等下午去找他們問問就可以了,隻要不是太離譜,周瑾都決定要給曉娥準備好。
想到就辦,吃完午飯後,周瑾就問何雨水她們下午要不要跟著一起去爺爺家裏。
何雨水和周欣都說下午要做作業,不想出門了。
於是,周瑾也就隻好自己一個人去找爺爺奶奶。
到了爺爺家後,奶奶正在院子裏曬太陽,看到周瑾來了,連忙起身迎了上去:“乖孫兒,你怎麽來了?”
周瑾笑著說:“奶奶,我這不是想您和爺爺了唄。”奶奶聽了心裏美滋滋的,雖然他們早上才分開。
不過無所謂,這話聽著舒服就行了,於是老太太拉著周瑾的手進了屋。
進屋後,周瑾發現爺爺正坐在椅子上看報紙,他走過去叫了一聲:“爺爺!”
爺爺抬起頭,看到是周瑾,臉上露出了笑容:“小瑾啊,你怎麽這個時候過來啦?是有什麽事嗎?”
周瑾點點頭,然後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我確實有件事想要問問你們。”
爺爺奶奶齊聲問道:“什麽事呀?”
周瑾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其實也沒什麽大事,我跟曉娥的婚事不是已經定下來了嘛,不過我總覺得有些虧欠她。
我就想來跟你打聽打聽,這四九城娶妻結婚有沒有什麽風俗禮儀,既然婚禮辦不成了,那這些婚俗禮儀,如果能辦到的,我還是希望可以去努力做到。
起碼也算是讓曉娥嫁給我多一點儀式感,讓她感受到我對她的重視。”
爺爺奶奶相視一笑,爺爺說:“小瑾,你說的沒錯,這結婚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雖然因為現實原因,你跟曉娥的婚禮不能大操大辦,但是該有的規矩我們可不能馬虎。”
奶奶也附和道:“是啊,你小子有心了,看來曉娥確實沒有選錯人,這件事你找我們算是找對人了,我們這一輩子都待在四九城。
對老四九城的婚俗禮儀那也是十分了解的,不過傳統四九城這邊的婚俗禮儀可是十分複雜的,以現在的情況,是不可能全部辦到的,我們也隻能選擇其中幾項婚俗來準備。”
接下來,爺爺奶奶開始給周瑾講述四九城的一些婚禮習俗和注意事項。
半個小時後,周瑾終於聽爺爺奶奶講完了四九城傳統婚俗禮儀。
說實話,周瑾此時已經完全被驚住了,萬萬沒想到以前的四九城人想要結個婚居然這麽繁瑣,這一整套流程走完居然有十三道手續。
這第一步就是合婚之俗。
人們為子女擇偶,必須經“媒人”往返兩家“提親”,雙方互請“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沒有相克之處,且有成親的可能時,才進行議婚,否則雖然“門當戶對”也隻有作罷了,此舉俗稱“合婚”
第二步是相親。
合婚結果,如雙方屬相不相犯時,第二步手續就是相親,由雙方家長會同媒人,約定場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見,俗語叫“相親”。
相親的結果如雙方都很滿意時,再根據男女八字檢查二人的“三堂”。
所謂“三堂”,就是查雙方父母有無相妨之處。
倘能得吉,然後就寫婚書,且將上轎、下轎和拜天地的時辰、方位,以及納幣、親迎的日期,都詳細的寫在婚書上。
第三步是放小定。
男女雙方都認為可以成親時,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禮。“小定”的禮物,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禮。
如金鐲子、戒指、如意、以及釵釧鑽珥之類的各種首飾,分裝兩盒;衣料及繡花裙子等物,也裝成兩盒。
首飾都是以純金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買銀鐲子的,當然要以雙方社會階級及經濟情況而定。
第四步是擇日子。
四九城結婚很少在舊曆正月,訂婚也很少在臘月,因正月娶媳婦主妨公婆,臘月訂婚主克敗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臘不訂”之諺。但無論在何時迎娶,必須要選擇一個好日子。
第五步是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決定之後,緊接著就是“放大定”,又稱“通訊過禮”。
在婚姻過程中,這個禮節很重要,所以儀式也很隆重。
除“龍鳳帖”具有特殊意義外,其他禮物與“小定禮”都差不多。
禮物的數量和品質,雖無一定標準,但在原則上,都是分為“四色”禮。
第六步是送嫁妝。
送嫁妝是女家的事,大約都是在吉日前一兩天舉行。
把所有的陪嫁,分裝在箱子及食盒裏,雇人抬著,兩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
據李家瑞編的《北平風俗類征》記載:\"前一日,女家請男賓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妝,男家亦請人迎妝,物以抬數計,中等之家,大半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則自數十抬至百餘抬不等,貧者則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則僅備女子常用之物若幹,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數多者,妝奩前導以鼓樂,男家迎以鼓樂,然近亦有於娶日送妝者。\"
第七步是親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親自率領儀仗前往迎娶,並且要按照《通書》上所規定的時辰出發。
第八步是拜天地。
娶親花轎抬進庭院,要先過火盆,然後新娘跨馬鞍,走火盆,這些關節過了之後,就在供案前舉行結婚大典,俗語叫\"拜天地\"。
拜過天地之後,就引新娘進入洞房。事前先請兩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鋪好,新娘入內便盤膝端坐帳中,俗稱\"坐帳\",又稱\"坐福\"。
第九步是吃子孫餑餑。
\"坐帳\"之後,接著的節目就是吃子孫餑餑。子孫餑餑是送親太太從女家帶來的,仍由三位送親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給新夫婦交換進食。
吃過子孫餑餑,又吃長壽麵,長壽麵是由男家準備的,取\"子孫萬代,長生不老\"的意思。
接著就是飲\"交杯\"酒,就是用一條紅線繩子,兩頭各係一隻酒杯,由娶親太太送給新郎,送親太太送給新娘,各飲半杯而再交換一次,所以叫\"交杯酒\"。
第十步是鬧洞房。
\"鬧洞房\"是代表喜氣的,所以家家戶戶,隻要娶媳婦兒,就要鬧洞房,而且鬧的越熱鬧越好,既沒有時間性,也沒有空間性,古今皆\"鬧\"!
第十一步是分大小。
拜家廟拜祠堂統稱為拜祖先,這是拜過天地之後,一個最重要的節目,因新娘\"過門\"之後,就是丈夫家的一員,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數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過祖先之後,就要\"定名分\",俗語叫\"分大小\"。就是要認識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長幼輩分。
人口簡單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認識家族近親的輩分關係,惟如大家族人口眾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須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別拜見。
第十二步是會親。
新婚次日,新娘拜過祖先家族及親友之後,男家尚有一項重要禮節,就是會親家,簡稱\"會親\"。
據李家瑞編《北平風俗類征》說:\"是時,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齊集於男方。對新郎父母,說些客氣之談,為新娘免災。
吃酒時,一人一席,至多兩人一席,但必須二人作陪。
如是,女方來十位賓客時,而男方必須二十人作陪也。
此時,新郎向女方之來賓行禮,來賓即贈以帶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個善子)和錢袋。
袋中有錢一吊者,為當朝一品,二吊者為和合二仙,三為三台子貴,四為四季平安,五為五子登科。以至於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詞。\"
第十三步是迴門。
\"迴門\"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後第一次,女家接新娘歸寧,同時新郎也要一塊兒去,俗語叫\"迴門\",或\"三朝迴門\"。
即便真的事不可為,也不能為此搭上整個賈家。
周瑾雖然知道秦淮茹肯定會打這兩間房子的主意,但卻不知道自己的一個眼神,就讓秦淮茹腦補出了那麽多的畫麵。
現在易中海和聾老太太皆以伏誅,劉海中和賈張氏也被關了起來,下個月把婁曉娥娶迴家,周瑾也算是可以放心了。
這個時候,周瑾突然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雖然婚禮雙方已經商量好了,決定一切從簡,沒有儀式,也沒有大操大辦。
但是在結婚禮儀方麵,周瑾不想再委屈婁曉娥,準備按照四九城的婚俗禮儀來辦。
然而,周瑾前世連朋友都沒有談過,更別說了解四九城的婚俗禮儀了。
而且,他也不是四九城本地人,對於這裏的傳統習俗一無所知。
即便他穿越到這個時代後,也沒有人向他提及這些事情。
事實上,即使他參加過別人的婚禮,他也會發現,如今已經很少有人遵循繁瑣的婚俗禮儀了。
自龍國建國以來,許多舊有的風俗習慣都被禁止或簡化。
同時,由於生活條件有限,人們更多地關注基本的溫飽問題,而不是繁瑣的禮節。
現在一般人結婚,最多就是找街道辦借幾輛自行車,然後把新娘子接迴來,再開開心心的吃一頓飯就差不多了。
甚至都沒有後世的婚禮正式,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大家都窮,能夠擺宴席請客就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周瑾對此倒不是很擔心,爺爺奶奶作為滿清遺老,飽讀詩書,對於四九城的那些風俗習慣自然是了解的。
等下午去找他們問問就可以了,隻要不是太離譜,周瑾都決定要給曉娥準備好。
想到就辦,吃完午飯後,周瑾就問何雨水她們下午要不要跟著一起去爺爺家裏。
何雨水和周欣都說下午要做作業,不想出門了。
於是,周瑾也就隻好自己一個人去找爺爺奶奶。
到了爺爺家後,奶奶正在院子裏曬太陽,看到周瑾來了,連忙起身迎了上去:“乖孫兒,你怎麽來了?”
周瑾笑著說:“奶奶,我這不是想您和爺爺了唄。”奶奶聽了心裏美滋滋的,雖然他們早上才分開。
不過無所謂,這話聽著舒服就行了,於是老太太拉著周瑾的手進了屋。
進屋後,周瑾發現爺爺正坐在椅子上看報紙,他走過去叫了一聲:“爺爺!”
爺爺抬起頭,看到是周瑾,臉上露出了笑容:“小瑾啊,你怎麽這個時候過來啦?是有什麽事嗎?”
周瑾點點頭,然後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我確實有件事想要問問你們。”
爺爺奶奶齊聲問道:“什麽事呀?”
周瑾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其實也沒什麽大事,我跟曉娥的婚事不是已經定下來了嘛,不過我總覺得有些虧欠她。
我就想來跟你打聽打聽,這四九城娶妻結婚有沒有什麽風俗禮儀,既然婚禮辦不成了,那這些婚俗禮儀,如果能辦到的,我還是希望可以去努力做到。
起碼也算是讓曉娥嫁給我多一點儀式感,讓她感受到我對她的重視。”
爺爺奶奶相視一笑,爺爺說:“小瑾,你說的沒錯,這結婚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雖然因為現實原因,你跟曉娥的婚禮不能大操大辦,但是該有的規矩我們可不能馬虎。”
奶奶也附和道:“是啊,你小子有心了,看來曉娥確實沒有選錯人,這件事你找我們算是找對人了,我們這一輩子都待在四九城。
對老四九城的婚俗禮儀那也是十分了解的,不過傳統四九城這邊的婚俗禮儀可是十分複雜的,以現在的情況,是不可能全部辦到的,我們也隻能選擇其中幾項婚俗來準備。”
接下來,爺爺奶奶開始給周瑾講述四九城的一些婚禮習俗和注意事項。
半個小時後,周瑾終於聽爺爺奶奶講完了四九城傳統婚俗禮儀。
說實話,周瑾此時已經完全被驚住了,萬萬沒想到以前的四九城人想要結個婚居然這麽繁瑣,這一整套流程走完居然有十三道手續。
這第一步就是合婚之俗。
人們為子女擇偶,必須經“媒人”往返兩家“提親”,雙方互請“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沒有相克之處,且有成親的可能時,才進行議婚,否則雖然“門當戶對”也隻有作罷了,此舉俗稱“合婚”
第二步是相親。
合婚結果,如雙方屬相不相犯時,第二步手續就是相親,由雙方家長會同媒人,約定場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見,俗語叫“相親”。
相親的結果如雙方都很滿意時,再根據男女八字檢查二人的“三堂”。
所謂“三堂”,就是查雙方父母有無相妨之處。
倘能得吉,然後就寫婚書,且將上轎、下轎和拜天地的時辰、方位,以及納幣、親迎的日期,都詳細的寫在婚書上。
第三步是放小定。
男女雙方都認為可以成親時,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禮。“小定”的禮物,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禮。
如金鐲子、戒指、如意、以及釵釧鑽珥之類的各種首飾,分裝兩盒;衣料及繡花裙子等物,也裝成兩盒。
首飾都是以純金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買銀鐲子的,當然要以雙方社會階級及經濟情況而定。
第四步是擇日子。
四九城結婚很少在舊曆正月,訂婚也很少在臘月,因正月娶媳婦主妨公婆,臘月訂婚主克敗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臘不訂”之諺。但無論在何時迎娶,必須要選擇一個好日子。
第五步是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決定之後,緊接著就是“放大定”,又稱“通訊過禮”。
在婚姻過程中,這個禮節很重要,所以儀式也很隆重。
除“龍鳳帖”具有特殊意義外,其他禮物與“小定禮”都差不多。
禮物的數量和品質,雖無一定標準,但在原則上,都是分為“四色”禮。
第六步是送嫁妝。
送嫁妝是女家的事,大約都是在吉日前一兩天舉行。
把所有的陪嫁,分裝在箱子及食盒裏,雇人抬著,兩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
據李家瑞編的《北平風俗類征》記載:\"前一日,女家請男賓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妝,男家亦請人迎妝,物以抬數計,中等之家,大半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則自數十抬至百餘抬不等,貧者則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則僅備女子常用之物若幹,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數多者,妝奩前導以鼓樂,男家迎以鼓樂,然近亦有於娶日送妝者。\"
第七步是親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親自率領儀仗前往迎娶,並且要按照《通書》上所規定的時辰出發。
第八步是拜天地。
娶親花轎抬進庭院,要先過火盆,然後新娘跨馬鞍,走火盆,這些關節過了之後,就在供案前舉行結婚大典,俗語叫\"拜天地\"。
拜過天地之後,就引新娘進入洞房。事前先請兩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鋪好,新娘入內便盤膝端坐帳中,俗稱\"坐帳\",又稱\"坐福\"。
第九步是吃子孫餑餑。
\"坐帳\"之後,接著的節目就是吃子孫餑餑。子孫餑餑是送親太太從女家帶來的,仍由三位送親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給新夫婦交換進食。
吃過子孫餑餑,又吃長壽麵,長壽麵是由男家準備的,取\"子孫萬代,長生不老\"的意思。
接著就是飲\"交杯\"酒,就是用一條紅線繩子,兩頭各係一隻酒杯,由娶親太太送給新郎,送親太太送給新娘,各飲半杯而再交換一次,所以叫\"交杯酒\"。
第十步是鬧洞房。
\"鬧洞房\"是代表喜氣的,所以家家戶戶,隻要娶媳婦兒,就要鬧洞房,而且鬧的越熱鬧越好,既沒有時間性,也沒有空間性,古今皆\"鬧\"!
第十一步是分大小。
拜家廟拜祠堂統稱為拜祖先,這是拜過天地之後,一個最重要的節目,因新娘\"過門\"之後,就是丈夫家的一員,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數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過祖先之後,就要\"定名分\",俗語叫\"分大小\"。就是要認識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長幼輩分。
人口簡單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認識家族近親的輩分關係,惟如大家族人口眾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須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別拜見。
第十二步是會親。
新婚次日,新娘拜過祖先家族及親友之後,男家尚有一項重要禮節,就是會親家,簡稱\"會親\"。
據李家瑞編《北平風俗類征》說:\"是時,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齊集於男方。對新郎父母,說些客氣之談,為新娘免災。
吃酒時,一人一席,至多兩人一席,但必須二人作陪。
如是,女方來十位賓客時,而男方必須二十人作陪也。
此時,新郎向女方之來賓行禮,來賓即贈以帶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個善子)和錢袋。
袋中有錢一吊者,為當朝一品,二吊者為和合二仙,三為三台子貴,四為四季平安,五為五子登科。以至於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詞。\"
第十三步是迴門。
\"迴門\"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後第一次,女家接新娘歸寧,同時新郎也要一塊兒去,俗語叫\"迴門\",或\"三朝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