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穿年代文後我成了國寶級科學家 作者:寸心無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像她當初在華清池課堂上所說的,現在華國微生物界的研究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夠產業化。
做不出產品,沒法利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去,雖然也不能說毫無價值,但肯定是大打折扣了的。
於是還沒開學的那幾天,金玲便泡在何澤那裏。
在北溝村種蘑菇的時候,何澤寄給了她一包東西,那便是微生物發熱技術的第一次實際使用。
那次是成功的,技術員周勤儉可能到現在都不知道金玲種的蘑菇為什麽就能產量那麽那麽大高。
雖然周勤儉種的蘑菇大部分是被菇蠅給咬了,但還有田家村的呢!
田家村的蘑菇沒有被菇蠅咬,總產量也才隻有五六百斤,可金玲畝產量就達到了七百多斤!
這是為什麽?
除了因為金玲對蘑菇的生長習性掌握得非常精準,再就是因為金玲用了何澤給她的那包菌種。
精細地提高了菇床的溫度,蘑菇自然就長得好了!
也就是說,微生物發熱技術就是用微生物的自體發熱功能來提高農作物周邊的溫度。
細菌、真菌的自體活動都會產生一定的熱量,但金玲需要選合適的菌種。
這種菌種不能是毒性太強的菌種,否則會感染農作物。
也不能是自體活動太弱的菌種,因為自體活動太弱的話,不能有效地提高周邊的溫度。
微生物有成千上萬種,要從這麽多菌種裏麵篩選出有用的,無異於是大海撈針。
而且上次何澤給的那包菌種也不是完美的。
一開始效果是很好,可後來那些細菌分裂變多之後,侵襲力也漸漸變強,就開始感染蘑菇了。
要不是金玲發現得及時,後麵那茬蘑菇就不能要了。
然而終歸是已經成功過一次,不至於瞎子一抹黑。
金玲向何澤取完經後,每天一上完課,飯都來不及吃,就一頭紮到了實驗室裏。
後來她又把研究方案和相關的技術告訴了胡英她們。
這三位女同誌上學期在金玲的精心引導下,靠自己拚命三郎般的努力,已經有了初步的科研水平。
她們也不知道這是怎麽發生的。
明明剛入學前,她們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差勁,甚至連科研是什麽東西都不知道。
而現在她們已經經過了莫清池教授的考核,和金玲一起坐在實驗室裏搞研究了。
一扇新的大門在她們麵前打開,到第二學期快結束,她們已經無需藉助於金玲,可以根據所看的文獻去開拓自己的研究思路了。
胡英為這微生物發熱技術研究子技術——如何將提純的各類菌種融合在一起,並在常溫下保存。
畢竟要做成產品並給農民用的話,你不能說在運輸的途中,就讓這些細菌活躍並爆發吧!
這樣不但汙染環境,還有可能感染人。
那可就是大事件了!
江小敏解決另一個問題:怎樣讓這些細菌毒力變得更低。
陸書硯:怎樣通過調整菌種的量來調整一包菌種所能提高的溫度。
金玲則負責統籌全局,記錄數據、撰寫論文、搜集資料以及篩選菌種。
一項研究,並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四個人一條心隻為得到最佳的研究成果,沒有誰更厲害之分,更沒有私心。
然而他們每個人又都是獨立的螺絲釘,隻要少了一顆,或者哪一個出了岔子,整個研究就無法進行。
前世作為清大物理係的優秀學生代表,本科就已經在高分外文雜誌發表過數篇文章的金玲自然是非常了解這一點的。
所以她也很注意活躍隊友們的氣氛。
大家做實驗做累了會沮喪,也會吵嘴,會耍脾氣、耍小別扭,每次都是金玲安慰大家,調節氣氛。
她就像一塊磐石,壓在風雨飄搖的船隻上。
好在在她們的齊心協力下,菌種已經選好了,各項性能也已經測試好,接下來就是初步試驗。
初步實驗等同於試用,因為包裝等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每份菌種都是放在真空塑料小袋中,帶到李穀玉他們的實驗田裏去。
又過了幾個月,實驗結果的反饋很好,這些菌種對於提升土地的溫度都是有效的。
金玲他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尤其是江小敏,整個人雀躍得不行,一天到晚都在哼著歌,有時還要跳一把古典舞。
陸書硯算是她們中成長最快的。
先是英語水平提高了一大截,現在能直接不靠翻英語字典就能看懂外文文獻了,而且關於菌種提高溫度的調節也已經摸到了關鍵點。
胡英的研究也有了初步的成果。
眼看著大家就要大獲全勝,卻突然發生一列一連串的慘事,讓金玲危險地眯起了眼睛。
首先是胡英那消失了整整一個學期的丈夫又來了。
這次他沒有打胡英,而是要把胡英給告學校了,說她不履行妻子的義務、不顧家,要求學校讓她退學。
其次是江小敏的那個神秘對象對她無比熱情地好了一段時間後,突然要和江小敏分手,唬得江小敏天天躺在床上哭,更別說什麽做實驗了。
陸書硯那邊就更是了。
陸書硯家裏來了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女娃,說是她媽當年扔掉的親生女兒
做不出產品,沒法利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去,雖然也不能說毫無價值,但肯定是大打折扣了的。
於是還沒開學的那幾天,金玲便泡在何澤那裏。
在北溝村種蘑菇的時候,何澤寄給了她一包東西,那便是微生物發熱技術的第一次實際使用。
那次是成功的,技術員周勤儉可能到現在都不知道金玲種的蘑菇為什麽就能產量那麽那麽大高。
雖然周勤儉種的蘑菇大部分是被菇蠅給咬了,但還有田家村的呢!
田家村的蘑菇沒有被菇蠅咬,總產量也才隻有五六百斤,可金玲畝產量就達到了七百多斤!
這是為什麽?
除了因為金玲對蘑菇的生長習性掌握得非常精準,再就是因為金玲用了何澤給她的那包菌種。
精細地提高了菇床的溫度,蘑菇自然就長得好了!
也就是說,微生物發熱技術就是用微生物的自體發熱功能來提高農作物周邊的溫度。
細菌、真菌的自體活動都會產生一定的熱量,但金玲需要選合適的菌種。
這種菌種不能是毒性太強的菌種,否則會感染農作物。
也不能是自體活動太弱的菌種,因為自體活動太弱的話,不能有效地提高周邊的溫度。
微生物有成千上萬種,要從這麽多菌種裏麵篩選出有用的,無異於是大海撈針。
而且上次何澤給的那包菌種也不是完美的。
一開始效果是很好,可後來那些細菌分裂變多之後,侵襲力也漸漸變強,就開始感染蘑菇了。
要不是金玲發現得及時,後麵那茬蘑菇就不能要了。
然而終歸是已經成功過一次,不至於瞎子一抹黑。
金玲向何澤取完經後,每天一上完課,飯都來不及吃,就一頭紮到了實驗室裏。
後來她又把研究方案和相關的技術告訴了胡英她們。
這三位女同誌上學期在金玲的精心引導下,靠自己拚命三郎般的努力,已經有了初步的科研水平。
她們也不知道這是怎麽發生的。
明明剛入學前,她們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差勁,甚至連科研是什麽東西都不知道。
而現在她們已經經過了莫清池教授的考核,和金玲一起坐在實驗室裏搞研究了。
一扇新的大門在她們麵前打開,到第二學期快結束,她們已經無需藉助於金玲,可以根據所看的文獻去開拓自己的研究思路了。
胡英為這微生物發熱技術研究子技術——如何將提純的各類菌種融合在一起,並在常溫下保存。
畢竟要做成產品並給農民用的話,你不能說在運輸的途中,就讓這些細菌活躍並爆發吧!
這樣不但汙染環境,還有可能感染人。
那可就是大事件了!
江小敏解決另一個問題:怎樣讓這些細菌毒力變得更低。
陸書硯:怎樣通過調整菌種的量來調整一包菌種所能提高的溫度。
金玲則負責統籌全局,記錄數據、撰寫論文、搜集資料以及篩選菌種。
一項研究,並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四個人一條心隻為得到最佳的研究成果,沒有誰更厲害之分,更沒有私心。
然而他們每個人又都是獨立的螺絲釘,隻要少了一顆,或者哪一個出了岔子,整個研究就無法進行。
前世作為清大物理係的優秀學生代表,本科就已經在高分外文雜誌發表過數篇文章的金玲自然是非常了解這一點的。
所以她也很注意活躍隊友們的氣氛。
大家做實驗做累了會沮喪,也會吵嘴,會耍脾氣、耍小別扭,每次都是金玲安慰大家,調節氣氛。
她就像一塊磐石,壓在風雨飄搖的船隻上。
好在在她們的齊心協力下,菌種已經選好了,各項性能也已經測試好,接下來就是初步試驗。
初步實驗等同於試用,因為包裝等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每份菌種都是放在真空塑料小袋中,帶到李穀玉他們的實驗田裏去。
又過了幾個月,實驗結果的反饋很好,這些菌種對於提升土地的溫度都是有效的。
金玲他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尤其是江小敏,整個人雀躍得不行,一天到晚都在哼著歌,有時還要跳一把古典舞。
陸書硯算是她們中成長最快的。
先是英語水平提高了一大截,現在能直接不靠翻英語字典就能看懂外文文獻了,而且關於菌種提高溫度的調節也已經摸到了關鍵點。
胡英的研究也有了初步的成果。
眼看著大家就要大獲全勝,卻突然發生一列一連串的慘事,讓金玲危險地眯起了眼睛。
首先是胡英那消失了整整一個學期的丈夫又來了。
這次他沒有打胡英,而是要把胡英給告學校了,說她不履行妻子的義務、不顧家,要求學校讓她退學。
其次是江小敏的那個神秘對象對她無比熱情地好了一段時間後,突然要和江小敏分手,唬得江小敏天天躺在床上哭,更別說什麽做實驗了。
陸書硯那邊就更是了。
陸書硯家裏來了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女娃,說是她媽當年扔掉的親生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