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穿年代文後我成了國寶級科學家 作者:寸心無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山裏麵的腐殖土也比較多氮肥,這個矛盾就沒有那麽的強烈。
現在呢?
金玲估算了一下,前麵周技術員在田家村的畝產量最高可達400斤。
也就是說金玲得靠著這個破爛屋子種出每畝超400斤的產量。
她們北溝村的菇棚三層搭起來差不多兩畝地,需至少要掙到800斤到1000斤才有勝算。
而那小山洞呢?兩茬蘑菇加起來也就兩百斤左右的產量。
所以需要氮肥,需要很多很多氮肥,但是村裏又投資不起,所以金玲便決定按照那文獻上所說的試一試。
話好歹是說明白了,嬸子、奶奶們便鬆了一口氣,不再攔著金玲去撈泥。
她們不但不阻攔金玲,還發動全家在下工之後的閑暇時間裏幫金玲一起撈泥。
於是整個北溝村就像是發起了一場盛大的撈泥運動,把周邊的幾個村都看呆了。
這是隊上買不起肥料了?
還是誰家做房子,用泥巴糊牆?
北溝村的村民當然不會慢悠悠的跟他們掰扯這些事他們白天上工下來工,還要幹活也很累哩!
不過他們幹得開心,不光是因為想到以後有蘑菇吃,還因為心裏憋著一股勁兒!
讓你們看不起我們!
等我們贏了你們就得在報紙上給我們道歉哩!
如果周勤儉知道自己當時的挑釁,是金玲刻意引導,用來激發村民們的幹勁,他會當場給自己一個耳刮子。
然而現在的他什麽都不知道。
他正等著把王紅一家送上批鬥台,給姐夫田青山出一口惡氣哩!
而在北溝村,金玲帶著村民在菇房外不遠處打了一口糞池,然後把撈上來的淤泥都堆在裏麵。
沒過多久她已經在村民的幫助下把稻杆、雞糞、牛糞、生石灰等堆基料的材料都準備充足了。
然後她就著手堆起了基料。
把這些東西和淤泥攪拌好,攪拌到捏在手上有些鬆散,卻不至於完全落下的狀態,然後堆成一個梯字型的堆。
發酵幾天後,基料裏麵的溫度迅速升高。
金玲現在對溫度已經掌握得無比精準了,她要求基料中心的溫度在70~80c之間。
這是肖政平經驗得出來的最佳溫度,也是各類書本、文獻中多次提到的適宜溫度。
如果溫度太高了,翻料就要翻得勤一些。
如果溫度不夠就要想辦法讓裏麵的溫度升高,比如在旁邊加熱。
金玲叫挖的那個糞池有一個通道,直接連上屋裏的灶。
她再小小的加工一下,剔除了泄露與爆.炸隱患,又定期扔爛泥爛草進去,就把這裏變成了一個非常簡陋的沼氣池。
甚至連多餘的柴火都不要用,她的爐子就可以生起火來。
這操作把村民們都看呆了,還以為她在耍什麽把戲呢!
不放柴就能燒起火來,這說出去誰信啊!
金玲也很耐心的跟他們講解沼氣的原理。
村民們聽她講話的時候,常常會忘了她隻是個小學在讀的女娃子。
等到反應過來,看向她的眼裏又多了一層喜愛。
什麽叫天才?這就叫天才啊!
這種人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仙女兒,別的人你可千萬不要跟她比,會氣死!
誰要是生了這樣的女兒,做夢都會笑醒。
於是人們又不經提起了她的生母。
剛生下來就給孩子打了金手鍊應該不是農村人就算是在鎮上,也不一定有這麽大手筆的。
更奇怪的是你都給他打了金手鍊了,肯定是很喜愛這個孩子的呀,為什麽會把她扔掉呢?
就在大家都在為金玲解謎的時候,金玲的基料已經上了架,開始下菌種了。
而與此同時,劉紅朝下班迴來,就接到一封信。
是金玲寫來的,裏麵有一封信,據小姑娘自己說是一篇論文,希望他能幫帶給京市微生物科研所一個叫何澤的人。
還說要換什麽純種的細菌,說不用他操心,何澤一看到那論文就會明白的。
劉紅朝眉頭皺成了兩個疙瘩。
是他年紀大了,跟金玲有代溝了嗎?
怎麽都聽不懂?
還論文呢,不曉得是從哪裏摘抄下來的。
不過劉紅朝卻非常高興。
金玲好久沒給他們寫信了。
於是他便把這事兒放在了心上,準備哪天去一趟微生物研究所。
第55章 對接大科學家
劉紅朝親自揣著那封信, 坐轎車來到了微生物研究所。
京市微生物研究所隸屬華國科學院,處在朝鳳區大街,到地兒便可見它那標誌性的白色大樓。
研究所裏還是比較蕭條, 好在新一批的工農兵大學生已經來了,現在正在院子裏做體操, 一個個精神抖擻的, 響亮的口號穿透雲間。
劉紅朝不接觸科研方麵的事, 不知道裏麵的道道。
他以為要在這樣一個大院裏找特定的一個人,根本就是大海撈針。
沒想到才剛說出何澤的名字,就有學生興奮地朝旁邊一棟樓指了指:「何老在二層, 你上樓再找人問問。」
劉紅朝現在相信金玲不是在胡鬧了,看來這個何澤在科研界應該還是個名人。
難道金玲這小機靈鬼又開始轉戰科研界了?那論文不會也是真的吧?
現在呢?
金玲估算了一下,前麵周技術員在田家村的畝產量最高可達400斤。
也就是說金玲得靠著這個破爛屋子種出每畝超400斤的產量。
她們北溝村的菇棚三層搭起來差不多兩畝地,需至少要掙到800斤到1000斤才有勝算。
而那小山洞呢?兩茬蘑菇加起來也就兩百斤左右的產量。
所以需要氮肥,需要很多很多氮肥,但是村裏又投資不起,所以金玲便決定按照那文獻上所說的試一試。
話好歹是說明白了,嬸子、奶奶們便鬆了一口氣,不再攔著金玲去撈泥。
她們不但不阻攔金玲,還發動全家在下工之後的閑暇時間裏幫金玲一起撈泥。
於是整個北溝村就像是發起了一場盛大的撈泥運動,把周邊的幾個村都看呆了。
這是隊上買不起肥料了?
還是誰家做房子,用泥巴糊牆?
北溝村的村民當然不會慢悠悠的跟他們掰扯這些事他們白天上工下來工,還要幹活也很累哩!
不過他們幹得開心,不光是因為想到以後有蘑菇吃,還因為心裏憋著一股勁兒!
讓你們看不起我們!
等我們贏了你們就得在報紙上給我們道歉哩!
如果周勤儉知道自己當時的挑釁,是金玲刻意引導,用來激發村民們的幹勁,他會當場給自己一個耳刮子。
然而現在的他什麽都不知道。
他正等著把王紅一家送上批鬥台,給姐夫田青山出一口惡氣哩!
而在北溝村,金玲帶著村民在菇房外不遠處打了一口糞池,然後把撈上來的淤泥都堆在裏麵。
沒過多久她已經在村民的幫助下把稻杆、雞糞、牛糞、生石灰等堆基料的材料都準備充足了。
然後她就著手堆起了基料。
把這些東西和淤泥攪拌好,攪拌到捏在手上有些鬆散,卻不至於完全落下的狀態,然後堆成一個梯字型的堆。
發酵幾天後,基料裏麵的溫度迅速升高。
金玲現在對溫度已經掌握得無比精準了,她要求基料中心的溫度在70~80c之間。
這是肖政平經驗得出來的最佳溫度,也是各類書本、文獻中多次提到的適宜溫度。
如果溫度太高了,翻料就要翻得勤一些。
如果溫度不夠就要想辦法讓裏麵的溫度升高,比如在旁邊加熱。
金玲叫挖的那個糞池有一個通道,直接連上屋裏的灶。
她再小小的加工一下,剔除了泄露與爆.炸隱患,又定期扔爛泥爛草進去,就把這裏變成了一個非常簡陋的沼氣池。
甚至連多餘的柴火都不要用,她的爐子就可以生起火來。
這操作把村民們都看呆了,還以為她在耍什麽把戲呢!
不放柴就能燒起火來,這說出去誰信啊!
金玲也很耐心的跟他們講解沼氣的原理。
村民們聽她講話的時候,常常會忘了她隻是個小學在讀的女娃子。
等到反應過來,看向她的眼裏又多了一層喜愛。
什麽叫天才?這就叫天才啊!
這種人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仙女兒,別的人你可千萬不要跟她比,會氣死!
誰要是生了這樣的女兒,做夢都會笑醒。
於是人們又不經提起了她的生母。
剛生下來就給孩子打了金手鍊應該不是農村人就算是在鎮上,也不一定有這麽大手筆的。
更奇怪的是你都給他打了金手鍊了,肯定是很喜愛這個孩子的呀,為什麽會把她扔掉呢?
就在大家都在為金玲解謎的時候,金玲的基料已經上了架,開始下菌種了。
而與此同時,劉紅朝下班迴來,就接到一封信。
是金玲寫來的,裏麵有一封信,據小姑娘自己說是一篇論文,希望他能幫帶給京市微生物科研所一個叫何澤的人。
還說要換什麽純種的細菌,說不用他操心,何澤一看到那論文就會明白的。
劉紅朝眉頭皺成了兩個疙瘩。
是他年紀大了,跟金玲有代溝了嗎?
怎麽都聽不懂?
還論文呢,不曉得是從哪裏摘抄下來的。
不過劉紅朝卻非常高興。
金玲好久沒給他們寫信了。
於是他便把這事兒放在了心上,準備哪天去一趟微生物研究所。
第55章 對接大科學家
劉紅朝親自揣著那封信, 坐轎車來到了微生物研究所。
京市微生物研究所隸屬華國科學院,處在朝鳳區大街,到地兒便可見它那標誌性的白色大樓。
研究所裏還是比較蕭條, 好在新一批的工農兵大學生已經來了,現在正在院子裏做體操, 一個個精神抖擻的, 響亮的口號穿透雲間。
劉紅朝不接觸科研方麵的事, 不知道裏麵的道道。
他以為要在這樣一個大院裏找特定的一個人,根本就是大海撈針。
沒想到才剛說出何澤的名字,就有學生興奮地朝旁邊一棟樓指了指:「何老在二層, 你上樓再找人問問。」
劉紅朝現在相信金玲不是在胡鬧了,看來這個何澤在科研界應該還是個名人。
難道金玲這小機靈鬼又開始轉戰科研界了?那論文不會也是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