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世界局勢大變,嬴政東出巡遊
大秦:朕剛一統六國,獲得傳送門 作者:樹五大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燈塔國裂開的趨勢再一次凸顯。
從加州開始,到後麵的德州,越來越多的州加入了這一隊伍。
世界局勢也在劇變。
夏國穩坐釣魚台,一邊在應對劇變帶來的各種挑戰,一邊默默的發展著。
嬴政暫停了燈塔國的搬運行動。
燈塔國還剩下兩家軍工巨頭,剩下的規模一般,搬運的意義不大。
這兩家巨頭趁燈塔國內部裂開局勢,打算狠狠地撈一筆。
的確撈到了不少,越來越多的勢力向他們下軍火訂單。
很明顯,這些勢力都在屯軍火,將來難免會有一戰,所以前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燈塔國被自身所累,已經顧不及部署在全球各地基地。
燈塔國就像是一頭生病的大象,之前寄生或者被壓製著的國家,紛紛開始對燈塔國展開反製行動。
燈塔國一倒,幸存者吃飽。
就看誰能站在最後。
大秦。
整個帝國在嬴政的辛勤耕耘下快速發展。
因為沒有外界的壓力,嬴政始終把民生放在首位。
而發展民生就是要發展科技,科技的發展,又需要引入新的技術。
隨著夏國派人參與研究他搬運過來的其他國家的技術,大秦也從中受益。
在軍用科技領域,大秦還不具備自主研製和生產的能力,但已經逐步建立新的認知。
以往大秦人的軍事手段,考慮的是有多少人。
而現在考慮的,是如何攢到足夠的火力。
窮則精準打擊,富則火力覆蓋。
在了解科技運用於戰場的好處後,大秦人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轉變。
從今往後,大秦將在科技領域深耕,研究越來越多的軍用科技。
時間的齒輪轉動不停,秦元40年飛速流過。
新的一年又到了。
秦元41年。
大秦一片欣欣向榮,民眾的幸福指數直線提升。
但對於朝廷官員而言,卻不那麽輕鬆。
大秦朝廷官員現在處於一個新架構搭建的過程,很多工作都是陌生的。
特別是最高始皇帝,陛下對他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僅要完成工作,還要在工作中學習。
按照陛下所說,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固步自封會走向墮落,而落後的結果,便要挨打。
輕則被批評教育,重則丟掉烏紗帽,然後被其他人頂上來。
有些官員認為始皇帝不會把他們撤掉,因為除了他們,沒有人會處理這些工作。
對此,嬴政表示,現在大把的人在下麵眼巴巴的望著呢。
你不行?有的是人來幹。
如果真的沒人會,隻需要在第壹大學開設相關專業,或者由嬴政親自培養。
如此一來,這些官員老實了,認清了現實。
大秦朝廷也越來越卷,就算不想卷,嬴政也會驅使他們去卷。
隻有卷起來,才能給大秦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安逸是留給退休的人。
……
“陛下,本次出行的一切準備工作就緒。”
鹹陽宮麒麟側殿,王離向嬴政匯報工作。
今年是秦元41年,嬴政計劃東巡。
“好,那就出發。”
嬴政起身,走出宮殿,來到了外麵。
參與本次出巡的官員比上次多了一些。
三公大臣,還有一些去年工作績效突出的官員。
這些官員最受嬴政重視,他們是大秦棟梁。
要他們陪同一次巡遊,也是一種工作方式。
了解大秦下方的發展情況,認識到不足之處,擴展視野,才能更好的工作。
至於監國一職,落在了大秦太子扶蘇身上。
監國的工作,扶蘇早就掌握了,輕車熟路。
東巡車隊浩浩蕩蕩的從鹹陽駛出,其規模比上一次更大。
首先是出行工具方麵,清一色的軍用車。
安保裝備,本次比上次攜帶的更多,上百枚導彈,上千架重武器,警衛隊人手一把輕武器,彈藥充足。
嬴政還邀請了夏國方麵派人參與了本次東巡,算是見證曆史,也是作為軍事顧問。
這裏麵的導彈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才能使用。
本次東巡,主要路線,沿用了夏國曆史上的秦始皇路線。
這條路線會經過原六國之地。
夏國曆史上的秦始皇東巡時,條件是比較艱苦的。
那個時候乘坐的是馬車,而且道路坑窪較多。
至於所謂的‘馳道’,夏國曆史上這個時候還在修。
根據記載,夏國曆史的秦始皇出巡時,常常是逢大風,遇大水,甚至暴風雨齊至,還有更為危險的六國舊勢力的反抗。
而如今,這個時代的秦始皇嬴政,出巡乘坐的是高級豪華軍用級房車。
相當於是一個移動的豪華別墅,安全,舒適,不用擔心路上的風雨。
至於所謂的原六國舊勢力,連攔截嬴政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在隊伍的前方,有一支先鋒隊,直接將一切可能存在的風險全部清除。
就算有漏網之魚,還沒靠近,在警告無效後,直接開槍打死。
嬴政這一路相當的舒服,甚至有點乏味。
夏國派來的隨行人員,倒是感覺新奇滿滿。
能夠參與秦始皇東巡,這對兩千多年後的人來說,也就是在網文世界yy一下。
而他們親身體驗,要不是國家要求保密,他們絕對會迴去大肆宣揚,說自己曾跟秦始皇東巡過。
不過就算國家不要求保密,他們說出去,應該沒什麽人相信吧。
東巡的隊伍出了函穀關,前往魯地。
嬴政本次出巡的第一站到了——嶧山。
嶧山,又名鄒嶧山,東山。
因山中怪石萬壘,絡繹如絲而得名。
嶧山腳下,魯地的儒生都來了。
這些儒生都是文化人,嬴政之前有邀請他們到鹹陽深造。
結果這些儒生態度高傲,願意去的少之又少。
對此嬴政也不在乎了,反正機會給了,這些儒生可能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麽重要的機會,但他們的後人一定會為之惋惜。
嬴政對這些儒生態度一般,說不上熱情但也不冷淡,簡單的說了幾句開場白,便帶著眾人上山。
這些儒生雖然高傲,但對秦始皇的功績是認可的。
登上嶧山,在經過友好的交流後,眾人一致提議,為秦刻碑歌頌,並舉行了祭祀的儀式。
嬴政對這些儒生的表現很滿意,召來隨行的叔孫通,給他下發了新的任務,要求他盡快在魯地把新儒學派研究基地搭建起來,做好新儒學文化傳播工作。
從加州開始,到後麵的德州,越來越多的州加入了這一隊伍。
世界局勢也在劇變。
夏國穩坐釣魚台,一邊在應對劇變帶來的各種挑戰,一邊默默的發展著。
嬴政暫停了燈塔國的搬運行動。
燈塔國還剩下兩家軍工巨頭,剩下的規模一般,搬運的意義不大。
這兩家巨頭趁燈塔國內部裂開局勢,打算狠狠地撈一筆。
的確撈到了不少,越來越多的勢力向他們下軍火訂單。
很明顯,這些勢力都在屯軍火,將來難免會有一戰,所以前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燈塔國被自身所累,已經顧不及部署在全球各地基地。
燈塔國就像是一頭生病的大象,之前寄生或者被壓製著的國家,紛紛開始對燈塔國展開反製行動。
燈塔國一倒,幸存者吃飽。
就看誰能站在最後。
大秦。
整個帝國在嬴政的辛勤耕耘下快速發展。
因為沒有外界的壓力,嬴政始終把民生放在首位。
而發展民生就是要發展科技,科技的發展,又需要引入新的技術。
隨著夏國派人參與研究他搬運過來的其他國家的技術,大秦也從中受益。
在軍用科技領域,大秦還不具備自主研製和生產的能力,但已經逐步建立新的認知。
以往大秦人的軍事手段,考慮的是有多少人。
而現在考慮的,是如何攢到足夠的火力。
窮則精準打擊,富則火力覆蓋。
在了解科技運用於戰場的好處後,大秦人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轉變。
從今往後,大秦將在科技領域深耕,研究越來越多的軍用科技。
時間的齒輪轉動不停,秦元40年飛速流過。
新的一年又到了。
秦元41年。
大秦一片欣欣向榮,民眾的幸福指數直線提升。
但對於朝廷官員而言,卻不那麽輕鬆。
大秦朝廷官員現在處於一個新架構搭建的過程,很多工作都是陌生的。
特別是最高始皇帝,陛下對他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僅要完成工作,還要在工作中學習。
按照陛下所說,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固步自封會走向墮落,而落後的結果,便要挨打。
輕則被批評教育,重則丟掉烏紗帽,然後被其他人頂上來。
有些官員認為始皇帝不會把他們撤掉,因為除了他們,沒有人會處理這些工作。
對此,嬴政表示,現在大把的人在下麵眼巴巴的望著呢。
你不行?有的是人來幹。
如果真的沒人會,隻需要在第壹大學開設相關專業,或者由嬴政親自培養。
如此一來,這些官員老實了,認清了現實。
大秦朝廷也越來越卷,就算不想卷,嬴政也會驅使他們去卷。
隻有卷起來,才能給大秦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安逸是留給退休的人。
……
“陛下,本次出行的一切準備工作就緒。”
鹹陽宮麒麟側殿,王離向嬴政匯報工作。
今年是秦元41年,嬴政計劃東巡。
“好,那就出發。”
嬴政起身,走出宮殿,來到了外麵。
參與本次出巡的官員比上次多了一些。
三公大臣,還有一些去年工作績效突出的官員。
這些官員最受嬴政重視,他們是大秦棟梁。
要他們陪同一次巡遊,也是一種工作方式。
了解大秦下方的發展情況,認識到不足之處,擴展視野,才能更好的工作。
至於監國一職,落在了大秦太子扶蘇身上。
監國的工作,扶蘇早就掌握了,輕車熟路。
東巡車隊浩浩蕩蕩的從鹹陽駛出,其規模比上一次更大。
首先是出行工具方麵,清一色的軍用車。
安保裝備,本次比上次攜帶的更多,上百枚導彈,上千架重武器,警衛隊人手一把輕武器,彈藥充足。
嬴政還邀請了夏國方麵派人參與了本次東巡,算是見證曆史,也是作為軍事顧問。
這裏麵的導彈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才能使用。
本次東巡,主要路線,沿用了夏國曆史上的秦始皇路線。
這條路線會經過原六國之地。
夏國曆史上的秦始皇東巡時,條件是比較艱苦的。
那個時候乘坐的是馬車,而且道路坑窪較多。
至於所謂的‘馳道’,夏國曆史上這個時候還在修。
根據記載,夏國曆史的秦始皇出巡時,常常是逢大風,遇大水,甚至暴風雨齊至,還有更為危險的六國舊勢力的反抗。
而如今,這個時代的秦始皇嬴政,出巡乘坐的是高級豪華軍用級房車。
相當於是一個移動的豪華別墅,安全,舒適,不用擔心路上的風雨。
至於所謂的原六國舊勢力,連攔截嬴政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在隊伍的前方,有一支先鋒隊,直接將一切可能存在的風險全部清除。
就算有漏網之魚,還沒靠近,在警告無效後,直接開槍打死。
嬴政這一路相當的舒服,甚至有點乏味。
夏國派來的隨行人員,倒是感覺新奇滿滿。
能夠參與秦始皇東巡,這對兩千多年後的人來說,也就是在網文世界yy一下。
而他們親身體驗,要不是國家要求保密,他們絕對會迴去大肆宣揚,說自己曾跟秦始皇東巡過。
不過就算國家不要求保密,他們說出去,應該沒什麽人相信吧。
東巡的隊伍出了函穀關,前往魯地。
嬴政本次出巡的第一站到了——嶧山。
嶧山,又名鄒嶧山,東山。
因山中怪石萬壘,絡繹如絲而得名。
嶧山腳下,魯地的儒生都來了。
這些儒生都是文化人,嬴政之前有邀請他們到鹹陽深造。
結果這些儒生態度高傲,願意去的少之又少。
對此嬴政也不在乎了,反正機會給了,這些儒生可能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麽重要的機會,但他們的後人一定會為之惋惜。
嬴政對這些儒生態度一般,說不上熱情但也不冷淡,簡單的說了幾句開場白,便帶著眾人上山。
這些儒生雖然高傲,但對秦始皇的功績是認可的。
登上嶧山,在經過友好的交流後,眾人一致提議,為秦刻碑歌頌,並舉行了祭祀的儀式。
嬴政對這些儒生的表現很滿意,召來隨行的叔孫通,給他下發了新的任務,要求他盡快在魯地把新儒學派研究基地搭建起來,做好新儒學文化傳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