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糧倉
【五零年代】帶著空間跑路下鄉 作者:暮牧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結果算出來了,參與開荒種地的人沒人反對,反而是看著堆在那裏,跟自己村裏的土豆山比起來少的可憐的一個小角落,大牛還有點忐忑的走了過來。
“初初,是不是有點少啊?要不咱多給點兒吧?這樣我們分著還有點不安心呢!”
幾個小組長也圍了過來,看看土豆山再看看秤出來要還的,紛紛跟著點頭。
“就是,這也太少了吧?念初你確定沒搞錯?這要是咱把剩下的分了,人家覺得不夠,那咱可不好辦了。”
“嗯呢,要不咱再秤點兒出來加進去?咱都有這麽多了,可別整的扣扣搜搜的!”
元念初哭笑不得的看著幾人,“行了,當初都說好的,人家該得多少就是多少。咋的,你們還嫌糧食多了?要不分點兒給我唄?”
幾人噎了一下,互相對視了一眼,爽快的開口,“那也行唄,反正這事兒也不是我們想出來的,這糧種也是你去找的,人家也是看在你的麵子上才借的,要是沒有你,那我們也分不到這麽多糧食。”
看他們這麽痛快,元念初心裏也高興,“得,我可不要啊!跟你們開玩笑呢!再說我家人也少,多分了糧食我家還沒地兒擱呢!
你們要實在覺得過意不去,那過幾天進山撿山貨的時候,給我送點兒得了,我可愛那口,就是我家沒人進山撿去。”
一群人說說笑笑,這事兒就過去了,元念初本來也隻是開個玩笑而已,沒想到幾天後,家裏收到的山貨都可以去開個鋪子了,這是後話。
接下來就是萬眾期待的分糧環節了,當初說好的按照工分來分,但其實隻要參與了的,記的工分都差不多。
除了給用了牛的人家多記了些工分,還有當初請的幾個外援之外,其他人差不多算是平分了。
村裏一共128戶人家,剩下的糧食相當於128個人分,每人能分到一萬斤出頭的土豆!
為啥能分到這麽多糧食呢?
一個是這開荒種地的事兒在公社那邊沒過明路,這隻是私底下進行的,所以不需要交公糧。
二是這隻是按村裏的戶數來分而不是按人頭來分的,甭管你家人多人少,隻要沒分家,一家隻用出一個人,都算的是一戶。
有那人口多的人家一家就十多二十口人,要這麽算下來也是沒多少的。
當然,這對於人口少的人家來說那就很劃算了,不過這畢竟是第一年,元念初的初衷也隻是為了打個樣,讓村裏人看到成果,這樣人家才有動力嘛!
下一年指定就不能按照今年的章程來算了,否則就該有人抗議了。
就這會兒還有人抗議呢,不過被元大伯和元鐵牛聯手鎮壓了,元念初也就當作不知道了。
想當初讓你們參與的時候一個兩個還看不上,都叮囑自家孩子別跟著瞎胡鬧,這會兒分糧了又覺得不公平了?哪兒有這麽好的事兒!
分完了糧食,村裏人都高興的很,畢竟這差不多是白得的糧食了,一個兩個幹勁滿滿的幫著自家孩子往迴運糧食。
參與了這次活動的孩子們,那頭也是高高的揚起,還別說,那心裏的成就感杠杠的!
平時在家有事兒沒事兒被罵的人,這會兒卻是被家長噓寒問暖的捧著。
有幾人意猶未盡的跑過來找元念初,“書記,咱明年還幹麽!咱接著幹吧,這大好事兒啊!”
“就是,書記,隊長,咱明年早點兒種上,說不定比今年收成還好!”
元大伯聽到了,在旁邊使勁兒咳嗽了兩聲打斷了他們的幻想,“得了,明年你們種不成了!明年那山穀的荒地劃給村裏種了,今年讓你們撿了便宜就差不多了,哪有那麽多好事兒讓你們年年撿便宜!”
這事兒他們幾個村幹部還真商量過!
前兩天見著這群孩子拉了糧食迴來,村裏人可是眼紅的很,天天跑去找他鬧,幾個村幹部也是看的眼饞,都有些後悔當初自家二叔說這事兒的時候,他們沒同意了。
為這事兒幾個村幹部還開了個會,就是討論的山穀種地的事兒,最後得出結果,明年村裏上工的時候,把山穀裏的地也給種上。
這個結果也跟村裏的族老們通了氣兒的,族老們也支持,所以這事兒就算是定下了。
這倒是讓元念初樂見其成,不說別的,一群種地老手怎麽也比她們的經驗豐富吧!
不過就是不知道這事兒是元家村私底下進行呢,還是得上報公社了!等有空了問問元大伯再說。
按照元念初對自家大伯和元家村的了解,多半是先村裏私下進行幾年,然後再上報的可能性大些。
村裏人走的差不多了,隻剩下元念初還待在倉庫裏,自家昨天分的糧食還沒處理完呢,這又分了這麽多,家裏都沒地方堆了。
元奶奶跟著過來,這會兒也是想到了這茬,祖孫倆大眼瞪小眼的。
“奶,咋辦?咱家還能堆下嗎?”
元奶奶一攤手,“奶也沒辦法,要不咱先弄迴去,等晚上你爺迴來再說?”
元念初家房間少,當初起房子的時候就隻有兩個房間加兩個廂房,想著咋的也夠住了。
老兩口一間,後來兒子沒了閨女也沒了,另外一個房間就空了下來,現在是小孫女在住。
這麽多年,家裏也沒幾口人,加上老兩口身體也不好,上不了工,所以分的糧食也不多,家裏有個地窖和兩間廂房就夠放東西了,也就沒修個糧倉出來。
現在看來這糧倉該修還是得修一個,就今年小孫女這能幹的架勢,即使沒山穀裏這些土豆,家裏都堆不下了。
反正自家地方大,有的是位置能建房,倒是沒事兒。
元大伯家的土豆都拉走了,這會兒又幫著元念初家運,迴去以後土豆隻能暫時先堆在前院的廂房前,用張油紙布蓋上。
“嬸兒,暫時堆這兒了,這兩天我們過來,幫你們把這糧倉修起來,咱初初能幹,這糧倉以後用處大嘞!”
元大伯剛剛也聽到了祖孫倆的話,這會兒也是主動挑起了話頭。
元奶奶笑眯眯的點頭,“成!那這迴說啥都得擱家吃飯啊!你也知道今年咱家分的糧食多,不差這一口的!”
之前他們來家裏幹活,都是幹完活就跑了,所以元奶奶才會這麽說。
“初初,是不是有點少啊?要不咱多給點兒吧?這樣我們分著還有點不安心呢!”
幾個小組長也圍了過來,看看土豆山再看看秤出來要還的,紛紛跟著點頭。
“就是,這也太少了吧?念初你確定沒搞錯?這要是咱把剩下的分了,人家覺得不夠,那咱可不好辦了。”
“嗯呢,要不咱再秤點兒出來加進去?咱都有這麽多了,可別整的扣扣搜搜的!”
元念初哭笑不得的看著幾人,“行了,當初都說好的,人家該得多少就是多少。咋的,你們還嫌糧食多了?要不分點兒給我唄?”
幾人噎了一下,互相對視了一眼,爽快的開口,“那也行唄,反正這事兒也不是我們想出來的,這糧種也是你去找的,人家也是看在你的麵子上才借的,要是沒有你,那我們也分不到這麽多糧食。”
看他們這麽痛快,元念初心裏也高興,“得,我可不要啊!跟你們開玩笑呢!再說我家人也少,多分了糧食我家還沒地兒擱呢!
你們要實在覺得過意不去,那過幾天進山撿山貨的時候,給我送點兒得了,我可愛那口,就是我家沒人進山撿去。”
一群人說說笑笑,這事兒就過去了,元念初本來也隻是開個玩笑而已,沒想到幾天後,家裏收到的山貨都可以去開個鋪子了,這是後話。
接下來就是萬眾期待的分糧環節了,當初說好的按照工分來分,但其實隻要參與了的,記的工分都差不多。
除了給用了牛的人家多記了些工分,還有當初請的幾個外援之外,其他人差不多算是平分了。
村裏一共128戶人家,剩下的糧食相當於128個人分,每人能分到一萬斤出頭的土豆!
為啥能分到這麽多糧食呢?
一個是這開荒種地的事兒在公社那邊沒過明路,這隻是私底下進行的,所以不需要交公糧。
二是這隻是按村裏的戶數來分而不是按人頭來分的,甭管你家人多人少,隻要沒分家,一家隻用出一個人,都算的是一戶。
有那人口多的人家一家就十多二十口人,要這麽算下來也是沒多少的。
當然,這對於人口少的人家來說那就很劃算了,不過這畢竟是第一年,元念初的初衷也隻是為了打個樣,讓村裏人看到成果,這樣人家才有動力嘛!
下一年指定就不能按照今年的章程來算了,否則就該有人抗議了。
就這會兒還有人抗議呢,不過被元大伯和元鐵牛聯手鎮壓了,元念初也就當作不知道了。
想當初讓你們參與的時候一個兩個還看不上,都叮囑自家孩子別跟著瞎胡鬧,這會兒分糧了又覺得不公平了?哪兒有這麽好的事兒!
分完了糧食,村裏人都高興的很,畢竟這差不多是白得的糧食了,一個兩個幹勁滿滿的幫著自家孩子往迴運糧食。
參與了這次活動的孩子們,那頭也是高高的揚起,還別說,那心裏的成就感杠杠的!
平時在家有事兒沒事兒被罵的人,這會兒卻是被家長噓寒問暖的捧著。
有幾人意猶未盡的跑過來找元念初,“書記,咱明年還幹麽!咱接著幹吧,這大好事兒啊!”
“就是,書記,隊長,咱明年早點兒種上,說不定比今年收成還好!”
元大伯聽到了,在旁邊使勁兒咳嗽了兩聲打斷了他們的幻想,“得了,明年你們種不成了!明年那山穀的荒地劃給村裏種了,今年讓你們撿了便宜就差不多了,哪有那麽多好事兒讓你們年年撿便宜!”
這事兒他們幾個村幹部還真商量過!
前兩天見著這群孩子拉了糧食迴來,村裏人可是眼紅的很,天天跑去找他鬧,幾個村幹部也是看的眼饞,都有些後悔當初自家二叔說這事兒的時候,他們沒同意了。
為這事兒幾個村幹部還開了個會,就是討論的山穀種地的事兒,最後得出結果,明年村裏上工的時候,把山穀裏的地也給種上。
這個結果也跟村裏的族老們通了氣兒的,族老們也支持,所以這事兒就算是定下了。
這倒是讓元念初樂見其成,不說別的,一群種地老手怎麽也比她們的經驗豐富吧!
不過就是不知道這事兒是元家村私底下進行呢,還是得上報公社了!等有空了問問元大伯再說。
按照元念初對自家大伯和元家村的了解,多半是先村裏私下進行幾年,然後再上報的可能性大些。
村裏人走的差不多了,隻剩下元念初還待在倉庫裏,自家昨天分的糧食還沒處理完呢,這又分了這麽多,家裏都沒地方堆了。
元奶奶跟著過來,這會兒也是想到了這茬,祖孫倆大眼瞪小眼的。
“奶,咋辦?咱家還能堆下嗎?”
元奶奶一攤手,“奶也沒辦法,要不咱先弄迴去,等晚上你爺迴來再說?”
元念初家房間少,當初起房子的時候就隻有兩個房間加兩個廂房,想著咋的也夠住了。
老兩口一間,後來兒子沒了閨女也沒了,另外一個房間就空了下來,現在是小孫女在住。
這麽多年,家裏也沒幾口人,加上老兩口身體也不好,上不了工,所以分的糧食也不多,家裏有個地窖和兩間廂房就夠放東西了,也就沒修個糧倉出來。
現在看來這糧倉該修還是得修一個,就今年小孫女這能幹的架勢,即使沒山穀裏這些土豆,家裏都堆不下了。
反正自家地方大,有的是位置能建房,倒是沒事兒。
元大伯家的土豆都拉走了,這會兒又幫著元念初家運,迴去以後土豆隻能暫時先堆在前院的廂房前,用張油紙布蓋上。
“嬸兒,暫時堆這兒了,這兩天我們過來,幫你們把這糧倉修起來,咱初初能幹,這糧倉以後用處大嘞!”
元大伯剛剛也聽到了祖孫倆的話,這會兒也是主動挑起了話頭。
元奶奶笑眯眯的點頭,“成!那這迴說啥都得擱家吃飯啊!你也知道今年咱家分的糧食多,不差這一口的!”
之前他們來家裏幹活,都是幹完活就跑了,所以元奶奶才會這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