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還輪不到你,在你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孝敬老人那是應該的。”吳辰東說完吳放放又來勸房建設,楊靈也在一旁幫腔。
稀裏糊塗地,就把買房這事給定了。
倆人的婚事是這次聚餐的主題,經吳辰東提議,最後把日子定在了9月28日,農曆八月廿八,雙二十八。
吳辰東這麽定也是有考量的,安平本地的習俗是農曆雙日子娶妻,單日子迴門,也就是男方在雙日子辦喜事,女方在單日子辦。
本來10月2日也是個好日子,但考慮到國慶長假可能很多朋友會出行,不能來參加婚禮,所以就選到了國慶節前。
“你爸這麽安排純粹就是怕朋友不在,隨禮的人少。”房冬悄悄對吳放放說。
“廢話,那他隨出去的禮不得往迴收一收啊?”
沒想到倆人的悄悄話讓吳辰東聽到了,哈哈大笑著告訴房冬,就是有這方麵的考慮。
楊靈跟著補充說這些年吳辰東光隨禮也不知隨出多少萬了,關係一般的一千元,這是最少的,關係好一點的、重要一點的朋友就是三五千,更多的就不能說了。
安平這個地方有個很不好的風氣,婚喪嫁娶隨禮都出手都比較重,不要說吳辰東這樣的大腕,就是普通老百姓之間也是少則五百多則一千。
過去一直是婚禮和葬禮收錢,合稱紅白事業。
參加婚禮和葬禮的慶祝和答謝宴在安平被稱為上事業。
如果某人最近一段時間參加的紅白喜事比較多的話,通常會被人調侃為事業心較強。
不知從哪年開始,又多了一項必須參加的事業,那就是孩子12歲生日慶典,在安平被稱為圓鎖。
圓鎖的由來倒確實是一個老風俗,孩子從生後到一百天的時候,由家裏的長輩,通常是爺爺奶奶,給孩子用麵粉蒸一個麵鎖(就是一個大大的環形麵食,吃起來和饅頭完全一樣)在孩子的脖子上套一下,有保孩子健康成長的寓意。
到十二歲時,孩子從童年步入少年,再舉行個儀式把鎖打開。
之前這都是在自己家裏辦的事,有很多人根本就不走這個程序,可最近這些年,圓鎖的慶典搞得絲毫不比婚禮規模小,別管小時候帶沒帶過鎖,到了十二歲都要開鎖,目的嘛,以房冬的觀點看,除了收禮以外,順便從小培養孩子愛錢的習慣。
更有甚者,從孩子滿月、百天、一周歲、上大學都要大辦宴席,去年房冬還聽說過有人又給增加了兩項,十八歲成人禮要大辦,孩子六周歲時要圓半鎖!
愛錢愛到了無恥的地步。
不過也不全是壞處,至少帶動了安平的餐飲業發展,雖然安平市的經濟不怎麽樣,可飯店的生意卻一點也不比大城市差。
大宴小宴,少則十幾桌,多則上百桌,不知道吳辰東這樣的名人會辦多少桌。
吳辰東還向房建設了解了一下房家的客人情況,到時準備請多少桌。
房家的底親,就是親戚滿打滿算也就是三桌有限,父母下崗都早,來往的同事也越來越少,最多一桌,要好的鄰居大概能湊兩桌左右的樣子,房冬的同學一桌多不到兩桌,連十桌都湊不到。
“這樣吧,老哥,咱們倆家幹脆一起辦了吧,這樣省事。”吳辰東建議道。
還沒等房建設說話,呂青華就表態了,就這麽辦!
這種事在這些年倒也不稀奇,請一個禮儀公司一整套下來好幾萬,很多人家就男女方合在一起辦了,省一套禮儀錢,設兩個收禮台,各收各的禮,包桌費也按每家的客人桌數分攤。
房冬明白,隻要一起辦,禮還是各收各的,可這飯費一定是吳辰東給出了。
唉,連房子都被人家強行給買了,還在乎這十桌八桌的飯錢。
再說,這是兩家老人的事,房冬就算反對也沒資格發言。
“定婚這個環節,我看咱們還是免了吧?”吳辰東征求房建設的意見。
那肯定得同意,通常定婚是女方要求的,男方得給女方準備不少東西呢,沒聽說過有男方堅持要定婚的。
“要不,咱們今天就算定婚啦,那些老迷信的東西咱就不講了,定婚嘛,把婚期定了不就是定婚?”吳辰東又補充說。
房建設笑了笑,在房冬看來,父親這笑有點像傻笑。
母親自然是神采飛揚、興奮不已。
臨時冠名的定婚宴就這樣愉快地結束了,吃完飯吳放放負責開車把房家二老送迴家,還說順便要商量一下房子的事。
臨上樓吳放放還囑咐了房冬一句:“你要是敢亂說,別怪我和你翻臉!”
吳放放認為房子越大越好,準備給二老買一套一百二十平以上的房,這一點上母親倒不是啥便宜都占,堅持不要那麽大的。
房子大了每天打掃收拾也是個事,對於老倆口來說反倒成了負擔,呂青華對將來的房子隻有一個要求,有兩間臥房就可以,他們老倆口睡一間,將來房冬和吳放放迴來有一間住就可以了。
“那孩子呢?我們將來有了孩子不是還得一間嗎?”吳放放又拿出了她的理由。
房冬扒拉她一下:“你臉小點好不好,還沒結婚呢就把孩子掛嘴上了,孩子長大到需要一間房的時候那還得好多年呢,小時候和大人睡就行啦!”
吳放放也迴敬似地扒拉了房冬一下:“是你臉太小好不好,你那麽要臉別娶媳婦啊?”
“就是!”母親支持吳放放。
吳放放接著又說:“一個孩子可以跟大人睡,那要是兩個、三個呢?一個床能睡得下?”
“你母豬啊,想生多少?”房冬不由地又說了一句。
“你會不會說人話?”這次是房建設出手了,狠狠地踹了兒子一腳,真用力了,有點疼。
“最少也得兩個吧?”吳放放還接著臉大:“第一個姓吳了,那總得有個姓房的吧?”
母親倒是無所謂,說新社會不講究那些,隻要是自己的孩子,姓啥都親,再說老房家的日子都過成這樣了,還有啥可傳承的?
眼見著父親狠狠地瞪了母親一眼。
稀裏糊塗地,就把買房這事給定了。
倆人的婚事是這次聚餐的主題,經吳辰東提議,最後把日子定在了9月28日,農曆八月廿八,雙二十八。
吳辰東這麽定也是有考量的,安平本地的習俗是農曆雙日子娶妻,單日子迴門,也就是男方在雙日子辦喜事,女方在單日子辦。
本來10月2日也是個好日子,但考慮到國慶長假可能很多朋友會出行,不能來參加婚禮,所以就選到了國慶節前。
“你爸這麽安排純粹就是怕朋友不在,隨禮的人少。”房冬悄悄對吳放放說。
“廢話,那他隨出去的禮不得往迴收一收啊?”
沒想到倆人的悄悄話讓吳辰東聽到了,哈哈大笑著告訴房冬,就是有這方麵的考慮。
楊靈跟著補充說這些年吳辰東光隨禮也不知隨出多少萬了,關係一般的一千元,這是最少的,關係好一點的、重要一點的朋友就是三五千,更多的就不能說了。
安平這個地方有個很不好的風氣,婚喪嫁娶隨禮都出手都比較重,不要說吳辰東這樣的大腕,就是普通老百姓之間也是少則五百多則一千。
過去一直是婚禮和葬禮收錢,合稱紅白事業。
參加婚禮和葬禮的慶祝和答謝宴在安平被稱為上事業。
如果某人最近一段時間參加的紅白喜事比較多的話,通常會被人調侃為事業心較強。
不知從哪年開始,又多了一項必須參加的事業,那就是孩子12歲生日慶典,在安平被稱為圓鎖。
圓鎖的由來倒確實是一個老風俗,孩子從生後到一百天的時候,由家裏的長輩,通常是爺爺奶奶,給孩子用麵粉蒸一個麵鎖(就是一個大大的環形麵食,吃起來和饅頭完全一樣)在孩子的脖子上套一下,有保孩子健康成長的寓意。
到十二歲時,孩子從童年步入少年,再舉行個儀式把鎖打開。
之前這都是在自己家裏辦的事,有很多人根本就不走這個程序,可最近這些年,圓鎖的慶典搞得絲毫不比婚禮規模小,別管小時候帶沒帶過鎖,到了十二歲都要開鎖,目的嘛,以房冬的觀點看,除了收禮以外,順便從小培養孩子愛錢的習慣。
更有甚者,從孩子滿月、百天、一周歲、上大學都要大辦宴席,去年房冬還聽說過有人又給增加了兩項,十八歲成人禮要大辦,孩子六周歲時要圓半鎖!
愛錢愛到了無恥的地步。
不過也不全是壞處,至少帶動了安平的餐飲業發展,雖然安平市的經濟不怎麽樣,可飯店的生意卻一點也不比大城市差。
大宴小宴,少則十幾桌,多則上百桌,不知道吳辰東這樣的名人會辦多少桌。
吳辰東還向房建設了解了一下房家的客人情況,到時準備請多少桌。
房家的底親,就是親戚滿打滿算也就是三桌有限,父母下崗都早,來往的同事也越來越少,最多一桌,要好的鄰居大概能湊兩桌左右的樣子,房冬的同學一桌多不到兩桌,連十桌都湊不到。
“這樣吧,老哥,咱們倆家幹脆一起辦了吧,這樣省事。”吳辰東建議道。
還沒等房建設說話,呂青華就表態了,就這麽辦!
這種事在這些年倒也不稀奇,請一個禮儀公司一整套下來好幾萬,很多人家就男女方合在一起辦了,省一套禮儀錢,設兩個收禮台,各收各的禮,包桌費也按每家的客人桌數分攤。
房冬明白,隻要一起辦,禮還是各收各的,可這飯費一定是吳辰東給出了。
唉,連房子都被人家強行給買了,還在乎這十桌八桌的飯錢。
再說,這是兩家老人的事,房冬就算反對也沒資格發言。
“定婚這個環節,我看咱們還是免了吧?”吳辰東征求房建設的意見。
那肯定得同意,通常定婚是女方要求的,男方得給女方準備不少東西呢,沒聽說過有男方堅持要定婚的。
“要不,咱們今天就算定婚啦,那些老迷信的東西咱就不講了,定婚嘛,把婚期定了不就是定婚?”吳辰東又補充說。
房建設笑了笑,在房冬看來,父親這笑有點像傻笑。
母親自然是神采飛揚、興奮不已。
臨時冠名的定婚宴就這樣愉快地結束了,吃完飯吳放放負責開車把房家二老送迴家,還說順便要商量一下房子的事。
臨上樓吳放放還囑咐了房冬一句:“你要是敢亂說,別怪我和你翻臉!”
吳放放認為房子越大越好,準備給二老買一套一百二十平以上的房,這一點上母親倒不是啥便宜都占,堅持不要那麽大的。
房子大了每天打掃收拾也是個事,對於老倆口來說反倒成了負擔,呂青華對將來的房子隻有一個要求,有兩間臥房就可以,他們老倆口睡一間,將來房冬和吳放放迴來有一間住就可以了。
“那孩子呢?我們將來有了孩子不是還得一間嗎?”吳放放又拿出了她的理由。
房冬扒拉她一下:“你臉小點好不好,還沒結婚呢就把孩子掛嘴上了,孩子長大到需要一間房的時候那還得好多年呢,小時候和大人睡就行啦!”
吳放放也迴敬似地扒拉了房冬一下:“是你臉太小好不好,你那麽要臉別娶媳婦啊?”
“就是!”母親支持吳放放。
吳放放接著又說:“一個孩子可以跟大人睡,那要是兩個、三個呢?一個床能睡得下?”
“你母豬啊,想生多少?”房冬不由地又說了一句。
“你會不會說人話?”這次是房建設出手了,狠狠地踹了兒子一腳,真用力了,有點疼。
“最少也得兩個吧?”吳放放還接著臉大:“第一個姓吳了,那總得有個姓房的吧?”
母親倒是無所謂,說新社會不講究那些,隻要是自己的孩子,姓啥都親,再說老房家的日子都過成這樣了,還有啥可傳承的?
眼見著父親狠狠地瞪了母親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