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德這邊雖然討迴草料,但是他這一次動作卻是犯了官家的忌諱。東京城裏麵未通過朝廷調令動刀兵,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就算是有天大的理由,那也是不被容忍的。高世德一個外來的穿越者,根本就不知道其中厲害。這麽一鬧,就算是他老爹高俅都保不住他。
好在高世德在這件事情上稍微占理,所以還不至於要了性命。而且加上高俅的運作,朝廷各方勢力的角力。最後一道聖旨讓高世德外調,
按照高世德的年齡,這個時候外調卻是最好的安排。畢竟現在的高世德年紀還小,資曆淺薄。如果背後沒有了高俅這麽一座大山依靠,他的政治生涯或許也就盡頭了。而現在借此外調卻是混資曆的最好機會,這也是高俅花費心思打通關係,不知道欠了多少了人情這才促使了這一次的行程。高俅也真是心痛自己這個幹兒子,尋常人外調無不是邊疆極苦之地。高世德倒好,卻是委派去富裕自足的繁華地帶江南。
一開始高俅的打算是把高世德調到揚州,自古江南揚州乃是兵家重鎮。混跡軍功,此地卻是最佳之所。怎料那童家在次出手,結果卻是被調遣平江府,也就是現在的蘇州。至於官職也是明升暗調,變成一個有名無實的從五品遊擊將軍。別看這是將軍職位。擺明就是捧殺,陰謀不可怕,可怕的是赤裸裸的陽謀,還是你無法決絕的陽謀。
朝廷做官講究的是資曆聲望,說句老實話就是現在高世德還是太年輕了。二十來歲的遊擊將軍,這樣一當,若是沒有意外,估計十年都難再進一步。等到十年之後,高世德原本的朝氣銳氣估計也會被磨損光。那時候再調迴京城,說不定高俅那時候早已失勢。那時候隻要童家還在,想怎麽收拾高世德,那還不算手到擒來。童家這算計可是十分毒辣,畢竟朝堂之上沒有什麽常青樹。一代新人換舊人,十年之後,誰又說得準呢?
兩個多月的路程,先是騎馬,然後換船。隨行的卻是那整天害怕高世德到外麵沾花惹草的原配夫人大理郡主段思雅以及馬六和三十名心腹親兵。
至於其他人都被留在了東京城,畢竟此行兇險,高世德卻是自己心中有數。現在是宣和一年,若是他沒記錯,方臘起義好像就是發生在宣和二年十月,至於具體哪一天他就是一無所知。現今已是臘月中旬,滿打滿算,時間也不過剩下八九個月。也就是說八九個月方臘起義就會席卷整個江南地區,根基水滸中記載宋微宗招安梁山前來圍剿,雖然最終剿滅方臘,卻也是落得個兩敗俱傷。而且再過幾年,那就是北宋滅亡之時,那無法磨滅的哀痛,靖康之難。
可眼前的一切卻是由不得讓高世德苦笑不已,現實已經擺在自己的眼年前,現在先思考如何自保。唯一的安慰,就是臨行之時,久違的太子爺竟然十裏亭相送。此情此景卻是讓高世德特別感動,心想到未來幾年的動蕩。高世德給太子留下了三個錦囊,分別讓他在普天同慶之日,春風得意之時,已經危難之際才能分別打開。
太子爺原本前來相送,一來是因為結交了高世德之後,彼此有些心心相惜。雖說算不算是良師益友,但也算是相識一場。更何況現在太子在朝中無足輕重,好不容易有了高太尉一家的支持,哪裏願意放棄這唯一的盟友。卻也沒想,高世德還有這麽一出。這高深莫測的模樣,以及運籌帷幄之中的淡定,卻是讓太子爺下定決心相信一次,伸手把這三個錦囊貼身藏好。
高世德這一手也是根據電視劇上學的,那些高人雅士,那個不是玩這一手就把他人忽悠的暈頭撞向,還得念他的好。
具體劇情迴怎麽發展,太子未來的命運如何?這一切都不得而知,高世德也沒空去關心這些。現在還是想想怎麽保命先吧!
平江府不愧是古之蘇州,就算是在這北宋時期,那也是通商繁華。有古港口,外來的琉球,扶桑,鮮卑,高麗,以及阿拉伯半島南洋等地的船隻都在這邊靠攏上岸。從各國帶來的稀有特產,與之宋朝兌換絲綢,瓷器等等。朝廷除了收稅之外,其他的商業貿易都是通過市舶司進行。而平江府的駐軍日常的差事也就是緝拿盜賊,維護貿易穩定。由於相聚不遠乃是軍事重鎮揚州所在,這使得平江府的駐守的官兵卻並不多。再加上這個地方的油水很足,很多將領都是被當地的大族商團把持。現在好了,朝廷竟然二話不說空降一個遊擊將軍過來,卻是一下子成為了這裏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一下子打破了平江府內部平衡,這下子卻是使得原本平江府內四大勢力的緊張。
四大勢力分別是:洞庭蘇家,抱陽朱家,姑蘇王家以及太湖陸家。這四大勢力在平江府經營上百年的曆史,無論是背景還是實力都是富可敵國。可人家是商人,人家卻是十分低調。其中蘇家雖然人數最多,但是四大家族卻是以朱家為首。原因很簡單,朱家出了三個王妃。沒錯就是王妃,而不是皇妃。也就是這樣,原本排行最末的朱家現在也是水漲船高,一下子超過了其餘三家。畢竟官府有人好辦事,上麵打點一下,路子也就鋪開來。
要說平時四大家族,那是明爭暗鬥。但是表麵上那都是和和氣氣的,畢竟商人逐利,在利益麵前親兄弟都不講情麵。可誰心裏都明白,和氣生財。隻有穩定的環境,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利益。
而且近百年來,四家彼此通婚。之間繁雜的關係網,可能他們自己都理不清楚。上一任的平江府駐守病死,原本按照慣例,上位的人,指不定就是他們四大家族的其中一個。可現在倒好,還沒有開始爭奪,卻是空降了一個外來人。沒錯,無論高世德的出身有多麽的高貴,可是在他們集體的眼中,那都是一個外來人。
你想啊原本自己已經在碗裏的東西,現在多了一個來搶食的,任誰誰也不願意。
好在高世德在這件事情上稍微占理,所以還不至於要了性命。而且加上高俅的運作,朝廷各方勢力的角力。最後一道聖旨讓高世德外調,
按照高世德的年齡,這個時候外調卻是最好的安排。畢竟現在的高世德年紀還小,資曆淺薄。如果背後沒有了高俅這麽一座大山依靠,他的政治生涯或許也就盡頭了。而現在借此外調卻是混資曆的最好機會,這也是高俅花費心思打通關係,不知道欠了多少了人情這才促使了這一次的行程。高俅也真是心痛自己這個幹兒子,尋常人外調無不是邊疆極苦之地。高世德倒好,卻是委派去富裕自足的繁華地帶江南。
一開始高俅的打算是把高世德調到揚州,自古江南揚州乃是兵家重鎮。混跡軍功,此地卻是最佳之所。怎料那童家在次出手,結果卻是被調遣平江府,也就是現在的蘇州。至於官職也是明升暗調,變成一個有名無實的從五品遊擊將軍。別看這是將軍職位。擺明就是捧殺,陰謀不可怕,可怕的是赤裸裸的陽謀,還是你無法決絕的陽謀。
朝廷做官講究的是資曆聲望,說句老實話就是現在高世德還是太年輕了。二十來歲的遊擊將軍,這樣一當,若是沒有意外,估計十年都難再進一步。等到十年之後,高世德原本的朝氣銳氣估計也會被磨損光。那時候再調迴京城,說不定高俅那時候早已失勢。那時候隻要童家還在,想怎麽收拾高世德,那還不算手到擒來。童家這算計可是十分毒辣,畢竟朝堂之上沒有什麽常青樹。一代新人換舊人,十年之後,誰又說得準呢?
兩個多月的路程,先是騎馬,然後換船。隨行的卻是那整天害怕高世德到外麵沾花惹草的原配夫人大理郡主段思雅以及馬六和三十名心腹親兵。
至於其他人都被留在了東京城,畢竟此行兇險,高世德卻是自己心中有數。現在是宣和一年,若是他沒記錯,方臘起義好像就是發生在宣和二年十月,至於具體哪一天他就是一無所知。現今已是臘月中旬,滿打滿算,時間也不過剩下八九個月。也就是說八九個月方臘起義就會席卷整個江南地區,根基水滸中記載宋微宗招安梁山前來圍剿,雖然最終剿滅方臘,卻也是落得個兩敗俱傷。而且再過幾年,那就是北宋滅亡之時,那無法磨滅的哀痛,靖康之難。
可眼前的一切卻是由不得讓高世德苦笑不已,現實已經擺在自己的眼年前,現在先思考如何自保。唯一的安慰,就是臨行之時,久違的太子爺竟然十裏亭相送。此情此景卻是讓高世德特別感動,心想到未來幾年的動蕩。高世德給太子留下了三個錦囊,分別讓他在普天同慶之日,春風得意之時,已經危難之際才能分別打開。
太子爺原本前來相送,一來是因為結交了高世德之後,彼此有些心心相惜。雖說算不算是良師益友,但也算是相識一場。更何況現在太子在朝中無足輕重,好不容易有了高太尉一家的支持,哪裏願意放棄這唯一的盟友。卻也沒想,高世德還有這麽一出。這高深莫測的模樣,以及運籌帷幄之中的淡定,卻是讓太子爺下定決心相信一次,伸手把這三個錦囊貼身藏好。
高世德這一手也是根據電視劇上學的,那些高人雅士,那個不是玩這一手就把他人忽悠的暈頭撞向,還得念他的好。
具體劇情迴怎麽發展,太子未來的命運如何?這一切都不得而知,高世德也沒空去關心這些。現在還是想想怎麽保命先吧!
平江府不愧是古之蘇州,就算是在這北宋時期,那也是通商繁華。有古港口,外來的琉球,扶桑,鮮卑,高麗,以及阿拉伯半島南洋等地的船隻都在這邊靠攏上岸。從各國帶來的稀有特產,與之宋朝兌換絲綢,瓷器等等。朝廷除了收稅之外,其他的商業貿易都是通過市舶司進行。而平江府的駐軍日常的差事也就是緝拿盜賊,維護貿易穩定。由於相聚不遠乃是軍事重鎮揚州所在,這使得平江府的駐守的官兵卻並不多。再加上這個地方的油水很足,很多將領都是被當地的大族商團把持。現在好了,朝廷竟然二話不說空降一個遊擊將軍過來,卻是一下子成為了這裏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一下子打破了平江府內部平衡,這下子卻是使得原本平江府內四大勢力的緊張。
四大勢力分別是:洞庭蘇家,抱陽朱家,姑蘇王家以及太湖陸家。這四大勢力在平江府經營上百年的曆史,無論是背景還是實力都是富可敵國。可人家是商人,人家卻是十分低調。其中蘇家雖然人數最多,但是四大家族卻是以朱家為首。原因很簡單,朱家出了三個王妃。沒錯就是王妃,而不是皇妃。也就是這樣,原本排行最末的朱家現在也是水漲船高,一下子超過了其餘三家。畢竟官府有人好辦事,上麵打點一下,路子也就鋪開來。
要說平時四大家族,那是明爭暗鬥。但是表麵上那都是和和氣氣的,畢竟商人逐利,在利益麵前親兄弟都不講情麵。可誰心裏都明白,和氣生財。隻有穩定的環境,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利益。
而且近百年來,四家彼此通婚。之間繁雜的關係網,可能他們自己都理不清楚。上一任的平江府駐守病死,原本按照慣例,上位的人,指不定就是他們四大家族的其中一個。可現在倒好,還沒有開始爭奪,卻是空降了一個外來人。沒錯,無論高世德的出身有多麽的高貴,可是在他們集體的眼中,那都是一個外來人。
你想啊原本自己已經在碗裏的東西,現在多了一個來搶食的,任誰誰也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