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地府·巧言善變朱允炆


    “大體就是這樣,不知諸位懂沒懂?”


    坐在湖泊的長廊內,朱高煦大致與數百位皇帝講解了大明是如何控製如此龐大疆域的手段。


    總得來說,那就是遠的地方需要放權,對官員的貪汙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等到朝廷沒錢的時候,提前做足準備,把這些吃的腦滿腸肥的家夥調迴中原,興一場大案來收割。


    屆時,不僅能充實國庫,也能用錢來支持百姓遷移海外,使得中原的貧民成為海外的小農場主,以此解決分配問題,使階級矛盾得到緩解。


    當然,這一前提也是在蒸汽火車與軍艦開始馳騁陸地與大海的前提下。


    “你這辦法,豈不是把百官當牲畜了?”


    劉邦嘖嘖幾聲,倒是嬴政頷首道:“對他們就應該這樣。”


    “瞧你的意思,你是興了不少大案?”


    朱元璋一開口,趙匡胤等人紛紛看向朱高煦,朱高煦則是聳聳肩:“倒也興了幾場,不過沒殺多少人,也就幾千個吧。”


    “幾千……”諸位皇帝點點頭,倒也覺得這數量不太多。


    朱高煦這話聽得朱棣汗顏,自家老二確實沒有殺多少人,可相比較他殺的人,被他流配的人可是這個數量的近千倍啊……


    朱元璋細致觀察著四周,所以當朱棣露出汗顏的時候,朱元璋便詢問道:


    “你說移民實邊才能控製偏遠之地,這辦法在坐各位都清楚,就是不知道你利用火車遷移了多少人口去偏遠之地?”


    “嗯!”諸位皇帝紛紛點頭,而朱高煦聞言摸了摸下巴,細算道:


    “東北遷移了差不多八百萬,兩漠大概一百五十萬,西域約二百萬,西南約三百萬,南洋和南洲大概二百萬,東洲……”


    眾人聽著朱高煦口中的數字,漸漸有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差不多從中原往外遷移了不多不少一千七八百萬吧,細細算來,永樂洪熙四十五年時間,平均每年也就四五十萬人的規模。”


    朱高煦語氣平淡,卻聽得人瞠目結舌。


    “四五十萬……”


    諸多皇帝咽了咽口水,嬴政搖頭道:“當年朕不過將六十萬人充軍嶺南就被人稱為暴君,你這……”


    “我大漢極盛時也不過五六千萬人口罷了。”劉邦嘖嘖幾聲。


    “我大唐極盛約有七八千萬,隻可惜這些人口給不肖子孫沒有,倘若我那時有七八千萬人,疆域不會比你們的小。”


    李世民一邊說著,目光一邊在李治和李隆基身上遊走。


    “我大宋……罷了,三郎我們迴去再說。”


    趙匡胤也想插插話,但說到一半還是將話題引向了趙光義。


    鐵木真、忽必烈毫不在意,盡管他們知道這種手段很強硬,但對於蒙古人來說,遷移隻是他們生活中的日常罷了。


    “你倒是幹得好看,這麽一來,這些地方便不會脫離大明了。”


    朱元璋誇讚著朱高煦,朱高煦卻摸摸八字胡道:


    “擴張得有序擴張,得穩紮穩打,類似唐朝和元朝的那種擴張是不可取的。”


    “擴張的同時,也得保持生產力的提高,不能過於壓榨百姓,不然等到矛盾嚴重的時候,百姓連孩子都不生,乃至需要殺孩子的時候,那便是朝廷的失敗了。”


    朱高煦一開口,立馬點了唐元兩個王朝。


    至於他所說的最後一個問題,諸位皇帝則是將目光投向了趙匡胤所在的宋朝皇帝身上。


    “看我幹嘛?又不是我幹的!百姓不舉子從唐末就有了。”


    趙匡胤眼睛一瞪,立馬為自己開解,李世民也隻能歎息搖頭:“不肖子孫。”


    李世民唏噓同時,朱元璋皺眉看向朱高煦,詢問道:


    “大明才六千萬人口,伱四十五年就遷移快兩千萬人出去,朝廷吃得消嗎?”


    “大明可不止六千萬人口。”朱高煦搖頭道:


    “我更改吏製後,大明人口經過統計,已經在永樂初年便達到八千餘萬了,而後四十五年時間,這個人口數量更是在原本基礎上翻了一倍,達到了一億六千八百餘萬。”


    “我大明的耕地數量也達到七億七千餘萬畝,財政收入八千七百餘萬貫。”


    “除此之外,世界有五分之三的疆土都是我大明直屬和屬國的疆土。”


    “剩下的五分之一算是無人區,另外五分之一才是西洲各國的疆土。”


    “當然了,若是再給孫兒二十年壽數,把這最後五分之二疆域收服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


    朱高煦嘖嘖幾聲,這讓不少皇帝感到十分憋屈。


    誰都知道這廝在裝,偏偏沒人裝得過他,所以隻能看著他裝。


    好在他沒能裝太久,因為華光按照時間出現,將大部分皇帝籠罩其中,分別送往了屬於他們的土地上。


    朱家四人被華光籠罩送往了大明,並且直接降臨在了紫禁城奉天殿前。


    當華光消散,出現在四人麵前的是大大小小近千名有名有姓的勳臣、文官。


    除此之外,侯顯、王彥、鄭和等人也先後出現。


    這其中一些人的出現,令朱高煦感到奇怪,他看向朱棣:“不是說我死之後才死的人,應該要等到下一個皇帝死了才會跟著出現嗎?怎麽他們都跟來了?”


    “這點俺也不知道,反正有人用你就用唄。”


    朱棣也覺得很奇怪,但他還是挺高興能見到鄭和跟王彥的。


    “鄭和、狗兒,你們那玩意長出來沒有?!”


    朱棣對朝他們快走而來的鄭和興奮詢問,鄭和有些尷尬,但還是臉紅的點了點頭。


    “好好好,長出來就行!”


    朱棣樂的開懷大笑,朱元璋一腳踹在他屁股上:“先把正事弄完!”


    “正事?什麽正事啊爹?”朱棣有些心虛,而朱元璋看了眼他們父子,隨後道:


    “把洪熙年間的勳臣叫進殿內,我要親自問問他們!”


    “啊?”朱棣欲哭無淚,朱高煦也聳了聳肩,表示愛莫能助。


    在朱棣絕望的眼神中,朱允炆高興的傳喚了洪熙年間的許多勳臣文官,其中自然包括了夏原吉、郭資等人。


    朱棣想入殿,結果被李文忠和沐英攔住了去路。


    時間一點點過去,在朱棣的忐忑中,奉天殿內爆發了一道振聾發聵的咆哮聲:


    “朱棣!!”


    朱棣拔腿就跑,朱元璋則是氣衝衝的從殿內往殿外快走,朱允炆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了一根棍子,隨時準備遞給朱元璋。


    當朱元璋走到朱高煦身旁,他惡狠狠瞪了一眼:


    “你小子的幫著說謊的賬,改日再與你算!”


    “小子也是無奈啊……”麵對老朱,朱高煦也隻能自稱小子了。


    他才作揖起身,就連老朱帶著朱允炆,滿世界的開始尋找起了朱棣。


    朱高煦瞧著他們的背影,竟忍不住的笑出了聲。


    “小子來了?”


    兩道熟悉的聲音在朱高煦背後響起,朱高煦猛地迴頭一看,果然看到了曾經記憶中對自己十分重要的那兩人,


    “參見兩位國公……”


    朱高煦對傅友德、馮勝行禮作揖。


    二人擺擺手笑道:“你的事情,我們剛剛聽傅忠他們說了,幹的不錯!”


    “不過是些許微末之功罷了。”朱高煦輕笑一聲,隨後耳邊便傳來了朱棣的慘叫聲。


    “老二,俺早就跟你說了,讓你別想著造反,你看看!”


    朱棣喊叫著逃命,身後跟著舉著棍子的朱元璋,以及耿炳文、滕聚等一大堆靖難之役被他所殺的武官們,還有手裏拿著兩根棍子,準備隨時遞給朱元璋的朱允炆。


    “朱棣!你給我站住!”


    “不能站啊爹,會死人的!”


    “四叔,你站住吧,你現在已經是鬼了!”


    “老二,快來救俺!”


    瞧著他們的鬧劇,朱高煦雙手抱胸輕笑:“爹,不過些許風霜罷了。”


    在他的輕笑聲中,朱棣依舊被朱元璋抓住並狠揍了一頓。


    朱元璋已經不生氣朱棣造反了,而是生氣這小子騙了自己十幾年。


    總之最後三根棍子全部打斷,朱棣在哀嚎聲中被朱高煦扶迴了大明宮,而老朱也理直氣壯的從大明宮搬到了紫禁城內。


    盡管這是北京紫禁城,而非他與馬皇後生活的南京紫禁城,但總體來說,二者布局都差不多,隻不過前者比後者大了許多罷了。


    由於郭琰還未去世,所以朱高煦也可以算作孤家寡人。


    朱瞻基和張氏也沒有下來,所以朱高熾隔三差五就要來“騷擾”朱高煦。


    日子久了,朱高煦也習慣了這種不用再操勞,每日睡到自然醒,閑暇出門與渤海的兄弟們騎馬釣魚、遊獵耕種的日子。


    朱高煦問過馬皇後她們這些最先下來的人,這方世界的動植物是誰弄出來的。


    馬皇後說這些動植物都是進入畜牲道輪迴的人,倒也不用在意。


    若是打殺了他們,反倒是幫他們結束了這一世的生命,提前送他們結束罪孽。


    有馬皇後這話,朱高煦也就放心大膽的遊獵了。


    除此之外,朱高煦還問了問老大他們關於死後世界的模樣。


    朱高熾說他們在等朱棣下來的時候,一直生活在地府的酆都城。


    雖然住所也不差,可酆都城陰沉沉的,幾十年如一日的都是陰天,讓人心情壓抑。


    正因如此,來到這如人間一般的地方後,他們中許多人才會不舍得投胎。


    說到底,投胎之後的他們就不是如今的他們了,這也是藍玉等人一直鬧事,卻沒想過離開這方世界的原因。


    如果想要投胎,那藍玉他們隻要自願,並且老朱同意,那他們就可以投胎。


    不過真讓他們投胎,他們反倒舍不得走了。


    相比較地府和人間,不愁吃喝,長生不死的這裏才是最好的地方。


    得知這一切後,朱高煦也點頭承認了這種想法。


    倘若人不愁吃喝,那自然也不用為了五鬥米折腰,說起來,這方世界與天堂也無異。


    在他這麽想的時候,此界的時間也在一點點的過去。


    轉瞬間,朱高煦便已經參加了三次皇帝聚會,也代表三十年時間過去。


    “算起來,瞻壑也差不多七十二歲了,不知道他還有多少年會下來。”


    草原上,朱高煦騎馬悠哉悠哉地說著,旁邊馬背上的朱高熾則是道:“我估計瞻基他們都在酆都城待了好久了。”


    “你對瞻基這麽不自信?”朱高煦明知故問,朱高熾則是黑臉道:


    “瞻基比瞻壑還大幾歲,他不太可能活過七十吧……”


    “你還真是個好爹。”朱高煦調侃一句,便繼續策馬奔騰起來。


    “老二,等等我。”朱高熾抖動馬韁,很快便追上了朱高煦。


    瞧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同樣出門踏青的朱標牙關咬緊,側目看向旁邊的朱允炆:


    “你看看他們,動輒在位十幾二十幾年,你再看看你!”


    “爹,我這不也是倒黴遇上了四叔和高煦嘛,如果沒遇到他們,我肯定是有為之君!”


    朱允炆這話說的斬釘截鐵,仿佛沒遇到這對父子,他就能帶領大明走向巔峰一般。


    看得出來,經曆了七十多年的毒打,朱允炆別的沒說法,但臉皮卻越來越厚了。


    畢竟他已經適應了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的日子。


    相比較他們,此刻的朱元璋正坐在紫禁城乾清宮內,與湯和、徐達圍成一堆下棋。


    “老四,茶水沒了!”


    “誒誒,俺在呢!”


    朱元璋用手輕叩桌麵,朱棣立馬化身店小二上前斟茶倒水。


    隻是看圍棋的話,朱棣沒有必要這麽積極,此刻朱元璋他們在玩的,是朱高煦帶人為他們製作的戰爭沙盤棋。


    這種戰爭沙盤棋,朱高煦弄了幾十個戰役,包含了一戰到二戰的大部分經典戰役。


    如果不是地府之中不能打造兵器,朱高煦興許都能帶著太學被封爵的那幾位弄幾門大炮出來給這群爺們助助興。


    朱棣在偷師學藝,畢竟朱元璋和徐達的軍事對壘可不多見。


    “嗯……這個平安(列寧)格勒保衛戰的沙盤不錯,下次我們帶著去皇帝聚會,分組來玩玩。”


    朱元璋十分滿意,朱棣卻道:“爹,這玩意五六百斤重,扛不動啊。”


    “沒事,高煦扛得動。”朱元璋大手一揮,繼續和徐達在平安格勒保衛戰說廝殺起來。


    除了平安格勒保衛戰,還有其它各種地形的戰役,從陸戰到海戰,幾十種沙盤推演加上新型武器,朱元璋與徐達、李文忠等人直唿過癮。


    時間一點點過去,朱元璋、朱棣苦修數年,當朱高煦降臨後的第四次皇帝聚會開始,朱高煦隻能硬著頭皮扛著六百多斤重的沙盤被華光接引到了島嶼上。


    原本諸位皇帝還高高興興來,結果看到身高兩米,臂能跑馬的朱高煦扛著一張重數百斤的實木桌子出現,鐵木真為首的數十名皇帝、大汗立馬列陣準備打架。


    過往幾次打架,朱高煦可沒少照顧他們,現在他們有點被打出心理陰影的感覺。


    “朱高煦,你想幹嘛?”


    “嗯?”朱高煦瞥了一眼鐵木真,將沙盤桌子輕輕放下,引得不少人倒吸一口涼氣。


    “不用緊張!”


    朱元璋背負雙手,驕傲走到台前,伸出雙手示意大家放心:“這是這個遊戲,主要是後世我大明弄出來的戰爭沙盤遊戲,其中內容就是打仗,不過武器有些變化,比如這個……”


    朱元璋拿起了拇指大小的鐵質坦克模型和火炮模型。


    “這個是我大明朝的洪武坦克,這是洪武大炮和洪武飛機,洪武航母和洪武戰列艦、裝甲車……”


    朱元璋滔滔不絕的介紹起來,將所有武器裝備都加上了“洪武”的名頭。


    “這個洪武坦克能日行百裏,一炮下去能摧山斷石。”


    “這個洪武飛機能日行兩千裏,可以投擲炸彈,一枚炸彈能讓方圓百步化作齏粉。”


    “這個洪武航母……唉,其實沒什麽可說的,就是有個幾十架洪武飛機罷了。”


    朱元璋謙虛說道:“我知道各位兵法都不差,但這個新時代的產物有新時代的說法,新時代的戰爭也有新時代的打法。”


    “我朱家三人不才,願意和諸位以武論英雄,希望諸位賞臉,不要拒絕。”


    朱元璋作揖向四方皇帝解釋,身後的朱允炆小心翼翼扯了下朱元璋的衣擺:“爺爺,還有我呢,是四位。”


    “好!就讓我鐵木真會會你們朱家三位皇帝!”


    朱允炆:“是四位!”


    “你出三個,我大宋也出三個!”趙匡胤開口道。


    “是四位!”


    “大唐出我李世民一個就行了!”李世民捋須而出。


    “太宗,是四位啊!!”


    朱允炆欲哭無淚,不隻是朱元璋忽略了他,就連其它皇帝都忽略了他。


    雖然他打輸了靖難之役,但靖難之役是他以一敵二啊,輸給朱棣加朱高煦這對父子組合,並不代表他不知兵啊。


    “知道了,讓三郎陪你玩玩吧!”


    李世民和善一笑,朱允炆愣了下:“三郎?”


    他側目看過去,隻見李隆基在旁邊神遊天外。


    “太宗,您說的是李三郎,唐玄宗?”


    朱允炆略微汗顏,他雖然也喜歡催戰,但他不微操,也不會大戰之前殺主帥啊。


    “幹嘛?你覺得我不配?”


    感受到朱允炆的目光,李隆基反應過來:“我可告訴你,我也是知兵的!”


    “嗯……那逼哥舒翰出潼關……”朱允炆愣了下,反問起來。


    “你就不能換個話題?”李隆基嘴角抽搐,他死後沒少因為這件事被李世民、李淵、李治等人毆打。


    “那王忠嗣……”朱允炆小心翼翼。


    “再換個話題!”李隆基無奈扶額。


    “那高仙芝、封常清……”


    “再換個……”


    “那你騙長安百姓誓與長安共存亡,自己連夜偷跑巴蜀……”


    “你還是說迴哥舒翰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難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靖難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