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即大位……”


    隆慶十年五月初三,隨著大行皇帝朱翊釴在停靈五十四天後下葬天壽山永陵,其子朱常清也在翌日於北京奉天門登基即位。


    朱常清出生於嘉靖二十四年,朱翊釴早年忙於科研,所以生下他的時候,已經是三十四歲的年紀。


    正因如此,朱常清即位時的年紀是比較“年輕”的五十三歲。


    即位後,朱常清並沒有向權貴低頭,而是繼續任用袁可立、孫傳庭進行變法。


    此外,朱常清對大食地區發告示,令人空投報紙,向整個大食地區百姓承諾平抑當地糧價,使得人人有工作,不至於遭遇饑荒。


    此前叛亂的百姓,隻要放下兵器向官府投降,均不會遭受非人待遇。


    在朱常清發出承諾的同時,一條條鐵路也在大明的疆域上開展規劃。


    能夠提供大量工作機會的大食鐵路開始修建,全長三千二百裏。


    這條鐵路,本該在嘉靖年間就開始修建,然而卻因為仁宗的懶政而拖延到現在。


    倘若鐵路早早修建,大食地區也自然不會發生饑荒。


    七月,朱常清調撥的七百萬石糧食和三千萬個罐頭運抵巴丹府港口(巴士拉)。


    九月,大食鐵路開始動工,工價按照每人每日三斤米(麵),一個肉罐頭,一個水果罐頭來結算。


    對於這條鐵路,大明沒有限製招工標準,畢竟這條鐵路的意義除了輸送糧食前往大食內陸以外,更重要的是給大食百姓提供一個穩定的生存環境。


    十月,朱常清又下旨意,修建江南及西南鐵路網,兩項工程耗費四千餘萬兩,為期十年。


    臘月,大食地區招撫政策初見成效,地區民亂漸平。


    臘月二十四,監察禦史孫之獬彈劾工部尚書徐光啟,稱大食鐵路募工八十二萬人,男丁不過五十餘萬口,餘者多為老弱婦女,乃耗費朝廷錢糧,


    朱常清聞大怒,令錦衣衛將孫之獬架出武英殿,流配嶺北。


    除夕,朱常清改元萬曆,是為萬曆皇帝。


    萬曆元年四月,孫傳庭等京察北直隸結束,涉事官員六千五百七十四名,吏員五萬五千八百餘人,查抄所獲的國債、現錢、田畝、府邸折色為七千二百餘萬兩……


    二月,陝西布政司上疏稱陝北數年無雨,草木枯焦,顆粒無收,乞請蠲免,平抑糧價,


    二月下旬,朱常清調渤海常平倉二千七百萬石入關中。


    三月,再調磧北地區六百萬石入關中。


    五月,蘇、鬆、湖等府的吳江、歸安等地晝夜傾盆大雨,水勢驟發,霎時洶湧,不分堤岸,屋宇傾倒。


    截至六月初十,因災死亡二千四百六十人,失蹤七千二百七十五人,緊急轉移安置二百餘萬人,農作物受災、絕收三千六百七十二萬畝。


    得知消息,朱常清發國庫五百萬兩賑災。


    七月初二,南直隸上奏因江東水患倒塌房屋十六萬間,損壞房屋四十二萬餘間,受災人口七百六十八萬餘……


    初五,朱常清再發國庫八百萬兩賑江東水災。


    八月初二,北方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諸處常平倉告饑,朱常清令南洋協調二千萬石北上,令渤海、大明、遼東三地秋收協調糧食一億五千萬石南下。


    九月十五,山東遭遇蝗災,山東布政司上奏:“蝗遍野盈尺,百樹無葉,赤地千裏……”


    十六日,朱常清令遼東走海運五百萬石入山東平抑糧價。


    十月,孫傳庭京察北方諸司,殺貪腐賑災款項之官吏一千二百八十六人,羈押官員五千四百八十人,吏員一十六萬計數,請開吏考。


    十月二十五日,朱常清批準科舉、吏考於次年四月。


    二十七日,朱常清批閱奏疏過多而不豫,病榻休養三日。


    此時負責記載朱常清生活的起居注官王淼記載:“今上每日卯時起,子時眠,每日睡眠不過三個時辰,處理奏疏六百餘份,累年如此。”


    萬曆二年正月,大食民變平息,孫傳庭京察南直隸。


    三月,三千餘官員遭孫傳庭論罪,二萬餘吏員被捕,國子監舉人、秀才補位一空,京察暫緩。


    四月,科舉與吏考如期舉行,選調進士九百人,舉人八千四百,吏員三十二萬。


    四月十七,祝續之孫祝禎中二甲進士,擢其赴任磧北布政司長山府同知。


    同月,江東諸府大旱不雨,飛蝗蔽天,官令捕之,朱常清急調南洋糧八百萬石平抑糧價。


    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湖廣皆大旱,急調東北常平倉二千萬石米麥南下平抑。


    七月,北方蝗蟲起,兩京、山東、河南、湖廣、陝西、甘肅、南直隸遭遇蝗災,受災耕地麵積超五億畝,受災百姓超一億。


    朱常清調海內外常平倉糧入中原賑災,東北及南洋、磧北皆無餘糧,唯南洲北調糧五千萬石北上。


    八月初二,欽天監上疏稱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可能會造成大氣中的輻射量減少,讓瘟疫更容易滋生,請朝廷警惕。


    初三,朱常清令諸司警惕瘟疫,報紙通報各地,廣播每日提醒,另撥錢五百萬兩,令各地醫學院備疫苗及抗生素……


    十月初二,陝西定襄府一人偶生一贅肉並隆起,不過一個時辰便立死,其家屬報案,定襄府立即封禁關口,鐵路停擺。


    初三,大同、寧夏、太原、京畿出現同症狀者,朱常清令北方鐵路停擺,居民不可出屋舍,由衙門派送口罩。


    醫學院稱其為鼠疫,患此症者十死四五,若有一人發,則一家數人並死。


    鼠疫持續六十二日,死難者十二萬六千餘,終被平定。


    萬曆三年至萬曆六年,秦嶺長江以北亦或者大旱,亦或者瘟疫,亦或者蝗災。


    長江以南,亦或者地震,亦或者大雪,亦或者海嘯洪澇。


    海外,東洲北洲幹旱難以緩解,瘟疫橫行……


    四年時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若非交通便利,海外糧食產量夠多,醫療手段足夠先進……恐怕大明朝也會如西洲與昆侖洲一般,人口銳減。


    大明朝在過去十七年時間中,因為瘟疫、大旱、大雪、海嘯、洪澇、戰爭等災害而非正常死亡人口約在五百萬人左右。


    相比較大明,西洲則是在十七年的戰爭和瘟疫中死亡近四千萬人口,其中德意誌地區死亡近40%的人口,其餘各國也遭到了鼠疫而死難大量人口。


    經過戰亂,西洲僅存瑞典、波蘭、丹麥、神聖羅馬、荷蘭、法國、匈牙利、西班牙、英國和奧斯曼等十一個主體國家。


    萬曆七年,大明朝人口為八億七千四百餘萬,其餘諸如印度斯當、西洲、昆侖洲等人口合計約四億,漢人鞏固了其世界主體民族地位。


    同年,袁可立與孫傳庭所推行新政、京察塵埃落地。


    此次京察前後共十年時間,為大明朝京察製度實行以來最長,共羈捕官員四萬四千餘名,吏員二十八萬有餘,所牽扯官吏及親眷人口數量達百餘萬。


    不過在這其中被判死刑的僅二萬四千餘人,大多數都被流配嶺北。


    好在抄獲足夠豐厚,光國債便有一億八千六百餘萬兩,其餘耕地、宅邸、現錢折色近二億。


    隆慶年間所發行五十億兩國債,現如今僅被購入十三億八千餘萬兩。


    在新政結束後,眼看國庫充裕,朱常清宣布停發國債。


    萬曆七年十月,戶部尚書李邦華奏報,是歲財政收入三億二千四百餘萬兩,支出二億八千三百萬兩,其中八百萬為賑災所用。


    盡管眼下大明已經渡過災情最為嚴重的時候,但小冰河期的最低溫時期卻還沒過去。


    根據欽天監的推算,恐怕最少還有五十年時間。


    正因如此,一省、數府的災情並不少,隻是沒有了此前那種動輒七八個省受災的情況。


    大明朝已經渡過了最難的時期,可朱常清卻並沒有懈怠。


    萬曆七年臘月初二,兵部尚書袁可立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朱常清慟哭,追諡其文正,追封其萊州伯,其子承襲。


    萬曆八年,大明進入了一個平穩期,盡管地區性的災害不斷,可王朝依舊能夠繼續運轉維持下去。


    這一時期被人們稱謂經濟蕭條時期,盡管吃喝不成問題,但想要實現階級躍遷卻十分困難,科舉和吏考成為了年輕一代的最佳選擇。


    萬曆十年四月,萬曆皇帝朱常清因常年高強度的工作而患上肺病。


    為了不影響國家的政務,朱常清開始讓三十九歲的皇太子朱由校監國。


    萬曆十二年,朱常清病情嚴重,於七月初六退位,居大明宮安心養病,皇太子朱由校即位,改元明年為天啟。


    朱由校愛好機械,時常親自動手改裝汽車、船隻,甚至有時候會繪製圖紙,令人製造一些具有奇思妙想的產物。


    他的治國偏向保守,政治上交給孫傳庭、盧象升、李邦華、張煌言等人,軍事上則是倚重曹文詔、曹變蛟、李自成、張獻忠、李定國等人。


    在他在位時期,大明朝偏向平穩,即便有雪災、旱情等災禍也能很好的處理,人口開始緩慢增加。


    同時,由於他偏向他爺爺朱翊釴的性格和愛好,所以大明在這一時期的許多民生科技開始得到重視。


    天啟四年,膠卷、黑白電影和電影院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票價通常在十文到二十文之間,彼時一個大明普通百姓的收入是每個月二兩。


    由於這個時代的電影是無聲電影,所以許多主演用誇張的動作來吸引眼球。


    這樣誇張的動作令端王朱由桵感到不舒服,他化名“八大山人”,開始將自己的山水畫以電影的方式呈現,並於天啟八年以作品《東海奇譚》狂攬十四萬六千餘兩的票房。


    這種山水畫風格的電影被人們稱謂為水墨電影,而朱由桵的成功也令市麵上出現了大量粗製濫造的水墨電影。


    朱由校尤其喜愛朱由桵的電影和水墨畫,時常電報催其製作新的電影,並令其為自己繪畫水墨畫。


    天啟五年二月初三,太上皇朱常清駕崩於大明宮,享年七十歲。


    經過五十四日的停靈,朱常清被葬入天壽山泰陵之中。


    對於廟號,許多官員建議以“肅宗”、“代宗”為主,然而身為皇帝的朱由校卻為自己父親選擇了“哲宗”作為廟號。


    隨著朱由校拍案,朱常清定廟號為哲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成皇帝。


    得知朱常清駕崩的消息,世界各地的大明百姓都紛紛感到一陣難過。


    萬曆年間的各種仁政使得大明成為小冰河期受到傷害最小的國家,除了大食地區百姓因為鐵路不通而遭遇饑荒,總體來說,大明百姓的生活都得到了保障。


    在全球小冰河期的情況下,朱常清還能保障治下百姓能吃飽飯,時不時可以買得到肉菜吃,這便已經是最大的仁政了。


    好在人總是善忘的,沒過多久,大明百姓又陷入了平平常常的生活中,還能迴憶起朱常清的百姓,始終是少數。


    畢竟大明朝值得懷念的英主實在是太多了,至今被懷念最多的,依舊是世武帝朱高煦。


    時間一晃,便是天啟六年。


    沒有了朱常清的監督,朱由校也開始可以放心大膽的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了。


    這一年的四月初,朱由校所製作的“賽車”登上了《大明報》,並引起了改造汽車為賽車的風氣。


    盡管這個時代的汽車時辰速度最高不過每個時辰一百裏,但這樣的速度已經足夠一些人體驗刺激。


    八月,朱由校撥內帑三萬兩在北京東郊修建了一個賽車場,並在《大明報》刊登消息,在此地組織了這個世界第一場賽車比賽。


    臘月初二,大明賽車杯結束,朱由校親自動手製作的“天啟號”成為當年的賽車杯狀元。


    天啟七年三月,大明朝首部公共電車在北京通行。


    這種車從車頂上的高架電線獲得電力來驅動汽車,很受人們歡迎。


    七月,在北京和南京架設的大明第一條電話線路開通了,兩地相距兩千餘裏,從此開始了電話時代。


    此時電話所有的通話都是通過接線員將通話人接上正確的線路,以此保障交流不會出現問題。


    電話出現後,倍感方便的朝廷立即在地方和北京之間設置電話三萬六千部,每部電話及線路根據距離,價格在二百兩到五百兩不等。


    天啟十年,電話行業經過三年的發展,終於在朝廷的推動下,由權貴走向了大眾。


    五月初三,北京街頭出現了公共電話亭,付十文製錢可通話一分鍾,贏得了廣大百姓的喜愛。


    彼時北京人口已經達到了四百萬之巨,城區麵積基本包括了朱高煦前世的北京四環以內範圍,因此一個公用電話能省去許多麻煩。


    眼見百姓接受,大明朝開始鋪設起各地城鎮的電話線路,大批信使不得不轉行送鄉鎮書信,大量百姓因此失業。


    這樣的情況,使得許多百姓各尋出路。


    這是人類史上流動速率最頻繁的時刻,大量的在大明生活不如意的百姓,開始主動遷到北洲與中南半島,乃至西洲。


    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卻也造成許多“大明代工廠”的輕工業國家內部出現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朱由校的開放,使得大明朝這一時期的思想、哲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由於此前的許多大明皇帝做的不錯,所以即便民間出現不少“大膽”的思想,可百姓們終究還是覺得大明會一點點變好。


    如他們預料的一般,大明地區的許多工業區開始使用流水裝配線,而這種大規模的生產使商品價格降低,產出更多,汽車也因此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報紙、電台及電影等大眾傳媒的普及為人類帶來巨大影響,它們娛樂大眾,同樣可以傳播各種政治信息。


    殺蟲劑、化學肥料的發明大大提高了農業產值,也帶來的新的環境汙染。


    洗衣機、空調、冰箱等電器的發明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大明開始在長江、黃河等諸多江河的上遊修建水電站,並且開始大肆修建火電站。


    人們對於電力的需求開始提高,而皇帝個人已經處理不了如此龐大的政務,放權成為了皇帝應該做的事情。


    君主專製開始由全盛走向了衰落,而朱由校並未在這段時間與時代的浪潮抗衡。


    天啟十五年四月,吏部尚書孫傳庭以七十二歲的年紀兵卒任上,朱由校下旨輟朝三日,追諡號為忠武,追封振武伯,其子承襲爵位。


    七月,禮部尚書洪承疇等人上疏立太子,朱由校不喜歡嫡長子朱慈煊,試圖立朱慈烺為太子,遭群臣反對。


    朱由校與群臣爭論達十五年之久,直到天啟三十年(1680),皇長子朱慈煊才被封為太子,而朱慈烺則被封為福王,就藩北洲。


    天啟三十二年五月初十,朱由校以七十三歲的年紀駕崩於大明宮,皇太子朱慈煊即位。


    五月十七,朱由校在停靈七日後被下葬天壽山德陵,廟號肅宗,諡號順天聖明端仁政寬大孝惠皇帝。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難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靖難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