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裏啪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鞭炮與煙花的硝煙中,正德十一年如期過去。


    陝西華縣大地震的事情給這一年的大明朝蒙上了一層陰霾,但好在朱厚照及時救災令這場災害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由於地方常平倉虧空,朱厚照令海瑞查案,祝枝山之子祝續因此遭到牽連,被流配昆侖洲。


    同年,大明滅日本,內附日本、朝鮮的消息傳開,西方諸國為之震動。


    印度斯當、大食半島等屬國更為恭順,瑞典、立陶宛等國先後朝貢大明。


    次年,隨著大地震賑災漸漸結束,通過新政改革查獲六千餘萬兩的朱厚照開始對朝鮮、日本推出遷移政策。


    朝廷以兩國及江南地區遷移北洲、南洲、昆侖洲每戶發遷移二十兩為福利組織遷移。


    僅是第一年,朝鮮便對外遷移三十餘萬人口,而日本高達一百七十二萬,江南地區也達到了八十四萬。


    大明將日本地區的許多典籍搬往大明,摧毀大量石碑和更久遠的建築。


    過後四年,朱厚照也將每年的財政收入投入到了中原及日朝地區百姓遷移上。


    正德十五年,收音機、留聲機等民用科技得到投入生產。


    正德十五年八月,宋王朱佑極因為常年奔戰而病卒軍中,享年五十歲。


    朱佑極死後,其子朱厚煜率軍投降。


    考慮到朱厚煜手中還有三府六萬兵馬,朱厚照並沒有對其下死手,而是廢宋王爵,降其為高邱郡王,僅保留六百護衛。


    至此,為期十年的宋襄之亂宣告結束,戚繼光、俞大猷等人被調迴北京任六軍都督府職。


    九月,戚景通被擢封西海侯,戚繼光改封定遠侯,戚繼美長平侯,俞大猷真定侯……


    十月,戚繼光被委任鎮西大將軍,節製磧北、西海兩個都司。


    俞大猷被委任波斯都指揮使,戚繼美為北洲都指揮使,戚景通為中軍都督,陳磷為海軍都督。


    正德十六年四月,五十三歲的朱厚照禪位於二十三歲的皇太子朱載坖。


    盡管已經禪讓,可朝中依舊以朱厚照為主,朱載坖隻是一個領著皇帝頭銜的提線木偶。


    八月,太學經過研究,將汽車每個時辰的時速提升到了六十裏。


    同月,太上皇朱厚照駕駛汽車開始周遊大明朝。


    在他周遊大明朝期間,大部分奏疏都得通過電報的方式發給他閱覽並拍案。


    翌年,朱載坖改元為嘉靖,冊封三歲的朱翊釴為皇太子,大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與“和諧”的時期。


    嘉靖五年,大明人口達到三億五千萬,耕地數據突破二十五億畝。


    由於內燃機技術得到進步,以石油為動力製造的內燃拖拉機走上曆史舞台,波斯、河中等地區經濟得到加強。


    嘉靖七年,內燃拖拉機的價格降至一百二十兩,隻需要一個普通人五年的收入就能購買到手。


    朱厚照令銀行發三億貫的低息貸款,用於百姓購買農業設備,開墾荒地。


    這一時期,大量人口前往了北洲、南洲、西南將土地開墾出來。


    嘉靖十二年,大明耕地麵積達到三十億,同年英法等西歐國家海軍噸位達到四十萬噸,而大明的海軍噸位達到二百七十萬噸,艦隊十六支。


    嘉靖十六年三月,黑羊國吞並白羊國,六十九歲的朱厚照得知消息,乘坐中洲鐵路抵達波斯地區,並調集兵馬出征黑羊。


    四月,朱厚照率六軍十八衛,五萬四千兵馬出征黑羊地區。


    彼時明軍已經高度裝備裝甲車,朱厚照僅用時百日,便覆滅黑羊王朝,收複伊拉克、敘利亞和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


    朱厚照在此設大食三司,歸俞大猷節製。


    此戰中,李成梁、李如鬆父子作戰勇猛,獲封大食侯,平虜伯。


    八月,東洲南國餘孽作亂,十餘萬人圍攻睢寧府,被戚繼美之子戚金擊退。


    九月,朱厚照返迴北京,根據欽天監的研究,大明正在進入一個升溫期,大概每十年,世界溫度平均增長0.1c。


    按照這樣的升溫下去,世界有望在二百年後恢複到盛唐時期的氣溫,朱厚照得知消息十分高興。


    嘉靖十七年五月,大明人口突破四億,世界各國的人口也穩步增加。


    同年西洲人口為一億三千萬,算上奧斯曼和英法等國所占據的中洲和昆侖洲地區,西方諸國人口應該達到了一億八千萬,印度斯當南部地區為八千萬。


    根據鄭王朱載堉的判斷,這一時期的世界人口應該在七億左右。


    同年,鄭王朱載堉認為當時的曆法計算每年的長度不是十分精確,經過他的仔細觀測和計算,求出了計算迴歸年長度值的公式,並上疏朱載坖告知自己的研究成果。


    朱載坖翻閱奏疏過後,心中十分高興,經過請示,他批準朱載堉進入太學參與研究,朱載堉成為大明宗室中第一位以藩王身份進入太學的宗室。


    嘉靖二十年四月二十四,太上皇朱厚照感到身體不豫,召朱載坖、趙貞吉、高拱、海瑞及張居正等人前往大明宮。


    四月二十六日,朱厚照駕崩於大明宮長壽殿內,享年七十三歲。


    對於朱厚照的駕崩,民間百姓大多惋惜,而許多權貴則是彈冠相慶。


    經過五十四日的停靈,朱厚照下葬天壽山康陵。


    朱厚照死後,廟堂開始針對朱厚照的功績來評定廟號和諡號。


    張居正、高拱認為應該上武宗,而徐階等人認為應該上德宗。


    經過朱載坖思慮,最終還是為朱厚照上廟號為武宗,諡號為“承天達道英肅睿明昭德顯功武毅孝純皇帝。


    此事裁定,朱載坖也終於在即位二十年後徹底掌握了大權。


    彼時的他四十三歲,而朱厚照留給他的文臣武將可謂豪華。


    文臣有趙貞吉、高拱、胡宗憲、張居正、譚綸、徐階、嚴世蕃、海瑞、李化龍……


    武將有戚繼光、戚繼美、俞大猷、李成梁、李如鬆、戚金、陳磷等等……


    這群人從三十歲到七十歲不等,足夠好好輔佐朱載坖。


    或許就連朱載坖都這麽認為,所以在他徹底掌握權力後的第二年,他便下令廢除昆侖洲流配官員的罪籍,祝續因此得到釋放。


    此外,朱載坖改十日一次的常朝為一月一次,並將部分權力下放給了六部和殿閣。


    在他的寬仁下,大明朝進入了一種詭異的平和時期。


    嘉靖二十四年,朱載堉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了朱載坖的賞賜。


    次年,朱載堉創立狹義相對論,並於三年後創立廣義相對論。


    在長時間的交流中,太子朱翊釴與朱載堉相談甚歡,二人除了在理論上研究出了交流電,還於嘉靖二十六年發明了交流電的發電機,以及發明鎢絲電燈。


    嘉靖二十八年,二人觀測天文時發現了大明朝的氣溫增長速度變緩,甚至有降溫的可能。


    二人上奏朱載坖,但卻沒有什麽能處理的好辦法。


    嘉靖三十年,氣溫增長果然到了極限,世界氣溫開始進入平穩期。


    嘉靖三十四年,太學發明了尿素、鉀肥和抗生素,這使得糧食產量得到提高,許多疾病也得到治愈辦法。


    嘉靖三十六年,世界人口增長到九億,大明朝人口增長至六億。


    然而隨著氣溫開始降低,世界範圍內的自然災害開始增加,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開始降低。


    除此之外,趙貞吉、胡宗憲、高拱、徐階、嚴世蕃、俞大猷、海瑞等人相繼去世,政治上僅有張居正等人支撐。


    隨著氣溫不斷降低,東北的水患日益嚴重,加上昔年的渤海勳臣逐漸丟失權力,東北輕工業南遷的話題開始出現,但被張居正否決。


    嘉靖四十年,張居正病卒任上,享年七十六歲,諡號文正。


    張居正病逝後,接替他的張四維以年事已高為由致仕,沈一貫擔任戶部尚書,趙南星為吏部尚書。


    沈一貫上任後,隨即上《北事工業疏》,請求將北京以北的輕工業南遷氣候宜人的江南。


    朱載坖陷入兩難,但看著北方輕工業入不敷出,還是咬牙同意了沈一貫的奏疏。


    一時間,北京以北大小一千七百多家輕工業工廠開始南下江南。


    這些工廠的南下,給江南地區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江南地區迎來了一段時間的繁榮。


    相比較江南的繁榮,北方的許多百姓隻能投身重工業來保障生活。


    嘉靖四十六年,失去輕工業後的北方開始偏向農場經濟,可不斷降溫的氣候讓農業產量不斷降低。


    為了解決問題,朱載坖令朱翊釴監督太學,解決糧食產量問題。


    相比較地大物博的大明,西洲諸國就沒有那麽好的環境了。


    隨著農牧業遭受氣溫降低的打擊,加上沒有美洲為其解決問題,西洲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爭奪資源的戰爭中。


    場戰爭是西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的矛盾以及宗教糾紛激化的產物。


    隨著大明朝和西洲的不斷接觸,西部沿海諸國和東部國家都能在與大明的交流中獲得新的科學思維和理念,而位於中部的神聖羅馬帝國則是陷入了僵局。


    隨著時間推移,神聖羅馬帝國日趨沒落,內部諸侯林立紛爭不斷,宗教改革運動之後又發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銳對立,加之周邊國家紛紛崛起,一場瓜分神聖羅馬帝國和內陸國家的大規模西洲戰爭爆發。


    戰爭基本上是以瑞典、丹麥、波蘭—立陶宛這些大明屬國為一方。


    神聖羅馬帝國、德意誌天主教諸侯和西班牙為另一方。


    奧斯曼為一方,而英國、法國、葡萄牙三國保持中立。


    戰爭在嘉靖四十九年(1610)爆發,由於忌憚大明,神聖羅馬帝國對北邊以防守為主,而對奧斯曼則是互相攻伐。


    對於西洲的事情,大明並不在意,因為大明有著自己的內部問題需要解決。


    自張居正病逝,沈一貫上位後,沈一貫大量重用與自己同籍的浙江官員,而他們也被詬病為浙黨。


    嘉靖四十九年,沈一貫以人口劇增為由,乞請增加科舉進士席位。


    這一奏疏得到了海外諸多官員的讚同,他們建議分“南北中外”四卷,每卷進士席三百人,合計一千二百人,但被沈一貫否決。


    沈一貫認為,應該以人口來論數量,南卷應該四百位,北卷三百位,中卷四百位。


    這樣的做法,讓海外諸多官員不滿,他們以趙南星為主聚集,常在燕山的會館交流,因此也被人稱謂為燕黨。


    嘉靖五十年四月,戚繼光去世,享年八十三歲,追封淮國公,太子少保,諡號武穆,其子戚祚國承襲爵位。


    戚祚國自知自己沒有統領西部戰線的能力,故此請辭大將軍職。


    朱載坖聞奏疏批準,令六十三歲的李如鬆接替戚繼光,繼續鎮守西陲。


    嘉靖五十四年。由於商人哄抬糧價,加上大食、波斯地區常平倉虧空多年,大食與波斯地區爆發叛亂。


    李如鬆率軍鎮壓當地叛軍,但由於地形和糧價問題,叛亂如野火般難以熄滅。


    世界陷入了糧食減產的環境,同年四月,戶部左侍郎袁可立上疏,請停製酒來將更多糧食投入市場,被沈一貫留中不發。


    七月,沈一貫為解決國內糧食問題,對各國糧食貿易提出限製。


    這一做法,使得印度斯當諸國的大量難民湧入山南地區,都指揮使李如柏下令擊斃越境難民,死難者數十萬計。


    饒是如此,卻依舊無法阻止難民越境,叛亂山南百姓生活。


    一時間,山南地區治安紊亂,遭遇難民襲擊的百姓數以千計。


    趙南星等人抓住這個機會,趁機彈劾沈一貫縱容糧商抬高糧價,致使叛亂不斷。


    戶科給事中楊漣上疏為朱載坖算了一筆賬,按照去年地方所奏報糧食畝產乘以大明朝當下田畝數量,總產量應該是七十六億石。


    按照每人每年三石,大明百姓也僅能消耗二十四億石。


    哪怕每年製酒和肉食飼料消耗三十億石,也應該還有二十二億是結餘,大明朝內部不僅不缺糧食,還能向外販賣大批糧食。


    因此,地方的糧價暴漲,實乃沈一貫縱容糧商之舉,非大明朝糧食不足。


    翻閱奏疏,朱載坖勃然大怒,令楊漣等人徹查沈一貫。


    經過楊漣等人兩年的徹查,沈一貫等人扶持江南糧商在西洲、印度斯當走私糧食,哄抬西部大食、波斯、山南糧價,非法獲取四千六百四十餘萬兩,沈一貫等大小三千七百餘名官員,受賄金額高達一千五百四十餘萬兩。


    事情真相大白,朱載坖震怒,將沈一貫等人發配昆侖洲,涉事商人全部抄家斬首,家眷流配昆侖洲。


    一場案子過後,浙黨式微,而燕黨抬頭。


    國庫因此獲得六千餘萬兩查獲收入,但其中三千萬兩則是被朱載坖用於平抑波斯、大食等地糧價。


    此外,朱載坖放開了糧食貿易,這使得西洲和印度斯當的矛盾緩解不少。


    他的舉動,使得西洲各國在大戰的同時,竟先後向大明派遣使團,共舉朱載坖為“聖天子”。


    七十八歲的朱載坖沒想到自己隻是想賺點錢,居然還能收獲這樣的意外之喜。


    借此機會,朱載坖與各國使團深入交流,並建立了一個以大明為主導的貿易聯盟。


    盡管在政治上,他們並將朱載坖視為天下共主,但在貿易上,他們卻無法脫離大明。


    世界第一個全球性貿易組織在朱載坖手中出現,而大明憑借強大的工業實力,使得這一時期的世界各國都得到了這一組織帶來的紅利。


    西邊的叛亂很快在李如鬆的武功和朱載坖的文治下被平定,山南的難民也因為國內的糧價平穩而返迴故鄉。


    西洲因為大明的貿易開發而暫時停戰,代價則是負責大明的低端產業。


    這些低端產業,都是各國已經擁有的產業。


    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成為大明的下遊工廠,為大明提供足夠便宜的人工。


    西洲、印度斯當都在做這種事情,而大明的百姓雖然很多,卻因為科技領先而處於一個相較於穩定的環境。


    這一階段的大明百姓,盡管大多數依舊還是農民,可即便是小農家庭,他們也有幾十畝耕地來播種。


    即便無法富貴,卻也不會缺乏糧食和肉食。


    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從洪熙年間開始,大明百姓的日子向來都是越來越好。


    嘉靖六十年,鄭王朱載堉去世,享年八十五歲,其子襲爵。


    朱載堉去世後,太學由博士趙士禎管理,機槍、裝甲車、坦克、螺旋槳飛機……均出自他的研究。


    嘉靖六十二年,趙士禎又研究出裝備機槍的殲擊機,該飛機為“嘉靖六十二式”,裝備兩挺機槍,每個時辰時速三百五十裏,滿油狀態可飛行九百裏,載員四人,分別是兩名駕駛員,兩名機槍手。


    嘉靖六十三年,趙士禎又研究出負責轟炸的轟炸機和襲擊地麵的強擊機。


    嘉靖六十五年,他主持並研發出半自動步槍,而彼時的西洲還在以後膛單發步槍為主。


    同年,朱翊釴通過觀測天文,以及實地考察,最終確定了小冰河期即將進入活躍期。


    在西洲的高山區、北部地區普遍出現冰川的膨脹和冰舌的前進,破壞了農田,毀滅了山村。


    冰川補給的河流,經常出現災害性洪水,還伴隨著滑坡和崩坍。


    一些山區,直到五月份還被雪覆蓋,而西洲阿爾卑斯山的冰川擴張也導致冰舌延伸到山下的草地附近。


    根據朱翊釴的觀測和研究,東北的水患和漠南漠北的雪災會進入頻繁活躍時期,而中原地區降雨量有可能陷入北旱南澇的局麵。


    麵對這種局麵,朱翊釴建議提前建設大量常平倉來應對可能遭遇的災情。


    不過麵對這種話,廟堂上的官員,乃至於朱翊釴的父親朱載坖都持有懷疑態度。


    大明朝在扯皮中浪費了最寶貴的兩年時間,而執政六十餘年的朱載坖也在嘉靖六十七年結束了自己漫長的執政生涯。


    嘉靖六十七年五月初七,朱載坖駕崩於乾清宮,停靈四十七日後下葬德陵,廟號仁宗,諡號法天欽文聰聖武德神明孝德貞皇帝,享年九十歲。


    在朱載坖駕崩入葬期間,世界各國紛紛派出使團吊唁,許多國家使團慟哭數日而不肯離去。


    在此過程中,各國使團也朝拜了新君朱翊釴。


    彼時朱翊釴已經七十歲,且多年的科研導致他十分消瘦,眾人都對這位學者成分大於儲君身份的未來皇帝感到了忐忑。


    朱翊釴並不在乎眾人的看法,他此刻擔心的,是那進入活躍期的小冰河期。


    他多年的研究告訴他,這並非是自己一個人的假想,而是即將發生的事實。


    在這樣的忐忑中,朱翊釴宣布改明年元為隆慶,是為隆慶元年……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難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靖難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