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曹國公迴來了。”


    黃昏,當武英殿內響起司禮監太監的聲音,此刻正在處理奏疏的朱元璋爺孫二人先後抬頭。


    “傳他進來吧。”朱元璋放下手中朱筆,同時看向一旁的朱允炆:


    “你好好聽聽高煦的迴答……”


    “是……”朱允炆畢恭畢敬的作揖,而此時殿內也響起了腳步聲。


    李景隆帶著宮中太監走入殿內,太監手中還托著一個木盤,上麵放置著考題和答卷。


    “臣曹國公李景隆,參拜陛下,太孫……”


    李景隆一入殿內,當即便對朱元璋爺孫行了五拜三叩之禮,但朱元璋此刻的心思全在朱高煦的答題上。


    “起來吧,讓我瞧瞧這小子如何作答。”


    朱元璋向托著答題的太監招手,太監見狀也快走上前,並呈上了三十二道答題和策題答卷。


    對於這些答卷,朱元璋一張張的翻看,而朱允炆也起身走到了他的身旁,與他共同查看朱高煦的答卷。


    前麵的三十二道題,朱允炆不是很懂,但他能從朱元璋的眼神中看出朱高煦迴答的如何。


    眼下,朱元璋的眼睛之中帶著一抹慈愛,顯然朱高煦迴答的不錯。


    當然,比較起這個,朱允炆更想知道朱高煦是怎麽迴答最後一道策題的。


    隻是朱元璋翻看的速度不快,他也隻能耐心等著。


    倒是此刻站著的李景隆,他眼觀鼻、鼻觀心,顯然他對於朱高煦的答卷十分放心。


    “高煦這小子,倒是答的不錯。”


    看了一刻鍾有餘,朱元璋終於開口說出了第一句評價,而這份評價也決定了朱高煦的前途。


    哪怕不看最後一份策題的答卷,朱高煦在他這裏,也已經通關了。


    不過,當朱高煦的最後一道策題答卷出現時,朱元璋心底還是不免升起一絲新的期待。


    他將策題揭開,露出了後麵的答卷,而此刻旁觀的朱允炆也將目光投到了答卷上。


    對於策題的迴答,朱高煦的迴應並不算多,僅有一頁紙,三百餘字。


    可就是這三百餘字,卻是看得朱元璋心花怒放,同時看得朱允炆心中一緊。


    “好!”


    瞧著這份削藩答卷,饒是朱元璋那顆沉寂已久的心,也不免激動了一些。


    朱高煦的答卷,簡直就是他心中削藩問題的最好迴答。


    既保全了自家兒孫的富貴,又不至於讓他們威脅正統,這份答卷,好得很!


    “來人!把這份答卷給我裱起來,送到春和宮給太孫掛起來。”


    朱元璋對朱高煦的迴答很滿意,因此忍不住讓人把這份答卷裱起來,送到了朱允炆的寢宮之中。


    這樣的話,讓朱允炆的臉色有片刻的動容,但他很快就恢複過來,在眾人未曾察覺的第一時間作揖祝賀:


    “皇爺爺,高煦如此大才,理應賞賜些東西。”


    “賞!”朱元璋把答卷放下,爽朗笑道:“著戶部撥發二十匹絹,五百錠鈔給這小子!”


    “孫兒領命……”朱允炆開口迴應,同時眼神示意司禮監太監去擬旨。


    “這小子……”朱元璋高興的來迴走動,中途一直撫須,高興之情依然不受控製。


    李景隆見狀也不開口說什麽,而是靜靜等待朱元璋的安排。


    倒是朱允炆卻笑著開口道:“既然皇爺爺覺得高煦有才幹,何不讓他歸北,為朝廷鎮守邊疆?”


    “嗯?”聽到朱允炆的話,朱元璋笑著轉過頭來,滿意點頭道:


    “這話不錯,不過這小子年齡尚小,況且沒有什麽老師教導他,我得先給他尋一個老師,教他一兩年後再送他迴北邊。”


    “允炆,你且去翰林院尋幾個有才品的學士名錄來。”


    “是……”朱允炆聽到朱元璋的話,當即也笑著作揖迴禮,緊接著帶著司禮監太監退出了武英殿。


    在他退出的同時,朱元璋也看向了李景隆:“好了,你先退下吧,讓人繼續盯緊這小子。”


    “是,臣告退……”李景隆見狀退下,朱元璋也看著他一點點退出武英殿,臉上的笑意絲毫不減。


    隻是,當李景隆退出武英殿的時候,朱元璋的臉一下子僵硬下來,表情慢慢變得平淡,最後甚至有些陰鷙。


    他轉過身去看了一眼剩下的三十二份考題,渾然沒有了前一秒為朱高煦表現而高興的狀態。


    望著他的狀態,一名站在角落,身穿鬥牛服的武官也走了上來。


    “高煦這小子,看樣子值得我托付,他和老四都不錯。”


    朱元璋背負雙手,腳步沉穩的走向了武英殿的一扇窗前。


    在他眼中,朱允炆和李景隆離去的背影十分醒目,而他身後的那名武官也躬身作揖:


    “陛下,殿下的舉止正常,自入軍營以來,並未與朝中官員牽扯,唯與魏國公有過三次會麵。”


    “嗯……我知道了,允恭我還是放心的,至於這小子……”


    朱元璋抬頭看了看湛藍的天空,雙目有幾分茫然:


    “他能寫出這樣一篇文章,我也就不怕他會像老三老五一樣了,這小子隨他爹……聽話。”


    盡管朱元璋這麽說,但他的感覺還是告訴他,這件事情有些不對勁。


    “那答卷,確定沒有問題?”


    朱元璋側過頭去,不放心的再問了一遍,而武官也不假思索的點頭迴應:


    “跟隨曹國公去的兵卒有所裏的兄弟,大家都看著的,而且殿下答卷時也開著書房的窗戶,兄弟們一覽無餘。”


    “等會……”朱元璋反應過來了:“開著窗戶?”


    “迴陛下,是的,殿下他開著窗戶答卷,不過這也並不奇怪,殿下除入夜後會關窗,其餘時候都開著窗戶,哪怕下雨也是如此。”


    武官縝密的迴答著朱元璋的所有疑惑,但朱元璋的臉色卻還是嚴肅了起來。


    江南潮濕,常年下雨開窗會如何,朱高煦不可能不知道,他這麽做,無非就是想把自己公開些。


    朱元璋的感覺告訴他,自家這個孫子不簡單,從那份削藩的答卷就能看出。


    麵對這樣的一個不簡單的孫子,朱元璋有自己的辦法。


    “穎國公和宋國公近來如何?”


    朱元璋詢問武官,武官也盡數解答:“居於家中,閉門不出。”


    “閉門不出……”朱元璋緊了緊手:“我看他們,心裏還是不滿啊。”


    “不過不滿不要緊,隻要他們別再牽連晉王和周王,朕還能寬恕他們。”


    談話間,朱元璋再次看向了朱高煦的那三十二份答卷。


    就答卷內容來說,朱高煦寫的中規中矩中帶著一絲出彩,從行文裏,朱元璋能看出朱高煦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但他在這次考校中壓製了這份冒險,選擇了用穩妥的迴答方式來度過這次難關。


    “冒險……”朱元璋想到了朱高煦的天生神力,同時心底也升起了一道很久之前的身影。


    感受著那道身影,朱元璋的嘴角緩緩揚起:


    “既然喜好冒險,那我就找幾個人,壓壓他的這份心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難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靖難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