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鳳凰山2
六零之平平安安過日子 作者:桑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歲歡倒是不知道張秀慧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想了那麽多。
公交車上的人上上下下,來來往往,都在忙忙碌碌的,趕著路,極少有人像沈家人一樣,一大家子出門玩。
在這個追求奮鬥的年代,這是件有點奢侈的事情。
更別說,還花了點錢。
搖來晃去的扶手再一次停了下來,沈家人抓緊時間,擠過人群,邊擠邊喊:“同誌,麻煩讓讓,要下車呢。”
“同誌,讓一下哈。”
“司機同誌,先別走,還有人還下車呢。”
……
等到沈家人擠下了車,頭發散了,衣服亂了。
隻有張秀慧懷裏的沈安安和沈向陽懷裏的沈寧寧,還算是整潔,但頭發到底還是有點亂了。
一下車,張秀慧和沈向陽就把沈安安和沈寧寧放在地上了,抱了一個多小時,胳膊也是挺累的。
拍打了下胳膊,也能舒服一些。
沈安安和沈寧寧一到地上,也不亂跑,就站在沈家人身旁,等著沈家人重新整理頭發、整理衣服。
等沈嫣然收拾好了自己,又把沈安安和沈寧寧今早上剛紮好的小jiujiu,拆了,重新紮了一次。
一會的功夫,沈家人就收拾好了,整潔清爽,開始向鳳凰山進軍。
鳳凰山。
因山形勝似鳳凰而得名,是一片連綿不絕的山脈。
由於處於溫帶季風氣候帶,山上的植被大多是落葉闊葉林,夏季常綠,而秋季正是樹葉泛黃、落葉的時候。
但由於山體高大,海拔不同,導致氣溫不同。現在山腳樹葉泛黃,樹根處甚至還有已經掉落下的樹葉。
就連楓樹的葉子都在風裏滾上來幾圈後,不甘心地落在了地上。
但山頂卻還是常綠,甚至有樹冠處還在冒嫩芽,在寒風中搖擺著。
舊時,曾有詩人在此作詩。
“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跡萬古傳。”
可惜,刻有詩文的石頭經過歲月的洗禮,早已風化的看不出原來的痕跡了。
隻留下光禿禿的大石塊。
沈歲歡一家人隻有一天的假期,也不打算把鳳凰山逛遍,隻打算逛逛潭山就可以,如果時間夠,可以去看看靈風山。
至於內山,那是不打算去的。
雖然近期開放了,但是到底沒有其他開放十幾年的山更安全,要是沒帶沈安安和沈寧寧,那去逛逛也是可能的。
但是帶著沈安安和沈寧寧兩姐妹,就不太合適了,還是安全最重要。
令張秀慧開心的是,鳳凰山還是一如既往地不收門票錢。
山上也有幾個大爺大媽們拿著掃把簸箕打掃著垃圾。
這幾個大爺大媽們都是附近村莊的住戶,要麽就是五保戶,要不就是已故軍人家屬,都是組織給的福利。
多份工作,也能多份收入。
除了大爺大媽們,每到佳節,也會有誌願者來鳳凰山,撿垃圾,提醒遊客不要出內山之類的。
今天,鳳凰山上,人還是挺多的。
從山腳往山上走,有一節節的台階,一路向上,望不到頭,但好在坡度不算陡峭,平穩些。
張秀慧帶頭,沈歲歡仨姐弟走在最後麵,中間是沈安安和沈寧寧,一大家子開始了閑逛。
沈歲歡看著前麵的父親抱著兩三歲的兒子,瞧到了孩子蓮藕胳膊,小肥下巴,道:“嫣然你看,前麵那個。”
沈嫣然順著沈歲歡的視線看過去,大人瘦瘦的,孩子倒是敦實,道:“真佩服,那小孩估計得三十斤重,現在就抱著上山,下山咋辦?”
現下二三歲的孩子一般二十多斤出頭,這孩子看著都有三十斤了,養得真好。
沈歲歡對比了下,沈安安和沈寧寧那瘦瘦的手臂,羨慕道:“哪天安安和寧寧能養成那樣,該有多好呀,看著就像日曆上的福娃娃似的。”
沈安安和沈寧寧走在前麵,聽到自己的名字,轉頭看向沈歲歡,滿眼的疑惑:怎麽了?
沈歲歡摸了摸兩個小姐妹的小腦袋,道:“沒什麽事,就是姑姑想著要買點好吃的,給安安和寧寧吃。”
多吃點,才能長肉。
沈安安和沈寧寧眼睛一亮,道:“姑姑,想吃鴨鴨,脆脆的鴨鴨,肉肉好吃,皮也好吃。”
這是快一個月前的事情了,哪天沈歲歡突然犯了嘴癮,便和沈向陽去買了半隻烤鴨帶了迴家。
沒想到沈安安和沈寧寧兩個小姐妹到現在還記得這事呢。
與其說是記得這事,還不如說是記得烤鴨的味道。
沈歲歡點了點頭,道:“咱們今天下午迴去,就去買烤鴨吃,買一整隻烤鴨吃。”
張秀慧聽到沈歲歡這麽說,連忙迴頭道:“會不會太浪費了,咱們一大家子今天花了不少錢了,本來今天就沒掙錢了。”
不僅沒掙錢,還花了不少……
沈歲歡見張秀慧一臉心疼的樣子,解釋道:“媽,也就今天一天,平日子也不這樣。”
節日嘛,值得的。
沈嫣然添了添嘴角,附和道:“是呀,媽,我也饞烤鴨了,都好久沒吃了。”
沈安安和沈寧寧一臉期待地看著張秀慧,而張秀慧看著這兩張小臉,還是沒再說什麽,點了點頭。
哇哦!
沈安安和沈寧寧開心地都要飛起來了,小jiujiu跟著小腦袋瓜東奔西跳的,不似之前的乖巧。
沈向陽走在路外麵,護著沈安安和沈寧寧,也把要買烤鴨的事情記在了心裏,等會迴去的時候就去一趟。
沿著台階往上走,望著路邊高大的樹木,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影子,人們踩著影子,吹著風,談論著過往。
有年長的老人想起了年少時發生的趣事,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出來,引得哄堂大笑。
有青年訴說著近日的煩惱,身旁的家人耐心勸導,一句:這不算什麽,都會過去的,道盡了過往。
有幼童停下了腳步,被草叢中的小蟲子吸引,人小膽大,稚嫩的小手直接伸了進去。
一旁的大人正坐在石塊上閑聊,時不時地瞥了一眼孩子,確定孩子還在原位,便是無恙。
公交車上的人上上下下,來來往往,都在忙忙碌碌的,趕著路,極少有人像沈家人一樣,一大家子出門玩。
在這個追求奮鬥的年代,這是件有點奢侈的事情。
更別說,還花了點錢。
搖來晃去的扶手再一次停了下來,沈家人抓緊時間,擠過人群,邊擠邊喊:“同誌,麻煩讓讓,要下車呢。”
“同誌,讓一下哈。”
“司機同誌,先別走,還有人還下車呢。”
……
等到沈家人擠下了車,頭發散了,衣服亂了。
隻有張秀慧懷裏的沈安安和沈向陽懷裏的沈寧寧,還算是整潔,但頭發到底還是有點亂了。
一下車,張秀慧和沈向陽就把沈安安和沈寧寧放在地上了,抱了一個多小時,胳膊也是挺累的。
拍打了下胳膊,也能舒服一些。
沈安安和沈寧寧一到地上,也不亂跑,就站在沈家人身旁,等著沈家人重新整理頭發、整理衣服。
等沈嫣然收拾好了自己,又把沈安安和沈寧寧今早上剛紮好的小jiujiu,拆了,重新紮了一次。
一會的功夫,沈家人就收拾好了,整潔清爽,開始向鳳凰山進軍。
鳳凰山。
因山形勝似鳳凰而得名,是一片連綿不絕的山脈。
由於處於溫帶季風氣候帶,山上的植被大多是落葉闊葉林,夏季常綠,而秋季正是樹葉泛黃、落葉的時候。
但由於山體高大,海拔不同,導致氣溫不同。現在山腳樹葉泛黃,樹根處甚至還有已經掉落下的樹葉。
就連楓樹的葉子都在風裏滾上來幾圈後,不甘心地落在了地上。
但山頂卻還是常綠,甚至有樹冠處還在冒嫩芽,在寒風中搖擺著。
舊時,曾有詩人在此作詩。
“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跡萬古傳。”
可惜,刻有詩文的石頭經過歲月的洗禮,早已風化的看不出原來的痕跡了。
隻留下光禿禿的大石塊。
沈歲歡一家人隻有一天的假期,也不打算把鳳凰山逛遍,隻打算逛逛潭山就可以,如果時間夠,可以去看看靈風山。
至於內山,那是不打算去的。
雖然近期開放了,但是到底沒有其他開放十幾年的山更安全,要是沒帶沈安安和沈寧寧,那去逛逛也是可能的。
但是帶著沈安安和沈寧寧兩姐妹,就不太合適了,還是安全最重要。
令張秀慧開心的是,鳳凰山還是一如既往地不收門票錢。
山上也有幾個大爺大媽們拿著掃把簸箕打掃著垃圾。
這幾個大爺大媽們都是附近村莊的住戶,要麽就是五保戶,要不就是已故軍人家屬,都是組織給的福利。
多份工作,也能多份收入。
除了大爺大媽們,每到佳節,也會有誌願者來鳳凰山,撿垃圾,提醒遊客不要出內山之類的。
今天,鳳凰山上,人還是挺多的。
從山腳往山上走,有一節節的台階,一路向上,望不到頭,但好在坡度不算陡峭,平穩些。
張秀慧帶頭,沈歲歡仨姐弟走在最後麵,中間是沈安安和沈寧寧,一大家子開始了閑逛。
沈歲歡看著前麵的父親抱著兩三歲的兒子,瞧到了孩子蓮藕胳膊,小肥下巴,道:“嫣然你看,前麵那個。”
沈嫣然順著沈歲歡的視線看過去,大人瘦瘦的,孩子倒是敦實,道:“真佩服,那小孩估計得三十斤重,現在就抱著上山,下山咋辦?”
現下二三歲的孩子一般二十多斤出頭,這孩子看著都有三十斤了,養得真好。
沈歲歡對比了下,沈安安和沈寧寧那瘦瘦的手臂,羨慕道:“哪天安安和寧寧能養成那樣,該有多好呀,看著就像日曆上的福娃娃似的。”
沈安安和沈寧寧走在前麵,聽到自己的名字,轉頭看向沈歲歡,滿眼的疑惑:怎麽了?
沈歲歡摸了摸兩個小姐妹的小腦袋,道:“沒什麽事,就是姑姑想著要買點好吃的,給安安和寧寧吃。”
多吃點,才能長肉。
沈安安和沈寧寧眼睛一亮,道:“姑姑,想吃鴨鴨,脆脆的鴨鴨,肉肉好吃,皮也好吃。”
這是快一個月前的事情了,哪天沈歲歡突然犯了嘴癮,便和沈向陽去買了半隻烤鴨帶了迴家。
沒想到沈安安和沈寧寧兩個小姐妹到現在還記得這事呢。
與其說是記得這事,還不如說是記得烤鴨的味道。
沈歲歡點了點頭,道:“咱們今天下午迴去,就去買烤鴨吃,買一整隻烤鴨吃。”
張秀慧聽到沈歲歡這麽說,連忙迴頭道:“會不會太浪費了,咱們一大家子今天花了不少錢了,本來今天就沒掙錢了。”
不僅沒掙錢,還花了不少……
沈歲歡見張秀慧一臉心疼的樣子,解釋道:“媽,也就今天一天,平日子也不這樣。”
節日嘛,值得的。
沈嫣然添了添嘴角,附和道:“是呀,媽,我也饞烤鴨了,都好久沒吃了。”
沈安安和沈寧寧一臉期待地看著張秀慧,而張秀慧看著這兩張小臉,還是沒再說什麽,點了點頭。
哇哦!
沈安安和沈寧寧開心地都要飛起來了,小jiujiu跟著小腦袋瓜東奔西跳的,不似之前的乖巧。
沈向陽走在路外麵,護著沈安安和沈寧寧,也把要買烤鴨的事情記在了心裏,等會迴去的時候就去一趟。
沿著台階往上走,望著路邊高大的樹木,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影子,人們踩著影子,吹著風,談論著過往。
有年長的老人想起了年少時發生的趣事,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出來,引得哄堂大笑。
有青年訴說著近日的煩惱,身旁的家人耐心勸導,一句:這不算什麽,都會過去的,道盡了過往。
有幼童停下了腳步,被草叢中的小蟲子吸引,人小膽大,稚嫩的小手直接伸了進去。
一旁的大人正坐在石塊上閑聊,時不時地瞥了一眼孩子,確定孩子還在原位,便是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