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分糖
六零之平平安安過日子 作者:桑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飯也簡單,一道鹹菜,鹹豆角炒豆腐沫,配著白粥和紅薯吃剛剛好。
沈安安和沈寧寧兩姐妹吃得是熬好的米油,怕不頂飽,還熱了一個大饃饃,兩個人分著吃。
吃過晚飯,張秀慧便帶著沈歲歡開始家家戶戶地發糖了,順帶著消食,今晚上不小心吃多了。
都不敢想,居然要消食。
這時候的人,大多都比較瘦,能吃飽就不錯了,營養不良是常事,沒餓死就了不起了。
哪家要是有個胖子,肯定是個富裕家庭。
*
說起四合院,大家夥第一反應想到的大多是北方的四合院,尤其是燕京的四合院。
但其實南方也有四合院,但因院中多配有天井,一般都習慣叫天井院。
除了合院式四合院(北方為主)、天井式四合院(南方為主),還有窯洞式四合院(中西部為主)、幹欄式四合院(西南部為主)等。
四合院隻是一種四麵建有房屋的建築結構。
如果是三麵建有房屋的建築結構,就會被稱為三合院。
軋鋼廠家屬院,其實不是一個院,而是一整條街道附近的居民區。
隻不過早期分配房子的時候,因為這塊住宅區離軋鋼廠近,安排的大多是軋鋼廠的工人,才被這麽喊。
其實,也有教師,紡織廠的工人被街道辦分到這塊來,但是人不多。
當然,沈家人不可能把這一片的人都請了,隻是請前些日子過來幫忙的人家。
剛好,這些人家大多都是一個大院的。
其他院的人,非親非故的,也不喜歡多管閑事。而一個大院的人,平日子再怎麽弄矛盾,困難時刻也會搭把手。
沈家所在的這個院子,分前院、中院和後院,每個院子大概九、十間房。
前院居住著三戶人家,兩戶人家都是軋鋼廠的工人,平日裏跟沈爸沈建國接觸多一些,畢竟是同事。
這兩戶人家住在前院的最右側和最中間。
隻有一戶,是後來分進來的,男人姓閆,是個老師。
這個點,大家夥吃的早,已經在門口乘涼了,隻有閆老師家門還關著。
張秀慧瞧了一下,走到前院右側的人家,對著門口坐在小板凳上的女主人。
寒暄道:“王家嬸子,歇著呢,昨天真的是麻煩你了,要不是您當時搭把手,還不知道鬧成什麽樣呢。”
王家嬸子連忙起身,擺擺手推脫道:“這不是應該的嘛,街裏街坊的,伸個手的事。”
坐在一旁的王家嬸子男人,王海也跟著說道:“張嬸子,你太客氣了,平時建國兄弟也沒少幫我呀。”
沈建國可是個厚道人,可惜走得早。
張秀慧笑了笑:“咱們老鄰居了,你們都是熱心腸的人,我是知道的。”
“我閨女,前些日子,中專畢業了,分到軋鋼廠衛生院上班了。按理說,應該請大家夥吃頓飯,熱鬧熱鬧,但家裏這情況……”
還沒等張秀慧說完,王家嬸子連忙說道:“老姐妹,懂得,都懂得,不用這麽客氣。”
王海扇了扇扇子,附和著點頭,都能理解,才辦完白事,哪能因為這點小喜事又辦酒席。
要知道,古時候,守孝就得三年,不得任官科舉,不得婚喪嫁娶,夫妻不得人倫。
雖然現在破除迷信了,但世人還是把白事看的更重些。
有句老話,死者為大。
張秀慧感激地寒暄了幾句,便轉身示意沈歲歡。
沈歲歡立馬上前,從布袋子裏抓了一把水果糖,塞進嬸子懷裏:“這糖,給江子和笑笑甜甜嘴。”
“嬸子,別客氣。”
王海家有一個七歲的大兒子王江,還有一個四歲的小女兒王笑笑。
這會子也沒看到人,估計是在巷口子裏瘋玩呢。
沈歲歡說著別客氣,但是王家嬸子也不能真的不客氣,總得客氣客氣。
在來來迴迴的推讓之下,沈歲歡終於還是把糖送了出去。
這就跟過年期間,長輩們塞紅包是一個套路,主打的就是一個流程。
當然,如果是長久不聯係,或者是關係比較遠的親戚,這個流程又長又反複,還有可能加上,放下東西就直接跑路,這一終極法寶。
李家嬸子,住在中間的那一戶人家,原先在外麵水池洗碗,家裏小孩在掃地。
看到這一幕,加快了手裏的活計,利利索索地收拾好,就靠在門邊上,等著。
等會,就該到我家了吧。
不出李家嬸子所料,沒一會的功夫,張秀慧就帶著沈歲歡走了過來。
張秀慧瞧著等在門口的李家嬸子,寒暄道:“李家嬸子,吃過飯了呀。”
李家嬸子笑臉迎人,解釋道:“才吃過,這不,把碗洗了,就在門口乘涼。”
張秀慧之前瞥到了李家嬸子的動作,也不拆穿,直接招唿在堂屋裏,拿著掃帚掃地的李紅英:“紅英,過來,嬸子給你吃糖。”
才五歲的李紅英一聽,托著木掃帚就跑到門口,大眼睛水汪汪地望著張秀慧。
張秀慧拿過拎在沈歲歡手裏的袋子,抓了一手糖,遞給了李紅英。
“李家嬸子,我家歲歡過幾天上班了,但我家這情況,也不方便辦酒,就發點糖。”
李家嬸子見李紅英手裏滿滿的一手,笑得合不攏嘴:“張嬸子,你客氣了,能有糖吃,我們就笑開了花。紅英,趕快謝謝張嬸子。”
李紅英雙手緊緊閉合著,小心翼翼地捧著水果糖,乖巧道:“謝謝張嬸子。”
張秀慧摸了摸李紅英的小辮子,笑了笑:“紅英,不客氣。”
然後,她對著李家嬸子,說道:“李家嬸子,我這還得去下一家,咱們之後有時間再聊。”
李家嬸子連忙點頭:“張嬸子,你先忙,咱們下次再聊,都是一個大院的,不著急。”
就在張秀慧和沈歲歡,把前兩戶人家的糖送完了之後,閆老師家的門也開了。
張秀慧站在門口,跟閻家嬸子簡單地寒暄了幾句,就抓了兩把糖塞在閆家嬸子的懷裏,便帶著沈歲歡去了中院。
閆家。
閆老師看著飯桌上蠢蠢欲動的兩兄弟,閆解放和閆凱旋,沒好氣地說道:“媳婦,給他們一人一顆糖,其他的收起來。”
能省點就省點,這次少吃點,還能多吃幾次。
沈安安和沈寧寧兩姐妹吃得是熬好的米油,怕不頂飽,還熱了一個大饃饃,兩個人分著吃。
吃過晚飯,張秀慧便帶著沈歲歡開始家家戶戶地發糖了,順帶著消食,今晚上不小心吃多了。
都不敢想,居然要消食。
這時候的人,大多都比較瘦,能吃飽就不錯了,營養不良是常事,沒餓死就了不起了。
哪家要是有個胖子,肯定是個富裕家庭。
*
說起四合院,大家夥第一反應想到的大多是北方的四合院,尤其是燕京的四合院。
但其實南方也有四合院,但因院中多配有天井,一般都習慣叫天井院。
除了合院式四合院(北方為主)、天井式四合院(南方為主),還有窯洞式四合院(中西部為主)、幹欄式四合院(西南部為主)等。
四合院隻是一種四麵建有房屋的建築結構。
如果是三麵建有房屋的建築結構,就會被稱為三合院。
軋鋼廠家屬院,其實不是一個院,而是一整條街道附近的居民區。
隻不過早期分配房子的時候,因為這塊住宅區離軋鋼廠近,安排的大多是軋鋼廠的工人,才被這麽喊。
其實,也有教師,紡織廠的工人被街道辦分到這塊來,但是人不多。
當然,沈家人不可能把這一片的人都請了,隻是請前些日子過來幫忙的人家。
剛好,這些人家大多都是一個大院的。
其他院的人,非親非故的,也不喜歡多管閑事。而一個大院的人,平日子再怎麽弄矛盾,困難時刻也會搭把手。
沈家所在的這個院子,分前院、中院和後院,每個院子大概九、十間房。
前院居住著三戶人家,兩戶人家都是軋鋼廠的工人,平日裏跟沈爸沈建國接觸多一些,畢竟是同事。
這兩戶人家住在前院的最右側和最中間。
隻有一戶,是後來分進來的,男人姓閆,是個老師。
這個點,大家夥吃的早,已經在門口乘涼了,隻有閆老師家門還關著。
張秀慧瞧了一下,走到前院右側的人家,對著門口坐在小板凳上的女主人。
寒暄道:“王家嬸子,歇著呢,昨天真的是麻煩你了,要不是您當時搭把手,還不知道鬧成什麽樣呢。”
王家嬸子連忙起身,擺擺手推脫道:“這不是應該的嘛,街裏街坊的,伸個手的事。”
坐在一旁的王家嬸子男人,王海也跟著說道:“張嬸子,你太客氣了,平時建國兄弟也沒少幫我呀。”
沈建國可是個厚道人,可惜走得早。
張秀慧笑了笑:“咱們老鄰居了,你們都是熱心腸的人,我是知道的。”
“我閨女,前些日子,中專畢業了,分到軋鋼廠衛生院上班了。按理說,應該請大家夥吃頓飯,熱鬧熱鬧,但家裏這情況……”
還沒等張秀慧說完,王家嬸子連忙說道:“老姐妹,懂得,都懂得,不用這麽客氣。”
王海扇了扇扇子,附和著點頭,都能理解,才辦完白事,哪能因為這點小喜事又辦酒席。
要知道,古時候,守孝就得三年,不得任官科舉,不得婚喪嫁娶,夫妻不得人倫。
雖然現在破除迷信了,但世人還是把白事看的更重些。
有句老話,死者為大。
張秀慧感激地寒暄了幾句,便轉身示意沈歲歡。
沈歲歡立馬上前,從布袋子裏抓了一把水果糖,塞進嬸子懷裏:“這糖,給江子和笑笑甜甜嘴。”
“嬸子,別客氣。”
王海家有一個七歲的大兒子王江,還有一個四歲的小女兒王笑笑。
這會子也沒看到人,估計是在巷口子裏瘋玩呢。
沈歲歡說著別客氣,但是王家嬸子也不能真的不客氣,總得客氣客氣。
在來來迴迴的推讓之下,沈歲歡終於還是把糖送了出去。
這就跟過年期間,長輩們塞紅包是一個套路,主打的就是一個流程。
當然,如果是長久不聯係,或者是關係比較遠的親戚,這個流程又長又反複,還有可能加上,放下東西就直接跑路,這一終極法寶。
李家嬸子,住在中間的那一戶人家,原先在外麵水池洗碗,家裏小孩在掃地。
看到這一幕,加快了手裏的活計,利利索索地收拾好,就靠在門邊上,等著。
等會,就該到我家了吧。
不出李家嬸子所料,沒一會的功夫,張秀慧就帶著沈歲歡走了過來。
張秀慧瞧著等在門口的李家嬸子,寒暄道:“李家嬸子,吃過飯了呀。”
李家嬸子笑臉迎人,解釋道:“才吃過,這不,把碗洗了,就在門口乘涼。”
張秀慧之前瞥到了李家嬸子的動作,也不拆穿,直接招唿在堂屋裏,拿著掃帚掃地的李紅英:“紅英,過來,嬸子給你吃糖。”
才五歲的李紅英一聽,托著木掃帚就跑到門口,大眼睛水汪汪地望著張秀慧。
張秀慧拿過拎在沈歲歡手裏的袋子,抓了一手糖,遞給了李紅英。
“李家嬸子,我家歲歡過幾天上班了,但我家這情況,也不方便辦酒,就發點糖。”
李家嬸子見李紅英手裏滿滿的一手,笑得合不攏嘴:“張嬸子,你客氣了,能有糖吃,我們就笑開了花。紅英,趕快謝謝張嬸子。”
李紅英雙手緊緊閉合著,小心翼翼地捧著水果糖,乖巧道:“謝謝張嬸子。”
張秀慧摸了摸李紅英的小辮子,笑了笑:“紅英,不客氣。”
然後,她對著李家嬸子,說道:“李家嬸子,我這還得去下一家,咱們之後有時間再聊。”
李家嬸子連忙點頭:“張嬸子,你先忙,咱們下次再聊,都是一個大院的,不著急。”
就在張秀慧和沈歲歡,把前兩戶人家的糖送完了之後,閆老師家的門也開了。
張秀慧站在門口,跟閻家嬸子簡單地寒暄了幾句,就抓了兩把糖塞在閆家嬸子的懷裏,便帶著沈歲歡去了中院。
閆家。
閆老師看著飯桌上蠢蠢欲動的兩兄弟,閆解放和閆凱旋,沒好氣地說道:“媳婦,給他們一人一顆糖,其他的收起來。”
能省點就省點,這次少吃點,還能多吃幾次。